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九章:兄弟龉龃 ...

  •   一天上午,我正坐在家里拿支毛笔,一笔一划地记录着当年花费,就见陈泯又到来了。
      我连忙放下了笔,笑道:“陈泯先生,欢迎、欢迎!来,请先喝杯茶暂歇。”
      陈泯倒是不推辞,等丫鬟上茶后喝了几口,方才笑道:“将军,主公传召,请速去。”
      我笑问道:“不知何事?”
      “听说是荆州送了东西来,都在校场陈列,”陈泯回答。
      我吩咐了秦昊一声,便与冯袭要前往校场;秦昊却道:“大人,我可否随你同去?”
      我微微一愣,点头道:“自然。”我心道,秦昊终于是开窍了,知道在刘备眼前露脸了。
      到了校场,我看到只有刘备、徐庶和数个亲兵,还有一个蒙着布的大东西。刘备见我来了,笑道:“灵烈先生,身体可好些了?”
      我连忙施礼笑道:“劳主公记挂,好些了。”
      徐庶道:“灵烈,这是孔明在荆州按照那张图赶造出的,你来看看。”
      我望着那个大东西,心道:什么图纸?我一边想,一边揭开了布。
      一尊黑油油的炮,正静静地立在那里。我欣喜若狂,先是看了看炮口,随后又跑到后面看看炮身,果然相差无几。徐庶笑道:“孔明说,这东西是你设计的,你必定会用。你倒说说,这是什么?”
      我喜笑道:“这是大炮,不知……”我一看炮身后面,有一个小孔,可以点火,便继续道:“这东西可以远距离攻打敌人,十分有效。”
      刘备不解道:“难不成把这东西扔出去?”
      我也一愣:“舅舅没把炮弹送来?”
      徐庶问道:“何谓炮弹?”
      我大跌眼镜,连忙把炮筒内径一测,然后减去一些距离,就地画了炮弹的形状;此时我又想,何不让孔明再试试造枪弹?于是又把子弹的形状画出来,请人给孔明送去了,请他务必认真监造。
      刘备看完后,笑道:“灵烈先生请随我来。”
      在内堂,刘备与徐庶、庞统道:“如今蜀中暂享太平,我只恐曹操兴兵。”
      徐庶笑道:“曹操吃了那赤壁一败,四五年内大概无意动武。”
      庞统道:“也不尽然,我听闻如今曹操又在养精蓄锐,只怕又有来意。”
      刘备道:“灵烈以为如何?”
      我答道:“此事我并不知晓,但曹操若是兴兵,我们东联孙权,且有孙夫人在此,想来孙权不会犯界。今孔明军师、关将军、赵云王威等人都在荆州,而汉中有张将军、马超、庞德与法正军师镇守,曹操也未必敢来。”
      刘备笑道:“如此甚好!只是那张任,现在应何处安置?”
      徐庶道:“张任熟悉西蜀地形,又是真心归降,可仍置于此,总理事务。”
      庞统也以为然。
      刘备笑道:“灵烈,你现在仍无官职,十分不妥。我欲封你为谏议大夫,如何?”
      我笑道:“多谢主公,只是灵烈无才无德,并不敢受。”
      徐庶劝道:“灵烈,你若是不受,又如何统领属下?切勿推辞了。”
      刘备道:“莫非是嫌官微?”
      我笑道:“如何敢嫌,只是灵烈却是无能,难当大夫。我也欲向主公讨一官职。”
      “哦?请说,”刘备笑道。
      “愿为□□队队长,”我回答。
      “就那六百人?”刘备有些吃惊,而我则点点头。
      “好,我便封你□□队队长,领士大夫衔,如何?”刘备道。
      我忙拜谢。

      汉中、西蜀、荆襄尽皆平静,百姓安居乐业。徐庶、庞统、孔明、法正四人被称为蜀汉四杰,而蒋琬、费祎、董允、董厥则被人称为小四杰。张任为蜀中尚书令,做事十分谨慎认真,刘备渐渐开始信任他,蜀中一切大事小情尽皆赋予赏罚,而张任愈加谨慎;法正留守汉中,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尚书令;孔明为荆襄军师,总领荆襄事务。
      手下小将不少,刘备义子刘封随法正镇守汉中,关平、张苞则随各自父亲任职,关兴、张绍随在刘备身边,更有魏延、黄忠、文聘相伴。王平熟悉汉中地理,随张飞在汉中;姜维则与孔明十分投契,跟随荆襄。黄忠幼子黄叙,现亦随刘备左右。因此:

