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只要不消失,结束后就一定会有开始(2) ...
-
No.12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中考的分数。
如果说发奋复习的日子是痛苦的,那么等待分数的日子就要算得上是苦痛的了。
无事可做,成为了这段日子的主题。
断抈照旧是过着三点一线似的生活,可这三点已不再是家、学校和食堂,而是改为了床、电脑和厕所...(当然,每天的吃饭问题是在电脑桌或者床上解决的)
“抈抈,你再这么着就成猪了!小心点儿以后娶不着媳妇。”
“妈,这您就不懂了,现在象孙明儿那样的骨感已经过气儿了,如今流行的是...”断抈刚要接着说下去,突然就看到了显示器屏幕上弹出了个美女代言的广告,断抈暗暗吃惊,“这姑娘在被风刮折了...”。
吃惊归吃惊,断抈在顶嘴这方面终归是把好手。
“嗨,我的妈妈啊,其实成猪也好,起码不受回族女子的惦记了,放心放心,我要是娶不到,完全可以倒插门嫁出去嘛!哟,麻烦了,您又得给我准备一份嫁妆了,这个事情吧...”
断抈的话还没说完,他妈妈就把门从外面给关了上。
断抈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表情。
No.13
“阿嚏,阿嚏...”
刚接通了电话,孙明就听到了断抈的喷嚏声。
“断抈,你小子被人骂了!”幸灾乐祸的孙明在电话那头坏笑着。
“谁呀?!”断抈一边擦着鼻子,一边心里暗暗地盘算着是哪个不开眼儿的混蛋骂了自己。
“呵...呵...”孙明继续笑着,“你没听说过呀?打一个喷嚏是有人想你了,打两个喷嚏是有人骂你了,打三个是有人惦记你...刚才你不是打了两个喷嚏嘛!”
孙明在电话里不慌不忙地解释着。
“哦,那是因为刚才有两个人一起想我来着。”
“咣啷”,电话那头儿的孙明好象把什么东西碰到了地上,或者是他自己摔倒在地。
“你爷爷的...”孙明儿经典的口头禅。
“你爷爷的!这么早打来了电话,不说问候我,反而问候起了我爷爷来了,你打错了!我爷爷家的电话是6723xxxx!”
说着,断抈就准备气气孙明,要把电话挂上。
听筒里马上传来了正经些的语调:“冲动是魔鬼!你忘了几天是几号?是什么日子?”孙明说。
“今儿不是七月二十来号嘛!怎么了?大惊小怪的,我记着你生日是9月的啊”断抈边说着,边翻开了床头的那本儿日历。
“今儿不是你生日,也不是我生日,更不是六味的...想请我吃饭就直说啦,咱俩谁跟谁啊,不一定非要等到生日嘛!”
断抈叽里咕噜的叨咕完,扔下日历,又钻回了厚厚的毛巾被中,想再来个回笼觉。
“喂喂喂,你这说得都是什么啊,就知道吃啊你!今天可是中考查分的日子,我得了539分...哎...”孙明的话还没说完,断抈在被卧里“嘭”的一声儿就完成了一个鲤鱼打挺的动作。
幸好电话那头的孙明看不见,不然一定会被误认为是诈尸。
“快说说,快说说,怎么查呀?”断抈一下子就抢过了话茬儿,语气也变得兴奋了起来。
“呦?你小子也有着急的时候呀?哈哈!告诉你吧,其实发短信就能查,输入你的准考证号发送到xxxx就可以了。不过查这玩意儿特黑,一条短信居然从我手机里扣了两块钱!我都替你查了,怎么样,仗义吧?请我吃顿饭或者叫我声‘大哥’,我就告诉你你的分数。”孙明的语气一瞬间找回了所有的自尊。
断抈心里暗想:这时千万不能服软,虽然憋了这么多天,知分心切,但也不能就让孙明趁机占了便宜。
“反正他那两块钱已经花了,打电话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告诉我关于查分数的事情,无论怎么着最后也得告诉我吧?”
断抈想着想着,就换回了平常那副懒洋洋的口气:“嗨!以为什么呢,这么早你就大惊小怪的!反正以后也得知道分数,不是全部及格就是全不及格呗!到是恭喜你啊,539兴许都能上上四中了呢!没别的事情我可就挂了,还等着我妈的电话呢!”
