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涂博闻闻言抚掌赞叹:"谢司马果然博闻强记!正是取自宰相宋璟‘梅花赋’的佳句。"
崔翊晨此时已收敛了方才的儿女情态,闻言淡淡道:"宋璟已经不是宰相了,他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因得罪太平公主被贬楚州刺史。今上登基后,才调任京兆尹。"
“崔御史所言极是!”涂博闻连忙点头,对崔翊晨的补充深表赞同,“宋璟大人虽宦海沉浮,然其才能卓绝,品性刚直,天下共仰。家岳常言,宋公乃国之栋梁,日后必得圣心。”说罢,他顿了顿,道, “不过家岳为何以此赋命名别业,除仰慕宋公文章气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缘故——宋公前些年,也曾出任过杭州刺史!”
“是吗,这我倒不知。”谢品言道。
涂博闻从容应道:“他在杭州就呆了一年,宋公主政时间虽短,体恤民情,心系民声,说来也巧,家岳奠定家业的几桩大买卖,都在那年做成的。获利颇丰!家岳笃信,此乃沾了宋公的福泽与官声护佑。故而,用宋公的锦绣文章,为这岛上馆阁命名。”
就在涂博闻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命名由来与岳家生意的关联时,崔翊晨冷冽的声音,突兀地切入了他热情洋溢的叙述之中:"恕崔某冒昧,不知涂公子现下操持何种营生?"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观公子身形精干,步履沉稳,气息绵长,腰间那柄雁翎刀更非寻常公子哥的装饰之物。依我看,公子不似普通读书人,倒像是位深藏不露的练家子。"王心楠一听,下意识地往崔翊晨身边靠了靠,谢品言也收起了方才的闲适,目光变得探究起来。
涂博闻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但旋即又绽开,只是那笑容里多了几分被看穿后的坦然与不易察觉的谨慎。他双手不自觉地整了整腰间佩刀的系带,然后抱拳拱手,姿态更为谦恭:“崔御史果然目光如炬,明察秋毫!小可这点微末道行,在您面前如同荧烛之火比之皓月,实在不值一提。”他坦然承认,“不瞒御史,在下幼时体弱,家父恐难承家业,故自幼便延请名师,强逼着练了几年拳脚功夫,粗通些防身之术。至于这佩刀,”他拍了拍腰间的刀鞘,“乃是家传之物,也算是个念想。”。
“家业?你家的家业需要动拳脚?”谢品言冷声道。
涂博闻语气恳切,"禀司马,小可家的营生,的确非寻常货物买卖的生意。家父在杭州经营一家镖局,唤作'振远镖行',与家岳的商号往来合作多年。配合默契。正是这多年累积的默契与信义,才让两家老人起了后人结为秦晋之好的心思。"
“镖局?”谢品言眉头骤然锁紧,他想起堂姐谢谨仙曾提及,五年前她夫家入股一桩丝绸买卖,便是因船行至扬州水域,货物遭悍匪洗劫一空!血本无归,直接导致他姐夫的去世:"涂公子,这杭州府治下,富庶繁华,商旅辐辏。难道在此地行商坐贾,竟也需时刻仰赖镖局武师护卫周全不成?"
涂博闻从容不迫地解释道:"谢司马,杭州城内官衙威严,宵小之徒自然不敢在城内造次。但家岳的生意,其格局远不止于杭州一隅。他经营的大宗货物买卖,汇聚了江南诸州的上好丝绸、茶叶、稻米、瓷器,更有从赣、闽、粤等地远道而来的特产,甚至还有从明州、温州、广州等海港输入的海外奇珍异货。这些货物,都需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输往北方,乃至洛阳、长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江南虽民风淳朴,但出了杭州城,会遇到些什么牛鬼蛇神,可就难说了。所以但凡涉及贵重货物的长途贩运,随船配备经验丰富的压镖师傅,乃是现下杭城富商间通行的规矩。不瞒二位,正因此,我家的生意,这些年反倒愈发兴隆了。"
"哦?"谢品言忽然停步,目光如炬,"若是不请镖师押运,又会如何?"
涂博闻脸上笑容一滞,随即若无其事道:"这……就看各家商号自己的运气与造化了。"他反问道,"谢司马为何有此一问?"
谢品言吸了一口气,淡淡道:"我只是觉得奇怪,商人纵有万贯家财,终究是无权无势的白身,若商路需仰仗武力,久而久之各路江湖势力必渗入商道,寻常商人若无武行背景或镖局依仗,在这弱肉强食的运河之上,生存空间岂非更加逼仄?"
