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九重宫阙硝烟弥 盛世繁华谁共赏 ...

  •   乾元五年,鞑靼犯我西陲,景帝御驾亲征,中伏兵,为流箭所伤。六军临溃之际,时年十六岁的九皇子,湛王华霁睿领兵大败敌军。
      两年之间,湛王几经出生入死,终平定国境,鞑靼再不敢犯,班师回朝之际却是景王不治之时。

      琅轩宫大殿,大雨婆娑,更漏声声。
      内侍手托描金乌木托盘躬身跪于两侧,那佝偻的身形如同无数没有生命的石像一般,四周万籁俱寂,不闻一丝响动。

      “皇上如何了?”
      玉阶前,一俊逸身形自夜色中愈行愈近,忽而,驻足,清眸扫视伏地宫人,淡道。
      数十名早在殿前跪候半宿的太医只颤颤低头,半晌,方见那为首的太医以袖擦了擦额际冷汗,抬头缓声回禀:“回王爷,皇上长期操劳国政,致旧疾复发,现已药石无灵……”
      音色愈低,高悬的琉璃宫灯随风一阵晃荡,一如众人此时的心境,甚是应景。

      闷雷乍响,震耳欲聋,骤雨凌乱,电闪雷鸣。
      闻太医言语,男子脚步微微一顿,却亦只是一瞬,径直朝前迈步。
      未知又过了多久,只听殿中传来一声冗长尖细的哀嚎之声:
      “皇上殡天了……”
      乾元七年隆冬,景帝崩,传位年仅六岁的皇太子华胥,改年号“康乾”。

      同年,月光如练,群星璀璨。
      鞑靼国皇宫传出洪亮哭声响彻云霄,鞑靼皇后诞下一女,臂上带有赤红胎记,其形如若凤舞九天,鞑靼王喜,道是此乃天降神女,赐名‘青鸾’。

      康乾元年正月初八,帝下旨:擢升湛王霁睿为摄政亲王,丞相易衍年、护国大将军柳无疆为顾命大臣,另奉景帝元后为端敏皇太后,入住长宁宫凤鸾殿。
      帝年幼,大权掌于摄政王之手,端敏皇太后为削其势力,于元年六月召易衍年嫡长女易氏,柳无疆嫡长孙女柳氏,殿阁大学士洛世詹之女洛氏入宫“学习后宫仪制”。
      其中柳氏年龄最小,然性情稳重,喜怒不形于色;洛氏文思敏捷,容貌艳丽;易氏温柔敦善,宜静宜动。三女与帝青梅竹马,情谊不比寻常。

      康乾八年,帝满十四,大婚、亲政两件大事在即。
      朝中皆知皇后必会在柳、洛、易三人中择选,柳氏一族执掌兵权,胜出几率最大。而后宫中,端敏皇太后冷眼旁观,已知帝与洛氏两情相悦,于旁敲侧击,要帝以国事为重,帝不纳,对太后扬言必立洛氏为后。
      僵持之际,却闻护国大将军病重,帝亲临视疾,柳无疆于病榻前交出兵权,要帝莫忘先帝箭伤不治之痛,永以国富兵强为念。帝深撼,下诏册柳氏为后。

      康乾九年九月初九,帝大婚,册立正一品护国大将军孙女柳画苏为后,颁金册金印,掌六宫大权;十月初九,端敏皇太后懿旨:
      册丞相易衍年嫡长女易含烟正三品昭仪位,封号“毓”居毓馨宫漪澜殿;
      册殿阁大学士洛世詹之女洛琬之从三品贵嫔位,封号“芙”居棠梨宫芙菀阁。
      三人之中,洛氏居末,是为太后有意抑制之故。
      怎奈,抑其位份不能抑宠,因封后一事,帝对洛贵嫔有愧,更着意怜惜。

      十一年四月,皇后、芙贵嫔先后有孕,芙贵嫔一跃晋从二品妃。
      翌日早朝,帝意欲无视嫡庶,册立皇长子为太子,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柳氏一族大不安,恐芙妃将取后位代之。芙妃之父,殿阁大学士洛世詹亦乞皇帝收回成命,伏地涕零。皇帝如此少不更事,摄政王之焰日炽。

      康乾十一年六月,毓昭仪向帝进言广募秀女,充裕后宫。
      帝为对抗摄政王,趁此机广布党羽,特在六部官宦之中择四秀入宫,毓昭仪亦借此晋从二品妃位,并得帝钦赐协理六宫之权。
      同年九月,鞑靼国进献年方十二岁,臂上带有赤红鸾凤胎记的九公主清鸾。
      帝为示恩泽,册其为从三品姝贵嫔,因其年龄尚小,风土习俗不同,特在西苑附近赐建鹿鸣宫,俗称鞑靼营,供其居住,习尚中土礼仪。

      康乾十二年三月,皇后与芙妃先后生产,皇后得女,芙妃得男。
      柳氏一族期待皇后得男的希望破灭,唯有求告太后。
      帝却一意孤行,要立芙妃所出为太子,太后亦不能令其回心转意。
      此时又遇摄政王私下与朝臣来往甚密。眼见多年苦心维持局面将被皇帝打破,太后大恸,一病不起。

      同年六月,皇长子暴亡。
      芙妃失子,几近疯癫,哭诉皇长子是为皇后所害。帝为此杖毙数人,责毓妃治宫不利,撤协理六宫之权,并降位婕妤。芙妃却只抚尸哀哭,唯求彻查凤仪宫。
      流言传出朝堂震动,皇后之兄,如今的护国将军率群臣兵谏,要帝以“媚国主,诬国母,坏国事”三宗大罪处置芙妃。僵持之间太后亦至,内外夹逼之下,帝终下旨:将芙妃永囚棠梨宫,并誓除非柳氏有大不赦之罪,否则永不易后。

      同年,端敏皇太后染疾,缠病多日不见愈,后转至行宫静养,芙妃请旨同去随行奉之,帝允。

      六月,帝为排遣心绪南巡,遇礼部尚书幺女顾汐颜,姿容绝艳,谈吐不凡,携归册正四品婕妤之位。同年,瑶婕妤于上元佳节一舞惊鸿,艳惊四座,晋贵嫔,此事遭其他宫嫔妒忌,翌年,瑶贵嫔有孕,花朝节那日,皇后于御花园设百花宴,瑶贵嫔于宴中不慎滑倒失子,帝怜其丧子之痛,晋其妃位。自此,帝眷益固,几至沉陷。

      康乾十三年隆冬,端敏太后病重,药石无灵,于康乾十三年隆冬与世长辞。追封谥号‘端敏敬懿皇后’与太祖皇帝合葬于帝陵。
      太后身在别宫,忧在庙堂,遗嘱帝必设法与柳、易、洛三家“永修世好,笃定臣心”。
      康乾十四年腊月,太后薨。帝始大悟,痛悔当年不肖,一意孤行险失家国,思索何为安邦振国之道。

      十五年二月,热孝满,帝亲迎洛氏归,回宫册德妃,协皇后权掌六宫。
      德妃方回至倾和殿,便听闻倾和殿一侍女忽而发疯,撞柱而亡;而瑶妃失足小产一事,宫中亦有言传出是有人蓄意而为。
      此间,鞑靼国进献的九公主,帝亲封的姝贵嫔于六宫走动频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