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六章 践篇 第三节 花魁选 ...

  •   已时将近,日头升到了东方的高空。
      屋檐高处的积雪未融,地上却早已扫洒得干干净净。连续第二个晴朗的好天,让洛阳人在佳节里更加兴高采烈起来。
      李隆基混在杨重的随从车驾中,环目四望。虽然花魁大选还没有正式开始,洛水畔早已人头涌动,拥挤不堪。洛水上停靠着乐坊各园各院的花船,大小不一,但不论是高楼大船还是纤细小舟,都一律装饰得花团锦簇,富丽堂皇。
      秦思孝不在他的身边。车驾出发前,李隆基曾看到杨重和秦思孝在一旁私语,然后秦思孝就失去了踪影,不过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李隆基也是自幼练习骑射剑术,并不是弱不经风的书生,他甚至对自己的身手还颇有自信,没有秦思孝在身边,他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大不了的危险。何况当时他的心思都在身旁的马车上,坐在车里的宛娘会时不时地掀起车帘来跟他闲聊几句,那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醉人的风情,在李隆基的心湖里不断地投下一道道涟漪。
      直到杨重提及巨贼窦无梁可能会来袭击,委婉地劝谏李隆基不要登舟赴险时,他才知道宛娘原来就是那名动一方的洛阳名妓,只不知道她为什么口口声声地称杨重作姐夫。明白了宛娘的身份后,他心里竟然有些惋惜。这么一个清丽可人的女子,居然身在娼门,就像把一件名贵的瓷器放到了瓦砾堆里一样,实在是有些暴敛天物。
      四角园的双层座船停泊在洛水中央,宛娘此时已经离车登上靠在岸边的渡舟,向水中的座船破水而去。她那宽大斗篷的罩头被晨风吹开,秀发披散了下来,发丝御风飞舞,远远望去,翩若惊鸿。李隆基忍不住在心里默默地念起了《洛神赋》中的名句:“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许久,他才收回投注在水面上的目光,发现身边的车驾诸人也开始登舟了。
      杨重从停在岸边的另一艘高楼大船边走来,身后围随着十几个兵卒。
      李隆基望着杨重,心里暗自笑了笑。
      人靠衣装这句话真是一点也不错。在洛州司监官员一片浅绯、深绿、浅绿乃至碧绿色的官袍海洋中,杨重身上的那袭紫色大科绫罗官服和腰间佩戴的金鱼袋就显得格外夺目出众,气度不凡。从四品官员的服色本为深绯,杨重是因功由圣人特赐着紫的,落在旁人的眼睛里又是一种意义不同的暗示。虽然李隆基知道,所谓的特功,其实不过是替圣人找到了一串丢失了的宝珠,而那串宝珠也是因为曾经开口许给了某位后宫的娘娘才突然之间显得重要起来的。
      杨重走到李隆基近前,稽首为礼,因为在大庭广众之间,而且李隆基执意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作为琴师随杨重上船,所以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谨慎简单地道:“李公子,我们登船吧。”
      李隆基点点头,笑道:“杨少卿请。”
      杨重犹豫着不愿越过李隆基先行,李隆基一笑,拉着他的手臂两人并肩走到岸边的栈桥上。栈桥边早有几条扎了彩绸的小船在等候,大概是因为花魁大选的关系,连划船的都是打扮得非常俏丽的船娘。一个衙役已经下到扁舟上候着,见杨重和李隆基并肩而来,忙把两人接下舟来。
      他们所乘的小舟一走,栈桥上另有一个衙役将手中的旗帜一挥,四下里忽然蹿出了许多一样扎着彩绸的小船,一下子把那座栈桥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隆基回头看了一眼,觉得有趣,低头向杨重问道:“杨少卿你看,那些船是怎么回事,倒像是在争抢什么似的?”
