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
韩子敬步入皇帝的寝宫时,后者正倒在床上,挥退总管内侍张福呈上来的汤药。
张福看他一眼,韩子敬赶上前去,行了礼,道:“皇上,龙体重要,汤药还是要服的。”
皇帝叹了口气,示意内侍将他扶起来。
张福赶紧将一口未动的汤药放到一旁,把皇帝扶坐起来。
皇帝便半躺半靠着,神色不耐地道:“太医院的那帮人根本就都是废物,朕吃了这么久的汤药,非但一点没有好起来,反倒是越发地严重了,那还吃它做什么!”
韩子敬不做声,只在一旁躬身站着。
皇帝摆了摆手,算是把这个让人不快的话题揭过去,“子敬,朕今天叫你来,是要你办一件事情。”
韩子敬抬起头来,“皇上请吩咐。”
皇帝看了张福一眼,后者赶紧知机地从旁边拿过一幅还未着一字的圣旨,呈在韩子敬面前。
皇帝道:“子敬来为我润笔吧,朕要立燕王为太子了。”他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来说这一句话。此刻的诏书一下,便是这一生中最后的一份圣旨。
韩子敬面上没有丝毫的改变,只是深深地行上了一礼,拖着长长的声音念道:“臣遵旨。”
旁边早有备好了的几案和笔墨,张福将圣旨小心地平铺在几案上,韩子敬挺直了腰背坐好,接过张福递过来的沾了墨的笔,一手托着袖口,一手握紧了笔杆,一笔一划地写下大秦的未来。
皇帝像是已经极累了,并没有一点的训示,只将一切都交给韩子敬去处理,自己却闭上眼睛,毫无生气地半倒在床上。
张福一直在旁边伺候着,为韩子敬研磨。
整个太和殿里都静得出奇,就连外间的宫女、内侍也都像不存在似的,没有一点声息。
韩子敬写得极慢,像是要每一个字都细细地思量过,才知道该如何下笔似的。
可他终于还是写完了。
将毛笔递还给张福,他微微地立起了身,用再平静也没有的声音道:“皇帝,圣旨已毕,皇上可否要过目?”
说着,他已经将圣旨捧起来,要往皇帝那里送过去。
皇帝睁了下眼,仍旧极疲惫似的,只扫了他的身影一眼,便摇摇头,“不必了,张福,用印吧。”说完,他又闭上眼,重新养起神来。
“是。”张福操着尖细的嗓子,轻轻地答应了一声,便打开一旁早已备好的玉匣,从里面小心地取出一方印来,举高在头顶恭恭敬敬地叩了首,然后捧着,来到韩子敬刚刚写就的圣旨前。
韩子敬退到一边,让张福用印。
张福低下头,不经意地扫了一眼圣旨上的内容。
他在宫中已经将近三十个年头,在皇帝身边也已经快二十年了。
他一向深知,做奴才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暴怒多疑的皇帝身边做奴才,最要紧地便是该看的看,该听的听,该知道的知道,而其他一切不该的,那就绝不沾染上一点。
所以他养成了在皇帝写任何东西时都绝对目不斜视的习惯。
他刚刚也没有生出过心思,要去窥探韩子敬笔下的内容。
可他毕竟是有眼睛的,虽然此刻他情愿自己没有。
他只在这张圣旨上扫了一眼。
只一眼,却看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圣旨上写着要将皇位传于“十六皇子刘衍”。
不是燕王。
他拿着玉玺的手狠狠地抖了一下,差一点将它砸在几上。
他抬头看韩子敬,可后者却像皇上一开始说的就是刘衍似的,脸上没有一丝惊慌的神色,反而以一副理所当然地好像在问“张福你怎么还不用印”似地嗔怪表情看着他。
张福知道,这一念的抉择事关生死。
他看了一眼自己已经伺候了将近半辈子的帝王,然后低下头来,战战巍巍地捧着玉玺,将它印在圣旨上。
等到再将玉玺提起来,放回玉匣时,张福已经流了满手的冷汗。
韩子敬微微地笑了一下,又向皇帝确定道:“皇上,印已用毕,皇上可要看一看?”
