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清灯古佛 ...

  •   天很阴沉,还飘洒着小雨。这是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顺治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儿。他站在苍松古柏前,仰头让丝丝细雨飘浮在脸上。自从和玉林通琇师父谈完后,他的心平静了许多,也看清了自己的归路。也许这么一走真得很好呐!至少他不用再看王族达贵的脸色,不用再为满汉之争烦心了。江山,担起来时是何等的沉重,现在要御下了,却又是何等的轻松。他本来就不是当皇帝的料儿。当年,要不是皇太后极力主张,多尔衮极力扶持,他本可以作个无欲无求的王爷,当国家有大事时,站在金銮殿上为皇帝出出谋、划划策,没事时在府里读书写字,是何等逍遥自在。可是,命运把他推上王位,让他用弱小的肩膀担起江山。如果他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就可以像前朝的皇帝一样,把朝政推给大臣,自己在后宫穷奢极侈,享尽温柔。可是他偏偏不是。他想改革,想作个有为的皇帝,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让天下不再有满汉之争,就注定要走一条艰辛的路。

      他五岁登基,十三岁亲政,一边着手废除满族在关外根深蒂固的农奴制,一边要和南明作战,同时积极推行汉文化,以孔孟之道来治理国家,几年来虽然历经风雨,却从未气馁过,因为他知道,任何事都不会轻易成功,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自从下定决心作个好皇帝那天起,他就做好受苦的准备,可是他没想到这个准备还远不够,没想到“满汉一体”最大的阻挠竟来自家族内部。难道当初打进中原,只是为了像元朝那样,在几十年后夹着尾巴逃回关外?汉人、满人、蒙古人同为华夏的子孙,为什么一定要划出个三六九等?哦,这细雨不是公平地洒向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吗?

      算了,既然要走了,何必还念念不忘。别了,我的百姓,我的天下,我不是个好皇帝,已经没必要留在皇位上了。

      三阿哥是个好孩子,也许他比我好。可是这会不会只是皇额娘的一厢情愿呢?当年她也曾深信她的儿子是个好皇帝,把他推上宝位就等于向天下保证,他会把他们带上正轨,可是他失败了。三阿哥才七岁,比他当年登基时也没大多少,面对这混乱的朝政,他能怎么办?

      古寺响起了清亮的钟声。雨停了。顺治一个人在古树下站了很久,久得几乎忘了一切。他爱雨,尤实是当它飘摇如丝的时候。他记得和乌云珠相识的那天,也下着小雨。那天,他微服私访路过古寺,天突然下起雨,于是他避进寺院,走过一道回廊时,他听了一阵叮叮咚咚的琴声,和尚们说有个大户人家正在寺院中做法事,他没有上心,便信步走进偏殿,在那里遇见了乌云珠。那时他还不知道她叫这个名字。她穿着男装,一身白衣,正在抚琴。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是他记住了她的眼睛,他们是那么地明亮,那么地美丽,像黑暗中闪闪发光地两颗宝珠一样。

      在避雨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成了朋友。他以为她是汉家的男孩子,所以想这样的相识也不错,他们可以像平民一样随心所欲,而不必拘于君臣大礼。皇帝是不能有朋友的,可是他想有,他需要有,因为他也是人,在下雨的时候也会孤独。

      他们畅所欲言,琴棋书画,天下奇闻,无一不谈,甚至谈到了江南科考作弊的丑闻。他以为她会对朝庭大加讥讽,可是她没有。她说,江南历来是汉家文人墨客汇聚的地方,以前他们不屑在清庭为官,现在却想方设法挤进官场,说明他们已经被皇上的仁德所感化。这是好事。

      是啊,这是好事。可是以前为什么没人跟他说呢?汉臣们看到只是耻辱,认为学子们丢他们的脸,满臣们则幸灾乐祸,以为皇帝从此罢手,不再推行儒学了。他们崇尚的是在关外的文化,认为满人既然能在马上得天下,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没必要照搬汉人的东西。他们说,明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过于拘于孔孟之道了。

      她却看到了另一面。这不也是他的想法吗?

      天晴了,他的心也亮了。他找到了一个知已。他想提拨她,她的才学和智慧表明他不会看错,她一定会成为他得力的助手。临别时他问了她的名字。她说,我是只在黑夜中闪亮的星星,如果你肯忘记,我也不会介意,因为我已经习惯被遗忘了。这是什么话,他说,他是不会忘掉知已的。听到他的话,她笑了,就像雨中闪烁的明珠一样,美丽而凄楚。

      她叫乌云珠,是汉军旗都统鄂硕的女儿。太后喜欢她,所以把她指婚给了大贵妃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当他知道她是女孩子时,她已身为人妇,那天是她出嫁前见他的最后一面。她渴望在还是自由身时,再见一面那个叫她仰慕已久的少年天子。她知道少年天子喜欢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哪里最苦就是出现在哪里,所以留心起他的路线。那时西山刚好发生山坡崩塌的事件,附近的百姓受到央及,流离失所,虽然朝庭拨了银两,做了安置,可她知道他还是会去察看的。百姓的苦就是他的苦,不亲自确定每一个人都做了安置,他不会放心的。