果不其然,孙明听了后象是个泄了气的皮球:“得得得,哥们本分,告诉你了,你得了503!发挥得不错,也恭喜恭喜了!”
“呀噢”一种酷似狼叫的怪声传到了孙明的耳朵里。
断抈踢飞了被子从床上站了起来,脑袋差一点儿就撞到了房顶。
他兴奋的握紧电话,对孙明叫道:“下午到XXX吃饭去,叫上六味儿,我买单,哈哈哈哈哈...”
另一端的孙明拿着电话愣在了那里。
No.14
似乎身为学生,都要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不管有没有考试,不管考没考完试,只要你还是个学生,你的命运都将直接与分数挂钩,或者说,只能与分数挂钩。
分数以及由它自身交换来的文凭,在这个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仿佛早就被默认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就象是你考了一分,就有一块钱买菜,考了六百分就有六百块买菜一样。
当然,这种分数衡量一切的情况也有特殊的时候,它不包括你有个拿钱堆出来的特长,或者说有个肯堆钱给学校领导的老爸老妈。
知道了分数,心里也就有了个底儿,断抈自然挺高兴,他叼着支圆珠笔,双脚搭在了写字台上,悠闲地翻看着当天的报纸。
“啪嗒”,嘴里的圆珠笔突然摔落到了地上。
报纸间的夹缝处,印着某所学校的中招介绍和录取分数。
本以为知分大吉的断抈吓了一跳,因为他自己得到的这个503分,对于考前的断抈来说是个想都不敢想的分数,也是那些班主任老师们估测的市重点录取分数线,可刚刚看到的那所明明就是个普通高中,可它的录取分数居然达到了492分。
断抈继续翻着,虚汗也从额头上渗了出来,510分、524分、488分、506分、489分、478分......直到看到了报纸最后一版的最后一个夹缝,他发现了个473分。
这是整张报纸里公布的最低录取分数,墨黑的字迹似乎透着一股不情愿,比所有叫“重点”的学校,甚至比普通的高中都低了近20分的分数旁边,却印着市属重点示范校:丰台区XY中。
丰台区XY中正巧是断抈最后填写在中考志愿表第一栏的那所学校。
No.15
当断抈小学还没毕业时,他总是固执的认为:火箭是世界上最快的东西!在他那时的思维里,火箭的速度甚至快过了抽象的时间。
当别人对他的这种说法产生质疑时,他还总有这样的解释:“你29号凌晨从咱们这里坐火箭去美国,28号下午就准到那里,火箭就是最快的!它都能使时间倒流呢!”
这种幼稚而固执的性格断抈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但那种认为“火箭是世界上最快的东西”的想法,在断抈初一学了“时差”这个概念时,就不攻自破了。
如今的断抈,认为“时间”才是最快的东西,因为好象他昨天还强词夺理地解释:“火箭是是上最快的东西!”
真的很快,不到十天,就有人通知断抈去领录取通知书了。
也没什么准备,拿了根笔,登上自行车,断抈就直奔X校去了。
望着那鲜红的印有XY校名的录取通知书,断抈哆哆嗦嗦地握着笔,歪歪扭扭地在中招录取结果处,填上了自己的大名。
您别误会,哆哆嗦嗦、歪歪扭扭不是因为断抈过于激动,而是因为他足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写过一个字了。
您也别笑话,放谁都一样,不信可以试试。
虽然断抈的中考分数比XY校的录取线高了整整30分,不过说老实话,考上这所学校,断抈还是挺知足的,到是他的父母好象显得有些不甘心。
很简单就能说明这个事实,因为每当别人问起断抈爸妈象“孩子考上哪所学校啦?那所学校多少分录取的呀?教学质量怎么样啦?”这类的问题时,他们总是把断抈的分数报到了最前面或者装作无意地反复强调着XY校那块“市级示范校”的金子招牌,对从别人嘴里听来的有关XY校教学质量问题和那不符合重点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大约都是充耳不闻,全当作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似的。
断抈心里总琢磨:虽然这个“水货”重点录取的分数不算高吧,但也总比“我儿子在XX中专或我闺女在XX技校”强得多吧!
