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U盘(一) ...
-
6月初是柳橙一中校庆活动的预热阶段,今年的主题是夏令郊游,为期两天,在6月的第一个周末举行。
早上起来有种夏季难得的凉爽感觉,浩浩荡荡的巴士大队向山中进发,透过打开的车窗可以闻到夹着水汽的青草的味道,也是因为才下过雨的关系,进山的路上散着薄雾。
二十分钟后巴士抵达了森林公园的大门,初三五班的同学依次从车上跳下,他们不约而同的活动着筋骨,在车里坐的时间长了总有些地方已经麻木。
“啊我听不见了?”带有兴奋和惊奇的疑问,男生用小指疏通耳道,“耳朵好难受!”
“我也是。”同伴亦揉着耳廓。
“是气压的关系哦!”班主任笑着说,她用双手捂住耳朵,“像这样遮住或是这样——把鼻子捏起来鼓气就会好了。”老师做着示范。她是今年初才接手这个班级的,虽说毕业班不该换老师,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原先的班主任要休产假啊。看着眼前活力四射的同学,新老师有很多不舍,再过不久就要和他们分离,毕业班总让人很惆怅啊,不过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至少在他们离校之前,至少在考前最后的放松旅游,要认真做好“父亲”这个角色!她提起脚边的行李箱,举着小红旗带队出发。
真正入山前是一段很长很长的坡道,且坡度很陡,才走了一小段大伙已经撑不住了,一个个叉着腰艰难喘气,抬头望去——山门好遥远。
“爬山真是一件要死不活的事……”
“行了,别啰嗦抱怨啦!”班主任往身边男生额头弹了一记,“第一个爬到坡顶的人有奖励哦!”
“咦?”
“真的吗?”
“什么奖励?”
老师神秘一笑,“好东西!”
果然队伍的气氛变了。
“俗话说坚持到底才是胜利,这句话果然没错!”坡道顶端老师用无比欣赏的目光看着第一位抵达的同学,“那么,奖励就是这个——”
她展示出一张表格,“点名册!奖励给你只有班长才能行使的权力,去点名吧?”
而这个时候班长坐在地上无比庆幸的笑了出来,这个奖励太贴心了。
“那么现在是中午11:40分,大家自由进山,下午3点在这里集合,请算好时间不要回来晚了,晚上还有其它活动哦!”班主任最后叮嘱着。
大家核对好了时间,三五成群互相嬉闹着走入山门。
只有一个男生,孤独的走在队伍最后面。
一路上风景不错,男生并没有因为孤独而舍弃美景,或许说此刻他正在享受着孤独,虽然形单影只但心情愉悦,没有聒噪不停的同学,没有傻不拉叽的谈话,也没有尔虞我诈的内心,这个世界上唯一美好的只有自然的清静与和谐。
“只有孤独惯了的人才能享受孤独,”男生看着前面渐渐远去的身影,对他们嗤之以鼻,“一群笨蛋。”
道路在这里出现了分岔,大家走的是班主任带队的供一般游客攀登的山路,这条路用石料铺成,虽然台阶高度落差参差不齐,阶面宽窄也有点“任意妄为”,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坦的,相较于岔路的另一支。
另外一支路就是驴友们的首选了,植被茂密到几乎淹没了它,比起那条“康庄大道”,这个散发着独立与冒险气味的“可怜小土路”更加吸引男生。
他歪着嘴巴嘲讽的笑了,“走别人铺好的路风景再美也是伪造的,一群傻子。”
他拨开灌木枝条钻了进去。
越走越远。
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男生停下脚步,看看表已经一点多了,“差不多应该吃点东西。”他四处看看,找了一块中意的地方走过去。
踢走地上的石块给自己清理出一片休息地,席地而坐在包里翻找食物。
“找到了!”
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包裹严实的锡纸球,将鼻子凑在锡纸外面嗅了嗅,鼻子闻不到不代表心闻不到,这是昨天特意烤的一个肘子,豪华的郊游补给!
一层层的剥掉锡纸,一个人舒舒服服大快朵颐。
“哈……”他打了一个哈欠,就地倒下,睡在山清水秀之中。
“咕——咕——”耳边传来鸽子的低咕,他睁开眼睛,旁边有一块土石,上面停着一只鸽子,这是一只潮范儿十足的鸽子,居然衔着绿色的绣球花。他不由得笑出声来,立刻拿出手机拍照,只是鸽子一点都不配合,只拍了一张就飞走了。
“今天收获不错,山林、美景、野兔……还有一只鸽子,”他细数一路上拍到的有趣的东西。准备再休息一会儿的他收起手机,却意外看到了现在的时间,“14点10分?”
