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铸心为甲 ...
苏晚留下的那张素雅名片,像一片无形的阴云,笼罩在文玩店上空。店内依旧弥漫着茶香和木料的气息,但那份属于林凡的、修复师独有的宁静,已被彻底打破。
陈砚清没有离开。他坐在工作台对面,平板电脑屏幕上流动着复杂的数据流,是对“目标O(苏晚)”的初步行为分析模型。他的眉头微蹙,显然,这个新出现的“异常个体”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解析难度。
“行为模式高度程式化,微表情缺失率高达98.7%,生理参数(心率、呼吸、皮电)稳定得如同设定好的机器。”陈砚清陈述着冷冰冰的数据,指尖轻点屏幕,“这与已知的‘虚无之种’通过放大负面情绪进行侵蚀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更像是一种……彻底的‘情感剥离’与‘逻辑覆写’。”
林凡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他回想起苏晚那完美却空洞的笑容,那种“空转八音盒”的感觉再次萦绕心头。
“情感剥离……”林凡重复着这个词,感到一阵寒意,“如果‘虚无之种’是用痛苦和疯狂来污染,那这个……是不是就是用‘什么都没有’来吞噬?”
“逻辑上成立。”陈砚清抬起头,目光锐利,“强烈的负面情绪如同洪水冲击堤坝,固然危险,但目标明确,可防可导。而这种‘情感真空’,则如同堤坝本身的缓慢沙化,无声无息,却能从根本上瓦解防御。你的共情能力,本质是建立在对情绪‘有’的感知上。面对‘无’,你的感知可能会失去锚点,甚至被反向抽取。”
林凡的心沉了下去。陈砚清的分析,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他内心深处那份模糊的不安。他的能力,在面对一片真正的“虚无”时,会不会像失去摩擦力的车轮,空转着坠入深渊?
“所以,那个‘心灵防具’……”林凡看向陈砚清,眼神里带着寻求答案的迫切。
陈砚清推了推眼镜,将平板电脑转向林凡,上面显示着几类材料的分子结构图和能量波动模拟图。“基于你之前关于‘情绪惰性’的假设,以及我对店内部分器物能量残留的初步扫描数据,我筛选出了几个可能的方向。”
他指向第一种,一种密度极高的深色玉石图谱:“比如墨玉,结构致密,能量传导性极低,对情绪残留的吸附性微弱,理论上可以起到‘绝缘’作用。但缺点是,它也可能隔绝你对外界必要信息的感知,如同蒙上双眼。”
接着,他指向第二种,一种经历过高温煅烧的特殊陶瓷:“高温淬炼使其内部结构趋于稳定,孔隙率极低,如同一个光滑的容器,难以附着情绪。但同样,它本身不提供额外的‘稳定’支持。”
最后,他的手指停留在第三种材料上——一块看起来平平无奇、木质纹理却异常细密均匀的暗红色木料。“这是你收藏的那块‘降真香’木心。数据显示,它并非‘惰性’,相反,它长期承载着一种极其微弱、但异常平稳祥和的‘定’之情绪。这种稳定感,并非拒绝外界,而是以其自身的‘不变’,来应对外界的‘万变’。”
林凡看着那块降真香木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块木头是他多年前偶然所得,香气几乎散尽,他只觉其木质特殊,手感温润,便留了下来,偶尔心烦时摩挲片刻,确能感到一丝奇异的宁定。他没想到陈砚清的设备连这个都能量化出来。
“你的意思是……‘绝缘’和‘容器’或许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压舱石’?”林凡若有所悟。
“精确的比喻。”陈砚清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对抗‘真空’,最好的方法不是建造更厚的墙壁,而是在内部拥有一个足够沉重的、无法被抽离的‘核心’。这块降真香木心承载的‘定’,或许就是我们需要的那种‘核心’。”
思路明确了。但如何将一块木头,变成能够随身携带、抵御“情绪真空”的“心灵防具”?
林凡陷入了沉思。他修复过无数器物,深知“形”与“神”的关系。一件器物的形态,往往影响着它所能承载的“气”与“意”。随便将木心戴在身上,恐怕效果有限。
他起身在店里踱步,目光扫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老物件。最终,他的视线停留在工作台一角,一块未经雕琢的、皮色沉厚的和田玉籽料上。玉,石之美者,素有敛神定气之说。其温润内敛的特质,与降真香木心的“定”似乎有相通之处。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渐渐成型。
“或许……我们可以‘复合’一下。”林凡走回工作台,拿起那块降真香木心和和田玉籽料,“以玉为壳,收敛光华,护持内在;以木为心,提供恒定之‘锚’。将它们结合在一起,雕琢成一件……‘佩’。”
“佩?”陈砚清对这个古老的词汇似乎很感兴趣。
“古人佩玉,不仅是装饰,也为了提醒自己端正言行,守持内心。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林凡解释道,手指感受着玉石的光滑与木心的温润,“我们做的这件‘佩’,目的更直接——就是要在面对那片‘虚无’时,为我们自己,守持住内心的‘存在’。”
这个想法带着林凡特有的、将抽象理念付诸具象器物的风格。
陈砚清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理论可行。玉材提供物理保护与部分情绪隔绝,木心提供积极稳定的情绪锚点。复合结构可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需要我提供具体的结构力学分析和能量场耦合模型吗?”
