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侍讲 ...
-
眨眼三年过去了,宗政微生虚十一岁,身量抽高,腿脚有劲,每日游手好闲,只是偶尔夜深人静失个眠做个梦,想往事如烟雾里看花,醒后免不了长吁短叹,人小鬼大。
蒲松龄笔下有一书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便入弃庙躲雨,秉烛夜读闻有女子轻声呼唤,书生起来开门只见有一周身带着湿气妙龄女子立在门外请求借宿,庙里共膝言语,女子自言外地人同父母回乡探亲,从未出过远门与人走失,两人不知不觉聊到后半夜,点燃的一点柴火也渐渐熄灭。一夜好梦,梦里缤纷,醒来一睁眼天大亮。枕边留有丝绢束腰,人却已经离去,书生恍然似有所失。没过多久这名书生中的状元衣锦还乡又一次途经弃庙,问人可曾见过那名女子,野道那是寺中桃花妖。
嘉平帝大寿,宫里内务府早就做足了准备。臣下可携带家眷前去,老王爷叫人备了两份礼,一份是老王爷自己的,一份是以小世子名义送的,他爹特意让人一大早来他屋里收拾收拾,穿戴什么的也比往日讲究,他只需要站着连腰都不用弯任金子摆布,热毛巾敷上,洗漱完毕最后配挂上香囊。转身之间已是眉目清秀衣冠整洁的少年郎。
清末代伪满洲皇帝溥仪被俘虏后身陷囹圄,估计是有悔恨悔改之意吧,著有本自传《我的前半生》,建国后还有纪录片。不难猜测这位一生的跌宕起伏,总是那么不由人,而往往看他自传的人都是冲着曾经的繁华区寻觅的。谁都知道皇家有多奢侈,想象最多那都是十分中的五分,况且他还只是风雨飘摇时末代皇帝,活一辈子虽稀里糊涂的却也抓住了资本的尾巴。
溥仪说他不会系扣子(貌似很光荣的说道),连鞋带也不会扎,伪朝覆灭后他被囚禁起来,早晨起来常常把扣子扣错位导致一边领子高一边领子低,因为衣衫不整没少挨打。
皇帝大部分都是眼高于顶,没有自理能力,上厕所也是有宫女伺立左右,然后皇帝只要抬抬屁股,就有宫女拿纸给他擦。
史上能自理的皇帝屈指可数,都有这么几个特点是草莽出生或马上皇帝或艰苦幼年。有朱重八,人家是草根出生,还有朱棣,武将,马背上的皇帝;上追溯可到汉武帝,刘彻幼时长在冷宫,衣只得靠自己,老掉牙的故事金屋藏娇也可以看做换取政权的敲门砖,过时就甩。
宗政微生想我儿子要是不能自立自强,老子把他丢出去当乞丐,不会扎鞋带,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学会。他似乎忘了自己一直很懈怠。
宫里头的宴席虽说是在晚间,但不能傍晚才去,为了这个礼数老王爷要带微生一大早进宫,赶在早膳前觐见皇太后,早上和中午留在宫里用膳,下午听候安排,晚间正式入席。
微生到经宁宫去过好多次,他爹因为身体不好总呆在上虞将养身体,他打小就认识这里了,每次他都只要作揖乖乖喊一声皇祖母就行,并不是每一次都要磕头。
陈太后留住儿子唠些家常,另外命人带微生到偏殿去玩,一个完整的宫殿两边还各有一个小房子,叫耳房,也就是偏殿。
微生跟那太后跟前的侍女相熟,依赖就嬉皮笑脸地唤姐姐长短,这会儿且让姐姐先去忙,偏殿他熟得很不会乱走的,左偏殿是佛堂,侍女姐姐还得去照看太后午后喝的汤药,想他前几次也是一个人瞎逛就叮嘱几句别乱跑就忙去了。
微生到了后右偏殿揭开帘子,殿内偏黑,却能看到里边坐具上已有一人在盘着小腿坐,尚且年幼,两手自然放在腿侧,身着紫底洒金的硬领罩袍,袍侧开叉露出松绿弹墨脚裤,足上蹬着粉底小朝靴。
微生没忘记他刚进来看到的是这孩子好像之前一直望着偏上方的窗口,他跟着望过去,只有一片小轩竹,竹影婆娑,风吹着沙沙作响,顶上袒露出蓝天白云,阳光就这么倾洒笼在小人儿身上。
微生嘴角勾着笑,他记得这小人,但这孩子不一定记得他,在皇族的宴会上皇太子总是会有那么一两次出现的,身边环绕着嬷嬷和宫婢。
他走近坐在小人对面,“小扶熙?”抬手摸摸小孩脸蛋,他笑,这小人比他小了近六岁。