      杨重顺着李隆基手指的方向望去,笑了笑道:“那是各乐坊家主放出来接客人的船,倒也难为她们一时之间就能准备得如此整齐。公子有所不知,往年花魁大选之时,所有花船都是靠在岸边的。为各家娘子添妆的客人就在岸边向各船奉献,或是一诗,或是一曲,或是某种香罗宝琴,不一而足。哪家娘子所得的奉献最多,就是当选的花魁。花魁娘子可以从奉献的客人中自择一人登船入幕,洛阳人管这叫做小登科。今年因为把四角园春艳娘子的船泊到了水中央,奉献的客人要用彩舟接到座船前,其他各家主都觉得这等于变相地成了众星拱月之局,所以方才一齐在柳别驾那里喧哗,要把自己家的船也后退两丈,奉献的客人也都要用彩舟接送。公子不要小看这花魁大选,事关一坊一园当年的生计,所以家主落力,下面的人也都卖命相争。她们这是在抢占栈桥前的位置,好让自家的客人到船前早一步奉献,待会儿就是打起来也不足为奇。”
      李隆基听得失笑,又向那些彩舟看了一会儿,难以置信地摇头道:“看那些船娘也都是些粉妆玉琢的佳人,岂会在大庭广众之间厮打起来。卿在说笑了。”
      杨重不以为意地笑笑道:“佳人也是要过日子的。”
      李隆基大笑了起来,指着杨重道:“卿真是煮鹤焚琴的能手。”
      岸边到座船不过是短短的一段水程,转眼就已经到了。杨重和李隆基一起登上四角园的双层座船,宛娘早已率领船上的仆婢迎到了船头,远远地就向杨重和李隆基裣福施礼。
      李隆基饶有兴致地四下看了看,这艘座船是条内河船,并不是太大,但木色油然,装饰精巧,辉煌中还别具雅致。上层的船舱,舱门大开,里面陈设着座位。舱门旁设有乐席,乐席之上还有一个单独的琴案,案前是一个青瓷绣墩,看来是为李隆基特别准备的。案头摆放着一张古琴,只看漆色就知道是张难得的好琴。琴旁还有一个小小的香炉,焚着不知什么香料,即便在船头这片开阔的风口中,仍能闻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船首舱门前的甲板上铺设了红毡,那是春艳娘子献歌舞之技和答谢客人奉献的地方。
      乐席里已经坐满了乐工,钟鼓管萧丝弦俱全。李隆基突然发现前排乐工里有一个人虽然穿着乐工的服色,手里抱着一面鼓,但那张脸却是秦思孝的那张人皮面具,不由得对他笑了笑。那个乐工却似不认识李隆基,毫无表情地错开目光,望向了别处。
      李隆基望向杨重,却见杨重目光灼灼地盯在了宛娘的脸上,心头泛起一阵不豫,刚要开口,突听杨重低声问:“宛娘面有忧色,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宛娘已经挥去身边的婢女,让她们各自去做乐舞和待客的准备,此时正走到杨重和李隆基之间,闻言身子轻轻一抖,抬头迎着杨重探究的目光,也压低了声音道:“姐夫,五娘不在,眼看大选就要开始了,奴家怕一个人招呼不到。”
      杨重皱了皱眉,道:“五娘早该登船打理一切,怎么会不在?”
      宛娘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早晨离开四角园时,五娘还叮嘱过我,万勿误了时辰。听小青她们说,五娘让她们先来打扫准备,原说随后就到的,却到此时仍然未至。”
      李隆基在宛娘近前时早已全神贯注在她的身上,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说的这个五娘是谁,但见宛娘似乎泫然欲泣,连忙扶着她的双肩温言安慰道:“宛娘小姐不要着急,说不定是园中有事绊住了脚,又或者路上阻塞,所以才会迟到,派个人去催一下就来了。”
      宛娘娇弱无力地向李隆基身边一倚,语带哭音地说:“已经派人去催过了,园子里说五娘离开四角园已经有三刻钟的时间,论理早就该到了呀。”
      杨重的目光在宛娘脸上凝视了片刻,问:“宛娘不过早我们片刻登船,派人催问的不会是你。现在船上是谁在主理,又是谁派人去问的?”