“我睡了很久?”他只记得是才躺下就听见了鸽子的声音,时间不要这么夸张好吗?“看来得往回走了。”他叹气,这种郊游太不尽兴了。收拾好自己散落的垃圾,用一只大的塑胶袋装好,他顺着原路折返。
三点他是到不了山下的,现在是14:50,他还在山腰闲晃,他并没有因为要过了集合时间而加快脚步,整个人还是像来的时候一样,一边漫步一边欣赏风景。
“这种野游活动一定是在再三清点确认人数后才会离开,我不着急,让他们慢慢等着。”是时候给那些人点颜色看看,那帮讨厌的家伙。
16:00整,他还在山腰。
17:20分,依旧在山腰。
18:47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四周一片昏暗,自己身处荆棘林中,一只手上拿着事先准备的线锯,一只手上握着电筒,衣帽背包满是泥泞,皮肤被棘刺划出无数口子,“似乎……迷路了。”他倒是很镇定,只在陈述事实的口气。手机毫无信号,周围没有光源,不知道这里有没有野兽?
电筒发出的光吸引着各种飞虫,他收起线锯,“算了,反正会有人搜山的。”
他原地坐下,不准备再找出路了。
数分钟后,无聊的他玩起了电筒,打开……关上……打开……关上……打开……关上……
就只见飞虫聚了……散了……聚了……散了……聚了……散了……
山下的小村镇平日很宁静,可这两天却分外热闹,随处可见柳橙一中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昨日山中回来后大家聚在一起开了篝火晚会一直闹到凌晨,今日没有赖床的同学们兴致勃勃游览小镇,或停在卖东西的摊子前,或走进古老院落参观,或聚在特产店里吃吃喝喝。
初三五班的同学昨天就住在特产店隔壁的旅馆里,早上起来逛够后陆续回到这里,除了挑选纪念品外大家更多的是在交换趣闻,昨天进山看到的和今天逛街发现的。
“我看见猫那么大的松鼠,尾巴超大!”男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眼睛里满是激动,“这么长!”他比了半米,“这么蓬!”他比了一个西瓜,“好想拔回来!!”这才是他真正兴奋的原因?“不过让它跑了。”
“松鼠算什么,弱到家了!”另一个不以为然,接着一副卖关子的表情,“知道我看见什么了?”他神秘兮兮压低声音,“我看见狼了。”
“咦耶?”想拔松鼠尾巴的家伙发出疑问感叹,“狼没把你吃了?”这居然才是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肯定是谁家哈士奇!”
“对,‘疑似狼’!”闲逛回来的两人走进特产店,听见了就要插一嘴,是班长和昨天被班主任忽悠负责点名的可怜人,两人向老板借了碗盛装刚刚买到的凉面,吃起午饭来。
这时特产店又进来一个人,是班主任,她拎了一堆凉面回来,“大家没吃饭的过来领啊,免费大派送了我请客!”特产店里还在为中午吃什么发愁而没离开的同学们乐滋滋的跑过去,唯独刚刚掰开筷子准备下爪的两人,班长与可怜人面面相觑硬生生挤出一句,“生不逢时。”
而班主任则借了开水沏上茶,坐在一边翻看点名册子。
在看到“范亦扬”这个名字时她皱起眉头,“这个同学啊……”心中生愁的她四下里看看,想看看有没有范亦扬的身影,扫了一圈没发现便随口问道,“范亦扬呢?谁见他了?”
就近吃面的同学摇头。
“没见过?”班主任放下点名册。
“不是没见过,是根本没来,他从来就不参加这种集体活动。”
“啊?”班主任有些反应不上的样子。
“那人很……”班长端着凉面走过来坐下,脑中搜罗着能贴切形容范亦扬的词,“很……孤僻,还有清高,三年来所有活动都不参加,平常和人保持距离,不怎么搭理别人。”
“是内向吗?”班主任问。
班长摇头,“不内向,跟内向一点都不沾边,有时候还很‘外向’,可是很假。”
班主任在脑中消化着那种矛盾的性格,再看看点名册,的确以往所有的集体活动范亦扬都没参加,他的那一栏永远都是空的。
“咦?”班主任似乎发现不妥,指着昨天入山前点名的那一张,“这里有划勾。”
所有人凑过去。
的确,在范亦扬的名字后面划了一个勾。
“你昨天见范亦扬了?”班长问昨天负责点名的可怜人。
可怜人摇头,“没见。”
“那你怎么划了个勾!”
“我看看?”可怜人有些不相信,他凑过来看表格,在看到确确实实有个勾后如同丈二和尚一样。
最后经过再三鉴别可怜人宣布,“那是笔误,划错了!”