皇帝这一次却像是已经彻底地连睁开眼的力气都失去了,只气息微弱地回应,“不必,收起来吧。”
“是。”韩子敬应了,将皇帝的遗诏小心卷好,放入张福抖着手捧上来的木匣里。
韩子敬捧着木匣走到皇帝的床榻旁,帮他放好。
皇帝这时才终于又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道:“明天,召所有皇子和大臣,到太和殿来吧。”
“是。”韩子敬又一次应了。
皇帝看着他,突然微笑起来,“子敬,朕已经有好些日子未召见你啦。及到清儿去了,朕才发现,子敬你的眼睛长得可真像清儿啊,看起来真是让人伤心……其实,这样也是好的,朕不用让清儿等太久。清儿躺在武铜殿中,也一定觉得很难过吧……对了,还有凤儿——朕的尉迟皇后,她也已经在武铜殿等了朕四十年啦……朕觉得这时光一晃便过,可她一定觉得很漫长吧……如今,朕终于要去陪她们啦……”
皇帝顿了一顿,眼睛里现出一点点复杂的欣喜来,“子敬,朕说朕要死了,子敬都不说什么劝慰朕的话吗?”
韩子敬立刻躬身道:“皇上洪福齐天,寿与天齐,必能逢凶化吉,否极泰来。”
“哈哈哈哈!”皇帝带着虚弱的气息大笑起来,“子敬啊,朕最喜欢的就是你的这一点。这张嘴,明明那么会说话,却偏偏总是让人不如意,要把人气死啊。朕若年轻时遇上你,子敬你活不久啊。”
韩子敬微微一笑,“若臣真是早些年遇上皇上,也就不会这般说话了。”
皇帝想了想,竟然同意,“也是。子敬你年少时说话还是很讨人喜欢的呢。”
皇帝重又闭上眼,脸上显出缅怀的神色,不再说话了。
韩子敬便行了一礼,默默地退了出去。
尉迟鼎贤同马车一同等在宫门外。
韩子敬出去时,正看到燕王同他站在一起说话。
两人看见韩子敬出来,燕王带头迎上来,神色中有着掩饰不住的紧张。还未等走到韩子敬身前,燕王已开口道:“子敬,父皇召你进宫,是有什么事吗?”
韩子敬突然身子一弯,跪了下去,“子敬参见燕王。”
燕王刘慎吓了一跳,片刻的不解过后却是巨大的惊喜,他托起韩子敬,声音都有些颤抖起来,“子敬,父皇他……”
若不是皇帝已经明示要将皇位传他,像韩子敬这样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人是不可能跪他的。刘慎这样猜测。
韩子敬微微一笑,“皇上已经累极,今日怕是不会见燕王。但燕王还是仍去请安为好。明天,皇上就会召见所有皇子和大臣,燕王可耐心等待。”
韩子敬这番话再正常不过,可结合他之前的下跪,燕王却立时已心里有数。
不顾君臣之礼,燕王深深地向韩子敬鞠下一躬,声音激动地道:“如此谢过子敬,本王他日必定报答子敬。”
韩子敬侧过身,“燕王请入宫吧。”
刘慎点点头,冲尉迟鼎贤也示意了一下,然后大步地走向了皇宫。
尉迟鼎贤看着刘慎远去的背影,勾起嘴角,“韩大人少年时,皇上便曾夸奖韩大人为‘怒不变容,喜不失节’。韩大人可不像是会抓紧时机对未来储君一跪的人。”
韩子敬漫不经心地弹了弹袍子,“韩子敬夺他江山,跪上一跪又有何不可。”
尉迟鼎贤一向不动如山暗藏心机的面孔终于在刹那间变色,“大人,你不会是……”
韩子敬凑近他,轻声道:“明日皇上召见皇子和诸位大臣,子敬必将前往,就有劳尉迟大人统领京城内外守军。诸皇子一进宫,就将他们的府邸全都控制。任何人胆敢有任何异动,全部格杀勿论。”
韩子敬说着,将一直藏在袖中的一块玉符拿出来,递到尉迟鼎贤手中。
尉迟鼎贤低头看过去。
他手中的这块小小玉符,关系的确实整个皇城的安危。它代表了可以调动京城两万守军的力量,能够掌管这块玉符的人,从来无不是皇帝最信任,认为绝不会背叛自己的人。
尉迟鼎贤握紧玉符,感受到玉质贴印在肌肤上的冰凉触感。
“赵丞相和父亲怕都没有想到韩大人竟敢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吧。”
韩子敬微微一笑,“既然我与两位大人已经达成了大方向上的共识,那么这些小细节自然就不需两位大人再多操心了。尉迟大人回去之后也请不必多说。明日我会先行进宫,再令人通传诸位皇子和大人。若尉迟太尉问起来,大人只需暂装一切不知即可。”
尉迟鼎贤冷笑着瞄了韩子敬一眼,“韩大人因何觉得我就一定会按照大人的安排来做呢?”