      宛娘仰起了脸,一颗豆大的泪珠在她珍珠般细嫩的面颊上滑过,忽然在杨重面前猛地跪下,答非所问地道:“除了收养我的师傅,这世上就只有五娘和阿姐对我好。姐夫,宛娘求求你,求你放过五娘吧。”
      李隆基虽然听得一头雾水,却被宛娘的泪眼搅得心痛不已,冲动之下,也不等杨重有任何表示就先踏前一步,把宛娘从地上扶起,轻轻地拥在了怀里。怀中那个纤弱颤抖着的肩膀,还有胸前那隐隐抽泣的微弱呼吸声,都在从灵魂的最深处召唤着李隆基的无限怜惜和万丈豪情。这一刻,仿佛她的泪水都是为他而流,她的呼吸都是为他而急促,她的痛苦都是为他而生。他忍不住狠狠地瞪了杨重一眼,冷哼一声道:“宛娘小姐无须悲切,你放心,万事有我。”
      杨重先是惊讶,随后马上就明悟了过来,苦笑一声,心头一片懒散。
      五娘这是有意的避而不见,所为者,恐怕是参透了昨夜送去的那方锦帕,对杨重手中的这个把柄心存顾虑,大概还在担心万一伏击失败,杨重最终还是要拿四角园去填刀,因此才设下这个假作失踪之局,要用宛娘来打动自己。以她四角园的实力,园主出入岂会没有护从,在杨重的心目中,洛阳城里还没什么人有这等通天本领,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五娘给绑走。这种凭空消失,如果不是五娘自己有意为之,故意躲了起来,那就是虚晃一枪的谎言。
      无巧不巧的是悄悄驾临的临淄王李隆基现在也搅入了这场是非,而且还大包大揽地要为宛娘出面,莫名其妙地就把事情全都兜到自己身上。
      杨重皱了皱眉,又觉得这些未必真的都只是巧合那么简单。杨重想起了太平公主说的那些话,太平公主可以先于自己察觉到李隆基已经潜来洛阳,五娘就不行吗?谁知道她们通过的是哪些途径和管道,说不定本就是同一个。四角园在洛阳一支独秀,深得柳景通的臂助,难保他们不会本来就是肮脏一气的。
      杨重心里懒懒的,甚至还有一分气苦。直到此刻他才觉悟到,宛娘在自己心中其实已经占据了一个奇特的位置,她那种少女的清纯和名妓的狡诈混合在一起,多多少少地让杨重感觉到一种异样,所以当她把那张甜美的笑脸对着别人的时候,他的心里才会觉得不舒服。毕竟,在杨重的意识里,她和他已经有过某种程度的肌肤之亲了,而此刻她却在距离自己咫尺的地方,扑倒在另一个男人的怀里。他的心有点抽痛,忘记了正是他自己把宛娘推到了李隆基的面前,也是他自己有意让李隆基伴在宛娘的马车旁。
      因为说到底,杨重还是一个男人。
      李隆基也是一个男人,他现在做的事,大概是大多数男人都会做的。对于美丽而哭泣着的女人,不必问什么缘由,是男人的就应该挺身保护。对于李隆基的心理,杨重毕竟要比他自己的心理明白得多,但也更加束手无策。
      杨重现在又能对李隆基说什么呢?总不见得告诉他,那些楚楚动人的表情都是媚术的幻象。然后再详细地解释一下六术是什么,说明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些如此精通,了解得如此深刻。因为自己从本质上来说,跟宛娘、阿晗、法公和叶静能一样,都不过是个术士?
      就算杨重愿意讲,李隆基也不会愿意听。他正为那种保护心目中弱小纤美的英雄气概而陶醉不已,再有理智的话此刻对他来说也是狡辩,就不要说跟他谈道术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宛娘的媚术竟然厉害到了这种地步!
