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帝王之旅 ...
-
一个多月前的旅游,到今天才想起写游记这回事——得亏我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高中的大门,否则又该落下“迟交作业”的罪名了!
题目是父亲给的。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爸爸这样总结我们十几天的旅行“我们先去了皇帝的度假村(避暑山庄),又看了皇帝的祖坟(清东陵),又到了皇帝的老窝(北京),整一个‘帝王之旅’么!”爸爸这样的总结深得我心啊!在此感谢爸爸给的好题目哦!
避暑山庄
盼了一年之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亲眼看到了“避暑山庄”四个字,我实现了和它的零距离。
然而用“零距离”来形容,终究是不正确的——虽然斯时斯刻我正虔诚地仰望这块货真价实的匾额,但是物是人非,我和它之间怎会没有距离?仰望着它,在如潮水般的人流中仰望着它的我,渐渐有些怅然若失之感了。
参观正殿的游客很多,我等待了半天才看到了“澹泊敬诚”四个大字,导游的介绍我多半是不了解的,我只是花痴地看着那四个字,那四个由玄烨写的字。
怆然,怆然!
出了宫殿区,我急着要去寻找三十六景,是康熙的,不是乾隆的。
找来找去,也只能找到很少的一部分,有的只剩遗址,有的在山区——由于时间关系,山区没有去成,不过我想,应该留一部分悬念才好,以后来的时候还能保持几分新鲜感也是不错的。
平原区都是草坪,我们还遇上不少的鹿,远远地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顿时忘却了刚才的怅然,这才记起自己是在旅游,是在度假。
第二天去外八庙,我执意要寻找惟一有玄烨痕迹的溥仁寺,尽管不开放。
游览了普宁寺和小布达拉宫,我们便一路问着找了到溥仁寺,寺外全是苍蝇飞舞,不过听人说里面还是好好的,多少好受了些。
在承德中心找到康熙雕塑的我兴奋不已——毕竟很多人是把承德和避暑山庄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多了个“承德露露”)更让我以外的是,居然还有一家生意红火的“康熙饺子馆”,很喜欢那里的鹿肉水饺呢!
东陵
去东陵前我为玄烨写了祭文。
第一次正式地写古文,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尤其是为我崇敬之人作文,更是不知所措——上火车前,我搬来了袁枚的《祭妹文》仔细参考,认真研究,小心翼翼地写完了我的祭文处女作,将它叠好放进行囊。
离开承德以后,我们先去了唐山——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为了让我受教育,爸爸特地带我去唐山抗震纪念碑看看。说实话我觉得那个时候来唐山旅游的人真是不幸!不过现在抗震技术发达了,地震让人们增强了防范意识,吃一堑长一智么!
10点多才到了东陵,首先看到的是顺治公公的功德碑——想起梦吟姐姐的嘱托,我虔诚地对着功德碑鞠了一躬,叫爸爸帮忙把碑楼拍了下来。
孝陵我没有进去,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在车上我把祭文给随同导游看了,她说我写得不错,这让我得意,也给我吃了颗定心丸——好歹写得不是太烂,不至于让玄烨笑话我吧!
隆恩殿不开放,我的祭文只能在殿前诵读——读着读着……不好!下面一行居然出现了错误,我把“吾不能及汝之万一”误写成“吾不能及汝之一万”了!幸亏发现及时,没有把错误念出来,不然可要贻笑大方了呢!
导游借来打火机,告诉我可以在香炉把祭文烧了,我点着了火,把祭文放到香炉,看着它化为灰烬——也不知道这小小一方纸能否陪伴着玄烨度过幽幽岁月?
站在石桥上,天空开始下起细雨,桥下有水,也有飞得低的蜻蜓,。想起竹子姐姐在西陵和小四的对话,我也痒痒了,开始和玄烨“对话”起来——
“玄烨,你看见我了吗?”
“玄烨,水晶儿姐姐、清思烨姐姐让我问候你哦!”
“玄烨,我去看过公公了啊!”
“玄烨,对不起!我写祭文犯了个小错误,读的时候改了……你不会怪我吧?”
“玄烨,山庄我也去了,我还要去北京呢!”
……
说的话也许很幼稚,但是很真诚——我还不忘记告诉他,网友给他取了个昵称,康师傅。
他活了一辈子,大概不会想到有一个叫做电脑的东西让他离我们不再遥远吧!
当然,首先有的是电视。
经过功德碑,是满目创痍,旁边堆着木桩——导游说现在正在修碑楼,希望下次来的时候不要让我失望。
裕陵的地宫和西太后的地宫我们都去了,乾隆的地宫尽是浮雕佛像,可谓华丽至极;西太后的那个可就差得老远了,什么也没有——想她也不能拿祖宗的坟作范本吧!
由于急着往北京赶,我们没有作多余的停留,东陵之旅草草结束。
北京
第一天去了故宫——这是我的“二进宫”了。
04年夏天第一次去故宫,待了整整一天。06年夏天“二进宫”只待了一个上午。
第一次看到“正大光明”四个字出现在眼前,心里多的是崇敬,时隔2年,同样的字印在眼帘,心境却变了——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是“爱慕”的一种。
第一次“进宫”下着雨,本来是应当是惆怅的,可不懂事的我一脸兴奋;二进宫晴空万里,本该心情舒畅,可也许是刚去了玄烨的长眠之地,心情多少添了几分惆怅。
路过苍震门,我想起了孝顺的玄烨。
走过乾清宫,我想到勤政的玄烨。
来到景仁宫,我看见可爱的三阿哥。
看到坤宁宫,我忆到柔情的康熙皇帝。
……
宫中的一切,怎不教我痴情?
下午去天坛,午饭吃的北京烤鸭——我信誓旦旦地说,三年以后一定要上北师大。
天坛是我一岁时去的,已没有印象。
回音壁正在修缮,小时侯的快乐不能重温,多少有些遗憾。
第二天去长城,也是“二登”了。第一回同样是大雨,第二回依旧是晴空万里,没有了雾,终于可以“一览众山小”,感叹“江山无限”了!想起玄烨那“永不修长城”的壮语毫言,又是一阵喜悦。
第三天自由活动,我跟妈妈提议到附近的王府井(我们住灯市口)逛逛,妈妈欣然同意,条件是回来要我带路——我是路盲,妈妈说以后要是真上北京读书,迷路可是很丢人的。
去王府井,主要是想买书——淘到了《东华录》和郑天挺的《清史简述》,还发现了康熙的朱批,可惜太重,带回去肯定不现实,只得作罢。
下午去北海,在船上唱“荡起双桨”发现自己的嗓子还不错,可以参加个什么超级X声吧!(不用理我,我很自恋)顺道看了看崇祯上吊的树。(以后栽的)
晚上的话剧(饿好悔呀~一个月后老爷子在北京演话剧~)是《北京人》,我这个话剧迷一个人去看,虽然不是老爷子的戏,倒也还不错——又是万恶的旧社会呀!
第四天是颐和园,由于我去过,于是就独自在戏楼里玩,爸爸妈妈和奶奶去了万寿山。听了两场《江山无限》,看了上十遍漂亮的旗装,那叫一个养眼!
最后一天去了北师大——在门口的报刊亭买了《新京报》(在北京每天都买),瞻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立志要上这所心仪的大学。
“好好努力吧!” 我对自己说。
北京,2009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