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印刷之术 ...
-
上官莲华虽说是鼓起勇气,想要主动追求卢华娟,但他毕竟是个男子,还是会害羞矜持。而且,以前又从未追求过人,半点经验也无。说来,也怪他的母亲跟妹妹,在那边怂恿,害他一时冲动,没细想就跑了来。既然已经来了,他也不会后悔,只是,这一时半会的,自己也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只想到,先以求画的名义接近卢华娟,再来想办法。
秦涟漪知道上官莲华是来见卢华娟的,但也只是以为,那幅《爱莲》被自己抢先买了去,他来找卢华娟求画的。
所以第二天,两个人自然是打听清楚后,直奔茗香斋而去。
到得茗香斋一看,短短两个月间,登记求画的已有三十多位,如果真等到轮到给自己画,得等两三年呢。而且,为公平起见,决不允许插队。因卢华娟的画确实不凡,价格也不低,所以求画者本就多是达官贵人。大家都愿意遵守这样的规矩,自是不会有人仗着自己财大势大,硬要抢先。别说卢华娟会不给你画,那些个排队的都不会轻饶。要知道,连这凤岐郡的郡守都排在第十九位等着呢。
上官莲华自是有点沮丧。
忽然听到茗香斋的店员从外面回来,在跟老板回话,说已经在如意居定好了雅间,也给卢华娟递了请柬,她答应午时会来赴宴。
上官莲华一听,大喜。赶忙跑到如意居里,要了茗香斋定的雅间隔壁房间,等着看有没有机会,能与卢华娟结交。秦涟漪自然也就跟着他,到了如意居。
午时三刻(中午11点45分),如意居二楼的青竹间,众位客人都已经到齐了。
除了卢华娟认识的茗香斋万老板,再就是浩然书局的吕老板跟卢华娟打过几次照面,剩下的五位却是生面孔,卢华娟从未见过。
待到万老板一一引见介绍,才得知,她们五位是邻近各州郡书局画坊的老板们,也是溱国数一数二的大书局大画坊的老板。
原来,卢华娟的画作已经是闻名全溱了。
特别是她的《爱莲》在雍都的拍卖会上拍出四千两银子的高价,真正的是价值千金了。当然那是唯一一幅流传出去的画,卖到这个价也不算奇怪。
虽然现在卢华娟的画定价最高还是只一百两,最低不过二十两,但普通老百姓却还是买不起。何况她又定了那么个规矩,每个月只画一张画。求画者又众多,求得了也是私藏,便是想买也买不到。而老百姓们又是非常喜欢卢华娟的画,十分渴求。
所以这些个书局画坊的老板们便想请卢华娟作些适合雕刻印刷的版画,以便大量发行,让所有喜爱她的画的老百姓们也能买到她的画作。且版画的风格形式与书画自是不相同,不会影响到那些收藏卢华娟画作的人。
卢华娟听了,笑道:“大家喜爱我的画,是我的荣幸。我自是不会反对。”
众人一听,都十分高兴。她们原还担心很难说服卢华娟,没想到,她居然这么快就答应了。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万老板笑道:“我说吧,卢先生是个豪爽利落的性子,你们还不信,在那里担心卢先生不愿画这粗陋的版画。”
众人也都笑道:“卢先生果然爽快!真是令人佩服!”
卢华娟道:“哪里那里。能够让我的画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这也是好事嘛,我怎么会不答应呢。而且,版画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但对画稿的要求甚高,也还需要雕刻师傅们精心雕刻,印刷师傅们的仔细印制,装裱师傅认真装裱。环环相扣,不得有一点失误,十分的花费工夫,所以哪能称它粗陋呢。”
万老板忙端起酒杯,笑道:“失言失言,我自罚一杯,先干为敬!”
众人也都举起酒杯向卢华娟敬道:“卢先生真高见也。”
卢华娟接着又道:“我不但答应为你们提供画稿,还会教你们新的印刷技术。”
众人闻言,都惊道:“哦?新的印刷技术?”
卢华娟道:“目前,各地书籍印制都是将文字反刻在一张版上,刷上油墨来印刷。但若是雕错一个字,便得将整张版都毁掉重新雕刻,十分耗时耗力耗材料。而版画也都只是雕刻一张版,单色印刷,若是想要得到彩色,便得辅以人工染色,对吧?”
“不错,确实如此。”
“卢先生的言下之意,难道是说……”
“莫不是卢先生已经掌握了可以解决我们多年困惑困扰的方法?!”
“天啊,这可是足以震惊天下大消息啊!”
众人都激动了起来,忙催问道:“卢先生还请快快道来!”
