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枉 ...
-
秦冉迟缓缓踱着步子走回家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牛羊归圈的光景了。看着这样的天,忽然的就生出了些不知名的惆怅和伤感,白日里跟小翎儿调笑的那些话又恍恍惚惚的浮出来,一字一句甚是难耐。
他晃了晃桌上的空茶壶,起身往灶间去,却在起身的瞬间一阵头晕目眩。踉跄两步,跌在了门槛旁。
就仿佛那一次跌倒一般来得毫无征兆,结局伤筋动骨。
当年明丞相家的千金失踪一案,作为大理寺卿的爹爹首当其冲接下了案子,又因与明丞相交好更是竭尽全力、一丝一毫的懈怠也无。然而事情的进展却并不尽人意,当日护送小姐进山的家丁本就不多,却又皆丧身山林没留下丁点儿的线索,明珠的凭空失踪仿佛鬼斧神工一般难以捉摸。秦冉迟年少轻狂,擅自插手,心里想的不过是替父兄分忧早日结案而已,谁料一步步深入之后,方知深潭无底,苦海无涯。
明珠小姐当日出城沿山路而行并非初次,且丞相夫妇并不知情。
随行家丁仆妇皆是目不识丁之辈,老实本分,口碑极好。
事发现场有明显搏斗痕迹,尸身伤情可怖。
凶手意在查问并非灭口,且手法利落,非江湖草莽所为。
秦冉迟苦想良久,再沿着那条山路一一排查,终于在距京城三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庄里寻着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并非是欢天喜地的结案。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明丞相府闭门锁户,证据资料不翼而飞,第二日一早明晃晃的圣旨便颁了下来:大理寺卿办案不力,私相授受,一家二十余口悉数收押,再做定夺。接着狱中严刑逼供,父亲与兄长相继离世,母亲与众女眷听了噩耗,受不住打击竟纷纷自尽。一家人在狱中不过一个月的光景,活着的便只剩下秦冉迟一人。
“此子生性凉薄,虽则聪慧过人天赋异禀,却难堪大任,只盼着今后不要惹出些祸事才好——”
他猛然想起自个儿十二岁时因为默书得了先生夸奖,父亲皱起眉头对母亲说的一番话。
缘来那时,父亲便将自己看得如此清楚。及至父亲狱中弥留,也未曾对他有过半点怨怼或是期待,只是摇着头道,“我儿不该生在官家,此后,天宽地广,莫为尘世所累……”
悲从中起,却终究无从宣泄。
皇室争斗,官场倾轧,他始终难寻端倪,如今能做的就只是作壁上观,自品炎凉罢了。
不一会儿,灶上的热水蒸气腾腾,他重新沏上一壶茶,在床边缓缓落座。
一旁的白鼬窝在枕边似是早已沉睡,小小的身体一起一伏,看上去无限安详。秦冉迟看着它,目光恍然,面庞上浅浅的戏笑渐渐加深,乍看上去仿佛亦带上了些轻柔温和之意。
这个家伙灵慧异常,听得人言又乖巧可爱,几年前无意之中从树下捡到,几次喂食之后,小东西居然就赖着不走了,跟随左右解去了不少烦闷。后来忽然有一天,他却见着这家伙伏在当初有过一面之缘的山鬼肩头,而那个早就被民间传得面目全非的山将军则宠溺的叫它,“大白,大白”。
他暗暗恼怒,这家伙到底任谁做了主人?!
哼,这个朝秦暮楚的东西!
而那山鬼似乎并不介意小东西往来于她与秦冉迟之间,而秦冉迟虽自那次抓捕之后再未与山鬼蒙面,却通过它始终得以知晓山鬼的一举一动。
如果说当年他一意孤行追寻的真相害的全家含冤而死,那么现今碌碌之中却因着一只畜生,了解了那件案子的始末,与其说是拨云见日水落石出,不如说是无心插柳造化弄人。
山鬼啊山鬼,到底你能走到哪一步呢?
一口热茶饮下,寒凉的四肢渐渐回暖。秦冉迟转开目光,蜡黄的脸上突然散出久违的光华。桌上放着小满交托的白瓷瓶,若有若无的清凉之气从瓶中散发出来,闻得人心旷神怡。
靖王岂是池中物?太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如石沉大海,不但没能撼动靖王根基,反而暴露了自己行藏,真真是不智至极。此番小满前来一副凝重的样子,显然与靖王脱不了干系。如今皇帝年迈,靖王隐忍不发,想必若是一旦动作,那太子之流必是再难翻身。
一朝之胜负,已是尽在眼前了。
月光中,秦冉迟负手而立,似乎已将局势堪破。
人在局中往往一叶障目,不辨是非曲直。秦冉迟自诩聪慧,依旧难以预料本是局外之人的自己早已身在局中。而台面上的是是非非,恩怨情仇看似与他毫无关联,实则从他插手明珠失踪一案开始便已是定局。只是这夜,他看着戏台子上你方唱罢我等场,仍是未有知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