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
-
[一]
这是江南的王府。
王府里掉了些许漆的红亭下王爷正悠然品着上好的龙井茶。那王爷慢慢地翘起二郎腿,嘴角撇着一股漫不经心的笑容,凤目微挑看向远方,白净的右手撑着下巴。
从亭子里看去是烟雨蒙蒙的江南。那长长的铺满青石的狭窄街道,被雨水冲刷得仿佛洗尽千年铅华,不知是哪家的老者站在街边用青色的古木杖微扣着青石板,传来恍若超越时空的沉闷声响。哪家大宅不是白墙黑瓦,隔着一层雾便能远远地看见那颜色淡雅外表端庄的宅子,被雾染得古朴温婉、青黛斑驳仿佛被泼墨了的山水画。“正是江南好风景呵。”坐在亭子里头那人一边看着一边淡淡地随口来了这么一句,虽然不应时节但是也符合眼前的江南。
那王爷名叫段桓,是当今天子的庶出,在江南封了块地,封为晏王。段桓抿了口茶,又懒懒散散地一靠,往四处看去。
王府旁是另一处大院,中间有条幽幽的小巷。晏王目光往那一扫,约约绰绰地看见一个身着青衣的人从小巷里慢慢地走出,身上似是戏服。那人的身子骨很单薄,到最后终于被江南的雾气慢慢溶化成只剩一个模糊的青色水墨般的背影,到最后终于彻底被那雾气挡住。
“来人,候车。”晏王收回目光,淡淡地笑。
到那戏园仿佛不过一瞬。晏王拉开马车帘子,下了马车,青色的衣襟飘然。
坐在那人声沸腾的戏园里,那晏王掏出了把扇子,“唰”地打开,半遮以掩面。旁人都以为这不过是个白净书生,不加在意。
“登场了。”段桓摇着扇子。
登场的人是个穿着浅红色袍的戏子,带着衣襟的袍子下是垂地的白衫,白皙的双手慢慢地从那白衫下抖出,腰间被松松垮垮地束了一个浅白的腰带,勾勒出他隐隐的细腰。那戏服不是很花哨,浅红袍子上绣了几枚盛开的牡丹,下面不过是素色的白,上面带有隐隐的青色边线花纹。他一出场便拿着扇子,开开合合自是别有一番风流。
“这莫不是……今早我看见的人?”晏王看得有些呆,心里慢慢地想道,又下意识地摇摇扇子。
那台上的伶人靴子一踏,脖子一扭,开唱起来。声音有些高挑了,隐约可以辨出是昆曲《牡丹亭》中的一段,“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景王的扇子摇了摇,手却莫名地僵了。这一段仿佛是一条绳子,将他的心凭空吊起来,带着不曾有过的慌张与绝望。那伶人似是看出他僵硬的开扇手法,嘴角向上勾了一勾,黑色细线描出的眼角被挤得愈发上挑。左手拎起一把扇子,“唰”地一下撑于脸旁,那金灿灿的扇子上染了几朵艳丽的牡丹。他拿金色的扇子缓缓滑过眼前,白色的袖子向上一扬,右手一抚扇子又“啪”地一声被合起。
接下来的戏,那戏子又拖着绵长的声音,一声一声慢慢地唱。
到最后戏剧结束的时候,段桓又晃了晃扇子。满堂叫好声中他的青衣施施然去,到了后台。
过了半晌晏王段桓又摇着扇子回来,招呼一个小姐,凤目微挑眼含温柔:“快些上酒来罢。”那小姐娇羞羞地去了。
旁边那头段桓摇着扇兀自笑得温柔。
不一会儿那段桓又起身,招呼那个刚去后台买下的伶人过来喝酒。那伶人神色犹豫,磨磨蹭蹭了一会儿,直等到晏王终于略微有些不耐烦了道了句“过来就过来,不过来便不过来”才小心翼翼地跨开步子朝着那儿走去。
晏王严格遵守着所谓“食时不语”,一顿饭吃得沉默。晏王吃完扯开一抹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景微。”那伶人想了想,回答。
“那我以后叫你景微罢。那么上车。”景王招呼了一下,四头的侍卫立马围了上来,拍马屁者有之跑腿者有之。
“请上车。”车夫跳下马来慢慢掀开珠帘。
“够大吗?”那伶人半晌低低问了一句,“不够的话……”
话未说完便被景王截断:“够大,上来吧。”说完往旁边挪了挪。那伶人想了想还是坐了上来,看得出来他有些矜持:“……谢谢。”
到了王府的时候,两人下了车。马车在“驾、驾”声中慢慢离那被雾气笼罩的江南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