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 54 章 ...

  •   到了腊月中,小七停止了砍柴、卖柴的事,家里留了一些,码在门口的两边,既不占地方又容易干。上面盖上点茅草,以免长期的给雨水淋着,寒了水,寒了水的柴是极难烧的。首先是不易燃,燃后火小,烟大。小七虽然停止砍柴,却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忙。就是种土豆,从大厅上面的隔板上,把土豆种拿下来,种都是留的个头最小的,大的都是卖了,或是留在家里,长期的吃掉了,小七前世虽然听说土豆种可以切成一块块的来种,但是家里从来没种过,所以就不知道效果怎样了。
      隔板上的土豆都是平摊在木版上,由于不如地上湿气重,也不是成堆的堆着,可以储藏水分,所以土豆上长出的芽都很粗短,不是湿气重时长出的又细又长的绿芽。这种短的偏向红色。土豆种留了不少,特别是关猪的房间上的隔板上几乎铺满了,这里有了隔板,就相当于地窖了。所以山里刘家的村民家的地窖极少,常是几家共用一个,地窖唯一的用途就是储放红薯,红薯就这样放在家里或是隔板上是到不了种种的时候的,全会烂掉。
      卧房上的隔板上,小七早已堆上了一筐筐的玉米,和一些没什么用的东西,还有一些晒干的麻。家里的横梁上铺满了隔板,除了可以挡灰尘之外,还方便储放许多家里暂时用不上的东西。也可以储存玉米、土豆,只是会招来老鼠,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所以小七才把玉米放在了卧房的隔板上,下面有了人来人往的走动,老鼠听了响动,才不至于闹的那么凶。这些东西随便放在哪里,都会招来老鼠,而且也不怎么值钱,家家户户都种,都存放在家里,老鼠吃点也就不心疼了,卖是价钱低。
      小七把土豆种,一筐子一筐子的用绳子吊下去,刘武在下面的地上接了解开绳子。小七绑住筐子又再吊一筐子下去,如此的几个往复。种土豆的地就用种过红薯的地,由于收红薯时挖松了的,现在倒也不需要翻地了。小七挑了两个半桶的大粪,用水兑满两桶,再把从家里火炉里出过,堆在一堆的柴木灰中间扒开一个洞,把大粪倒进去,不停的搅拌成半干半湿状。才又一担一担的挑到地边。小七和刘武站在地里,分别把地分成一米多宽到两米的一长块、一长块的,再一人在一块地里,隔上十公分到十五公分之间,横向的扒开一条直沟,陈实和小小把带来的土豆种,隔八到十公分,一个一个的放,让土豆种上发出的芽向上。小七边扒边往后退,陈实就边放边往前进,等到一长块地扒完、放完土豆种,小七就开始用手抓了拌有大粪的柴木灰,沿着扒成的直沟,一行一行的撒在土豆种上,陈实也帮小七撒,小小帮刘武撒。一时间,地里全是大粪的臭味。难闻是太难闻了,可农村人谁不是这么种的,现在又没有尿素、碳氨这些肥料,好在臭也是这两、三天,直到挖都不用再费什么神。但种时,还是要花些精力的,撒完柴木灰,小七又抡起锄头,开始扒土盖上土豆种,直至把芽埋进土里七、八分,只剩一点芽头。然后又是下一轮的划分地、扒沟、种种、撒柴木灰、盖土,直到把地种完。种完地还不算完,小七和刘武他们三个,刚洗掉身上的臭味,又要用稻草和收割回来的茅草,盖在土豆芽上面,防止再下一次雪,会把嫩芽冻死。这雪还会不会再下,小七也说不准,春天都过来好久,也有下雪的时候,所以得把土豆芽盖上,还有地里已经包好的大白菜,收一些回家储放着,另一些也得盖上茅草,要是大雪来,封山几天不化雪,再冰封上几天,大白菜全都冻烂。太阳一照,会全烂在地里。忙完这些,日子已经过了二十,再过两天,就是过小年了,山里刘家的村民是不注重过小年的,到那天,该忙的忙,家里日子过的宽松点的,就弄上点肉鱼,日子难过的,就是平常吃的菜上桌,有时就一碗酸菜过了这个小年。
      眼看过年越来越近了,小七就赶紧起了趟城里。好在现在家里有了牛车,去城里采办,天天都可以去的。虽然今天不是什么大集日,但城里还是有那些固定开店做生意的,集市日只是多了附近村乡里的村民带来的货物,要热闹很多。小七带上陈实和两个弟弟赶车去城里,今天不需要采办过年的年货,只是买些衣物,买些猪肉买些鱼回去做腊肉腊鱼。家里人口不多,辈分又低,是不会有什么人来家里拜年的,只是自家的几个人吃。猪肉、鱼各买上二十斤就可以了,只是油、盐、酱、醋这些这次得多买些,一来回家腌肉、腌鱼要用不少盐,二来,这些东西到了二十八、九,卖的价格会更高,有时,平日里两斤的钱,到了那几日只能买到一斤,至于那些吃新鲜的菜,只能到二十九那天来买了,不然,还不到过年就要不新鲜了,或者坏了。
