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好了好了 ...
-
擒获朱三太子叛党的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一时间人们或吃惊纳蒙,或颇感疑惑,不大相信,或填义愤填膺,仰天长叹,大感明室后继无人,光复汉家江山的大业化为泡影。不管是何种心情,人们都知道,这又将是一场大的杀戮。清朝立朝以来,对百姓虽然宽容,但是对反清复明的叛党从不手软,不要说大张旗鼓的造反,就是聊天中稍有留恋前明的言语,都会被下狱,几年前震惊全国的江南十家旧姓冤案,就是因为编书不慎引起的,株连了上百人,朝庭一概处以极刑。现在莲花教不但起来造反,还打了朱三太子的名义,朝庭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一时朝里朝外人心晃晃,都怕污告之风再起,自己受牵连。可是顺治这次雷厉风行,下旨刑部速断束结,并没有给案子拖延的时间。刑部不敢怠慢,察验证据确凿,在擒获王士元等一干人犯七天后,就下了斩立决的判决,并在宣武门贴出告示。
这是几年来最大的谋反案,主谋又是朱三太子,告示一贴出立刻轰动了京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明的,暗的,白天,晚上,朝内朝外,谈得都是这个话题,满亲贵中有人对顺治这么急于结案十分不满意,他们认为,既然是大案就应该详细审理,说不定还能揪出更多的叛党,一并审理后再结案也不迟,而心思缜密的人已深谙顺治的心思,既然主犯朱三太子已经跳崖自杀,主要从犯又都落网,再拖延下去只会适得其反,给居心叵测的人以可乘之机,让无辜者受连累,朝庭花费多年安抚民心的努力也将赴之东流。
主犯行刑这天,菜市口人山人海,从宣武门外大街一直辅到刑场外围,人群中不时地发出“嗡嗡”的议论声。太阳快上中天时,人队人马缓缓由远及近,有人眼尖,立刻大喊道:“来了,来了,快看,有十辆囚车。”人们朝他指的方向看去,等人马走得再近些时,又有人嚷嚷起来:“快看,第一辆车上还是个女人!”人们一看,立刻哗然,议论之声如潮水般一浪接着一浪滚过外大街。“听说是朱三太子的老婆,还亲手把他推下了悬崖。”“是吗?”有人接口说:“最毒妇人心!”观众交头接耳,目送着囚车走进法场,军卒卸下囚车,把十名犯人押上刑台,压他们跪倒,十名刽子手赤露着上身,手持明晃晃地大刀威严地立在他们身后。
孟紫岚抬起头,目光慢慢扫过人群,落在监斩官的脸上。他就是审问他的官员,听说是刑部侍郎,是个汉人,由顺治一手提拨起来的。他年轻,却很威武,像个法官,审问她时简单明了,一针见血。实际上他只问了她几句话,“你把朱慈炯推下山崖是怕他受牢狱之苦吗?”她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又问:“你是他什么人?”她没有说话,只是慢慢摇了摇头,他又例行公事地问了几个问题后便走了,等他再来时,便是宣告处决她的决定了。
她想起了前尘往事,想起了那晚的事情。杨起隆跳下悬崖后,清兵一涌而上,把她五花大绑押解进京,投入刑部大牢,王士元、钟先生、陈之鹤、司徒显登,凡是她见过的那邦人也都被押了进来,看见她,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惊异之色,但是谁也没有说话,只是匆匆一瞥便擦肩而过,被关进了各自的牢房。
因为她是“朱三太子的老婆”,参加了战斗,是要犯中的要犯,所以被单独关起来。那是间又黑又小的房间,有些潮湿,倒处都是发霉的味道,让人恶心得想吐。地上辅着干草,还有些简单的用具。她进去后便靠着墙坐下,弯起双腿,把脸靠在膝盖上沉思起来。她的脑海混沌不堪,幻影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相互交插。她知道杨起隆不会死,翡翠凝结着紫芝千年的修行,又经过月老打磨,吸收了日月精华,一定会保护他平安无事。以后,他会去哪儿,干什么,她已经不想过问了。她和他的缘份不过如此,惊鸿一瞥,然后各奔东西。现在她想的是顺治,想知道他听说这件事后会怎么想。
自她进宫后,他一直保护着她,她犯了很多错,每次都在他的照耀下平安渡过了,而现在,当知道她拿护身符保护杨起隆——他的敌人逃跑后,他还能慷慨地原谅她吗?顺治回宫的原因,她再清楚不过了,他想在死前做三件大事,擒拿朱三太子就是其中之一,为给玄烨留下一个安定的江山,他忍痛弃佛回宫,废寝忘食日夜谋划,想早点把前明叛党缉拿归案,眼看就要成功了,却被她破坏了,还能原谅她么?
