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岁末 ...

  •   一晃又过了数日,我依旧沉浸在冬至当日的盛景中,虽然只是在后台候场时远远的望见暖阁窗内的花蕊夫人,但是她那样绝色的美貌即使隔着距离也能感受到,自是仪态万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完全融入古代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如同林黛玉初入贾府一样,步步留心,边看边学,学得也有模有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候呆在屋里学写“横竖撇捺”,午饭后时常跟云儿学习刺绣和梳头发,无聊的时候也帮孙嫂打打杂。
      腊月十五,我和孙嫂、云儿来到青羊观烧香祈福。道士们对我都很热情,多日不见,子青又缠着我打听魔术的秘密。吴道长还为我把了脉,结果是很健康,看样子穿越时光隧道后我竟然不药而愈了。

      快过年了,也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连着几晚梦见跟李轩在浣花溪嬉戏玩耍,每次都以为自己是真的回去了,醒来反倒觉得是身在梦境。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不过孙嫂告诉我民间有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客栈里省略这个小环节。二十四扫尘,我也不把自己当外人,跟在她们身后忙前忙后。二十五、二十六开始置办年货,割年肉买鱼买面。二十七开始在家焚香,搞个人卫生,我和云儿定做的新衣裳也送来了。二十八发面、和面、蒸馒头,孙嫂手很巧,捏出小兔活灵活现,捏的寿桃可以假乱真,我在一旁抢着和面,结果弄得一脸白面。
      二十九这天,孙嫂把窖藏了半年的米酒搬了出来,再取下厨房里挂着的两块腊肉,洗净放锅里煮熟,切片。又把鲜肉煮到五成熟,捞起沥干水分,在肉皮上抹了深色的汁水,孙嫂告诉我这是豆酱,我蘸了点来尝,应该就是我们现在吃的酱油。抹好豆酱再把肉滚一道油锅,炸到金黄色再捞起,切片,云儿在一旁调制料汁,把切好的肉片在料汁里浸一下,再肉片朝下整齐地码在一个大碗内,然后将梅干菜铺在肉片上面,压实,最后把碗放进蒸笼里蒸。
      临近中午,隔壁米铺的刘老板带着妻儿来拜访,对面卖布的王大婶也来别岁,孙嫂留住大伙一块吃饭。住在这里两个多月了,邻居们都知道我来自塞外,又得过费贵妃的赏赐,所以对我甚为友善。
      除夕这天城里举行了盛大的傩戏表演,空气里弥漫着喜气。年夜饭我也争着露了一手,做了一道“酸菜鱼”,跟记忆中吴妈妈做的味道差不多,大受云儿喜欢。我还特地用红布包了几颗碎银子作为压岁钱送给她,乐得她笑靥如花,孙嫂则再三道谢。饭后我们三人围炉而坐,开始“守岁”。孙嫂绣着荷包,云儿缠着我讲“悠嘻猴”的故事。这“悠嘻猴”其实就是孙悟空,素日里和云儿一块绣花玩耍的时候我会给她讲《西游记》里的有趣段落解闷,于是她就记得孙悟空叫“悠嘻猴”了。我清清嗓子,开讲“玉兔精”的故事。
      过去本就习惯晚睡,所以“守岁”对我而言不难,可就难为了日落而息的云儿了,听故事听得哈欠连连,我这“嘻哈猴”显然敌不过瞌睡虫,故事还未结尾,我刚喝了口茶的功夫,她便靠在孙嫂肩上睡着了。
      孙嫂抚摸着云儿的头发笑道:“这孩子年年都这样,熬不住。”
      “我小时候也守不得岁,吃过年夜饭玩一会就睡下了。”不禁又想起在福利院过年的情形。
      “寒溪,你既是塞外人,为何只身来到蜀国,不见你家人陪同?”孙嫂第一次问起我的家人。
      我淡淡的说;“就剩我一个人了。”
      “哦,你瞧我多嘴了。”孙嫂忙转移话题,“这荷包你喜欢吗?”她把荷包递到我眼前。
      “是要送我的?”我接过来细看,心形的荷包,颜色为红底黄色边,上面绣的是个“福”字,我笑道,“真好看,那我就收下咯。”
      一旁的云儿揉揉眼,醒了过来,我们三人继续说笑,直至凌晨。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欧阳修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这元宵节是众多青年男女翘首期盼的浪漫节日。正月十四,街道上便开始挂灯,各家各户也张灯结彩。元宵当日晚饭过后,云儿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上街赏花灯。街上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火树银花,蔚为壮观,正是皓月当空,抬头望月,同一轮明月照到的却是成都这座城市两个时空的我,想想又不禁泪水滑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