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从摇光的都城兆京到全国第二大城市上缭,绵延数千里。从西向东,即使一路直线,也要穿过平原广袤的江城地带,走过永平的丘陵,穿越容城的湿地,翻越南岭的重重山峦,渡燕水,跨平州,行过玉格城,远过凯州,才能到达上缭,而永昌府便在这贯穿东西一线的平州内。

      永昌府并非像它的名字一样,世世代代昌盛繁荣。几年前,群雄逐鹿的战火,虽没有直接燃到永昌府境内,却因乱世动荡,人心思危,而疏于治理。田庄减产,难民流入,一切的不安定因素,让永昌着实慌乱了几年。
      然而之后,摇光一统天下,玄帝继位。玄帝治国,秉持严以驭吏,宽以待民;极于扬善,勇于去奸;减缓苛捐,勤于抚恤的经韬纬略。而永昌府便也在这战火平息,天下泽被的环境中,耕地渐渐曾加,人口趋于稳定。

      %%%%%%%%%%%%%%%%%%%%%%%%
      玄帝三年,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灯节。永昌府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整个永昌都笼罩在一片流光飞舞的异彩中。
      每年的灯节,家家都是要提前上一个月准备的。月余的采买和装饰,为的就是这一夜的闪耀和灿烂。每家每户,都不会怠慢,因为这晚灯掌的越明亮,越炫丽,就预示着这一年的日子会愈加闪亮红火。当然,这种祈福的方式,也带来了邻里间的攀比炫耀。因此,每年到了此时,家家户户都不惜砸下重金,为的就是在今夜能有个好的彩头,保佑接下来一年的富贵吉祥。
      而这永昌府每年的灯魁,并不落于永昌城内。而是,在永昌城几十余里外的一个叫作十里铺的地方。这里有一户李姓人家,家族世代秉承着“读书明礼,入仕为官”的祖训,历代便出了几个有名的人物。而最近一个,便是玄帝元年的第一位金榜题名的状元——李家现今的长子:李如是。
      如今,李如是入朝为官,拜为上卿,而整个李家也因此声名远播,永昌府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岁的灯节,李家更是因得了朝廷的封赏而愈加操办。整个李府上下,处处琉璃光华,灯花彩绢,一片五光十色把年节的气氛撩拨的更加旺盛。
      此时,永昌府的很多人都涌在了李家府宅的外面,等着看李府晚时的烟火。而府外人头攒动的等待,并没有急催了府内觥筹交错的烂漫风情。李府内,李老爷子,携着另外的二子和亲眷,并一些故友,菜品三寻,酒过尽兴,才吩咐自己的次子李如非道:“如非,着人去点烟火吧。”
      李如非领了父亲的吩咐,绕过回廊,走到尽头,便对一小厮说道:“去把烟火点起来。”
      小厮领命后,便一路小跑的到了放烟火的空地,大喊了一声:“放烟火!”
      顷刻,“嗖,嗖”声响中,天空绽放起绚烂的烟火。夜空霎时被这火树银花,光树千丛照得缤纷。忽而,一个炫丽的火球腾起,升入半空,瞬间千万金丝在漆黑的夜空四散,宛如仙子发上的珠花跌入凡间。这一幕奇景,引得地上观看的人群阵阵喝彩。
      李家老爷子——李兴重,一时也捋着胡须,开心地对身旁的二子说道:“如非,如遗,今年这“金岁花开”果然是烟花中的仙品。美哉,壮哉!”
      “父亲。”李如非凑趣道,“这‘今岁花开’是如遗专门为您挑选的,取年年岁岁,花开富贵’之意。”
      “如遗。”李兴重看向一旁的小儿子,今年只有十五岁的李如遗,夸赞道,“你真是越发懂事了。你天上的娘亲若有知,亦会欣慰。”
      一旁的如遗起身恭敬道:“父亲,这都是儿子该做的。”
      李兴重看着他不住点头道:“好。你有这份孝心,很好。不过,夜深露重,你身子一向不大好。还是早点回去歇息吧。”
      李如遗闻听此言,躬身一谢,便转身告退了。望着他离去瘦瘦的背影,李兴重在这节日的欢闹中,陡然哀念起了两年前去世的亡妻。那时,如是赴兆京赶考,如非出外办事,而家中当时只有自己和小儿如遗。妻子忽然身染重疾,三日而逝。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如遗受不了这突然的打击,也随之大病了一场,卧床三月。
      复起之时,他忽然性情大变,不再如母亲在世时那般顽劣,而是变得恭谨顺孝,谦和有礼。人们私下都说:三公子,因母丧,而醍醐灌顶,开悟了。