不必了!她想,他心里已有太多的悲哀,她不能再往他的伤口上抹盐了。能陪他几个月,此生足矣!她没必要再见他了。
日头已经登上中天,天也热了。站在她身后的刽子手不停地抹汗,一边悄声咕嘟着,要不是这些犯人,他本该在茶馆里一边喝着清茶,一边优哉游哉地听说书的,好在一切都快完了,宣斩的时辰马上就到。见监斩官提起笔准备勾划行刑公文,他调整了一下手上的姿势,握紧大刀。孟紫岚闭起眼睛,喃喃着:“别了,福临,我先一步回天界了。来生,如果可能,请让我爱你。”
忽然远处传到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人群“哗”地一下倒向两边,三位官员闯进法场,一收缰绳翻身下马,为首的官员一面对监斩官大声说 “先不要动手”,一边回目扫向犯人,待见到孟紫岚后,疾步跨上刑台,来到她面前。她抬起头一看,竟是康亲王杰书!他满头大汗,却顾不上擦拭,目光急迫而仔细地端详着她的脸,待确信她是谁后,一撩官服的前摆跪在地上,说:“奴才杰书见过贞妃娘娘!”
此言一出,人群中先是一片沉寂,紧接着雷鸣般喧哗起来。“贞妃?皇上最宠幸的那位妃子?”“怎么回事,不是朱三太子的老婆吗?”“她究竟是谁?”------议论变成了叫喊,霎时在法场、甚至在整条街道上回荡起来。官兵们忙跑过去压制。监斩官听到第一句后愣了片刻,待见康亲王下跪,忙跑过来一同下跪。康亲王命人给孟紫岚松膀,然后将她扶起来,说:“都是奴才失职,没有仔细察验,才让娘娘受这么大的苦。” 她好象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茫然地望了他一眼,又把目光投向沸腾的人群。
那么,还是没有躲过,丑事被大白于天下了吗?以“朱三太子的老婆”的罪名押上法场,却以“顺治宠妃”的身份被救下来,这听起来就像一出滑稽剧!从此,民间会流传起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她——这个丑闻的罪魁祸首,亲手把她曾如此关心过的两个男人抛进臭水沟,本应该装进猪笼丢进大海的,现在却安然而立,接受众人的瞩目?多么可笑啊!
她推开康亲王,晃晃悠悠地走了几步,突然,仰天大笑------
贞妃疯了。这是孟紫岚回宫后,众妃嫔相互见面时说得第一句话,那种戏剧性的转折对她们来说还是首次听到,她们不由地兴奋起来,都把目光投向养心殿,自从“贞妃”回宫后,顺治从没去看过她,以前他忙时总会派桐儿过去和她聊天,现在明令禁止身边的人踏进承乾宫。不用明说,从这些情况众妃嫔已经清楚地知道,“贞妃”失宠了!也难怪,她犯了那么大的事,依大清律法本当处斩,能活下来又返回皇宫,是因为皇上顾念乌云珠的情份,不忍心看她暴尸街头,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如果她有自知之明,还懂得些廉耻,回宫后应该吊梁自缢,以谢天下,可是她居然还活着,太不可思议了!
