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 赴京 ...
-
马车驶出密林,京城巍峨的城墙已清晰可见。灰褐色的墙砖垒砌如山,垛口如齿,箭楼高耸。
“小姐,前面就是永定门了。”陈最低沉的声音从前头传来,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守城的士兵不知为何比平日多了数倍,看服饰,除了京兆尹的府兵,还有金吾卫的人。”
姜窈挑眉,“看来最近朔方城确实不太平。”
她整理了一下衣襟,将腰间软剑藏得更隐蔽些,对着车窗玻璃的模糊倒影,调整了一下表情。再抬眼时,脸上已挂上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浅笑——眉眼低顺,唇角微抿,带着几分初来乍到的怯懦与不安。
陈最勒紧手中缰绳,驾着马车随着等候入城的人流缓缓停下。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辘辘的声响,混杂在周遭嘈杂的人声与车马声中。他利落地跳下车辕,从怀中取出文书递给守城的兵士。
“车内何人?”一个身着明光铠的男人大步上前,声音沙哑,手按在腰间的横刀上,此人正是金吾卫副统领卓君。
陈最朗声应道:“车内是姜大将军府上的小姐,今日方归家。”话音未落,姜窈适时地微微掀开外侧的帘子,对着男人的方向怯生生地点了点头。
卓君验过文书印鉴,确认无误,目光却再次落在那垂下的车帘上,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他侧身对身旁的兵士低语:“姜大将军的女儿,不是年方十五么?方才虽未看清面容,但看那气度身形,倒似十八九岁……”
兵士赶忙扯了扯他的甲胄,低声道:“头儿,你说的那位如今是二小姐了,你没听说吗?大将军早年有位千金,三岁时不幸走失,苦寻多年。前些日子听说在徐天郡寻到了,这马车里的,想必就是那位失踪多年的大小姐了!这事儿京里都传遍了你居然没听说。”
卓君眼中讶色一闪而过,这几日他忙着查宫中二殿下遇刺一事,忙得焦头烂额的,哪儿有时间去听京城里的八卦。
“放行!”他不再多问,挥手高喝。
甫一进城,声浪与光影便如潮水般轰然涌入,与城外官道的萧瑟清冷判若两个世界。
漱玉忍不住“呀”了一声,再次扒在车窗边,小巧的鼻尖几乎要贴在冰凉的纱帘上,一双杏眼瞪得溜圆,看得目不转睛。
“小姐,小姐你快看!京城真的好热闹啊!”她兴奋地低呼,指着窗外,“那边还有喷火的杂耍艺人!好多人围着看呢!”
姜窈也被这喧嚣惊动,顺着漱玉掀开的缝隙望去。
宽阔的朱雀大街上,车马粼粼,人流如织。满街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活色生香的繁华盛景。
这煌煌帝都,当真是一派能迷醉人眼的盛世气象。
马车沿朱雀大街行驶,在第三个巷口拐入一条清静街道。喧嚣如潮水退去,两旁宅院愈发宏伟——高墙深院,朱门紧闭,兽首铜环在灯笼映照下泛着幽光。汉白玉石狮威严睥睨,偶有华盖马车经过,护卫腰佩兵刃,无声昭示着此间主人尊贵的身份。
“吁——”陈最勒紧缰绳,马车停在一座府邸前,“小姐,将军府到了。”
姜窈指尖微动,纱帘掀起一线。
两扇朱漆大门宽阔厚重,碗口大的铜钉排列森严,折射出冰冷光泽。门前两尊汉白玉石狮昂首蹲踞,鬃毛卷曲,眼神凛然。门楣悬着黑漆金丝楠木匾额,“镇南将军府”五字铁画银钩,气势磅礴。
陈最与门房低语片刻,大门“吱呀”开启。
一位身着藏青杭绸长袍的中年男子稳步走出,约莫四十上下,面容清癯,目光精敛。他行至刚下马车的姜窈面前,躬身一礼:“老奴苏全,是府里的管家,恭迎大小姐回府。”
他的目光在姜窈身上极快地一扫而过,带着审慎的打量,却又不会令人感到冒犯。“将军早有吩咐,命老奴在此候着。”苏全垂手立在一旁,“小姐舟车劳顿,院子已收拾妥当,可要先歇息解乏?”略顿,又道,“今早蕙贵妃召夫人与二小姐入宫说话,约莫快回了。将军军务繁忙,想来最快也是后日方抵京。”
晚风拂过,带来庭院深处玉兰幽香,也带来府邸沉甸甸的威压。
姜窈抬眼望向暮色中幽深的府邸内部,亭台檐角如飞鸟没入昏暗天际,不动声色地深吸一口气,整了整本无褶皱的衣裙,微微颔首,“有劳苏管家安排。”
青石台阶光滑如镜。
苏全侧身前引,保持半步之距。“老奴已让小厨房备了莲子羹,用的是今年新贡的湘莲,最是清心补脾。”他声音平和,领着她穿过重重仪门,绕过影壁,行过回廊深院。
最终停在一处题着“蘅芜苑”的院落前。院门虚掩,内里花木扶疏。
“将军亲自吩咐收拾此处,”苏全推门引她入内,“临近花园,景致清静,望小姐喜欢。”
院内回廊曲折,假山玲珑,一池碧水映着天光,几株晚玉兰馥郁袭人。陈设典雅精致,确为上佳住所。
“此处甚好,有劳苏管家了。”姜窈微微点头。
待行李安置妥当,丫鬟安排就位,苏全躬身告退:“小姐若有需要,尽管吩咐。”
人声远去,姜窈肩颈微松,倦意浮现,把陈最和漱玉也打发走了。
室内唯余烛火轻响,她走到临窗的紫檀木圆桌旁,桌上放着一套白瓷茶具。她执起茶壶,给自己斟了一杯茶。茶水尚温,色泽清亮。她凑近鼻尖轻嗅,是上好的雨前龙井,带着清新的豆香。
仰首饮尽,甘醇中带着一丝涩意滞留舌根。杯底翠叶孤贴白壁。指尖摩挲微凉杯壁,脑海中思绪翻涌。
外头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让我瞧瞧姐姐!”
