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9、第二十三章(3) ...

  •   找上廷尉,朱序当然是来请罪的。未得诏命,擅离职守,作为一位持节都督,实在也太过分了些。不过,请罪不找别人,尤其他不谒宫门,也不找司马道子,专门找上吴隐之,当然也因为在如今的他看来,皇帝和皇弟,都不如吴廷尉信得过。他是桓温、桓冲的旧部,也是谢家淝水大捷的有功之臣,和吴隐之,有着双份的同类之情。诉苦不找同道中人,那必然话长情短,解释来解释去,也没个知心。朱序心里可清楚得很。况且,吴隐之和皇家,要说完全没关系,那也不尽然,还是有一点。即便他处事端平,皇帝也得看他那长相,给留三分情面。
      这吴隐之,在朝廷里安安静静,不声不响,可他原是当年曹魏名臣吴质的后人,论起辈分,该算先帝简文之母、会稽王太妃郑阿春的表弟。因此,无论先帝简文,还是本朝皇帝,对他最初也想特别倚重那么一下,只是总找不到最合适的机会。本来提拔吴隐之的,是当年如日中天的桓温。后来没多久,谢石又替谢安来撬他,做了谢安一阵子主簿。而后青云直上,还接替了郗超的中书侍郎。于是,才到这会儿,提拔过他的人,就有桓温,有谢安谢石兄弟。这两家的人,在朝里就好像两个独立王国,时有和战;谢家觉得自己也算皇家的人,皇家绝不这么认为,却要利用谢家来对付桓温;桓温家吧,跟那两家都有点距离。当皇家挑明了放下了脸,来挑谢家的不是,那吴隐之的处境,多多少少也有点尴尬了。先是谢安一死,皇帝就把吴隐之调去了看上去还比较清显的闲职。回头想了想,好像这也是亲戚,当初□□从黄门侍郎职位上调出来,皇帝就想让吴隐之接替。可这晋朝皇帝,本来是魏国的臣子,看自己大臣的眼神,一多半都透着各种疑心病,对吴隐之自然也是,反反复复琢磨,怎么也不放心。王国宝诸人也存着心要摸皇帝脉门,好预先算计下一步如何顺着龙须捋,继续谋利,便频频来套话。皇帝给问急了,便说:“吴君是长辈,又长得像先帝,怎好做近侍官?”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把吴隐之请出来,做起了位阶更低一些的廷尉卿。
      这么一番犹豫,皇帝不像皇帝,亲戚不像亲戚,说诚意也毫无诚意,偏偏还传出来,让朝里不少人都知道了。要是谢家遇上,难免有人要生气,觉得皇帝在故意针对自己。好在吴家自从东汉末年那辈祖宗以来,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吴隐之也好,族人也罢,转念一想,这皇帝也未必在针对谁,只是信不过他自己之外的绝大多数活人而已,于是也就各自心气平和了。
      过江之后,郑阿春又早死,他吴家和皇家论起感情来也可稀薄,旁的更没什么依傍,输不起,压根不想再卷进君王和谁的恩怨里去,无论对桓家,对谢家,还是对皇家,也就都有些隐隐约约的疏离。——这一旦疏离,却有了意外的好处:
      这三路不同派系的人,至少桓谢两派,看他和对家不合,但凡有谁一个自作多情想多了,也就居然拿他当了自己人。
      但,吴隐之自己清楚得很:一切,都是误会。
      像他这样的处境,要是贪恋权位的人,又能聪明绝顶,说不定连骗三家,还厉害得很,左右逢源。但他也好,朱序也罢,都是玩不好类似游戏的直人。既然如此,还是不必冒险了。
      见着朱序来,他少不得寒温一番,又安安稳稳坐着,听朱序诉了至少两个时辰的苦,时不时和言劝解几句,回头不敢隐瞒,都写成廷尉奏疏,入宫报呈了上去。
      他在朝中多年,对朱序这样的宿将,暗暗也心存敬意,对朱序都这样遭际,更是觉得心下生寒,于是留了个心眼,奏报朱序擅自离任的实情同时,把朱序的愧疚之意给大书了一笔,还把朱序的病势,说得比真相严重了许多。皇帝司马曜对着他和他那奏疏,只觉得朱序已然一个将死之人,到底成不了什么气候,又受不了抬眼就得直面吴隐之那酷似他父亲的秀丽容貌,匆匆要了结这事,回到后殿和华林园接着同美人喝酒去。于是,就像对谢石最后请求的在家视事一般,“准了准了”,不再进一步追究什么。朱序,可以就这么顺势回家了。
      习惯这几年朝廷的各种莫名其妙而起又莫名其妙而去的争论,忽然遇上这么一出高举轻放的,吴隐之疑惑了。不过他没疑惑多久。难得有次没人生事,难道不是再好不过的事?万一众人想法都差不多,有人非得生点事,才觉得对路,这可如何是好?
      ——不知什么时候起,这朝中没人挑事,好像倒成了新鲜事。

      刚刚过了一夜,朝廷就颁布了接替朱序的人选:黄门侍郎领太子右卫率,郗恢。

      这大概是皇帝放在心头来回摩挲了许久的一份诏命,如今终于写成了人眼瞧得见的字,皇帝内心也是欣悦莫名,颁诏时喜形于色。

      郗恢的大胡子下面,依旧看不清嘴角的弧度。他对任命并没什么反感。这任命给他的兵权,比朱序当年还大,整个大江中游,连带汉水流域,几乎都归他统辖,荆州刺史桓石虔也在他部下。他不是郗超,对桓家的感情,受桓家的恩惠,都没深到皇帝认为自己需要担心的程度。——要是谁想让皇帝放心不下,那该提议让他回到父祖用心经营、妻舅谢玄也用心经营过的京口或者广陵,去接替谯王司马恬,带领威名赫赫的北府兵。郗恢虽然胡子多,没闲到得罪这么有想法的人。

      延兴寺里,谢琛、谢瑱仍旧同往常一样,依着僧基比丘尼的教导修行。从兄、叔父相继过世,要想求个冥福,总有念不完的经。未过多久,司马道子身边的琅琊王文学谢瑶,竟也故去了。他的儿子谢该袭了爵位。于是谢家姊妹要念的经,便又多出了不少。
      自家中外亲族眷属,时不时会到寺里,谈谈佛理。朝中风雨,这对姊妹,便也渐渐听说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9章 第二十三章(3)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