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再启征程 ...
-
搬到京城后,蒋小菁并未急于启动第二次创业。她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豹,在发动致命一击前,需要耐心观察新领地的环境、风向和猎物。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安顿新家和琪琪的入学事宜上,同时,以一种看似松弛实则精准的方式,开始编织新的关系网络。
她所居住的高档小区里,有一群全职太太,大多是因为丈夫工作和孩子上学的原因迁居至此的。蒋小菁很快与几位年龄相仿、背景相似的邻居熟络起来,特别是和同住同一个单元低两层的张曼,经常走楼梯上来找她聊天。天气晴好时,她们会在社区花园支起帐篷野餐,孩子们在一旁嬉戏,女人们则分享着生活中的细碎点滴。张曼的父母是某三线城市的小地产商,家境优渥,她随在酷豆公司担任技术高管的丈夫冯楚搬到京城,没有经济压力,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共同的“地产背景”让两人除了育儿、美容等话题外,有了更深入的连接。
“我们家老冯最近压力大得不行,”一次午后咖啡时,张曼向蒋小菁吐露烦恼,语气带着闺蜜间的亲昵和一丝抱怨,“公司层级多,官僚主义严重,他团队辛辛苦苦开发的新技术,各种论证会,等到决策通过时,市场上同类产品早就迭代好几轮了。这压力都严重影响到……影响到我们夫妻生活了。唉,反正他回家越来越晚,话也越来越少。”她顿了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小菁,要不你再次出山创业吧,你市场能力这么强。我让老冯过来给你管技术和产品,他在这方面绝对是顶尖的!你俩搭档能力互补肯定能行,而且这样他既能发挥所长,不用在公司受气,也能多点时间在家。咱们楼上楼下,沟通起来多方便,连高管会都省了!”
蒋小菁闻言轻笑,敏锐地捕捉到了张曼话里话外的真实诉求——既希望丈夫事业有突破,更渴望改善夫妻生活质量。“哈哈,你这算盘打得响,我隔着楼板都听见了,根本目的是给你自己谋福利嘛!”她打趣道,随即语气转为谨慎的认真,“不过说真的,我是有再次创业的想法,但时机和方向还需要仔细斟酌。现在什么都还没影儿,可不能贸然把冯总这样的高端人才拉下水。人家在酷豆平台好、待遇稳定、社会地位高,创业初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太大。况且,大公司的高管能否适应创业公司的文化节奏,也是未知数。”
她深知,在京城这片深水里,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稳而又稳,很多关系的处理需要慎而又慎。
——————————————
除了经营邻里关系,蒋小菁也开始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在京同乡的聚会,但刻意避开了与汪振宇业务圈有重叠的场合。尽管那些曾受惠于汪振宇贷款的客户驻京办负责人多次发出邀请,她一概婉拒,只偶尔收下他们寄来的、包装精美的“家乡特产”。
在一次京城同乡企业家晚宴上,蒋小菁意外地遇到了父亲的老相识——刚从古城集团下属庞辛煤矿董事长任上退休的周鹏举。
“周伯伯!您也来京城了?”蒋小菁连忙上前,热情地打招呼。
“哎呀,是小菁啊!”周鹏举精神矍铄,笑声洪亮,“我这不是退休了嘛,过来帮儿子儿媳妇带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你了,你父亲身体还好吧?”
“托您的福,还算硬朗,就是肺上那老毛病,每年换季都得小心伺候着。”蒋小菁恭敬地回答。
宴会结束后,蒋小菁找了个机会,单独与周鹏举叙旧。几杯茶下肚,她适时切入正题:“周叔叔,您是矿业领域的老前辈了。不瞒您说,我最近在考虑转型,想涉足矿业信息化这块,觉得未来潜力巨大。您在这行里德高望重,人脉广,能不能帮我引荐引路,指点迷津?”
周鹏举眯着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目光坚定、谈吐得体的故人之女,爽快应承:“没问题!丫头有眼光!我这把老骨头虽然退下来了,但在行业里多少还有几分薄面,正好有借口找那些老家伙们喝喝酒!说吧,你想先了解哪方面?认识哪些人?”
蒋小菁心中早有谋划,她搬出唐宁副市长曾指点她的思路,说道:“我初步了解,觉得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不能只盯着单个项目。如果能从行业标准制定、政策引导的源头切入,参与顶层设计,那后续的市场开拓就会事半功倍。听说能源部和应急管理部在这方面话语权很重?”