简单一些才容易知足,想得少了才会获得快乐。
在X校那长长的走廊里,聚集着很多人,或四散或独自,无非是在进行着一些毕业前的留念。
断抈在同学堆儿里寒暄了一阵,合照了几张集体留念,就独自出了人群,准备回家了。
经过那一间间教室,多少会有些伤感,断抈有意地放慢了脚步,想更多地把这些熟悉的建筑塞进自己的脑海里。
突然,断抈被吓了一跳。
面前有个人双手撑地,脸与地面平行,近乎贴到地上。
断抈心里打着鼓,以为是那个人心脏出现了问题或是疾病突发什么的,就赶忙上前了两步,他心想自己救死扶伤充当那个圣洁天使的时候终于到了。
但走近了几步的断抈却看到了那个人并不是毫无生气而作要死状,他甚至双肩颤抖,嘴里还念念有词:“吻别啦,我亲爱的母校!吻别啦,我学习生活了三年的地方...”
断抈差点吐了出来,“我操!”,一象讲文明的他把这句感叹骂出了声。
断抈心想:“这时候的这种感情谁都可以理解,在这种即将分离的环境下玩点‘虚’的也没有人会责怪,可是再怎么夸张,也不能用嘴去亲吻那些刚被拖布墩过的瓷砖地板啊!”
No.16
断抈有种感觉,当自己把录取通知书交到爸妈手里时,就等同于宣判了暑假的结束。
果不其然,他爸爸拆开通知书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呦,儿子,这么早就开学啊,还得在假期军训,得,明天赶紧找个班儿补补课吧!”
三天后,断抈果真坐在了间教室里,还好,那间教室是属于XY校的,因为该报到注册了。
“抈抈...快迟到啦!”
“妈妈妈妈妈...求您老人家了!我都快成一大老爷们了,您就别老‘抈抈、抈抈’的了......成吗?”
“成,抈抈,以后不这么叫了。”
断抈无奈的一口吞下了一个茶鸡蛋。
他妈妈在一旁偷乐着。
“中午到舅舅家吃饭吧,他家离新学校近,第一天报到一定要客气些啊!”
“知道了,知道了...”
断抈漱了漱口,拍了下脑袋,自言自语:“咦?刚才的那一幕怎么好象在哪经历过似的啊?哪来着?新鲜了!”
No.17
到XY校的交通还算便利,虽然校址处在南三环路边儿上,可并没有出现预想的严重塞车或者交通意外,比起X校所处的灯市口,这可要算幸运得多。
说实话,断抈这也是第一次到XY校,以前只是听别人说过XY校大概的位置和环境,最多,也就是在网上看到过几张XY校的照片。
虽然说看照片也将就称得上是眼见为实了,可断抈并不大信那玩意儿,毕竟隔着相机的镜头呢,想搞出点猫腻来,并不复杂,就好比有些明星脸上的皱纹都能出现在他的眼皮儿上一样。
进了XY校,断抈有点蒙,因为他发现眼目前的东西居然比照片里的漂亮很多,这似乎违背了规律。
宽宽的甬道,软软的草坪,敞亮的食堂,高大的图书馆,四方的教学楼,人工草坪的足球场子......这些爽快的建筑搭上断抈最爱的塑胶篮球场地,还真挺让人兴奋!
“看来相信什么都不如相信自己!”断抈小声儿嘀咕了一句。
进门处有排绿色的架子,那上面贴着大红的榜单,规规矩矩地排列着所有新生的班级和姓名。
断抈瞧过了新鲜的景物,就顺着牌子一路找了下去,那榜单是红的,名字是黑的,给人种要拉出去杀头的感觉。
终于,断抈在最靠里面的架子的最下角的最后一个位置上,找到了他自己的名字。
断抈习以为常,因为他姓的“萧”字笔画复杂,电脑按顺序一排,准定是最后一个。
其实这有时闹得他挺郁闷,因为总是排在这么最后一个,总给他一种要么是考试落榜,要么是倒数第一才会有的感觉。
自己在高一六班,这是断抈带着郁闷的性情在往上数了45个名字以后看到的结果。
“高一(六)班,学号:46——‘要顺,死顺’”
断抈在自己用谐音解释完这两组数后,自己安慰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