韩子敬直直地看向他的眼睛,晶亮的眸子带着遮挡不住的光彩,“因为大人与子敬一样,都是不甘藏于人后,敢于拿性命向权势相搏的人。”他压低下声音,“尉迟大人,也不想当一辈子‘尉迟鸾的儿子’吧?大人,令尊年事已高,何不令其颐养天年,让不久将来的朝堂上再提起‘尉迟大人’就是在指大人您呢?”
尉迟鼎贤笑起来,“我本以为韩大人会觉得我的所愿便是高河惟。”
韩子敬轻笑,“当尉迟大人手掌天下,只需再向一人行礼的时候,保住一个高河惟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不是吗?”
尉迟鼎贤的表情在瞬间凝固了一下,然后深深地笑了起来。
第二日的太和殿,诸位皇子以及大臣跪在皇帝的床榻下面。
皇帝依靠在床上,气息粗重。他伸手,想要将在自己的身侧放了一夜的木匣拿起来,可试了一次,只刚刚抓起一点,木匣便重新掉了回去。
张福赶紧过去,要把木匣拿起来,却被皇帝挥手退开。
“子敬……子敬呢?子敬过来。”皇帝呼喊。
韩子敬官衔低微,本是跪在后面,闻言赶紧进到前面来,在皇帝的指示下将木匣拿过来,取出里面的圣旨。
看见韩子敬一点点把圣旨打开,皇帝微笑了一下,像是放下一件心事,倒下来,“子敬,你念吧。”
“是。”韩子敬躬身行了一礼,又转身面向众人,将圣旨展在自己面前,高声念诵,“朕年少即位,已近五十年矣。赖天地宗社之黙佑,四方来朝,天下安乐。今以寿终,朕亦愉悦。朕之子十六皇子刘衍,年岁尚幼,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着继朕登基,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韩子敬的声音如同悠扬的钟鼓,一字一句地敲击上众人的心上。
当“十六皇子刘衍”这几个字从他的口中被吐出来时,榻下一片静寂,所有人都只能听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看到从自己的额头上滴落在地的冷汗。
就连皇帝,也只是在那一个瞬间猛地坐起了身子,却一言未发。
韩子敬念完后,屋子里安静了好一会儿。
燕王刘慎突然站起身来,大声唤道:“父皇!”
老皇帝看也没有看他,只是挥挥手,“你们都出去,只留子敬下来。”
众人彼此看了看,赵易带头走出去。接着是尉迟鸾,众人见状,也赶紧跟了出去。
只有刘慎仍旧站在原处,执着地看向自己的父亲。
皇帝终于看了他一眼,像是保证,又像是厌烦似的道:“去吧。我要先跟子敬说些话。”
刘慎这才看向韩子敬,醒悟似的发觉到韩子敬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一个会让他想要剔骨抽筋的形象。
他退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皇帝和韩子敬。
韩子敬站在床边,两人久久地没有说话。
皇帝怒极了,他从不曾想到有一日韩子敬会背叛他。他是那么的相信他,甚至于在他立嗣之前,他其实是问过韩子敬的意思的。
他身为帝王,立嗣前却去询问一个仰仗他的恩宠而得享一切的小子,这该是怎样一种宠爱呢。
可被他所衷心宠爱、信任的人,却在最后的一刻,背叛了他。用自己的性命做赌。
皇帝知道,这个时候他本该二话不说地将他拉出去斩首,可是他却不忍,想要问一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可是,韩子敬就站在他的床边,他却突然不知该如何开口了。他不知道,他问明白了之后,又如何呢?再将众臣重新唤进来,说韩子敬篡改了圣旨,要推他出去斩吗?
或是对此保持缄默,对众臣说是自己糊涂了,要重新修改继位的人选?
可不论如何,他都不明白,韩子敬这样做,究竟能够有什么作用?难道他竟然会傻到期望自己什么都不说,陪着他一起将错就错?
