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
-
我出了办公室,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躲到门边,等着晓军出来。那时候我和晓军已经熟识了很多,食堂吃饭的时候我会经常找到他和他一起说话,课间也会和他一起在走廊里玩,晚上更是会跑到他宿舍去聊天。自然,我等着他出来,他应该也不会觉得唐突,更不会觉得我是在看他笑话。
我透过门缝,只能看到他们班陈老师翘着的二郎腿,还有一只在空中晃来晃去的手,最后我看到晓军点了几次头,就出来了。
“被骂了吧,我也被骂了。”我迎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凑到晓军面前,和他说。
“你不都听到了嘛!你不是考了第一吗?怎么还被骂?”晓军的语气和表情让我松了一口气,他并没有很难过,也没有生气。
“我每次都挨骂的,无论考多少,不过无所谓的。你没事吧”尽管知道晓军没什么事,但是还是忍不住问了他。
“习惯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我又不打算考大学,混张文凭毕业就是。”尽管我确认了晓军没事,但是听到他这么说,还是觉得有些悲凉。其实,这样的话宝根也常说,但是我听了从未有过悲凉的感觉,甚至觉得宝根说的也是实情。
“晓军,怎么可以这样?我不是说过了嘛,稍微努努力就可以上来了!”我停下脚步,站到晓军的面前,很认真地说。
“别说了,回教室了”晓军示意我继续走,“考的好与不好也无所谓,即使将来考上大学,也没人出钱给我去上。”我们边走,晓军继续说。
“大学的奖学金很多的,听说还可以打工。”
“奖学金?我从来不做这个梦。要是打工,还不如毕业了就去打工,我跟我大伯家堂哥说好了,一毕业就跟他去广州打工。”
“高中毕业打什么工啊?先好好学习吧,我爸说多学点总有好处。”我话刚一出口就后悔了,因为我提到了父亲。
我们的教学楼前就是操场,水泥浇筑的地面,有不少地方都已经坏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可以看到里面的泥土。操场西侧是自行车棚,说是车棚,其实就是在几棵很大的樟树树干上搭上塑料板做成的。
教室里灯火通明,从操场上就可以看到各个教室的同学都在交头接耳的聊天,根本没人看书,因为那是刚刚公布成绩的晚上。
“我们到那边绕一圈吧”我指着操场西侧的樟树群对晓军说。
“你们老师不是让你去教室叫人吗?”没想到晓军挨训的时候还在听我老师说话。
“那你等我”没等晓军拒绝,我一溜烟地跑回教室,叫宝根和明春去“受审”。
等我再回到刚刚站的地方,晓军已经不在了。我望了望操场西侧,他站在一棵樟树底下,用脚随意地踢着脚边的石子。
我慢悠悠地走过去,“往宿舍楼那边走走,站这会被老师抓到的。”我指了指前面黑漆漆一片的宿舍楼群,两个小时后,那里将会灯火通明,喧闹异常。
“你还有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吗?”晓军问我。
“我有个姐姐,比我大十岁。你呢?”
“我原来有个妹妹,肺炎死了,那时候她3岁。”
“哦……那你家现在就你妈妈一个人啊。”我说了一句废话。
“我妈妈卖菜,也会去你们镇上。”
“哦,下次你去我们镇上,我带你玩。”
“你这么爱玩啊?成绩还这么好。”
“哈哈,是啊,我比较爱玩,成绩好可能是运气吧,我也不知道。”
“聪明呗”
“可能是方法问题“
“我一直以为是聪明的原因“
“……晓军,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帮你,保证你能提高。”
“你又不能帮我考试,怎么帮啊?”
“我教你解题啊!”
……
就这样,我们从家庭谈到学习。晓军的语气一直很平静,没有刚刚被老师训完后的失落,也没有因为谈及家庭的困境而悲伤。我说要帮他提高成绩,他也没有直接的拒绝,只是言语间有一丝无奈。有一点,不是我的错觉,不知道因为什么,那天晚上我们的谈话,从最初的客气渐渐地变得熟络,最后俨然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
我们顺着墙边的樟树群不紧不慢地往宿舍的方向走着,随意地聊着天,我告诉了他我家里的很多事情,他安静地听着,偶尔答一句或者问一句。
我们跨过教学楼和宿舍楼中间的一片菜田,又越过菜田后面的一堆叫做假山的乱石,然后在快到宿舍的一个木亭子里坐了下来。
“晓军,以后我总结一些典型的数学题写在纸上,然后你做好再给我,我教你怎么解。文科的东西就是使劲背就行了,我们下次一起走路或者吃饭就互相检查背诵情况,这样你成绩应该会很快就提高了。”
“麻烦的。”
“学习有什么麻烦的啊?不麻烦,听我的。”
“行啊。”
记忆中,这是晓军第一次对我说“行啊”两个字,这两个字他说的特别轻,但是却很真切。从那以后,我和晓军之间的交往过程里,我就习惯了听晓军说“行啊”。“晓军,晚上出去吃吧?”“行啊”;“晓军,给我买点感冒药,我感冒了。”“行啊”;“晓军,别和她在一起”“行啊”……
那天晚上,我们从光亮的教学楼群附近一直走到黑漆的学校北门,天空的星星渐渐变亮,空气中弥漫着围墙外水草的香味,四周安静,可以听到各种虫子的叫声,窸窸窣窣的,围绕着我们。
为了更好地帮助晓军提高成绩,我特意借来了他的试卷,起初他不乐意,可能是觉得不好意思吧,但他最终还是给了我。我仔细地查看他的试卷,分析他做错题目的原因,然后根据各种情况自己再从书本上找一些例题,略加改变,抄写在纸上,在课间的时候给他。
晓军会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再把做好的题目还给我,他做的很认真,虽然涂涂改改,但是明显看出他认真的在做。起初,他很多题目还是不会做,或者做错。我会在吃饭的时候或者下了晚自习到他们宿舍去讲给他听,一题一题,一步一步地讲解,渐渐地,可能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书上的例题他很多都已经掌握了。
当然,我们总是在课间传递纸条,而且经常吃饭的时候也总在一起,这不免引起了别人的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