      去布店,四人各买了一套衣服,其中就属小小最高兴了,陈实的表情最没变化了,小七看看小小,那高兴的样子,还真是应了那句小孩子盼过年的话。再看刘武,脸上虽然也带着欣喜,但小七能明白,刘武高兴的不是小小那种简单的有新衣服可穿的高兴,而是对今年过年能添衣、能采办,而不感到囊中羞涩而感到高兴,日子一天天在变好。
      小七再看向陈实,没有欣喜,也没有难过,仿佛一切本该如此,都是云烟。虽然陈实和自己这一家子相处了这么久,脸上也有了些表情,但是和小小比起来,却实在是老成太多。
      回到家里,小七洗了两个大点的缸子,晚上把肉、鱼腌进去,肉都砍成了三、四斤一块,二十斤分成了六块,肉切小、切薄,容易进盐,年关近了,肉切厚了,盐腌得慢,到时过年腊肉都熏不好了。
      小七先把缸底撒上些盐,再把肉放上去,再搓上点盐,又放肉,又搓盐,搓盐比撒盐好,因为肉买的不多,撒的时候没掌握好,盐撒多了,肉会太咸,以后吃时会没有那么可口。盐腌淡点倒没关系,二十斤肉也吃不了多久,只要吃过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就可以了。鱼也是同样的腌法,过完小年大概就可以起缸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七就叫起了刘武,小小和陈实,从屋子里拿出筐子、扁担、锄头这些东西,刘武有些不解,打着呵欠问小七:“大哥,土豆都种完了,你还拿这些东西种什么?年里也没剩什么东西可种了啊?”小七说:“我准备去水季冲和牛角冲挖点麻的根回来,上次,我们去挖何首乌时,我见到里面有很多,现在栽种刚好,我看着年里还有这几天都没事,就想着把收红薯后种土豆没用完的那一小块地栽种些麻。”
      刘武更不解了,问小七:“种那个干嘛?”小小也接话:“要的话,去水季冲和牛角冲撕点回来就好了,不止牛角冲和水季冲有,刘家山的那片野桃林里也有很多,村子里的人都是要用就去撕点回来,也没多大用处,这些野麻都是用来搓绳子绑个东西时用的,村里家家户户都备了一些,对了,大哥,家里的隔板上不是还有一些吗?”
      “我知道,但是我还是想种上一小片地的,以后要用了也不用跑去刘家山撕,还有.............”小七难解释,就干脆住了口,小七原本是打算先种上一些,让它们在那里慢慢发展成一大片,这个麻像水稻一样,一根能发展成一大丛,只是不象水稻那样一年生,而是由根不断分支,再从而长出更多的麻杆出来。
      小七见现在市面上用到的都大些棉布之类的,再者就是用蚕丝织成的丝绸,这些布都卖的极贵,当然,柔软度和舒适度、触感都很好。但是要价都恼恨高,成色最差的也是普通人家难以支付的。小七穿越过来那会儿,那几套衣服还是咬着牙买的,换作是刘大,哪里会舍得买。
      而装玉米、谷子、红薯的都是筐啊、箩啊、桶啊、仓啊这些竹器和木器东西,只是在材料上用的粗细,编的时候的一个紧密的关系,而且极不易携带。小七挖草药时买了几个最差的布袋子,都是极贵。所以小七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麻来代替棉纱,织成衣服,布袋,这种麻比棉花更容易种植,也更容易制成丝绒,而且棉花,在山里刘家这个地方,一年只能种上一季。但麻却可以一年产三季,可以发展成一丛三、四十根麻杆,可以长到一人多高,如果上市造布,价格定是极低,制成衣服,虽然手感和舒适度肯定会差上棉布很多,但价格也会和棉布差上很多,更适合贫困人群穿着。
      不过,现在也只是自己的一个想法,先挖些麻的根回来栽种,让它在地里长大、发棵成片,也得一、两年的时间,到时候,说不定自己日子好过了,有时间去远点的城镇看看。活象能找到可以出丝、织布、成衣一条线的商家合作,到时再大量种植,或许会是一条生财之道。
      “问什么问,让你们栽种,你们就跟着我栽种好了,过年还有几天,你们就想吃了躺在床上成睡猪长肉吗?”小七第一次用这样重的语气说这样的话,实在是不想去跟他们细说。再者,不先敲个警钟,年里也确实没什么事可忙,几个人睡上几天,难保不会睡掉了干劲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