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相关史实 ...

  •   【关于幕府山、白下的战事】隆安二年八月“丙戌,慕容盛僭即皇帝位于黄龙。桓玄大败王师于白石。”(《晋书·安帝纪》,下同)九月“己酉,前将军王珣守北郊,右将军谢琰备宣阳门”。此后北郊无战事,惟南线“辅国将军刘牢之次新亭,使子敬宣击败(王)恭,恭奔曲阿长塘湖,湖尉收送京师,斩之。于是遣太常殷茂喻仲堪及玄,玄等走于寻阳。”地理:有人说白石山(也就是白下垒所在)即幕府山,也有人说狮子山。这里从幕府山说。

      【关于两位的结局】“五月丙寅,散骑常侍、卫将军、东亭侯王珣卒。己卯,会稽内史谢琰为孙恩所败,死之。”这段是《晋书·安帝纪》的原文。

      【王珣的结局】依《晋书·王珣传》:“(隆安)二年,恭复举兵,假珣节,进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事平,上所假节,加散骑常侍。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不过王珣什么时候进卫将军的,和《晋书·安帝纪》有差异。《安帝纪》载:“(隆安三年)夏四月乙未,加尚书令王珣卫将军。”王恭第二次举兵时,王珣的头衔是前将军。

      【谢琰的结局】依《晋书·谢琰传》:“王恭举兵,假琰节,都督前锋军事。恭平,迁卫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又诏琰与辅国将军刘牢之俱讨孙恩。恩逃于海岛,朝廷忧之,以琰为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本官并如故。琰既以资望镇越土,议者谓无复东顾之虞。及至郡,无绥抚之能,而不为武备。”按王珣素有智者形象,谢琰表现大失常态恰在王珣致仕之后,基友们一定要说他们以往通过儿子暗中有交流什么的估计也找不到很给力的驳论证据。最后谢琰的死因是“琰帐下都督张猛于后斫琰马,琰堕地,与二子肇、峻俱被害。”背后挨刀,我木有说谎……

      【当年桓公麾下鞍前马后激战南北的,熟知西府桓家军战法的,还剩下谁?】
      ——髯参军(郗超)已故,谢司马(谢安)升仙,可是,短主簿(王珣)还在呢。

      身为王珣本命我一直认为他守北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倒是桓玄干嘛打北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