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长夜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长安心里清楚,如今的小皇帝,只是个傀儡罢了。目前大权掌握在一个叫董卓的人手里——可是,怎么看,他也不像是能掌控天下的人啊。
窗外,天色阴沉。
要起风了。
长安微微叹息,提起笔接着写那封准备寄往洛阳的信。
许久不见,听说那人已经闭门谢客多时,想是不愿卷入人类的纷争中吧?上一次寄去的信,到现在也没有收到回音。
“大人!大人!”
长安被突然闯入的人吓了一跳,执笔的手悬在半空。一滴墨汁滴下来,正落在那个方写好的“安”字上,让长安一瞬间有种不祥的预感。
“何事?”
“上面吩咐下来,董卓要带着小皇帝、还有洛阳城的百姓迁到这里,请您早作准备。”
长安略感困惑,问道:“董卓迁都,与洛阳百姓有何相关?”
来人吞了吞口水,有些惶恐:“大人还不知道吗?据说是、据说是要焚城了……”
牡丹一身布裙匆匆走进洛阳的房间。床前的纱帐掩着,洛阳已经病了一些日子,她本不想打扰,可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公子,公子!”她一把拉开帐帘,急急地说:“焚城的命令下来了,我们……”
洛阳本就醒着,闻言便慢慢坐起来,甚至还伸出手帮牡丹理了理微松的衣带,这才不疾不徐地开口:“不要慌张,你去收拾下东西,这就走吧。”
牡丹呆呆地看着他,眼前的人只着中衣,鬓发散乱,神情间却还是安然沉静,仿佛所谓的离开只是要去走亲访友一般。
“公子……”她心里忽然一颤,一下子跪倒在他的床前,泪水成串落下。
“就这样走吗?你不再去劝劝……”牡丹的声音越来越低,其实她心里也明白,如果劝说有用,又何必等到今天?
洛阳用衣袖擦去少女的眼泪,安慰地揉了揉她的头发。
他们随着难民的队伍走了数日,相比起扶老携幼背井离乡的百姓们的悲愤,洛阳的平静简直让牡丹心惊。她能感觉到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有时候甚至是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她身上。
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曾停下脚步。身后是燃烧的故乡和家园,洛阳甚至从未回头去看一眼。
他在哪里?
长安有好几次都想去找洛阳,可是堆积如山的工作却让他不能离开半步。迁都,尤其是如此混乱情况下的迁都,有太多的事情离不开他。
幸好还有牡丹在,总会照顾他的吧?长安这样安慰自己。他只是想他可能会生病,可能会受伤……却刻意忽略了另一种可能:
他也许会死。
董卓“护送”小皇帝到达的那天,长安只见到了王耀。他这才知道,王耀居然和小皇帝一起被软禁了,而洛阳始终下落不明。
他们心里都已有些凶多吉少的预感了。以至于数日后的清晨,他在城墙上巡视,看到蜂拥而入的难民中似乎有某个自己十分熟悉的身影时,还以为是在做梦。
真的是他?
长安转身奔下城墙,逆着人流横冲直撞地往外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他甚至能看清他的表情……
“长安君,你是来迎接我们的吗?”
依然是那样漫不经心的笑容,浮现在苍白瘦削的脸上,让长安觉得眼前的人仿佛下一秒就会化为轻烟散去。他想问一句你还好吗,发现声音已经消失,一个字都无法表达。一手挽着包袱一手扶着洛阳的牡丹此时几乎忍不住喜极而泣,却猛然惊呼出声——
长安再不犹豫,迅速把晕倒的人打横抱起,往自己的住处走去。
洛阳昏迷了整整三天。牡丹不顾辛劳整日守在他身边,终于自己也熬不住病倒了,长安吩咐人好好安置了她,又转回到洛阳的房间里。
冰雕玉琢的容颜在连日奔波中染上了些许风尘之色,却依然美得倾国倾城……他握住他冰凉的手,想起往日把臂同游的情景,不由一阵唏嘘。
也许,这就是帝都的命运吧。经历了繁华,就必然要承受衰落。
洛阳城……还能恢复吗?