      汉中:张飞、马超、庞德、法正、马岱、刘封、王平、张苞
      荆襄:关羽、孔明、赵云、甘宁、蒯越、王威、关平、姜维、廖化、周仓
      西蜀:刘备、黄忠、文聘、魏延、黄叙、张任、关兴、徐庶、庞统、小四杰

      忽然一日,刘备从荆州得报,言关羽又得一子。备闻之大喜,便请来徐庶、庞统,商议暂回荆州之事。庞统此时正在预备秋收之事十分忙碌,而徐庶则说此去荆州有三件事可办:一是庆贺关将军得子;二是久不见孔明之面,应前往探望并验看攻城器及火炮;三是可带孙夫人归来,以免东吴生乱;各大将镇守各地,亦不必调动,只命关兴、黄叙及亲卫随行即可。
      刘备然之,本想让灵烈留守益州,助庞统秋收,却听徐庶道:“主公,可带灵烈前去。”
      “这是为何?”刘备问道,徐庶笑道:“唯主公有义弟,而灵烈无义兄么?”
      刘备恍然大悟,遂命灵烈随之前往。
      行至荆州,孔明与文武出迎,接了刘备,一同入城去。

      我们与刘备一起回到荆州城之后,刘备并未回府邸,而是直接去了关羽府上,庆贺关羽第三子的出生。百官云集,关羽本就赤红的脸涨得发紫,丹凤眼眯成了一条缝,抱着新生子给自己结拜大哥看。刘备感动得热泪盈眶,派人把自己在西蜀筹备的贺礼送上,一边派女眷探望关羽妻胡氏;刘封也送上贺礼;我送上在西蜀命人用金子打造的长生锁,这把锁头可花了我五十金……
      关羽一眼瞧见,笑道:“这锁头是做什么的?”
      我笑笑道:“这是长生锁,在北地每个孩子出生都会带上一个,金银铜的不等。有了长生锁,就是祝孩子长命百岁、没病没灾。”关羽听了,把长生锁拿起来放在手里看了看,系在孩子脖子上。
      众人继续庆贺,中午大宴之后,各人回去休息,孔明却叫了我留下。
      刘备问孔明何事,孔明将大事奏完之后,笑对刘备道:“子龙有一趣事,主公愿听么?”
      刘备笑道:“有何趣事?只是今日子龙面色不好、来去匆匆,这是为何?”
      孔明微笑道:“容亮通禀。主公可知,今日将二十匹骏马送与二将军者是谁?”
      刘备想了想,道:“此人我确实不曾见过,却又如此慷慨,是谁?”
      “此人是桂阳太守赵范,”孔明笑道,随即把赵范曾想将绝色寡嫂樊氏许配子龙,子龙却大怒不允与其翻脸之事说与刘备知道。刘备闻之大笑,道:“子龙真是铁石心肠,等他来了,我好劝劝他!”我抿嘴微笑,看来赵云性子不改啊。
      正在这时,从人来报:“赵云将军自江上返回,特来拜见主公。”
      刘备大笑道:“快快请进!”
      我强自忍了笑,对刘备道:“主公,不妨逗逗他。”
      刘备笑道:“如何?”
      我笑道:“就说主公已经做主,把樊氏许配给他,看他怎么样!”刘备正笑,只见赵云穿门而入,见到刘备深施一礼:“主公,军师!”他抬头后看见我,本是高兴,却见我憋笑憋得辛苦、一脸怪相,倒是显得有几分迟疑。
      刘备正色道:“子龙巡江辛苦,吾现在有一桩大好事,特地犒赏。”
      赵云恭敬道:“请主公示下。”
      刘备笑道:“我听说那赵范曾经想与子龙结拜,为何不成?”
      赵云面生愠色,缓缓将其中缘由道来,末了生气地说:“与这种人结拜,也是辱没了自己!况且我一人不打紧,我又有义弟灵烈,难道逼着灵烈也叫那赵范一声兄长么?我不忍如此为!”
      刘备笑看着我,我知道他何意,也忍了笑道:“子龙,赵范不过是为你好,又是一方太守,如何不能与我们结拜?据说樊氏极美而贤,兄长不若娶了,我也好目睹芳容!”
      赵云愣怔,道:“你……”
      刘备大笑道:“子龙,有如此美事,我便为你做主!”
      赵云脸色大变,忽然一跪道:“主公,万万不可!”我视之,脸色已然惨白。
      刘备见赵云当了真,忙道:“子龙快快起来,我只是玩笑之言,子龙如何如此当真?”
      孔明亲自去扶,赵云才慢慢起身。孔明会意,笑道:“这事是我的不对,先告诉了主公,倒惹了子龙一心不快。快快坐下。”他边说边把赵云按在我身边,才自回刘备下首坐下了,笑而不语。
      我见赵云仍然面失血色,便笑笑,拍了拍他肩头道:“子龙别生气,我一时无心。”
      赵云忽而转过脸,无奈地淡淡一笑:“不敢。”
      我微微一笑,正从小几上的茶壶里倒出一盏茶给他润润消气,却不觉右手上一热,低头一看,他用一只手轻轻碰了我的手一下。那手十分温热,却满是汗水。就听刘备道:“子龙,此间无事,你与灵烈去休息吧;你们兄弟也是很久未见了。”
      赵云应了声诺,便起身向刘备、孔明再施一礼,与我离开。