涂博闻闻言,脸上的尴尬之色更浓,笑容也显得有些勉强。他干笑了两声,试图缓和气氛:“司马大人……多虑了,多虑了!这江湖之上,也讲究个‘盗亦有道’。更何况,我等做的都是正经买卖,走的是官家河道。生意要做大,必会更爱惜羽毛,岂会自毁长城?。"
众人且行且谈,转过最后一道梅径,眼前豁然现出一座金碧辉煌的精美宅邸。气势恢宏、雕饰繁复,檐下悬挂的八宝琉璃灯流转着七彩光华。檐角悬挂着精巧的铜铃,微风拂过,发出细碎清越的叮咚声。门楣上"梅英馆"三个鎏金大字笔力雄浑,两侧楹联写着:"琴韵梅香迎贵客,琼浆玉液宴高朋"。门窗皆由名贵木料精雕细琢而成,镂空的花纹亦是梅影扶疏、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整座建筑虽非皇家宫阙的巍峨,却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商贾巨富的豪奢完美融合,透出一种沉淀的富贵与文雅交织的气象。
涂博闻脸上重现热情笑容,侧身延请:“诸位贵客,梅英馆到了,请进!” 厚重的木门被侍者无声地推开,一股混合着暖意、熏香与隐约食物香气的暖风扑面而来。
甫一踏入正厅,厅内空间甚为开阔,数根朱漆廊柱通体采用高浮雕技法,精雕细琢着姿态万千的梅树虬枝与盛放梅花!金粉巧妙地施于雕刻的花蕊与枝头积雪之处,既显富贵雍容,又紧扣“梅”之主题。高耸的穹顶绘着祥云瑞鹤的彩绘。四壁悬挂着名家字画,架子上摆着造型古雅的瓷瓶与青铜器。最为醒目的是大厅正前方,一座雕栏玉砌、铺设着猩红绒毯的戏台拔地而起。此刻,戏台之上两位妙龄女子正在演奏。抚琴者约莫二八年华,着月白色罗衫,纤指在七弦间翻飞如蝶;吹箫的少女一袭藕荷色襦裙,樱唇轻贴紫竹箫管,眼波流转间自有一番风流态度。琴声清越,箫音婉转,在这雕梁画栋的厅堂内萦绕回旋,竟引得梁间悬挂的铜铃也微微震颤,发出细碎的共鸣。
厅内三面环设紫檀长案,显然是为宾客所设。案几上已预先陈设好了精美的青花瓷餐具、银质酒具,以及数碟时令鲜果与精致茶点,光洁的器皿在厅内数盏琉璃宫灯和桌上鎏金烛台映照下,折射出温润柔和的光泽。
而大厅中央,一片约莫数丈见方的区域,则设计得尤为匠心独运。此处的青砖地面整体下凹一尺有余,形成一个规整的浅池。此刻,池中以初绽的梅花为主的时令花草铺陈环绕,馥郁芬芳,构成了一幅地面花毯。
王心楠见状轻呼:“好美啊。”
涂博闻在一旁颇为自傲的介绍道:“此凹地,也可做舞姬献舞的绝佳场所,舞者在其中舞蹈时宾客环坐三面长桌,视线恰好能微微居高临下,将舞姿尽收眼底。”
“还能养鱼吧。”崔翊晨道,他目光敏锐,早注意到池底留有精巧的排水孔洞。
涂博闻微笑颌首道:“崔御史真乃观察入微,的确如此,待到炎炎夏日,只需封闭孔洞,引水入池,或养几尾锦鲤嬉戏莲叶间,或摆放数盆亭亭玉立的荷花,此处顷刻间便可化作一方清波荡漾的微型水景,还能让室内有清凉之意。”
谢品言叹道:“你岳家所有陈设器物,都在彰显用心之巧与财力之厚啊。”
西侧长案已坐了不少宾客。首位是一位身着深紫色缂丝褙子、发髻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妇人,面容严肃,目光沉静,手中捻着一串光润的佛珠,她身侧紧挨着一位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女,穿着藕色绸裙,眉眼与老妇人有几分相似,不过年龄相差应有至少四十岁。少女容貌清秀,低眉顺眼,神态间对老妇人颇为依顺。接着是一对中年夫妇,那妇人身材极为丰腴,穿着大红遍地金的锦缎长袄,头上珠翠环绕,面如满月,笑容可掬,正与身旁是丈夫低声谈笑,声量不小。她丈夫虽比妇人略瘦些,亦是体态发福,身着宝蓝色团花绸袍,面色红润,手指上戴着硕大的玉扳指,一副富商巨贾的派头。再往后是一对父女模样的客人,父亲四十多岁,面容严肃;女儿年纪与王心楠相若,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绛红色袄裙,神态娴静,正专注地看着戏台上的演奏。最末席单独坐着个年轻后生,着浅湖色缎袍,神色拘谨,目光低垂,只是默默听着周遭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