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第七十二章 红消香断有谁怜 ...
-
蓝嬷嬷继续说着她的经历。
“我们一路跑着,只说这方向乃是安全之所。也是果然,迎路竟来了一队官兵。大家自然都是欢喜,就连老婆子远远看见,也跑得快了几分。谁知道,那领队的将军却全无解救之意,只说要急着去打仗,竟命几个兵士将姑娘们都绑起来。只说她们失了清白,再做不得良民,要全部贬为奴婢,拿去发卖……”
“啊!”
断然没有想到所谓的灾祸竟然是这样的。一时间,除了吴夫人并黛玉只是动容,屋子里的丫鬟婆子们,竟都是惊叫起来。
惊叫过后,又有些丫鬟脸上飞红。似乎终于明白过来了,那些倭寇抓了年轻女子去做什么。
“老婆子惊了一跳,忙藏进路边的树林里。幸而天色已晚,他们竟没瞧见。老婆子听得远方有喊杀之声,躲了一宿才敢出来。身上早冻得不行了,当时就晕在了路上。幸而有好心人救,醒来的时候,便见了之前的那个道士,并一个小公子。”
黛玉的眼中,顿时有几分喜色。只是这喜色不过一闪而逝。一来她知道要掩饰,二来……这样的故事,她也实在没法只是为听见了宝玉的消息而高兴。
吴夫人也“啊”了一声,问,“可就是那个把你送到我们这儿来的甄公子?”
蓝嬷嬷点头,总算有了半丝笑意,“不是他,哪儿还有那样好心的公子了?”
黛玉心下明白过来。
蓝嬷嬷身上带着奇宝,为何吴记竟没有见财起意,反而用心的帮她卖这珍珠?却原来是因为甄宝玉的缘故。甄家在江南的势力极大,甄宝玉又是甄家这一代的唯一嫡子……
……说起来,吴夫人搞不好之前都认为,这珠子是甄宝玉要卖的?
“那甄公子和那位道长问我为何会昏倒在地,我自然把事情都说了。甄公子很是气愤,只说那什么将军抢功劳还不够,居然还要趁火打劫,实在可恨。后来我养病的时候,那甄公子和道长把事情打探清楚了。说是那位将军也不敢把那些姑娘们卖在原地,都送到北边来了——就是苏杭扬州这一块儿。说是在这等繁华地界,才好卖个好价钱。甄公子是个好心人,说这些姑娘们甚是无辜,最好能救下。偏他手上也没什么钱,就领了我这个老婆子,把那些倭寇留在海底的之前抢去的珠宝银两都捞了上来。不是老婆子说,这天底下,当真有那等黑心人。那捞出来的金银,竟都已经铸成大块的金砖银砖了,定然是有哪家黑了心的店子帮着铸的。甄公子说,这些东西都已经是无主之物,但那些金银,最好是上交官府,且带着也不方便。便让带着那些珠宝北上,贱卖了来救人。可惜他家中有急事找他回去,一路找了过来。他到了这儿,便帮着卖了一批海珠,把我托给了这位吴夫人,让我在这儿慢慢筹谋,自己赶回家去了。如今,事情已经大致办好,这两颗奇珠还没用上。我老婆子便舔着脸,拿来换取些养老之资了。”
蓝嬷嬷的故事说完,屋子里的人多半都是一阵无语。
诚然,之前的事情,十分凄惨。
但之后出来的这位甄公子,却当真是个奇人。得了倭寇抢去的钱财,明明已经是无主之物了,却偏偏交官府的交官府,给老婆子的给老婆子。居然还拿来救那些被卖的女孩子!
这未免……太败家了吧!?
虽说那些珠宝是沾了血的,但不等于就不值钱了啊!
当然,这位蓝嬷嬷也当真够实诚的……
包括吴夫人在内的一干人等,当真都是心思万千,百感交集。不知道该赞谁好,可也不知道该骂谁好——最该骂的倭寇,听着已经被剿灭了。
唯有黛玉听得明白,轻贱珠宝,去救那些被侮辱了的女孩子。这世上,多半还真只有宝玉会那么做。
——嗯,习武便习武罢……
黛玉伸手阖上了木匣子,叹道,“真是不出门不知天下事。不会知道天下竟有如此惨事,也不知天下间会有这等侠士。”
雪雁一时按捺不住,“侠士?”
“正是。”黛玉向蓝嬷嬷说道,“虽说那甄公子要救人,但没有让嬷嬷跟着奔波的道理。想来嬷嬷是自己要跟着帮忙的吧?以嬷嬷的年纪,当真是侠骨仁心。”
吴夫人一直都以为,那珠子其实是甄宝玉的。甄宝玉要这么卖珠子,是有什么特殊的心思。不得不说,真相太令人震撼了,以至于她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倒让林黛玉占了先。
可是……
——这位林姑娘,反应也未免太灵敏了些吧?