      “子龙,别生气了,”我见赵云离开内堂之后就头也不回往前走,也是旁边无人,便连忙嬉笑道,“子龙,刚才是我们——是我错,我不该撺掇着主公与军师取笑你,别再生气了……大不了,我给你敬酒赔罪?”
      我一路缠着他说话,而他只是不声不响,脚步虽然慢下来,却一直不回头理我。我心想我若是女子装扮,如此也未尝不可;只是我现在仍然身着男装,别人又不知,要是再走远些到府门附近,让人看见我如此纠缠着他道歉,到时未免有人猜忌。于是我停下脚步,冷冷冲他的背影一拱手道:“赵将军,刚才却是我无礼,对不住了。”
      说完,我对他深深一揖,转身由侧门而去。
      并没回头看。
      冯袭与秦昊在府外等我,见我一脸不悦且从侧门归来,秦昊疑问道:“大人,为何生气?”
      冯袭却已经把那匹益州良马牵了来,对秦昊笑道:“别说了,先回府吧。大人,许久不见,那些丫鬟都在念着大人回来。”说罢,他送我上马,与秦昊走在马前;我松了缰绳慢慢地走着,荆州城远比上次来的时候繁华,大街上熙来攘往,人头攒动,喧哗吵嚷,倒是好一派热闹景象。
      冯袭见我不高兴,便特地热心地指着各个地方,说这是何处,那是何处,以及最近荆州如何等等。我见他如此热心,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随着他各处去看,心情也慢慢好了些,看得秦昊咋舌不已。
      见秦昊面色,我笑道:“我没事,只是今天出门的时候碰着一只猫,被挠了几下。”
      冯袭笑而不语,秦昊却直白道:“我今儿在外面等候之时,没见什么猫,只是赵将军先出来了。”我闻言大笑,冯袭无可奈何地对秦昊道:“秦昊兄弟,你以后说话不要如此——如此——通透。”
      我摇摇手,笑道:“冯袭、秦昊,你们初到荆州,便自己去闲逛吧,我与你们二十金,自己看好了什么就去买。还有本部六百军人的家信和资财,给各家带去……”
      冯袭问道:“大人去哪里?”
      我微笑道:“回家。那些丫头不是说想我了么?此次早已买了上好胭脂水粉、钗环首饰,一人分些。”
      冯袭应诺,与秦昊去了。我依然策马回家,把买来的东西分给丫鬟们,这些人得了东西,也忘了道谢,一个个接了东西全都跑了,闹得我倒像见鬼一样郁闷。我便搬了把椅子来到兰花丛前,此时正值初夏,兰花开得茂盛,香气袭人。
      懒懒坐在椅子上,我闭着眼,怎么坐都不舒坦,怀念起老家的躺椅来。
      想想也罢了,我起身,搬了好几把椅子合并在一起,又铺了一层褥子在上面,又往上面加了几个枕头,再一躺下,阳光一照:好舒服!随手抓了一个什么东西,盖在眼睛上一挡太阳光。