因为不明白,所以皇帝一时保持了沉默。
而韩子敬也一言不发。
服侍了老皇帝多年的御医在这个时候却走进来。
皇帝的药每天都是要掐着时辰按点儿服的。本来这个时候应是诏书宣布已完,众臣撤退,皇帝再服了药就该睡下的时候。
可此刻皇帝留了韩子敬下来,外间还有群臣候着,御医站在门前,却不知该进该退。
韩子敬看见他,便走上前去,从他的手中将汤药接过来,示意他离开了,然后又回到皇帝面前,在床榻边坐下来,舀起一匙药,吹了吹,送到皇帝唇边,打破了沉默,“皇上,服药吧。”
皇帝就着他的手吃了一口药,心思却只是在他身上,“子敬,可知道你已犯了死罪。”
韩子敬微笑,“皇上错了,这岂是死罪可以抵的?这是灭族的大罪。”他顿了一顿,“可子敬,只有姐姐一人,再无其他族人。皇上就算要杀,也只能杀子敬一个了。”
“那你就不怕吗?”皇上问。
韩子敬又舀了一匙汤药过去,“子敬在赌,赌皇上看在姐姐的份上,不会立刻处死子敬。”
皇帝冷笑,“那你觉得你赌赢了吗?”
韩子敬不语。
皇帝一把挥开他持着药匙的手,大喊:“你觉得就算你赌赢了这一刻,又能如何?”
药匙从韩子敬的手里被拍飞出去,砸在地上,发出清脆的一声。
韩子敬便放下了捧着药碗的手,搁在腿上,微笑着看向帝王:“皇上想知子敬为何会背叛皇上吗?”
皇帝看着他,失望而愤怒,却是更多悲戚地发问:“为什么?”
韩子敬淡淡回答:“因为已经没有时间让我去走一条更平顺的路了,所以我只能铤而走险,背叛皇上。”他凑近皇帝,“我留给自己的时间越多,姐姐要等的时间就越多。武铜殿阴冷森寒,皇上怎么能够忍心让她一直被停放在那里,不得安生呢?皇上,我不想让她在那里等太久,所以……皇上您也去吧。”
皇帝猛地瞪大双眼,看向仍被韩子敬捧在手里的药碗。他张口朝向外面,想要呼喊,却突然发现自己非但发不出生来,就连呼吸都感到困难。
他不敢置信地抓住韩子敬的衣襟,可是能够使上的力气却是越来越小。
终于,他倒了下去,睁着一双无法瞑目的眼睛。
韩子敬将药碗放在一边,走到外间群臣所在的地方,用平静的声音淡淡道:“皇上驾崩了。”
群臣呆愣了片刻,然后一同跪地,呼天抢地。
只燕王刘慎站在一群伏地而哭的人中间,好不突兀。他摇头,手指向韩子敬,“不,不可能。父皇不可能就这样走了。他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一个傻子然后就这样走了。你,你,韩子敬!是你篡改了诏书,谋害了父皇!”
韩子敬失笑,“燕王殿下,诏书我是在皇上的面前读的,皇上可没有说那有什么不对。若是燕王有所怀疑,诏书仍在皇上的寝宫里面,上面盖着玉印,燕王大可以自己进去查看。至于说我害死了皇上,燕王可要有所凭证,才再说为好。”
他扭头,看向一直守在一边的御医,“郭太医,燕王怀疑我谋害了皇上呢。如此便请您进去一探可好?”
郭太医垂下头,视线死盯在地上,“臣,臣这就进去。”说完,便赶紧跑往了内室。
韩子敬笑,“那,燕王还有什么疑惑的吗?”
燕王站在恸哭的群臣中,私下搜寻,看见赵易,便猛地跑过去,将他提起来,“丞相,父皇将皇位传给了一个傻子,这你信吗?”
赵易抬起头来,异常严肃地回话,“燕王,皇上的诏书是在众臣面前读的,怎由得做臣子的不信?燕王还请节哀,莫要悲伤过度,反碍了皇上的隆德。”
刘慎放开他,又走向尉迟鸾,“太尉,你怎么说?”
尉迟鸾也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老臣此刻心中只有悲伤,其余无话可说。也请燕王自制,什么都不要说了。”
刘慎不满地哼了一声,再看其他人。
其余众臣在两位当朝首辅都已表态的情况下,自然也不敢多说,只顾跪地嚎哭。
刘慎咬了咬牙,再不发一言,甩了袖子就往外走去。
韩子敬没有理他,因为他知道刘慎很快就会发现,他此时根本走不出这个皇宫。
其余的大臣继续跪在地上没有眼泪的哭喊,皇子和嫔妃们虽没有刘慎的愤怒,却也只是一脸茫然地跪在地上,不知未来会变得如何。
韩子敬靠在门框上,斜身看着躺在里面已无生气的帝王。
皇上,您看,这群人中有多少是真正为您伤心的呢?