      她猜对了。她以做法事的名义住进寺院,在那里一直守候着,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七天的傍晚,她终于见到了她的天子。

      他还是那样,伟岸,高大,英俊,就像两年前她在宫中偷窥到的一样,可是她变了。因为她不是纯正的满族人,皇宫毫不留情地把她拒之门外。只要不是皇帝,像她这种血统不纯却又出身高贵的女子,即使嫁给猪罗,也不会有人在意。

      如果没有少年天子,嫁给博穆博果尔也不错,虽然他还是个孩子,却懂得欣赏美。她不用聪明才智,只需笑笑,就可以让他把天上的星星摘给她。对她这样的“杂种”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结局。她应该知足。

      可是她却遇到了少年天子,更糟糕地是,她还懂他!他的一举一动都让她沉迷矣。如果让天给她一个机会,她一定会让他爱上她,就像她爱他一样,两个相互理解又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成为彼此的支柱。有了支柱的生命才是坚强的生命,才会经得起惊涛骇浪。可是现在支柱却被劈成了两半儿。作为一个弱女子,她经不起,作为一个多情的男孩子,他也经不起。可是作为皇帝,他却必须独自承担下来。天下可以没有乌云珠,百姓却不能没有好皇帝。如果他一意孤行,利用职权把她抢进宫,成全得只是他们的好事,而不是天下的好事。汉人一向看重孔子的教义,要是看到皇帝违背人伦,抢弟弟的妻子,就会对大清鄙夷不屑了,这是他和年轻的江山承受不起的。

      他选择了放弃,尊从母命,从科尔泌娶了一位郡主。他不敢寄希望她会像乌云珠一样知书达礼,但是希望她像皇太后一样善理后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家人的支持,治国、平天下不过幻想。所谓妻子,就是你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她的那个人。他以为,或者希望她是,可是他失望了,这位蒙古格格除了任性跋扈外别无所长。她贵为皇后,却穷奢极侈,把后宫闹得鸡犬不宁,最后连皇太后都忍受不了了。在历经两年的心力交瘁后,他把她撵出中宫,降为静妃,别居侧宫。不久,皇太后再次为他选了一位博尔吉济特氏的格格,是前一任皇后的侄女、蒙古镇国公的女儿。她很美,也很文静。只是静得过头了,以至于和她在一起时,他常常忘了她的存在。他的话就像投在墙上的影子,连回声都没有。受她的影响,后宫也静了不少,每当他独自在宫在散步时,总以为进了坟墓,周围静悄悄地,如果摒住呼吸,他甚至会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进乾清门往两边望去,除了东、西六宫巍峨的宫殿外,几乎看不到有活力的东西,承乾宫、景仁宫、永和宫、景阳宫、寿安宫------都像是虚设的,等他死了,把他的孤魂一瓣瓣地分开,再一点点地填进去。这倒不是说这些宫里没有人住,他和第一位皇后大婚不久,这里就陆陆续续迎来了新的主子,她们不是蒙古格格,就是王公大臣的女儿,据说个个知书达礼,品貌出众。是啊,满蒙成年、未成年的女孩子都是属于他的,他选剩下的王孙公子们才可以挑,这是王室的规定。能挤进这深宫大院的都是血统纯正、出身高贵的女孩子,在家时都是父母的宝贝。他们把她们塑造的“完美无缺”,盼着她们合乎王室的标准,有朝一日承沐皇恩,光宗耀祖。

      她们被选进皇宫,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木头,作为装饰,无非为这座百年宫殿锦上添花而已。他不爱她们,也不尊敬她们。他不可能对任何粉饰过的东西有敬意,这是他的本性,也是他作为皇帝唯一还能保留的东西,如果连这一点都变了,他也就不再是福临了,而像她们一样变成木头。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和乌云珠相识的那个雨天。她的话语,像雨丝般轻轻地飘过他的心头,清泠却不冰冷,温柔中满怀着诗情画意。她是他乌云密布的生活中唯一的亮点,像她的名字一样,在他的心里不断地亮烁着。这不是很好吗?她说,轻轻地笑着,这说明他们已经认同的当今圣上,并为他的仁政感化。是在奉承他吧,可是说得多么真挚啊!无异于在黑暗中抛给他一个火把,让他看到努力下去的希望,对一个孤独行进多年的人来说,还什么比这更可贵的呢?