清脆的嗓音先于人至,一个鹅黄身影已旋风般冲进院子,姜若薇鬓边的山茶花随着她的蹦跳轻颤。
姜夫人随后快步走进,声音爽利:“你这丫头,半点规矩没有!”虽是指责,语气里却带着纵容。女人一见到她脸上立刻绽开惊喜的笑容,上前一步,亲切地拉住姜窈的手,目光灼灼地将她上下打量。
姜窈站在门内,一身素净的衣裙,身形纤细,面容在廊下灯笼的光晕中显得愈发白皙清丽。
“好孩子,让我好好看看!”女人盯着姜窈的脸看了又看,忽然眼圈一红,声音却依然清亮:“出落得真真是水灵,这眉眼,这气度,”说着说着语气又激动起来,“这些年你在外头,想必定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的……”
她用帕子拭了拭眼角,语气中又有些许歉意,“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本是打算你来时便迎接你,但贵妃娘娘临时召咱们去宫里,不好推脱,这才耽搁了,没来得及第一时间见你,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那位宠冠后宫的蕙贵妃,正是姜夫人的嫡亲妹妹,当今后宫中她最得圣宠,生下二皇子后更是风光无限。前些日子二皇子险些遇刺,虽未受伤,却着实受了场惊吓,蕙贵妃也因此事一直心神不安,此番召她们入宫,想必也是想和姐妹说些体己话。
姜窈不太习惯这般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身子僵了一下,肌肤相触处传来陌生的温热感,让她下意识地想抽回手,但感受到对方那毫不作伪的关切,她又按捺住了这股冲动,只微微垂眸,任由对方牵着,轻声回道:“夫人言重了,当年与府中走散后,幸得一处善心人家收留,视若己出,我这些年在徐天郡其实并未吃什么苦。”
姜夫人就着灯光细看她脸庞,眼中惊艳怜爱交织:“从前便知将军有个失散的女儿。他虽少提,心里始终惦念,你能平安归来,他不知该多高兴。”紧握她的手,目光慈爱。
姜若薇在旁扯着母亲的衣袖,叽叽喳喳:“母亲您快让开,我都还没好好和姐姐说话呢!”她转了个圈,裙摆绽开一朵花,笑嘻嘻地凑到姜窈面前:“姐姐我是若薇!你长得真好看,比画上的仙子还好看!以后我天天来找你玩好不好?”
姜窈看向眼前的女孩,这张脸,几乎是姜夫人年轻时的翻版,只是更加圆润娇憨,尤其是那双遗传自母亲的杏眼,此刻正睁得溜圆,清澈明亮的瞳仁里,写满了毫不掩饰的好奇与打量,正一瞬不瞬地看着姜窈。
不用介绍,姜窈便猜到,这是姜资的二女儿,姜若薇。
“没大没小!”姜夫人轻轻拍开小女儿的手,却忍不住笑了,又转头对姜窈道:“这丫头让我惯坏了,以后她若吵着你,直接撵出去便是。”
姜若薇立刻从善如流,朝着姜窈规规矩矩地行了个半礼,声音甜甜地喊道:“姐姐好!我是若薇!欢迎姐姐回家!”
面对眼前两人的如火般的热情,姜窈心中戒备渐融。虽招架不住这般直白的热络,但与预想中可能的冷遇或刁难相比,眼前的情景,已是出乎意料的好了。
三人又说了会话,姜夫人看出她眉宇间的倦色,利落地起身:“瞧你想是这一路奔波累坏了,快些歇息吧,你父亲过几日便回来了,到时候你们父女俩好好叙旧。”说着便拉着还欲说话的小女儿往外走,“我们明日再来看你。”
“多谢夫人关心。”她起身相送。
姜若薇被母亲拖着,还不忘回头挥手:“姐姐明日见!”
母女二人风风火火地来,又风风火火地去。蘅芜苑重归宁静,唯余窗外月色如水,映着廊下轻轻摇晃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