看来,天下狼心狗肺的可不止是子敬一人而已啊。
不过,当年您得以继位的时候,又是欣喜多些呢,还是悲伤多些?
他走进去。
内侍张德正跪在地上,努力地要将皇帝怒睁的眼睛闭上。可试了几次,却都没能做到。张德抖着手,几乎已经快哭出来。
韩子敬走到他身边,淡淡地轻声道:“算了吧,就让皇上睁着眼睛看着吧。”
张德哆哆嗦嗦地抬起头,“看,看什么?”
韩子敬低下身去,微笑道:“看我们有一日身遭报应,不得好死。”
张德嚎叫了一声,摊下去。
韩子敬却不理他,径自捧了遗诏出去。
走到赵易身边,韩子敬问:“丞相可要亲去?”他指的是要亲自去向刘衍宣旨。
赵易看了他一眼,想到就算去见,也不过是个傻子罢了,还要走上很远的一段路,便摇摇头。
韩子敬便捧着圣旨,带了人自己去刘衍处宣旨。
还没有走进刘衍的小院子,就能听见从里面传出来的嚎叫声。
小孩子尖细得跟内侍也差不多的嗓子,实在很是刺耳。
韩子敬在院门口停住,听着里面的声音,突然轻笑起来。
似乎刘衍每一次被打,总是喜欢在这根本没什么人来的小院子里叫到惊天动地,一点也不肯放过让自己的声音穿透云霄的机会,可真到在万众瞩目的大殿上被人砍了一剑的时候,他却又能闷不吭声地把一切痛都咬牙忍了。
韩子敬在外面站了片刻,想着以后大概再听不到这就算刺耳也是龙啸的尖叫了,就没有马上进去。
都等到声音快歇了,韩子敬才迈步走进去,然后挑起眉,看着这意想外的一幕。
院落中,仍旧小小的刘衍只穿了一条短裤,只勉强地把臀部包住。
他的面前是个满大的木盆,只盛了半盆的水,另半盆已经洒在了周围的地上。
刘衍的整个上半身都被按在水里浸过,头发湿亮亮的,披散在胸前和背后,正成股地往下流水。
银线般的水渍顺着他单薄的胸膛流下来,打进身上那件唯一遮身的短裤里,让那白色的布料失去了它唯一的功用,变成了透明的两片,隐约地泄露出里面的春|光。
而在他身上,大大小小的掐拧过的青紫痕迹,也几乎是遍布了能够看见的全部肌肤。
韩子敬没理他身上的伤——反正没看见的背上应该还有一块更长的疤呢。
他倒是恶质地往那还未完全发育成型的重点部位瞄了瞄,之后嘴角轻扬。
真没有想到,他韩子敬这一生竟然还有看见天龙真体的机会啊。
真是不虚此行。
赵丞相没来,估计会后悔死的。就算他做到了丞相之位,可他看过不穿衣服的龙吗?一定没有。
韩子敬满足地扁了两下嘴,他瞄了一眼又一次瘫跪在他身前的小六儿,展开圣旨朗读起来。
等他读完,小六儿已经呆掉。
韩子敬挥了下手,示意,“把他拉出去,杖毕。”然后又道:“你们也都出去。”
等到其他人都退出小院,韩子敬走到即将快要成为小皇帝的刘衍面前,脱下自己的外袍,披在他身上,将他紧紧裹住。
“皇上怎么得偿所愿,却反倒一脸阴鸷呢?这可不好,臣可是费了很大功夫才达成今天的一切呢?皇上就算是体恤微臣辛苦,笑上一下如何?”
刘衍拉紧了过长的袍子,一点也没有因为刚刚的一切而有丝毫动摇,只是微微地皱着眉,怀疑地看向韩子敬,“大人的速度太快,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了。”
韩子敬微笑起来,“是吗?不过皇上,现在才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您若觉得措手不及,那微臣可该怎办才好呢?”
在自己写过的所有人物中,按喜欢的程度排序:1,苏锐2,苏宁3,林郁
想到就算是看过我不止一本书的筒子多半也不知道前两个家伙是谁,我就感到各种蛋疼……
另:本章的诏书我是从康熙遗诏里捡的句子,非原创啊非原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章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