长安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只见床上的人慢慢睁开了眼睛。
“啊,睡得真好……咦,长安君怎么在这里?我家哭哭啼啼的小姑娘哪去了?”
长安看着洛阳睡眼惺忪的慵懒模样,顿时觉得自己真是白担了这么久的心。
魏蜀吴三分天下,西晋短暂统一,之后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各个政权走马灯似的转换,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长安和洛阳各自辗转其间,身不由己。而邺城于乱世中悄然崛起,大有与二人一争高下之势。
直到鲜卑人建立北魏统一北方,持续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才宣告结束。
某日,洛阳和牡丹应平城(即今山西大同)邀请到他家参观。
中原地区长时间处在少数民族统治之下,以至于长安洛阳他们都习惯了穿胡服。只有牡丹还是偏爱宽衣广袖的汉装,当然,这种事情平时也无人在意,所以几人一直走到了皇宫门口,洛阳才想起这个问题:“平城君,牡丹的衣裳可有不妥?”
平城笑道:“无妨,这位新上司,倒是很喜欢汉人的文化呢。”
几年后的一天,牡丹提着裙摆冲进洛阳的书房,大声嚷嚷着:“公子!你知道吗,皇帝要搬到咱们这里来了!”
洛阳头也不抬地回答:“上次在平城的皇宫里他就说咱们家汉文化气息浓厚,有机会想来看一看,没想到他真的要来……”
牡丹仔细回忆,似乎的确有这么一回事,额上忽然冒出了大颗汗珠:“啊,平城公子他,该不会以为我们挖他的墙脚吧?!”
洛阳停住手中的笔,嘴角微微抽了一下。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洛阳和邺城之间选择了汉文化气息浓厚的洛阳,力排众议迁都于此,并下令鲜卑族人改穿汉服、讲汉语,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长安再次来到洛阳城的时候,几乎不能相信这里就是那个遭遇过焚城之劫的地方。宽阔的街道,热闹的市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看来重建很不错啊。”
洛阳并没有对长安的赞美表示附合之意,仍是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冷冷道:“只要有人在,重建一座城池并非难事——可惜人类总习惯于再将它摧毁罢了。”
长安苦笑:“你啊,就不会说点好听的?”
洛阳抿唇不语。长安凝视着他瘦削的侧脸,忽然有点心疼。
那些盛衰起落成败兴亡,纵然见多了、习惯了、淡漠了,也依旧是无法轻易抹去的记忆。何况这一百多年来战乱不止、生灵涂炭,百姓的苦难落在史书上不过寥寥数语,可落在人心里,又是另一番重量。
他伸开手臂,默默揽住了身边的人。
从路边糕点铺里拎着点心走出来的牡丹看见两人并肩而立的背影,心里忍不住小小的失落了一下。
以后长安公子来的时候自己还是回避为妙……为了自家公子的幸福,我就先委屈点吧。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施行,尽管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场改革对于巩固北魏统治并未起到太大效果。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都长安,东魏都邺城。之后西魏被北周取代,东魏被北齐取代。长安邺城开始长期对立,洛阳城再次陷入战火。(如果时光倒流,我真想亲眼看看兰陵王在城下揭开面具那个惊艳的瞬间啊~)
公元580年,杨坚下令焚毁邺城。
洛阳是在长安的信里得知邺城亡故的消息的。他和邺城不过几面之缘,却也清楚记得那个风雅绝伦的男子谈笑风生的模样。
生于乱世,亡于乱世的邺城。
建安风流,铜雀春深,尽化尘烟。
(注:有关邺城请参考陇首云飞大人的文《铜雀荒沦枕斜阳》。我这个……算借鉴么……)
长安邺城并立的局面被打破了。
洛阳推开窗户,沉沉夜色中,隐隐现出了一线曙光。
天快亮了。
话说怎么觉得离“相随”这个题目越来越远了?
下一章是牡丹的番外……原因是,就在写这一章的时候,某女忽然又爆发了邪恶的小宇宙,很NC地想把牡丹和拓跋宏写到一块去……于是真的写了……还是在教室里打的稿子……
好吧,我要好好学习……少壮不努力不如自挂东南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长夜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