卢华娟微微一笑,道:“说来其实很简单。那便是——活字印刷,分色套版。”
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由北宋庆历年间的平民毕升发明的,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有所记载。
而中国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是在明代,以知最早的作品是《萝轩变古笺谱》。但以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的影响最大。作者是一位明代著名的出版家,名叫胡正言。他亲自作画,选雇刻工高手数十人,朝夕研讨,十年如一日地探索,发明了“饾版”(分色分版的水印木刻)与“拱花”(以凸版在笺纸上压印花纹图案),开拓了中国版画技艺的新领域。(节选自《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笔者按:网络上也有详细的活字印刷术及彩色印刷术的资料,现附上其中一个地址:中国书店网 http://www.cathay.cn.net/zgss/huozi.htm)
众人闻言,忙仔细询问具体细节。
卢华娟道:“所谓活字印刷,是先用锡、铜、铅等金属制作单字的规格统一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取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在上面敷一层粘剂,然后把需要的活字字模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粘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粘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粘剂烤化,轻轻一抖,活字字模便可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了。
而至于分色套版,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吧,若是想制作一幅彩色的蝶戏牡丹图,蝴蝶为黄色,牡丹为红色,牡丹叶为绿色。便将蝴蝶、牡丹及牡丹叶分别雕刻制版,再分别于版上涂上颜色,再一一按照按指定的位置将之印在同一张纸上便可。图案越复杂,颜色越丰富,便分越多的版,多至几十甚至几百张版。再用水墨、颜料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或叠印。可使画面的色彩、层次和韵味,与原作接近,仿佛手绘一般。”
众人琢磨了一会儿,便都明白了,也都惊喜不已,对卢华娟钦佩万分,崇敬万分。
她们敬佩的道:“卢先生真乃奇人也!”
“听闻卢先生一言,便叫人茅塞顿开啊!”
“此法一旦传播开来,影响甚大啊!”
“不错不错,卢先生毫不藏私,将此法坦然相告,真是我们出版业者的福音!”
卢华娟忙道:“哪里哪里。我本就打算将此法公布与众,正好现在诸位老板来了,也算是机缘巧合。说来,我也只是希望印刷业发展得更好,能更降低成本而已。我的夫郎之前家境贫寒,虽然他也很喜欢看书,可惜生活困窘……所以还请诸位多印书,多印好书,多印价格低廉的好书,使得更多喜爱读书的贫寒之人都能买到书籍。
再者,我也很喜欢版画,希望版画这种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还请诸位日后将此法广而告之,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也请诸位多多延请当世名家,提供画稿,百家争鸣,各展所长。让版画真正做到‘雅俗共赏’,不再担那粗陋之名。”
众人一听,更加钦佩,道:“卢先生真乃大师也!”
“卢大师,日后,除了重金购你所画之稿,我还愿那将我们书局每年的收益分予一成给你!”
“我也是!”
“我也愿意!”
卢华娟忙拒绝道:“不用不用。诸位若是想表达心意,便把那分予我的一成算在利益里,将书籍版画的质量做得好些,定价再定得低些,让更多的人受益就好了。” 卢华娟心里暗暗吐舌,剽窃人家的专利已经很不应该了,怎么还敢用这个来牟利呢。我现在靠画画赚的钱也不少啦。
众人更是惊叹,她这一拒绝,便是拒绝掉多少银子啊!便纷纷竖起大拇指,道:“卢大师真不愧为大师!”
“真君子也!”
“真真是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
“卢大师拒绝我们的银子,不会也拒绝我们的书吧?卢大师,日后不论你在哪家书局买书,我们都分文不取,这你总该接受吧?”
“对对,而且只要我们印了新书好书,我们也都会给你送一本过来!”
“呵呵,这么好的事,我当然不会拒绝啦。”
隔壁偷听的上官莲华也是连连称赞,更是对卢华娟充满钦佩。秦涟漪也在那嘀咕,真是个奇怪的人,送上门的银子都不要,那可不是几十几百两,是几十几百万两啊。
之后,各国的印刷术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版画这种艺术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卢华娟慷慨无私,提供了活字印刷以及分色套版的技术,并且广而告之,分文不取的义举,引得人人交口称赞。
各国各地的书局也大量印制了很多价廉物美的书籍,使得无数学子也都十分感谢卢华娟,即使卢华娟没有考取什么功名,但学子们仍尊称她为先生,敬称她为大师。
很多名家大师也响应她的号召,创作了很多精美的画稿。风格各异,题材也十分的广阔,神话传说、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娃娃美人、风景花卉,应有尽有。
卢华娟更是提出了“月历”“台历”的形式。一年十二个月,每月一张,合订在一起,将精美的画作与传统的黄历结合起来。月历可挂在墙上,台历也可摆在书案上,十分受人欢迎,家家户户都会购买。
她还改良了笺纸,提出了“信笺”(类似明信片)的形式,可在印制了各地美丽风景,奇特民俗画面的厚纸背面写信,寄回家中或是寄给亲朋好友,受到无数商人百姓,文人墨客的喜爱。
且印制出来的版画,价格低廉,人人都买得起,人人都喜欢。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连大户人家也会购买欣赏,甚至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