承乾宫以前虽不是门庭若市,也是经常热热闹闹地,只要皇上不来,别的宫里的人总会来坐坐,大家都认为整个皇宫中独有她这里的气氛最亲切,让他们有种被人尊敬的感觉,现在谁也不敢来了,大家都知道,现在谁来谁倒霉,皇上心头的火势必会连他们一块烧了。贞主子有人护着,承受得起,他们承受不起,所以虽然心里十分同情她,却都避而远之,连承乾宫的门边都不敢接近了。现在的承乾宫一片死水。孟紫岚回来后,一直没有说过话,也不吃不睡,只是坐在床上发呆。
众妃嫔、福晋、命妇一往如顾,常来慈宁宫问安,太后一往如顾地接待她们,和言悦色地聊家常、说笑话,却绝口不提贞妃,要是有谁谈的意思,或者旁敲侧击,太后便叉开,把话头引向别处。苏麻喇姑和孔四贞与孟紫岚交好,知道她虽然爱胡闹,却不是颟顸不懂事的人,那么做肯定有内情,所以时不时地还来看她,可是不论她们说什么,她都不理会,只是呆呆地垂头坐着。俩人觉着可怜,回去后分别向回禀了太后和皇上,想替她求情。太后听后沉默不语,顺治连听都不听,直接把她们赶了出去。俩人无奈,只好安抚承乾宫的宫人好生侍候贞主子,别让她干傻事。
孟紫岚失踪后,承乾宫的宫人都受了处罚,小猴子、小桂子被赶去做了打杂役的苏拉,小蕊因为跟孟紫岚出宫,又帮她隐瞒真像,犯了欺君之罪,被关进天牢,如今就只剩下容姐儿、珍哥儿、禄儿和李嬷嬷四个人了。小蕊三人是孟紫岚身边最亲近的宫人,她说什么,他们听什么,有时她起哄他们也跟着帮腔,好像兄弟姐妹一样,容姐儿等几个因为年龄大,在宫里呆得时间长,比较遵守宫的规矩,虽然也跟着受了罚,但还是被允许留在了承乾宫。连日来,见她总是痴痴呆呆地,水米不进,不免着急起来,四个人商量着是不是该回一声皇后,省得贞妃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也一块受株连,同时也想探探皇后的口风,看皇上想怎么处治贞妃。商量过后,大家认为李嬷嬷是承乾宫的执事,便托她上坤宁宫走一趟。
李嬷嬷思量后来到坤宁宫,可是到了门口又犹豫起来。事情已经一目了然,太后、皇上禁止谈贞妃,就是说他们在形式上已经把她打入冷宫,只不过暂时不说破,任她自生自灭而已,现在自己进去问皇后,遭骂不说,弄不好还会被当作给贞妃“求情”而关起来。她不是不关心贞妃,不想替她求情,贞妃待她一向不错,把她当成亲婶婶似的尊敬,还常常把太后送来的补品偷偷地送给她,这是其他宫里的嬷嬷们享受不到的。如果她求情可以解决贞妃的事,她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可是作为一个下人,她的话并不管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侍候好主子,让主子们不为杂事烦心。想到这些,她轻轻地叹了一声,转身想回去,突然见皇上带着宫人走过来,忙上前问安。顺治见是她,稍微停了下脚步,便走开了。
目送他走远,李嬷嬷站起来,低着头转回承乾宫。容姐儿三个人坐在月台下的台阶上等候消息,见她这么快就回来,便迎上去说:“怎么样,皇后怎么说?”
李嬷嬷摇了摇头,说:“我没见到皇后,倒是见到万岁爷了。”
容姐儿问:“万岁爷他怎么说?有没有提贞主子?”李嬷嬷又摇了摇头,说:“万岁爷没有说话,只是停了停,就走了。”三个人一听,不免失望起来,都想,看来贞主子是真完了。四人唉声叹气地走进暖阁。
当天晚上孟紫岚倒下了,陷入昏迷,还一个劲地说胡话,一会叫“福临”,一会儿叫“灵妃”,一会儿又是“乌云珠”,开始还是喃喃细语,到后来竟变成了嘶喊,还发了高烧,烫得跟火盆似的,李嬷嬷慌了,忙派禄儿去请太医。太医们很快到了,检查过后聚在一起低声商量了片刻,然后对李嬷嬷说:“娘娘不行了,你们给她准备准备吧。”说完,去向太后回禀了。李嬷嬷四人虽然意料到贞妃会受一番苦,但没想到她这么快就要死了,都吃了一惊。
送走太医后,四人返回寝宫,默然看了贞妃一会儿,到外边长吁短叹起来。李嬷嬷说:“早知道贞主子是个要强的,做事跟别人不一样,没想也落了这个下场。要是平时肯收敛些,顺着皇上点,哪会这样?!”
容姐儿一边抹着泪,一边说:“小蕊也是,平时也不知道劝着主子点,那天又瞒着咱们和主子出宫,才闹出这些事,要是她没离开主子,或者下了横心,就是不同意主子去跟踪谢副总管,主子也不会被莲花教的人抓住。在外边主子定是受了多少罪才干出那种事。”
禄儿说:“谢副总管因为把主子看丢了,也受了处罚,降了级,现在去守宫门了。贞主子也是,你淘气在宫里淘,干吗非要淘到宫外。”
珍哥儿接过话头说:“主子淘气是有点过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去救朱三太子。她明明知道万岁爷最恨的就是他,还要和他在一起,朱三太子眼看要被抓住了,她又跑去救他,不要说万岁爷,任何人听了都会气得发疯。”
李嬷嬷一听,忙擦干眼泪,问:“你听谁说贞主子跑去救朱三太子了?”