小人没有反应,一手搭在膝上,微生这边拾起扶熙的小手,眼睛却盯着小孩脸看,摆开小手心,他也没有多余的反应,脸面白净,眉目平和,一直低垂着眼帘,睫毛稀疏短浅,五官并不出众,在四位皇子中,最讨喜的是三皇子,年纪小,嘴巴甜的像抹了蜜。皇长子英气,朝中口碑甚好,二皇子承袭了他母妃的柔美,性格却是最多变的。
微生心思转了一番,再捉住另一只小手却见扶熙微微后缩,他动作温柔却强硬拉住不动缓缓展开手心,手心浮肿,隐约可见血丝纠结,只是左手心。宗政微生只觉得心里一紧却仍笑着道:“怎么这么不小心。”头凑得近些,他只需一抬头就能看见宗政熙在看着他。微生不敢乱碰,把自己腰间的香囊解下,轻轻一翻,翻出几片枯干的草叶和一片合拢的小贝壳,微生把贝壳打开,里面储有油膏,涂上后有清凉刺痛感,然后又把它们一一塞回去,最后把香囊也系在扶熙的腰上,“很配你,试试看。”他笑着说。
微生拉着小人的手又问今年几岁啦,属什么,喜欢什么动物,他这般逗他,小人也不开口说话,这么闷的性格以后可怎么办。
没过多久,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几个宫婢挑帘进来了,见了微生小世子便上前给他矮身行礼,另一边有人去接扶熙,微生说我来,他一弯腰把扶熙抱下来,扶熙仍是一动不动,乖乖的伏这哥哥的胸前,只听有人在自己耳边跟自己欢快地哄说道,你要快快长大呀……才是好呢。
小人临走前终于回头望了微生,说话的时候眼睛嘴角带笑,明明是个小哥哥,却像是老成了的大人一样。
宗政微生忘记了自己看上去也只不过是个孩子(微生从来没有刻意的掩饰过自己成年人的思想)。
皇族规模大的盛宴都会在乾元殿举办,这里场地足够的大,不要担心那么多人挤不下。案桌只有半米高,分为六列,人坐在蒲垫上,皇帝坐在最高阶梯上的,旁边坐着太后、皇后,御阶左右分别是微生老王爷和永顺王爷,宗政微生坐在他爹边上,眼睛扫一圈就找到宗政扶熙,果然和皇后坐一块,衣服还是早上的衣服,只有额上系嵌了扁平的蓝色串金穗额环,绕一圈系在后头。
丝竹仙乐,百余名貌美宫娥身着白纱,挥袖起舞一只只仙鹤动作优美动人。微生一时看的津津有味,膳食倒是没有吃多少。
后又有老画师挥毫巨尺一副,泼墨神速,不一会就呈现出远景山川,气象万千,红日冉冉,金光像流水一般喷薄而出渲染崖巅,有瀑布飞挂,山石嶙峋。
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皇帝大悦命人支着画传看,皇帝一时兴起取来紫毫挥墨作诗一首,留有余白,竟叫人取来三指宽黄玉印章追加。
我们来认识一下黄玉印章,嘉平帝还是太子时练习书画一直用私印,印上刻有:中正礼乐,四字,自登位以后基本上没有使用过私人印章。
君臣一片和谐。
三两月的日子,老王爷被叫进宫一次,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进宫,宗政微生像往常一样等他爹回来带点小礼物,他爹是个半散的王爷,不怎么插手朝政,在朝中也是一直不偏不倚,也没有什么宿敌。可是微生等了一天一夜终于把他爹盼回来了。一听他爹回来了,他忙不彻跑到书房找他爹去。
“什么?”让我作太子的侍讲?没听错吧,皇族贵胄与我同龄不知凡几,比我有才气的孩子胜如牛毛,有雄心抱负的熟娃早不喝三鹿。微生嘛,只想着没有烦恼轻松自在;每天早上还要喝牛奶,心里头实在放不下,有点担心,老王爷个子不高,就算人老了要缩水也不应该一米六的样子,不是说王爷威武吗?然后瞅瞅微生那娘亲,五夫人生的娇小。
虽然说基因有隐性,邓爷爷说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微生默认想长个得从娃娃抓起,不然成年以后骨骼定型怎么也不会有第二春的奇迹发生。宗政微生扒着手指头想得太远了。
再看看皇宫里的嘉平帝,人没有竖着长而是横着长,太后是老王爷他娘,见过一面后就没指望她有多高,如果一定要说高,那么她的头饰真的很高。
老王爷摸摸微生的头,“你还小,什么都不懂。”
估计上回的嘉平帝寿宴也是个观望选择伴读侍讲的好时机。微生转个弯天真道:“是皇祖母的意思吗?”