“不是,”一个人声响起,遇见疑似狼的那人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他一板一眼的说,“我见他了。”
所有人看向他。
“坐在三班大巴最后一排角落,用衣服包着头睡觉。”
“三班大巴?”
“是啊。”
“你怎么知道?”
“我也在那辆车上。”
“你跑人家车上干吗?”
他沉默一下,“……搭错车了。”
“是范亦扬?”班长怀疑。
“是啊。”
“不可能!”
“绝对是。”
“我想起来了,”可怜人突然拍了一下脑门,“念‘范亦扬’的时候好像有人答应了。”
“你——”班长看着可怜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既然来了就有人知道,去帮我把他找来。”班主任对班长说。
班长放下凉面去找人。
一会儿他回来了。
“人呢?”班主任问独自回来的班长。
“问遍了,没人看见。”他摇头。
“没人看见?”班主任沉吟,又问道,“昨天进山以后谁跟他一块走的?”
周围的人均摇头,“范亦扬不会跟别人一起走的。”
“那回来后谁见他了?”
大家还是摇头。
互相对视之后所有人心中生出一个念头,班主任立马去翻下山后的那一张点名册。
“范亦扬”那栏——空白。
糟了,居然丢了一个人。
报警后救援队开始搜山,同学们失去了游玩的兴趣和老师们一起等待。
五个小时过去,班主任焦急地看表,她呆在特产店坐立不安,拿出手机信号严重不满,她还是拨了电话,如果能够打通。
“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
挂了电话,漫长的三分钟,她又拨打出去。
“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还是这句话。
山中渐暗,这是第二个夜晚。
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起,她赶忙去接,不是范亦扬。
“学生们已经回来了,学校这边你不用担心,我找人代你几节课。”是教导主任,顿了顿他问,“范亦扬的家长通知到了没?”
“没有,她父母的电话一直关机。”
“有家里的电话吗?”
“没有。”
教导主任沉默了一下,“你在那边等着,我明天去范亦扬家,你那边有消息立刻通知我。”
“好的。”班主任挂掉电话。
看着外面暗黑的山影她无力的坐下。
搜救队沿着他们游玩的线路展开搜查,河流,断壁,谷底,每一个失踪者可能出现的地方,是迷路是遇险谁也不知道。
一夜一天没有任何消息。
学校那边正常上课,范亦扬的父母居然也毫无影踪,教导主任守了一天,范亦扬家里根本无人。
班主任在特产店呆不下去,她上山,跟着救援队一起寻找。
有人发现了那条被植物淹没的小路,救援队立刻从这里继续搜查。
夜晚的山路难行,山腰零散分布着灯光。
救援队路过大片的荆棘丛,向上摸索。
已经40个小时了。
灯光照射,好像有什么东西反光,一名救援队员向反光物走去,光点躲在那片荆棘丛中。
“找到了!”
荆棘丛中传来一声呼喊。
灯光照射,一个脸颊带伤的男生裹着银白救生毯坐在地上,他不紧不慢吃着巧克力,已经习惯黑夜的他被灯光照的眯起眼睛,打量提着光源的人半天慢悠悠飘来一句,“慢死了。”
男生抖落救生毯,把吃到一半的巧克力塞进口袋,整理了自己掉落在周围的碎屑垃圾,拍拍裤子站起来,“走吧。”他说。
回到山下天已渐亮,得到通知的班主任已经赶回来,在特产店等着他。
可是一眨眼范亦扬又不见了,店里店外找了几遍都没人影,询问搜救队员,他们说范亦扬提出去厕所,不过已经半个小时怎么还没出来。
班主任在厕所外敲门,没人应答,再找了店老板帮忙,却发现厕所里没人。
这会儿班主任彻底不知所措了。
拿出电话,她又拨了那个已经拨过无数遍的号码。
“嘟……嘟……嘟……嘟……”
“喂。”那头接通。
“范亦扬你现在在哪里?”
“车上。”
“哪辆车,我去找你。”
“巴士。”
“巴士?”这里哪有巴士。
“嗯,已经到环山路了。”
“环山路?”
“啊。”那边不紧不慢,“怎么了?”他到反问过来了。
“你回去了?一个人?!”
“啊。”
班主任这边沉默了一会儿。“怎么能一声招呼不打就一个人回去,这样太随便了?救援队找了你40多个小时,不该说声谢谢然后再离开?”
电话那头也沉默了一下,然后一个懒懒的声音回答,“搜救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该做的事为什么要谢,又不是无私的帮忙找人而是拿着国家的工资干活,有什么可崇高的。”
他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