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楚景琰十八岁登基之初,也曾被誉为“中兴之主”。他励精图治,推行新政,空虚的国库日渐充盈。然而这位少年得志的帝王,却在晚年接连犯下致命错误。

      景泰四十一年,楚景琰采纳激进派建议,一年内连续剥夺三位藩王兵权,将收回的封地尽数赏给外戚,引发以燕烈和段沧为首的军方集体不满。更令人心寒的是,景泰四十四年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中,御史弹劾宰相孔实甫结党营私,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攻讦,皇帝竟下令将主考官与举报者一同处死,将御史贬谪,致使孔实甫一党彻底垄断言路。

      此时的朝堂,楚氏宗室与寒门士子的斗争已趋白热化,此举无疑彻底寒了天下士子之心,楚氏王朝的丧钟也由此敲响。

      此时的楚氏王朝历经十六帝二百九十七年,已是风雨飘摇。景泰四十七年冬,京都连续三月未降寸雪,湖面开裂如龟纹。钦天监监正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旁忽现三颗凶星连成斗柄,上书“三星夺嫡,土崩瓦解”的谶语。此时朝堂党争不休,地方藩镇割据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楚氏江山已经开始腐朽。

      楚氏龙袍坠地的第三十日,京城外的天坛废墟上,三位权臣以青铜鼎烹血为盟。楚氏王朝百万疆域被切割成三块:燕烈将漠北六州及关中平原收入囊中,建立了北燕;段沧占据东南沿海及南海诸岛,以琼州为都建立南诏;孔实甫以正统自居,在原来的京城废墟上自立为王,称之为东黎。

      当楚氏的龙旗在城头坠落时,这天下版图上唯一未染烽烟的土地,是横亘在各方势力夹缝中的昭华城。昭华城地理位置特殊,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孤城,北倚山脉形成天然屏障,南接云梦泽构成水网天险,地势得天独厚。这种“谁动谁死”的地缘格局,形成微妙的战略平衡,让这座孤城在乱世中得以独善其身。

      而三人之所以不敢对昭华城动手,还是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想当年身披玄甲的先帝与银袍将军萧长庚一起打下这江山,并辔立于泰山之巅,眺望脚下万里山河。二人自幼相识于微末,共饮一瓢水,同眠三尺帐,情谊深厚。可没想到楚氏王朝建立次年,萧长庚的长子在收复旧地的征途中不幸病逝,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

      彼时,这位曾叱咤沙场的名将一夜白头,于殿上长跪不起,声音因极致的悲痛而异常平静,却字字千钧:“臣愿以余生守护故都遗民,不涉朝堂纷争,不称王侯之号。恳请陛下准臣卸甲归田,从此做个寻常百姓,守着幼女度过余生。”先帝沉默三日后,亲书丹诏:“昭华之地,永世归萧氏自治,萧氏之女皆享郡主尊荣。楚氏子孙若有相犯,天诛地灭。”这段丹诏被铸成青铜鼎供奉于昭华太庙,鼎身铭文“永不入仕,永不称臣”八字。

      不过坊间还流传着一个更为隐秘的传闻,说萧长庚离京那日,除却丹诏,还从宫中带走一物。此物能够杀千军于无形,足以瞬间改变天下格局,倾覆天下。此物在萧氏一族手中,代代相传,却无人能证实其形貌与真假传闻。

      因为这段不知真假的传闻,三人在划分疆域时也订下盟约,永不得以任何名义侵犯昭华城领土,而昭华城需保持永久中立,不得扩军,不得与任何一国结盟。

      自此,四足鼎立之势已成,北燕、东黎、南诏、昭华,形成微妙的制衡之局,相安无事,互不犯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