      杨重已经失去了说话的兴致,却又不得不有所交代。他不露声色地退开半步,微微拉开自己与李隆基和宛娘之间的距离,正色道:“春艳娘子此言从何说起,本官从来没有留难五娘之意,对她的去向更是毫不知情。四角园如果觉得这是一件绑架失踪案,就应该立即向法曹衙门报案,请屈司法尽速派人鞠查搜寻才是正理。依本官看,既然出了这样的事,四角园还是不要参加今年的花魁大选了,寻找园主要紧。”
      李隆基听到杨重连称呼都已经变得异常疏远,而且语带官腔,一下子就猛醒过来。自己并不知道此事的细节详情,也不清楚宛娘为什么要求杨重放过那个什么五娘。杨重本来就是主管鞠审的大理寺官员,如果五娘确实触犯了《大唐律》,难道自己还真的要为包庇一个罪犯而驳了杨重的面子吗?这么想着,他拥住宛娘的手臂不禁松了松。
      宛娘趁此一松之际,从李隆基的怀里脱身出来,依旧梨花带雨的脸上露出了不知所措的表情,望了杨重一眼,歉然道:“是宛娘错怪姐夫了。姐夫你大人大量,就可怜宛娘一时情切,口不择言吧。五娘虽然不在,但花魁大选事关四角园的声誉,宛娘还是要勉力一试。还是烦请姐夫差个人到屈司法处报案吧,宛娘这就要去梳妆了。”言罢,她目光幽怨地在杨重脸上一转,似乎在嗔怪他刚才那番有些绝情的话语,又向李隆基默默地福了一福,转身款款地走了。
      宛娘这一走,杨重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没错,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刚才最后的那句话,其实已是以退为进的险着。如果宛娘真的担心五娘的安危,同意退出花魁大选,杨重就会把自己逼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所有的布置岂非都白费了。难道再回头劝说宛娘不要退出吗?可是,眼下虽然一切仍将按照计划进行,杨重的心里却像堵了什么东西似的难过。
      李隆基也有些不安,隐约感觉到自己刚才的举动有些莫名其妙地莽撞了。好在这时阿布、罗元方和几个洛州法曹的衙役,还有在岸边跟随着杨重的那十几个兵卒也都乘着小船来到了座船下,搭板靠舷的一阵热闹倒扫淡了他和杨重之间暂时有些微妙的尴尬。
      吸引李隆基注意的是那十几个兵卒。他们一律身背大弓,腰悬箭壶,弓都是强弓,兵卒的手臂也既粗壮又稳定,看来都是个中好手。这些兵卒跳上了座船,有一半就径直走到了舱门大开的上层船舱里,另一半则在舱外的窗户旁立定,看这阵势,似乎是针对舱内之人的。这样的强弓,如此数量的弓箭手,如果一齐发射的话,箭矢纵横之下,舱内恐怕没人可以逃生。
      李隆基望着那些兵卒背后的大弓,有些不解地问:“这些都是屯营兵吧,卿为什么要在一个小小的舱房内设这么多弓箭手?”
      杨重看看周围,见船头这时只有他们两个人,便躬身答道:“殿下英明,这些确实是屯营兵。那窦无梁是能人所不能的巨盗飞贼,用弓箭手,一是防他来袭,二是他果真敢来的话,也要防其逃窜。”
      李隆基笑笑点头,又有些没话找话地问道:“已时到了,这花魁大选怎么还没开始?”
