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国殇 ...
-
苍王登基三月后,开始着手铲除一些仍效忠于中宗的朝廷大臣。罢官,流放,一夜之间,许多显赫的世家大族穷困潦倒,更有甚者,沦为阶下囚。
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前皇后的娘家文氏一门,并没受到严厉的处分,只是将文玉清罢黜了朝中的职位。
乐笙一直没有告诉寒婷,他刚回到京城的时候,就去探望了文相的病,这病和他父王当年的病极其相似,在朝堂上斗争了近半生的他们,最后终究都免不了这样的结局,不论出于什么心理,他总是一直关照着文相的病。三月之前文相就已上书辞官,苍王也批准了,现如今文相的病已经拖得很重,乐笙明白,文相一直想再见寒婷一面,这才一直撑到现在。这件事已经不能再拖了。
寒婷身体恢复得很快,这日晚上,乐笙买通了宫门的守卫,让寒婷乘坐轿子偷离开皇宫。
文府
“父亲!父亲!您……您这是怎么啦?怎么会这样?乐笙,这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寒婷见文铮病情如此严重急得落下泪来。
“你呀,这么多年,脾气还不改,都做母亲了,怎么老是这么毛躁?”文铮虽然嘴上责备,眼神却是一贯的宠溺,伸手慈爱地摸着寒婷的头,就像她小的时候一样。“多亏了小笙,我们文家才得以保全,只是罢官而已。说实话呀,爹真想带着你们回江南老家呀,不过,爹怕是撑不过去喽。”文铮轻描淡写道。
“爹,请您不要说这种话,寒婷一定会替您想办法的。”
“寒婷,你现在自身的处境已经很艰难了,就不要替为父担心了,幸好有小笙一直照顾你,爹也就放心了。呵呵,这孩子还真是不错,要是我再有个女儿就好了,哈哈哈……”
“父亲,您说什么呀?”寒婷无奈地看了文铮一眼。
乐笙听了这话,只是微微一笑,心中却大惊,文相他……真不愧是纵横官场数十载的老臣,无论是看人还是观事都能发现隐藏在最深处的秘密,话中隐藏意义深远,令人深思。
“小笙,我想和寒婷单独谈谈可以吗?”
“当然可以,伯父,你们聊吧,我在外面等。”说着,乐笙走了出去。
“寒婷,在宫里还好吗?没有吃什么苦吧?”
“没事,乐笙一直照顾我,我过得很好,父亲不用担心。”
“那么,寒婷是怎么想的?”文铮目光炯炯地盯着寒婷,“想怎么选择呢?”
“什么……父亲……”寒婷结结巴巴地问道。
“你就不要跟为父打马虎眼了,你……是喜欢乐笙的吧?”
“哥哥他……跟您说了?”寒婷吃惊道。
“还用那小子告诉我,爹也年轻过,爹看他看你的眼神,一看就看出来了。”文铮轻叹道。
寒婷低下头,没有说话。
“很难选择吧,作为一个为官数十载的朝廷大臣,臣希望皇后娘娘,忠于皇上,忠于大燕,协助皇上,重夺我大燕江山,可是,作为一个为女儿担忧的父亲,爹又希望寒婷能够和自己的心上人一起,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所以,不管今后寒婷如何抉择,爹都会永远支持你。”
“爹——”寒婷趴在文铮身上抽噎了起来。
“爹知道你现在很为难,因为无论你如何选择,总会有一方受到巨大的伤害,寒婷,要知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啊。”文铮意味深长道。
“爹,寒婷明白了。”寒婷泪痕犹在,却仍是坚定地回望着文铮。
天已渐渐发白了。临走时,文铮对寒婷点头微笑,那微笑里,包含了太多的东西,父爱,嘱托,担忧,忠诚,同样也包含了,诀别……
寒婷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地冲文铮嗑了三个头,不是以大燕皇后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女儿的身份,对养育自己长大的父亲表达感恩。
寒婷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文府,就在她离开文府三日后,文铮去世。
一大早,已经有一些小商小贩开始摆摊位了,走在回宫的路上,寒婷和乐笙很沉默,突然寒婷瞧见前面菜市场口那里聚集了不少人。
“这大清早,天还没大亮,怎么这里竟有不少人呢?”寒婷奇怪地看向乐笙道。
“唉,”乐笙无奈地叹了口气,道:“这是一些反对苍王称帝的老臣,因为公开煽动百姓反对当今的皇上,触怒了苍王,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寒婷难过得闭上了眼睛。
古来帝王之争,最后受苦的还是无辜的百姓。
“我们走吧。”乐笙不忍让寒婷看到这些场面,催着她赶紧走。突然,寒婷停下了脚步。
“乐笙,你听——”
乐笙朝寒婷指的方向望去,是一间很小的学堂,里面的孩子正在齐声颂读课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榖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龅兮击鸣鼓
“这是……”乐笙感叹道。
“这是……屈原的《国殇》……”寒婷仰望天空,眼中略过万千浮云,似有悲悯哀伤。
清亮的声音回荡在天空,久久不得散去,这些声音,同样也回荡在寒婷的心里,激起惊涛骇浪。
天时坠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