周鹏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丫头,可以啊!你这还没干呢,就比我这老头子在这行当摸爬滚打一辈子总结出来的东西都到位,思路很对!不过,”他话锋一转,透着老一辈的稳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得把行业的基本盘、真实需求、技术趋势摸清楚。这样吧,我先帮你约两个人:一位是科工集团的首席科学家庞博士,他是技术前沿的权威;另一位是矿业协会的廖副会长,他对各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痛点门儿清。咱们先组个局,听听他们怎么说,你学习学习,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和试点成果,咱们再想办法往监管层面使劲儿!”
——————————————
圣诞节前两周,周五晚上,京城“珍味坊”海鲜馆最僻静的包厢内,暖意融融。
“老周,今天这阵仗,是有什么大喜事啊?”廖副会长入座后,快人快语地笑问。
周鹏举哈哈一笑,从容引荐:“来来,我给二位介绍,这位是蒋小菁蒋总,是我的世侄女儿,连续创业者,有志于在矿业数字化领域发展,今天特地请二位专家来给她指点指点迷津。当然,主要也是咱们老哥几个好久没聚,借这个机会喝一杯!小菁,廖会长和庞博士是这个行业里的泰山北斗,也是我好朋友。”
廖副会长目光在蒋小菁和周鹏举之间转了个来回,心下明了,热情回应:“明白明白!周老的侄女,那就是自己人!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们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络。廖副会长率先打开话匣子:“这几年中央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矿产这些第二产业,前些年效益不好,现在彻底翻身了。现在一个中型煤矿,每年利税轻轻松松几十个亿,企业利润厚实了,在装备升级、智能化改造上的预算就非常充足。而且,很多矿山都是国有的,今年赚多了,明年指标更高,所以有花钱的动力。依我看,未来五到八年,都是矿业信息化的黄金窗口期!”
“真是醍醐灌顶啊!您这一分析,我就更有信心了。光顾着说话了,廖会长,这家的雪花和牛是招牌,冷了口感就差了,您快尝尝。”蒋小菁适时地用公筷为廖副会长布菜,动作优雅周到。
“吃归吃,酒可不能停!”周鹏举默契地接过话头,熟练地将十五年陈酿的茅台斟满廖副会长的分酒器,“来,咱老哥俩先走一个!”
“还是老周懂我!”廖副会长痛快地一饮而尽,话匣子打得更开,“咱们这行的人,哪个不是酒精考验出来的?年轻时在荒郊野岭的矿上,除了喝酒还能有啥娱乐?协会里都开玩笑说,在这行想往上走,酒量可是硬KPI!”他转向庞博士,“我是对行业宏观情况熟,具体的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还得听庞博士的高见。”
庞博士推了推眼镜,接过话茬,言谈间透着学者的严谨:“廖会长说得非常在理。矿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核心始终围绕‘提升效率’和‘保障安全’两大主题,二者相互促进。比如,掘进和开采系统的大型化、自动化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井下少人化、无人化操作提供了基础,这也对配套的机电控制、数据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智能化要求。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他话锋微转,指出现实路径,“不过,像综采设备这类核心硬件的自动化系统,研发投入巨大,市场基本被几家国际巨头和国内大型装备厂商垄断,新玩家很难切入。目前国家层面正强力推动矿山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很多新的监管要求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来落实;另外,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的涌现,数字孪生在矿山的应用也开始起步,能有效模拟复杂地质环境等指标并进行符合物理规律的推演,进行风险预演和应急预案优化。蒋总如果有软件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或者数字孪生平台这些软性环节寻找突破口。我回头整理一些相关的行业白皮书和前沿研究报告发给你参考。”
“太好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真知灼见,看多少书面报告也得不到!”蒋小菁由衷赞叹,一边热情地为庞博士夹菜,“庞博士,您也尝尝这刚空运来的竹节虾,很是鲜甜。”
“谢谢蒋总。”庞博士颔首致谢,也不禁赞赏道,“蒋总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有魄力进入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