      杨重指着远处岸边的一艘座船道:“那艘便是柳别驾的官船,我们在水中,所以听不清那边说的话。此刻柳别驾和那些特邀的官绅们应该都在船上,正要宣布花魁大选开始吧。”
      李隆基向杨重所指的方向眺望了一会儿,果见几个穿着绯色官服的官员来到船头,说了些什么,船头近处的民众一阵骚动,渐渐听得传来锣鼓和欢呼的声音,然后那边的船头举起了一座高架,架子上挂起了一盏色彩艳丽的宫灯。
      不待李隆基发问,杨重已经指着那宫灯道:“花魁大选之所以轰动全城,不单是出来这么几艘花船,参选的娘子们都要临场献技,歌舞诗词都可以,不过历来都以场面热烈喜庆的歌舞为主。献技的先后次序是事先抽签所定,因为各坊的花船散布洛水之上,声音不能及远,所以一直都是用灯语来表示轮到那家的娘子献技。这盏红白相间的宫灯大约是左边那家的,殿下请看,那里已经开始献舞了。”
      左边的船头舞罢,官船上又挑起一盏别样颜色的宫灯来,又有一船开始歌舞起来。宫灯越挂越多,岸上的人潮也越来越汹涌起来,歌舞表演特别出色时,人群中还不时暴起哄然叫好的声音。李隆基看了一会儿,突然小声道:“我们的船离岸甚远,歌声恐怕传不到那里,就算是再美的舞蹈也看不清啊。”
      杨重笑了笑,淡淡地道:“殿下不必为春艳娘子担心,她既然肯在水中泊船,自然有惊人技艺。四角园是洛阳花丛的翘楚,这点小事还难不倒她。”
      李隆基在面具下露出的一小片面颊红了红,对着杨重微笑道:“人人都说卿是坐怀不乱的君子,不想对这些花丛名胜竟了若指掌,反像是个舞榭歌台的常客。定阳县主倒也不管吗?”
      其实陈轻晗这个定阳县主在名义上是相王的女儿,就是李隆基的姐姐,而杨重在名义上可以说是李隆基的姐夫,不过这层关系他们谁也不会当真,所以杨重也只能淡淡地赔笑两声,也不好分辩什么。
      还是李隆基先忍不住,又低声问:“那灯笼又是什么颜色的?”
      杨重当然知道他问的是代表宛娘开始表演的那盏宫灯,想了想,答道:“似乎是紫金相间。”
      李隆基的脸色微微一变道:“紫色和金色都是民间禁用的吧。”
      杨重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笑道:“平时确是禁用的。不过神龙年间圣人曾有携皇后宫眷微服观灯之事,因见四处火树银花,以为盛事,留连良久,从此就有特旨准许洛阳在上元节时,灯可用各色,民可穿各服,所以并不违制。 ”
      李隆基不以为然地笑了笑,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他们身后忽然传来了一阵喧哗,有人叫了起来:“紫金灯,紫金灯挂上了。”
      杨重和李隆基都抬头望向官船,船头的高架上果然挂起了一盏紫金两色相间的艳丽宫灯。有一个婢女走过来道:“春艳娘子请李公子舱内说话,杨大人也请到舱内就座吧。”
      宛娘已经梳妆好了,身上穿的也是紫金相间的紧身健舞服,全身的曲线玲珑毕现。头上没有插着金珠首饰,而是用一块紫色的缎帕包头,帕子上压着根金发带,更显得肌肤赛雪,面色如玉。
      她站在舱门前向李隆基招着手,李隆基忙快步走了过去,笑容满面地问:“宛娘小姐有何差遣?”
      宛娘甜甜地笑着,刚才脸上的那种凄婉之色早已一扫而空。她轻拉着李隆基的手来到琴案前,柔声问:“李公子可会弹奏短歌行?”
      李隆基点头道:“自然会弹。”
      宛娘伸手挽住李隆基的肩膀,将他的人轻轻地推坐在琴案前,又笑问:“可能弹得声如裂空,弦动云外?”一面说着,一面向正低头步入舱房的杨重看了一眼,又轻声加了一句道:“我姐夫的琴音能有金戈之声,听说他弹琴的时候,天空中风起云涌,就像两兵交战一样,李公子不会输给他吧?”
      李隆基哈哈一笑,抬起双手轻轻地按在琴上道:“宛娘小姐尽管放心,李某保证洛水之上,人人都能听得到我的琴声。”
      宛娘凑在李隆基脸旁的俏脸上绽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眼角那柔媚的眼风像是能够直扫到李隆基的心底。她虽然没有出声,但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全都写满了令人陶醉的谢意。
      李隆基醉得快要闭上了眼睛,却听宛娘“噗哧”一笑,站直了身子,走到了船头铺设的红毡上。她的手中不知何时多出一把亮闪闪的长剑来,修长玲珑的身躯亭亭玉立地伫立在微寒的江风中,突然变得像一座玉女的雕像般沉静。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9章 第六章 践篇 第三节 花魁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