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回溯 ...
-
(五)
洪府。西厢。更漏响,二更天。
香炉里清烟袅袅上升,伴着唧唧的蝉鸣,越发显得今夜人静。
秀英有一页没一页的翻书,自己也知道是心不在焉。看着线香燃到四分一,抓了台上丸药和了茶水吞下。定定神,继续白天回府后重复了不知几次的动作:看天。
不是不困惑,不是不紧张的。
困惑的是,永夏自早晨离开衙门拜访伊角府后,至今未归。派人去询问的结果,回答是晌午时候就已离开,独自一人。四处打听的结果,是他常去的地方半点消息也没有。城门没有他出城的记录,再等到那叶氏酒楼,他最常光顾的所在也回报说高大人几天都不见人影,秀英真是连最后一丝希望都放弃了。只能闷闷候他自己回来。所幸这位顶头上司兼师兄向来叫人放心的下,且又在自己人地皮上,想也不会有何不测。
因此秀英不必担忧,甚至在打点好一切后意外的松了口气。他虽在永夏与“神之一手”对峙中两次着了道儿狼狈不已,却也并非平庸之辈。虽多少仗了父辈护荫,但年纪轻轻能做到京城六扇门总捕头副手,靠的还是真功夫真本事,与生俱来的直觉与观察分析能力,更是他胜过永夏、弥补经验不足的筹码。故此,在永夏两次失态,事后又严嘱自己闭嘴之后,秀英很自然的把这些与永夏这数年来的转变联想到一块。
永夏的变,可以自两年前他丧父回京入六扇门,追溯到六年前辞师下山外出游历。四年,一千四百多个日夜,足够让江湖上多一位少年侠客,风流郎君;也足够让一位花间情圣挥挥衣袖抽身而退。第一、二年,每当有永夏那些令人听了脸红的消息传来,师父总是笑呵呵说这孩子尽得我真传啊惹得小弟子面红耳赤。四年里,秀英只在第二年师父米寿寿诞上见过一次,风尘仆仆赶回祝寿的师兄。两年的时光,已经可以让离别时尚带青涩的少年,脱胎换骨得成熟潇洒。那举手投足间意气风发睥睨同群的青年,得尽天地钟爱,就连年轻气盛的趾高气扬,也可以轻易被原谅似的……
后来,永夏却是少了传出桃色趣闻。再后来,又有闲话道他得了位如花美眷,神仙眷侣好不羡煞人。再后来,什么传闻都没有了,江湖上只剩下一位独来独往专单挑大盗飞贼的高永夏……
再次相见,就是高世伯守灵夜了。算起来,永夏入六扇门至今快满二周年了。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他的升迁可谓快而顺利,当然惹来人们倾羡以及,不少闲言闲语,可永夏的心高气傲就如铜墙铁壁,挡住了太多好奇的试探也隔断了所有不怀好意的视线。他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信念,仿佛活在自己的傲气清高里,决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动摇,无论是公事抑或私交。
这一切的平衡,在遇上“藤原佐为”后,被打破了。遑论七天前那晚永夏有意无意对那人的手下留情——旁人看不出来不代表自小一块学艺的秀英看不出来,或是第二天他识途老马似的寻到那人和同样明显没有尽全力的一场打斗,还是事后对自己的千叮万嘱,都再再透露出一些讯息……
秀英觉得自己隐隐约约、多多少少似乎嗅到什么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了。
那是一种揭穿后谁也说不清后果的禁忌。为了掩饰这一切,当事人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需要牺牲多少曾经有过或可能拥有的希望,又要承受多么撕心裂肺的委屈……这些都是,秀英难以想象的。不能理解也理解不了,不想深入却不得不想,那是一道简单却又难解的迷题,一团头绪初现却又纠缠不清的乱麻。
就为着永夏佐为两人暧昧不明的关系,这次的行动,永夏没有出现或许对大家都好——对秀英,对永夏……或者,也对藤原佐为。
郁闷……想的比写的要多的多||||真是麻烦的一章。
下章,请自备鸡蛋番茄^^ 我家末三等着加餐ing 锅子铲子就不用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