      可是他和她却插肩而过,她成了别人的妻子,他也成了别人的丈夫。他们各自组成一个家,在这两个家里,除了寒灯外,没有任何能慰藉心灵的东西。他们明知道对方心痛,却只能隔着空张着手,无法触及对方的胸口。

      熬过两年相思的岁月后,在博穆博果尔的丧礼上他们再次相见,像在西山碧云寺一样,他们都保持着老样子,他没有长得太大,她也没有衰老,只是他们各自的身份都变了,变成了皇帝和他的弟妻。被众臣环侍着,他走进停放灵柩的正殿,她一身缟素,静静地跪在地上,高唤“万岁万岁万万岁”。没有琴声,也没有雨。他把泪珠吞进肚里,威严地走过她,甚至连她的裙角都没有碰一下。在弟弟地灵前他却落下了眼泪。他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做。他和他的关系并不好,大贵妃一直在暗地挑事,叫唆博穆博果尔跟他要这要那。他没有任何功绩就当上襄亲王,还享受着哥哥心爱的女人,却不满足,还想要更多的东西,多到他的皇兄都不知道该拿什么给他了。他以为哥哥富有四海,却不知道哥哥除了那颗准备献给天下的心外,一无所有。

      他走了,留下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子。以后,这个女人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他已经糟蹋了她的幸福,难道还要用亡魂糟蹋她的余生么?愚昧无知的女人在宫里享尽了荣华富贵,而聪慧善良的女人只能独守残生,公平么?可是这是一个皇帝应该想得吗,他不能为了一个女人而忘了天下大计!

      他逃也似地离开襄亲王府,回到皇宫,在里边整整窝居了三个月。每天一大早起来他就开始处理政务,一直忙到深夜。几年来,由于辛劳过渡,他的精神很衰弱,常常夜不能寐,于是就起来读书,直到疲倦到极点才爬上床。

      大贵妃一直不喜欢乌云珠,嫌她出身“低贱”,儿子在时,她不好太过找乌云珠的不是,儿子一走,她再无顾忌,又风闻她和皇帝相识,便认定他们有私情,合谋了儿子,于是把对皇太后和皇帝的恨都发泄到她的身上。乌云珠本来体弱,不久就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她以为自己要死了,便在一个飘雨的傍晚给心爱的天子写了一首诗。写完后,她安心地躺下了,等着黑暗将她吞没。谁知道,第二天她竟醒了,放在桌上的诗却不见了。它被大贵妃带进宫,直接呈给慈宁宫,非要太后给她个说法。

      快嘴的人到处都是,连皇宫的高墙都阻隔不住,不久,不仅皇室连民间都知道了,独有顺治不知道。诗是写给他的,他却是最后一个听到。听着细雨,读着催人泪下的诗,他的心都碎了。皇室已欠那个可怜的女人太多了,为什么还要在她的心上抹盐?

      既然天下不容他们继续躲藏,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他决定面对事实,不顾太后和众臣的反对,他毅然把她接了进宫。可是他并没有立刻动她,直到她孝满后才正式临幸了她,并擢升为皇贵妃。起初他不想从她那里得到什么,只想保护她,把皇室欠她的都还给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她身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宝藏。她就像一座地下宫殿,虽然幽暗,却充满了可贵的东西,值得他爱,值得他尊敬。他们手拉着手,共同走过冬季,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春天是多美哦,倒处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华丽的皇殿也第一次呈现出它应有的色泽。当他们的儿子——四阿哥,哇哇落地时,他觉得这里甚至变成了天堂,如果汤若望玛法说的天堂存在的话。

      阳光毫不吝啬地照耀着每一寸土地,照出了希望,也照出了阴影。后宫、前朝满族亲贵对他娶汉女的不满最终演化成一场政变,堂兄济度谋反了,叫嚣着要把他赶下皇位,“恢复”只有满人没有汉人统治的江山。紧接着四阿哥死了,死因不明。前一天他还在活蹦乱跳着,搂着他“咿咿呀呀”地叫着,第二天就死了。

      叛乱平定了,乌云珠也死了。她像一株小白花,在深宫中艰难挣扎了三年后悄然离世。他的天空再一次被乌云所包围,而这次,他已经没有力气再爬起来了,十年的奋斗,十年的希望,随着珠儿的离去也幻灭了,而打破他希望的却是他的族人!

      也许他不适合作皇帝。作皇帝要灭绝人性,要把自己埋藏起来,假装很快乐,可是他做不到。有时他很混乱,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也不知道百姓是否真得认同他。八旗进中原时,铁蹄把汉人的自尊心蹋了个粉碎,他孤身奋战又能挽回多少?他们不是也像王公贵族一样嘲笑他和珠儿的结合吗?

      他们不想要他这个“鞑子”皇帝,正像王室不想要乌云珠这个“蛮子”贵妃一样,既然如此,他有什么必要再去牺牲呢?

      玉林通琇师父给他一夜的时间,让他做最后的决定,要不要出家,这看起来很可笑,来这之前,他已经想了整整一年,做得决定岂是一夜就能改变的?给他一夜,无非让他再温习一遍过去的痛。他累了,已经不想再回忆了。现在他最需要的就是剃渡,一心一意做个佛门弟子,不再问红尘俗事。

      看见天边露出一丝亮光,他笑了,从容而平静,那是佛祖召唤的光芒,已经给他指明了去路。他不用再犹豫了。天下,去他的吧,既然皇帝是上天神授,他走了,上天还会派另一个皇帝来,至于是三阿哥,还是王室的其他人,就由神自己来决定吧。

      早课的钟声响了起来,他拂去肩上的落叶,微笑着返回大雄宝殿------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清灯古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