林凡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忍不住笑了:“陈教授,这是做‘佩’,不是造火箭。感觉更重要。玉壳要多厚,木心嵌多深,雕什么纹路能更好地引导和稳固那种‘定’的感觉……这些,得靠手,靠心,去‘掂量’。”
他用了“掂量”这个词,一个无法被量化的、属于手艺人的直觉。
陈砚清沉默了一下,似乎是在理解这种超越数据的工作方式。最终,他选择了尊重:“明白了。你是‘主工程师’,我负责提供材料数据支持与效果监测。”
分工既定,两人立刻行动起来。
陈砚清动用他的资源,很快找来了适合雕刻的玉工工具和必要的辅助材料,并对玉石和木心进行了更精密的扫描,确保林凡在雕刻时能避开内部潜在的绺裂。
林凡则净手焚香(虽然陈砚清对此举的有效性表示需要数据验证,但并未阻止),将状态调整到修复重要文物时的专注与虔诚。他没有画详细的设计图,只是用炭笔在玉石皮壳上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一枚造型古朴、线条流畅的平安扣形制。平安,本身就寄托着最朴素而坚定的愿望。
雕刻的过程,沉默而漫长。
林凡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与手中材料的对话里。刻刀划过玉石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店里显得格外清晰。他下刀极稳,每一次运刀,不仅是塑造形态,更是在尝试将那份“守持内心”的意念,一点点镌刻进去。
陈砚清则在一旁安静地记录着数据——林凡雕刻时的心率、呼吸节奏、甚至周围环境中那微妙的能量波动变化。他像个最耐心的观察员,试图理解这种“感性创造”背后的逻辑。
期间,林凡偶尔会停下来,拿起尚未完成的玉佩,闭目感受。他会调整雕刻的深浅,修改弧线的曲度,一切只为了那个最终的感觉——握在手中,能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沉静的安定。
当最后的抛光完成,一枚素面无纹、却光泽内蕴的玉平安扣呈现在工作台上。玉石中央,巧妙地镶嵌着那一小块暗红色的降真香木心,如同混沌初开时的一点灵明。
林凡长舒一口气,感觉比修复一件国宝级瓷器还要累。他将这枚刚刚诞生的“心灵防具”放在掌心。
瞬间,一股温和而坚定的宁定感,如同涟漪般从玉佩中扩散开来,缓缓抚平了他因苏晚而起的焦躁与不安。店內那股残留的、属于苏晚的“空洞感”,在这股宁定面前,仿佛冰雪遇阳,悄然消融了几分。
“成功了……”林凡喃喃道,眼中充满了创造者的喜悦。
陈砚清立刻上前,用探测器进行扫描。“能量场稳定,波动频率与‘定’情绪高度吻合。范围约一点五米,强度随距离衰减。初步判定,具备显着的情绪稳定与外界干扰屏蔽效果。”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如同验证了一条重要定理。
他将探测器对准林凡:“你的生理指标,尤其是代表焦虑水平的皮质醇波动,已恢复至基线以下。”
林凡将玉佩递给他:“你也试试。”
陈砚清接过玉佩,握在手心。他闭上眼,似乎在仔细体会。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眼神似乎比平时柔和了极其细微的一丝。
“确认有效。”他陈述道,将玉佩递还给林凡,“感知到一种……非逻辑性的平静。数据无法完全描述,但体验清晰。”
这是陈砚清第一次承认“数据无法完全描述”的体验。
林凡笑了笑,找来一条结实的丝绳,将玉佩小心地编好,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玉石贴着皮肤,传来一丝微凉,随即被体温焐热,那股沉静的安定感更加清晰地萦绕周身。
“现在,我们总算有件像样的‘装备’了。”林凡拍了拍胸前的玉佩,感觉底气足了不少。
陈砚清看着那枚看似普通、却蕴含着非凡意义的玉佩,又看了看脸上重新焕发出些许神采的林凡,点了点头。
“下一步,”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平板电脑上“静庭苑”的坐标,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就是对‘陷阱’进行反向侦察了。”
有了“铸心之甲”,他们终于不再是赤手空拳地面对那片未知的“情感真空”。一场深入虎穴的探险,即将开始。
---
(第十三章完)
林凡从不安、寻求答案,到沉浸创作、获得成就感与信心,展现了手艺人的专注与创造力。陈砚清从严谨分析,到好奇观察,再到亲身体验并认可非逻辑性成果,显示其冰山下融化的迹象。“守心佩”不仅是工具,更是两人合作成果的象征,承载着文化、意念与情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铸心为甲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