珍哥儿说:“是恭妃娘娘宫里的小顺子说的。这事宫里本来不知道,前几天周大人的老婆进宫谒见太后,又去看了皇后,聊天时不小心说漏了嘴,吓得跟什么似的,又是请罪,又是打自己嘴巴,求皇后千万别说出去。可是皇后还是告诉了恭妃娘娘,恭妃娘娘回去后又告诉了端妃、悼妃、静妃三位娘娘,后来不知怎么的在宫里传开了,现在已经是不是秘密的秘密了。你们还道万岁爷光是因为贞主子包庇朱三太子才恨成这样,其实不是,万岁爷是因为这个才恨的。听说,贞主子------”她刚想说,突然收住口,向四周瞅了瞅,确信没有外人进来后才压低声音说:“贞主子和朱三太子那个了。”
禄儿不解地问:“哪个?”
李嬷嬷反手抽了珍哥儿一个嘴巴,破口大骂:“贞主子再不好,平时亏待过你吗,你大哥被人冤枉入狱,不是贞主子在万岁爷面前说情才昭雪的吗?现在贞主子还没死呢,你就作贱起来,不怕死了下地狱、进油锅吗?我告诉你,这件事你要是再敢往外传,我立刻去禀告太后,把你送去敬事房!”珍哥捂着脸愣了片刻,也意识到自己错了,返身跑回寝宫伏在孟紫岚身边号淘大哭。三人见她这样,想起贞妃的种种好来,也伏在床边昏天黑地哭起来。
众人正闹着,苏麻喇姑和孔四贞跑进来,看到这个场景,也不免伤心起来,孔四贞拉开珍哥,摸摸了孟紫岚的头,回头问李嬷嬷:“太医开过药了吗?”
李嬷嬷说:“没有,只说贞主子不行了,让奴才们准备后事。”
孔四贞听后,不由地恼起来,厉声说:“人不是还在喘气吗,好歹也开副药试试,先前贞姐姐得宠时,他们马屁拍得当当响,一会儿说贞姐姐是神仙,一会儿说是董皇后转世,现在失宠了,人还没死呢,他们就撂手不管了,简直是一群混蛋!”苏麻喇姑走来伏身看了看孟紫岚,又翻开她的衣领瞅了瞅,皱着眉思索起来。孔四贞见她表情奇怪,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还有救?”
苏麻喇姑回答,扭头问李嬷嬷:“贞主子先前脖子上的那块绿翡翠在哪儿?”
李嬷嬷回忆了一下,说:“奴才记得贞主子出宫那天还带着,回来后奴才们光顾照顾贞主子的身体,没注意。”
孔四贞一听,眼睛忽地亮起来,高兴地说:“是啊,贞姐姐那块翡翠是宝物,能治得她的伤,说不定也能续她的命。李嬷嬷,你们快去找找,说不定贞姐姐出宫前怕丢失,藏在哪儿了。要是找出来,她就有救了。”
李嬷嬷四人一听,立刻破涕为笑,起身要去寻找,苏麻喇姑说:“不必了。贞主子出宫又不是一次,从来没见她摘过,难道这次算准要出事,才摘下来吗?要是那样,就更该带上了,想是丢了,或者被人抢了,倒便宜了那个得翡翠的人!”
李嬷嬷四人听了又伤心起来。孔四贞咬着牙考虑了一会儿,说:“我去求皇兄,让他下道旨,让京城的人一块寻找,我们不说那翡翠宝贵,只说是贞妃娘娘的母亲给的,有纪念意义,所以才想找回来。谁献回来给谁重赏。”说完后,见苏麻喇姑只顾低着头沉思,没答话,她又说:“要是别的,我们还能再找一个,偏贞姐姐这个是宝物,天下只有一块,我们找不来,只能下重赏让人寻找了。”李嬷嬷四人也说只能这么办。
苏麻喇姑瞅了一眼孟紫岚,说:“贞主子这边你们看好了,另外,李嬷嬷,你再去趟太医院,就说太后说的,请他们先开些药给贞子补着,其他的事不用管了,太后和皇上只有处理。”说完,又叮嘱了一番,要拉孔四贞走。孔四贞看贞姐姐病入膏肓,不忍心走,便让她先回去,自己坐在床上抹起泪。
李嬷嬷去太医院开了些药拿回来,和容姐儿到小厨房煮着,珍哥儿因为懊悔说了贞妃的坏话,想赎罪,便留在寝宫用凉水给贞妃擦汗,一个时辰擦了几十回,累得腰酸背疼,不过,越是这样她心里越舒服,觉得总算给主子做了点事,不枉她对自己好一场。孔四贞也通宵陪在床边,给珍哥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