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并蒂莲 ...
-
第十九章并蒂莲
“双生子?”卢大嫂深感意外地瞪大了眼睛。
且说展昭、卢大嫂随着声音的主人——风铃,回到了她的住所。一路上的交谈,已经让开头所述情况多次发生。原来,眼前这个独居在孤岛上的小家伙,才是真正的风铃。
事情还得从十四年前说起。前任大龙根有一对双生女儿,大的叫风溟,小的叫风铃。(翻译过来的汉文名很像,但是用苗语读起来却是大不相同)两人长得非常相似,若不是性情略有出入,就连她们的亲生父母来了也分不清谁是谁。
大女儿风溟争强好胜,小女儿风铃乖巧听话。偏巧,大女儿又是“上苍指定”的下任圣女。这也就造成了,父母多宠小女儿,而对大女儿有些毕恭毕敬的态度。
都是小小年纪的女孩儿,哪里分得清恭敬和疏远?当下便将风铃这夺了她宠的小丫头恨着了。明明是亲姐妹,姐姐却对妹妹不理不睬,真是“骨肉如行路”了。妹妹倒是个想得开的,虽然受到姐姐的冷眼,但心里还是对姐姐颇多敬重。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大龙根将八岁的风铃送去唐门。这以后,姐姐开始专心履行圣女的义务,妹妹则在唐门钻研毒术。
九岁时,风铃其实回来过一次。也就是那一次,姐妹俩的命运颠倒过来。
原来,有一次,风溟来问风铃外面的情况。风铃毕竟还是个孩子,见姐姐主动问话,很是开心,一股脑地全说了。风溟性格跳脱好胜,被这和尚尼姑般的苦修生活折磨得苦不堪言,听了风铃的说法,登时起了歪心思,便提出二人互换身份的建议。
前文也说过,风铃性子软,且对姐姐多有敬重。对于姐姐的提议,仅仅是迟疑一下便同意了,完全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第二日晨,风溟便出发回唐门了。
作为“代”圣女,风铃每日必须得天不亮即起,美其名曰“吸收天地灵气”;入夜月上中天一个时辰后才睡,同样是“萃取日月精华”。更重要的是,每个月十五还要跳一次祈福舞。真正的圣女跳这舞时,身上是有神光的。
风铃不是真正的圣女,哪里会弄这些?只好每日起早贪黑地学。可祈福舞怎么办呢?她根本没有“神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她的不对劲。这下可闹开了锅,苗人都以为是圣女做了错事,上天发怒了,降罪于苗族。于是将她遣送到这个荒岛上,静思己过,直到神力恢复了为止。
说到这里,风铃皱起脸,愁道:“我又不是圣女,再思一百年也思不出神力呀!难道真要老死在这荒岛上?秀秀姐,你可得帮帮我。”
卢大嫂安慰地拍了拍她的肩,张了张嘴,却始终什么也没说出来。她已经被这出人意料的事实弄得头昏脑胀了。没想到啊,和她相处了将近四年(其它时间卢大嫂都用来行走江湖了)的风铃,居然只有头一年才是本尊。
“你就没想过逃?”
这个问题似乎戳到了风铃的痛处。她摇摇头,情绪低沉:“我可以走,可是我的族人怎么办呢?姐姐要是回来了怎么办呢?族人们要是发现了……”她仿佛想到什么可怕的东西,住了口。
卢大嫂以怜悯的眼神看着这可怜的小姑娘。“但是大龙根……”她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将这令人伤心的话题继续下去,“就是你的父亲,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小姑娘的脸在一刹那间褪去血色,淡如金纸。缓过神后,她抓住卢大嫂的手,急切而慌张的样子:”那我的姆妈呢,她在哪里?”
卢大嫂无言以对。风铃的两只大眼失去了神采,怔怔地淌下泪来,用苗语喃喃着什么。
数息之间,一幢简陋的小竹屋从遮掩得密密麻麻的树丛中露出头来,颇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风铃一见到它就仿佛见到了亲人,只摔下了句:“等我一会儿。”竟然完全不顾远道而来的两位客人,自己跑走了。须臾,幽幽的哭声从竹屋里飘出来,好不伤心。
“她刚刚说了什么?”展昭低声问道。
“她在怪她的族人,没有把事情告诉他。她们这一支苗族,大龙根死了以后夫人也要陪葬的。”卢大嫂解释得十分简略。她皱着眉,心疼着这被她像妹妹一样疼着的小女孩儿。风溟风铃姐妹,都是她用心疼过的好妹妹啊。她们中任何一个的伤心难过,都会让卢大嫂从心里感到黯然。
这种亲人离别的痛楚,说实在的,除了察觉到丁月华离开的那段时间,展昭体验得不深。展家是大族,然而在他只有两三岁时,父母因出海而失事,家中只有忠伯独自操持着。日常的种种开销,全靠展家仅存的一两家店铺支撑。
在他满三岁生辰的那天,大哥把他送到师父那里学艺。他十九岁出师时,大哥在衙门里做捕快,已有了两个孩子,生活朴素简单。言及当年父母航海出事,展昭已没有太多印象了。偶尔想起,也只觉得有些淡淡的怅然。
即使是知道月华离开,展昭在短促而猛烈的伤心袭击之后,也看得有些淡了。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性格淡然——他知道,月华在这世间活得太苦、太累了。能有个机会重新开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久等了。”正当展昭回忆往事时,林间窸窣之声不绝。紧接着,俏生生的小姑娘一下便出现在他们面前。风铃嘴角甚至挂着笑,除了眼睛还有些红肿,已经没有什么难过留下的痕迹了。
展昭注意到,她出现前,不知何处响起一阵轻轻的铃声,凝神静听时却随风消逝了。
“我带你们去看一个人,凭空出现在岛上的。”风铃噙着笑,兴致很高的模样,“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