蒋小菁嫣然一笑,眼波流转间自带一股笃定和魅力:“或许,这正是我的独特优势呢。”
宴席尽欢而散。离开时,蒋小菁不动声色地让司机往廖副会长轿车的后备箱里放了两瓶有年头的茅台,又在庞博士车上备了两盒顶级的蓝山咖啡豆——她早已深谙这些看似不经意、实则分量十足的“心意”,是维系这类关键人脉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
回到家,蒋小菁在宽敞的阳台上布置了一个雅致的小茶台。这里很快成了她和张曼等几位密友小聚的据点。她们在这里品茗、手冲咖啡,分享着朋友送来或自己购买的各地特色茶点和应季水果。因为住得近,孩子们也常在一起玩耍。有时冯楚下班回家发现张曼不在,便会顺步上楼,十有八九能在蒋小菁家找到正在聊天的妻子和一起玩耍的孩子。
元旦假期过后,蒋小菁感觉时机逐渐成熟。一个周末的下午,她特意邀请张曼和冯楚到家中喝茶。在氤氲的茶香和轻松的氛围中,她巧妙地将话题从生活琐事引向了对行业现状的讨论。
冯楚谈及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内部推动技术创新的种种掣肘,语气中带着技术人才常有的无奈和憋屈:“一个好的创意或产品原型,要经过无数层审批、论证,等到最终拍板立项,市场机会窗口可能已经关闭了。在现在这种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时代,这种效率实在太致命了。”
张曼见状,立刻在一旁敲边鼓,极力怂恿蒋小菁和冯楚合作:“你看你看,我就说嘛!小菁你有资源、有魄力,我们家老冯有技术、有想法,你们俩联手,肯定能成大事!这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蒋小菁顺势拿出庞博士提供的部分行业资料,语气平和而充满说服力:“冯总,我仔细研究过,传统矿业目前的智能化水平整体不高,但行业利润非常可观。另一方面,年轻人普遍不愿从事又脏又累且有一定危险的井下工作,导致矿企对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有着极其迫切的需求,并且他们也完全有财力进行大规模投入。我在这行业里也颇认识一些人脉,对于打开市场初期局面比较有把握。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有过硬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作为支撑。” 在唐宁、陈立生等人的潜移默化下,她已经逐渐具备了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冯楚表现出技术人员特有的谨慎:“听起来市场痛点确实存在,前景可期。不过,具体的切入点蒋总有什么想法?”
“目前我看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生产效率,二是生产安全。”蒋小菁在资料上指点着,“生产效率涉及采、掘、机、运、通等各个子系统,设备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定制化要求高,客户决策会非常慎重。而安全生产,从企业自身主体责任到国家强制监管,都有一整套非常明确、刚性的要求体系,对于我们初创公司来说,切入相对容易,且更容易借助政策力量自上而下推动。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信息化系统入手,业内简称‘双控’系统。这东西本质上是一套流程化的管理工具,关键在于做得简单、易用、贴合现场实际。”她清晰地道出了自己的判断。
“嗯……” 冯楚沉吟着呷了口茶,没有立刻表态。
蒋小菁深知邻里的合作尤需界限分明,她主动摊牌,给出了极具诚意的条件:“冯总,我们是邻居,合作不成情谊还在。所以如果要做,我们必须先把规则定清楚。我的设想是,我们作为联合创始人,合伙关系,市场开拓、资本对接、政府关系维护由我全面负责;您则专注于产品研发、技术团队建设和项目交付,这是您的绝对强项。初始股权,我占八成,您占两成。后续随着产品成功和市场拓展,您的价值和贡献凸显出来,我们可以再动态调整股权比例,我绝不会让实干的人吃亏。”这套策略,几乎完美复刻了当年陈立生拉她入伙时的逻辑。
冯楚感受到她的诚意和决心,也清楚自己目前在酷豆的尴尬地位,不过他还是不想马上就答应,沉稳回应道:“谢谢蒋总的看重和坦诚。我和张曼回去再商量一下回复您。”
“当然,这是关乎未来事业和家庭的大事,理应慎重。我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调研,才提出这个设想。”蒋小菁语气松弛,但目光中的坚定不容置疑。
送冯楚和张曼出门时,张曼趁冯楚不注意,悄悄回头对蒋小菁比了一个俏皮的“OK”手势,眼中充满了期待。蒋小菁站在门口,看着他们下楼的身影,心中明白,一场新的征程,或许真的即将开始。京城冬日的阳光透过大扇落地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充满希望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