吴夫人大觉古怪。要知道,她可不真的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呢!反应居然比一个小姑娘还慢,这可让她有些不甘了。
蓝嬷嬷正在喝茶喘气,听得黛玉这么一赞,顿时摇头,“这算什么。姑娘不知道,那些女孩子也是极惨的。在那船上,便是想死也是不能。且那里面,还有好些和我是一个村子的呢。我没了儿女,素来都是看重那些女孩子的。谁知道……”
黛玉又叹息一声,“那么,那些女孩子现在如何了?”
蓝嬷嬷道,“我用银两一一的买了下来,只是不愿她们被卖进那不干净的地方罢了。但我们一群妇女,便是有银两又能如何?立了女户,也要谋生计,银两太多,也怕人觊觎。倒不如各谋生计。如今有些人进了绣坊,有些人自己卖身进了些大户做奴婢。只是,许多人家都靠着固定的人牙子,自己去卖身的,倒多半不要。故此也有些人正在找合适的人牙子呢。若是人牙子不好了,也是个大麻烦。”
黛玉听见,倒是稍稍一惊,没想到有了钱,竟还会自己卖身去做奴婢。
不过想来,一个女孩子孤身一人,没有什么倚靠,也没什么人可以帮着安身的话,该怎么办呢?不自己找份活,只怕还要被拐卖吧?她们只怕也是被惊吓了,且世道也确实是对女子苛刻。
这般想着,她也就大致明白了,就又问,“那蓝嬷嬷日后想在何处安生呢?在这扬州,只怕有些麻烦吧?”为了这两颗珠子,她得罪的人估计不少。
蓝嬷嬷想了想,也是叹气,“我也不知。如今老婆子那是孑然一身了……是了,那甄公子说是金陵人,金陵离扬州也进,坐艘船就能到了。老婆子倒是可以到金陵乡下去,买块地安生。虽说人小力微,但保不定也有能报恩之时。”
金陵甄家乃是开国时崛起的大族。这样的家族,这么一个老婆子能帮到什么?大部分的人听到这番话,对此都有些不以为然。
但是吴夫人和黛玉的感想却是不同。
吴夫人见识广,知道世勋家族也不见得就一定能一直繁荣昌盛下去。而黛玉却是明白,如果没有现在的甄宝玉,甄家几年后就会大厦倾覆。
就算是有现在的甄宝玉,他日后若是上了战场,谁又能保证,他能平安回来?当然,就这一类的问题,黛玉也不愿意多想。
只是从这个角度想来,这个蓝嬷嬷却确实是忠义之人。而她作为一个女子,这自然是让黛玉并吴夫人赞赏。吴夫人也就只瞅着黛玉和蓝嬷嬷说话了——毕竟,“买下”(二百两银子的价钱在吴夫人看来无异于白送)两颗珠子的是林家的大姑娘。
“话虽如此,蓝嬷嬷你一人想要做到这些事总是困难。不如这样,我便付你一千两银子,另外我让我家的管事林书陪你一起去金陵,帮你办好落户买地等事,你看如何?”
一千两银子买这两颗珠子,当然太少。
但黛玉已经知道,便是这个,蓝嬷嬷还不一定会接受呢!况且钱财多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也确实不见得是好事。
果然,蓝嬷嬷立刻就摇头,“这可不成,太多了。”
黛玉笑道,“并不多。总不会给嬷嬷真金白银……是了,听嬷嬷说,还有人正在找人牙子?我家也正在找可靠的人牙子呢。因今年放得人多,正要招一批人。依我看,嬷嬷却是信得过的。不妨带几个人到我家来,让我瞧瞧。”
这样的事情说出去给人听,断然没人信的。一笔买卖,卖家倒是使劲儿压价,买家却非要多给一点不可。其实,财多惹祸的道理,黛玉比谁都清楚。她只是弄不清楚一般人家过日子、养老需要多少钱财罢了。
几番话说下来,蓝嬷嬷好说歹说只肯收四百两银子,黛玉也就没有为难她了。
就她自己来讲,那《太平御览》一套书就不止这个价钱了,撇开买书的花销,一年来的各种花用,也绝不止这个价钱。
蓝嬷嬷却似乎觉得,这几百两银子足够她养老用了。哪怕不再买地。
而黛玉肯收容蓝嬷嬷的乡亲这一点,蓝嬷嬷却是显然很高兴,当下就允诺说,明日就带人到林府上来看。
黛玉得了这个许诺,便沉下脸来,收了笑容,转头对跟着她的紫鹃等人说道,“今日之事,你们听了便听了,日后不许说出一个字来。可知道了?”
紫鹃等人一愣,立刻明白过来。
黛玉这是不让她们说闲话!如果林家真的雇佣了那些……那些失过足的女孩子们的话。可是,难道林家这么缺人吗?为什么不找那些好人家的故娘?这实在是很难让人理解。
可惜在这样的事情上,黛玉素来有决断,不容他人置喙的。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她们也只得齐声应是了。
黛玉点点头,又转头向吴夫人说道,“吴夫人,虽说这是不情之请,也还是请你约束一下下人。那些女孩子也是可怜可悯。若被人议论纷纷,可就真只有死路一条了。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不说便是救人,说了便是杀人,蓝嬷嬷说的,我们便只当听了一个故事,就此作罢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