      %%%%%%%%%%%%%%背景完毕,故事开始的分界线%%%%%%%%%%%%%%%

      头顶的烟花灿烂得使今夜的月光失了色,我站在李家三公子独居的小院内,抬头仰望着那一片空里流光,深深迷失在这虚幻的灿烂中:至今,住在这个身体里两年有余。我仍旧常常有一种莫名的无归属的感觉。我不时便想起最后那个时刻,叶清提醒过我的——椎魂符的解药,无人知晓其药性。
      我曾以为,我会毫无记忆的醒来。而谁知,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解符不是身留魂散,而是魂在身去。我再醒来时,一缕孤魂,竟然旅居在了这因念亡母而去的李家三公子体内。
      如今过了两年,这一切的惊愕与混沌,仍让我不时便有身在梦境的怀疑。只是,这梦境,历经几百个日夜也未散去,而李家长子金榜题名,李家次子加封官爵,这一切的一切,让我越来越确定,这世界是真实的。
      我知这是玄帝三年,我知他已登基两载有余。摇光一统,这十分天下,要三分智谋,三分雷厉,三分操劳,一分体恤。我不知,上有恩泽,可是祈望广及辽阔幅员。只是,在永昌的日子,让我知道,这恩泽即使如甘露,透过层层官阶,落入百姓土地后,再也难有几分滋润了。
      李家是永昌大户,家中又有人入朝为官,因此不必思虑太多。而这平常百姓,却不是个个能承泽盛世雨露的。就说这次去采办烟火,我便看到了一幕令人愤慨的景象。

      %%%%%%%%%%%%%%%%%%%%%%%%
      玄帝三年,腊月,因二哥公务繁忙,我便主动担起了府内采买烟花的任务。其实,这等事情,本不需要我出门,自有家丁会打理一切,说是采买,也不过就是督促查考而已。
      可是,我来这里两年多,却从未有出过府门。这多半是因为那场大病之后,这身体一直有些虚弱。可是,今次借着采办烟花,我便向父亲请告,想借机出门看看这永昌府真正的模样。
      腊月二十八日,我带着两个家丁出府,一路从十里铺赶往永昌城,想着去城内看看那些贩售烟花的铺子,或许可碰到些适合的,定好再着人买回来。
      入得城内,走上永昌城的主路,便看到因年关节庆而林立于路边的商贩。他们有些开着摊子,支着火炉,大锅里炸的是金灿灿、油汪汪的炸果子,小灶上炖的是浓香扑鼻的羊肉汤。另有一些,摊开地铺,上面堆放着自家长的冬枣,落花生和自制的柿饼果脯。还有一些,摊位上架着各种手工做的小玩意儿,有丝绒的金鱼,面捏的小人,草扎的蝈蝈,和丝绢的彩花。
      一路上,万头攒动,人声嘈杂,我被这人潮推挤着走入主路中间,四顾时,看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被年节晕染的华彩。这千万欣喜和欢乐的笑颜,在我脑中涌动,竟不觉抽离出记忆中,十几年前兵荒马乱的容城内那无数恐惧和哀伤的面孔。我心中一阵感慨,念道:原来,这就是盛世与乱世最好的对比写照。原来,父亲当年对我说的万千黎民的安居乐业便是如今这个景象。
      就在我沉入思绪之时,忽然鼎沸的人声中刺出了一个又尖又利的声音:“何盛公子来了!”我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看到周围的人都乱作一团,无论是商贩还是看客,无论是青壮还是老少,都如惊弓之鸟一般,忽然四散开来,你跑我冲,挤撞推踩,一时不知弄倒了多少人。
      我被两个家丁护着,闪到了路边一个药店的柱子后面,看着眼前这又吼又哭,乱挤乱撞的场面,我惊问身边的一个家丁:“小严,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谁是何盛公子?”
      “小少爷,你不知道。”小严忽然对我小声道,“何盛是永昌城太守何卫东的独子。平日专横跋扈惯了,听说最近几天一直在向城中赶年节集市的商贩甚至路人,强行收取占地费呢!”
      “占地费?”我一听便知这是这纨绔的何盛公子在巧立名目,强取豪夺,“没有王法,没有人管?”
      “他爹是这里最大的官。谁敢管呀?”另一旁的家丁老宋接话道,“不过我们不用怕他,李家在这里,任他太守也要敬三分的。”
      我并没有因这话而感到什么高兴,相反地,我却真正的意识到:原来,弱肉强食这法则,不因顺境或逆境,盛世或乱世,而改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