老王爷疑惑一声咦?“你知道?”虽然老王爷知道他家儿子很聪明但不知道有多聪明。
“这不简单么,爹爹在朝中一直中立,以前还没有立太子的时候,只有皇长子越哥哥,皇祖母不会干涉爹爹选择党派,但也不希望爹爹是萧贵妃这边(的人)。现在皇后有四皇子,陈太后找爹爹只说解解闷?爹爹留宿皇宫一定是皇祖母的意思,或许皇后也有这番意思呀”微生仰面眯着眼笑。
“皇太子五岁要读书,皇子读书要侍读,太子读书要侍讲。”微生没有说的是选择侍讲要遵循几条原则,侍讲要比皇子大一点可以照顾皇子读书,要有身份,最好是朝中重臣的孩子,可以得到背后扶持,还要懂礼数才配得上太子身份,但是考虑到将来太子登位,自幼陪在他身边的侍讲有拥护之功,深的皇帝信任,皇帝放权于人,容易造成侍讲乃至家族权力膨胀,到时与陈家对立,陈皇后会悔恨当初。
但是微生则不同,微生姓宗政,乃是皇姓,将来的王爷,陈太后是他皇祖母,他身上有四分之一的陈家血统。
老王爷在太后面前也为难,真真切切说到我那小儿不合适。陈太后:“微生也是哀家看着长大的,定不叫他吃亏,疼他还来不及,进宫来多陪陪太子和哀家不好吗,正好和太子一起接受学识,宫里教的自然是好。”
“进宫里要慎言,记住了。”老王爷点了点他的脑袋。
微生跑出去玩了,老王爷透过窗子看着他跑远,我儿心里明亮……
太子配备的侍讲一位,伴读两位,按规矩伴读可以回家,但侍讲不能随随便便回家,它要求得与太子同吃同住,如果真的有急事回家也得打报告,经过批准才行。晚饭过后微生他小娘亲张罗着洗具衣物想让他带进宫里用,,老王爷一挥袖,宫里不用外面的。
小娘亲有些失望,宗政微生机灵道:“娘亲可以到宫里来看我。”皇帝诰封他娘亲为三品诰命夫人,有封号在身进宫就方便很多。也是这样,五夫人想明白了不由笑了,她儿子现在是太子侍讲,将来是要当大官的。
夜深了,他却像是失眠了,想了很多东西,因为凌乱,所以从头梳理一番。到后半夜,他想,只要度过最后几年,扶熙。嘴里叨念半天,微生也十分愿意接触那孩子,总觉得亲近,不觉心头也跟着有点期待。
第二天早起,微生两眼憔悴,老王爷以为他还没出门就想家了,难免数落他一顿,真正坐上车要进宫了时候,老王爷又反复强调,到宫里不要突然跑回来,更不要闹失踪,别叫他担心,跟太子在一起要注意分寸,过几天他去看看他……微生点头,爹,你还没把我送出去就开始叮嘱了,他忽然在想,反正自己到哪都能活。
有一种随波漂流的感觉始终伴随,如果真的再来一世,何不让时间消逝去了,好让他一直无知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