      刚睁眼时,我没意识到已经快傍晚了,抬眼四处一望,才看到金乌西沉,将宅院上的瓦檐照得金光闪闪。我起身,一席被子掉在地上,我随手捡起来:我什么时候盖了被子,难不成丫鬟们良心发现?
      有人说道:“起凉风了。”
      我闻言,淡淡笑道:“我都不知道,这是你家还是我家,那些人就这么轻易地放你进来?”
      赵云笑道:“我叫他们放我进来。”
      我立刻叫了人,一个丫鬟出现了,笑道:“大人有什么事?”
      “替我把冯袭叫来,”我说道,丫鬟立刻去了,不久与冯袭一同回来。
      冯袭一拱手,道:“大人,请吩咐。”
      我淡然一笑,道:“把这些丫鬟都分半年月钱遣走,只留下两个做饭的老妈子就是。”
      冯袭一愣,遂应诺去办;那丫鬟听了,不觉愣怔,含了泪道:“大人,为何遣散我们?只因为我们放了赵将军进门么?我们以后万万不敢了,谁再不听大人吩咐放人进来,我们就都一头撞死!”此时,丫鬟们陆陆续续来到了,一起磕头。
      我摇了摇手道:“我不是怪你们,赵将军是我义兄,他进来自然无碍。只是我想,我毕竟是男子,用这么多丫鬟难免惹来非议,不是怨你们。冯袭,把卖身契也还给她们……你们从此自由了,走吧。”
      丫鬟们见我心意已决,只好磕了个头,含泪慢慢散去。
      我又对冯袭道:“你原来在这里住惯了的,不必搬走;秦昊若是没住处,让他只管来。”
      冯袭应诺道:“他可愿意来。”随即退下了。
      之后,我笑对赵云道:“义兄此来,可有什么事?”
      赵云愣了片刻,才缓缓道:“今日我多有得罪,请灵烈勿怪。”
      我微笑道:“不敢,今日我倒是要与义兄请罪了,不知义兄忌讳提这事。”
      赵云看着我,欲言又止道:“灵烈,我……”
      我笑道:“义兄还有事么?”
      赵云无言,一拱手道:“赵云告辞。”
      我叫了冯袭来:“好好送赵将军出去。”

      刘备从人陈泯召我前去,我吩咐了秦诺好生看家,便带着冯袭而来。进入内堂后,我见只有刘备、孔明在侧,便施礼笑道:“主公、军师有礼。”
      刘备笑道:“灵烈快请坐。”我谢座,只听刘备道:“吾近日想,军中不少年轻将领都到了成婚的年纪,以前战事纷乱繁忙,无暇顾及,现在各地方定,若是再拖着,有违人伦。军师、灵烈以为如何?”
      孔明摇扇笑道:“主公所言极是,现今将领之中,多是年轻俊才,有妻室者却是很少。”
      我笑道:“主公所言甚是,现在正是好时候。”
      刘备笑道:“真是如此,我便物色良家女儿、派人说媒去。灵烈,你有没有什么中意之人?”
      孔明笑道:“主公,要说起此事,亮前日还听到一言。灵烈,据说你把家里的丫鬟全都放出去了,只剩下婆子和几个从人?”
      刘备诧异道:“这是为何?”
      我淡淡一笑:“军师说得很是,只是我身为男子,又不曾婚娶,留了那些年轻女子在身边做什么?没得让人家耻笑。”
      孔明笑道:“这可真是子龙义弟,一样的脾气。”
      刘备道:“你与子龙多立大功,吾心念之,先与你二人娶妻。”
      我微笑道:“主公,我深谢恩典,只是我在匈奴之时曾与一人有过约定。那人虽属匈奴,却为我的逃亡死于乱刃之下,因此我今生为报其恩德,曾誓言终生不娶,以报答他救命之恩,请主公见谅。”
      刘备叹道:“灵烈心智坚定,我亦敬服,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当以父母为念。”
      我苦笑道:“主公所言甚是,只是缓下两年可好?”
      刘备笑道:“那好,我与子龙商议便是。”
      恰逢此时,从人来报:“主公、军师,赵将军到。”话音未落,赵云走了进来,对刘备、孔明深施一礼。刘备笑道:“子龙快坐,一路巡江辛苦。上茶。”
      赵云谢座,笑了一笑,接了从人手中茶喝了一口。
      刘备道:“如今四海稍定,吾观军中数位将领忙于战事、并未成家,因此此次来了荆州,便思量与众人做媒。灵烈适才言曾与一匈奴女子有约,不愿背誓,因此我不逼他。子龙年少英俊,荆州之人无不敬仰,子龙可有心仪之人?”
      赵云听到说我那一段时,转过头看了看我,等刘备说完,方道:“多谢主公恩典,云自小飘零,家兄又早丧,本应及早成婚。只是昔日霍去病曾言‘匈奴不灭,无以为家’,云深以为然。如今北有曹操虎视眈眈,东吴孙权伺机而动,江山变乱不息,云不敢以小家为念。”
      赵云这一席话,说得刘备十分感动:“子龙真乃忠义之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