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争相传阅 ...


  •   城西杏花巷。

      赵秀才正在家帮几个来客润色书信,他不急不缓地边念边写,笔尖在粗糙的竹纸上沙沙游走。西街的杜婶搓着衣角连连点头,她儿子在江南做学徒,半年才来一封信。

      他妻子在旁边含笑看着,边织着布。

      “爹,娘,我回来了。”六七岁稚童的声音响起,他刚进院子便大叫起来,见到有自己不认识的婶婶们这才规矩站定,行了一礼。

      街上的婶婶都是熟客,自然认识这个虎头虎脑的小书生,纷纷调笑道:“这么早便下学了么?”

      他们家里都是没人读书的,对赵秀才一家人都很是敬重。

      “嗯!各位婶婶,”虎子煞有介事地应道:“我刚买了一份报纸,拿回来给你们看看。”

      “什么是报纸?”一个婶婶问道。

      “应当是什么新玩意儿吧,小孩子喜欢。”另一个婶子笑着应道。

      “看来是你的零花钱给多了,买这种东西做什么。”当妈的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眼刀先投向丈夫。

      赵守成于是陪笑:“在书院总有人情往来吧……”

      说完训斥虎子:“为父赚钱也不容易,你休要乱花。”

      “才不是,”虎子大着胆子说道,“婶婶们,我给你们念这篇文章吧!”

      “好呀,听听小秀才怎么念。”杜婶子率先笑道。

      虎子清了清嗓子,小手指着头版文章:“西山之事,乃是…乃是…”

      他开蒙不久,卡在“前朝余孽”四字上,急得抓耳挠腮。

      赵守成本要训斥,恰好书信写完了便起身去帮儿子看看那是什么字,余光一扫却被文章吸引。

      他接过报纸念道:“西山之事,乃前朝余孽勾结不法矿吏,污染水源所致。殿下已遣太医救治病患,严惩元凶……”

      他喃喃自语道:“难怪,这次的事情确实有蹊跷。”

      继续念下去,屋里三五个妇人屏息听着,王婆突然拍腿:“我就说嘛!哪有什么天降灾祸,前阵子还有人说得好像公主殿下是甚么罗刹转世,可吓死个人了。”

      一篇文章很快读完,众人都不舍得走开了,杜婶子突然腼腆开口道:“能等等再念么,我想让我家那口子也来听听。”

      一语惊醒梦中人,剩下几个婶子也突然醒悟:“对对,我叫我儿子也来听听。”

      “都不白来,我给你带个鸡蛋。”一个婶子出门前还探出脑袋叫。

      赵守成哭笑不得:“诸位邻里不必如此,我在此等候便是。”

      夜色渐浓,杏花巷却热闹起来。男人们披着衣裳趿着鞋赶来,人越来越多,巷子里除了还在做生意的几乎都来凑这个热闹,也有识字的听说后自己去主街上买,反正一份也不贵,只是他们这里偏远要多跑些路罢了。

      只是没想到出去后才听说,报纸都卖完了,要买的只能等明天。

      孩子们在大人腿间钻来钻去,热闹的像是在赶集。赵守成举着油灯高声诵读,头版第二篇文章是写公主殿下每日要完成的工作,那主笔之人像是亲眼见过似的,将公主一日辰光写得如在眼前:寅时三刻披衣阅奏章,午间歇两刻用膳时还要面见臣子,子夜尚在批红,听起来真是辛苦极了!

      王婆扯着嗓子问:“秀才公,报上可说公主婚配没有?”

      另有老头调笑道:“你喜欢做媒,难道要给公主保媒不成?”

      满巷哄笑中,赵守成正色道:“报上说殿下每日仅睡两个时辰,哪有空想这些?”

      一片笑声都停下,有人小声议论着什么,王掌柜突然挠了挠头:“公主殿下确实很厉害,听说北狄军队差点都攻进城里来了。”

      赵守成翻过报纸继续念,第二版是民生事务,巷子里这些没有田产的街坊对于耕种方式的改革实在是兴趣不大,听到有两个药方时却纷纷凝神认真听。两个方子都是用常用药材,甚至是民间大部分游医都掌握的,只是对于民众来说第一次听。

      头一个方子是四物汤的变方,专为产后妇人调理。

      王婆边听边掰着手指盘算:“这倒是好,几味药材也是药铺里寻常药物,给我家老三媳妇抓三服也费不了几个钱。”

      便有几个嫂子夸起来她心善,美得王婆眉开眼笑。

      第二个方子可以防治风寒,也是寻常药物而已,配伍却透着巧思,上面还有太医的批注,说最好是咨询过郎中之后再吃。

      当念到第三版商业相关的新策时,众人便更加用心听了。

      巷子里的小商小贩虽然离这些政策很远,却能敏锐地察觉到可能会有的变化。米铺的张掌柜突然插话:“这么说明年粮价要跌?”

      “报纸上倒是没有这么说……”赵守成不通庶务,犹犹豫豫说道。

      他老婆却干练,开口道:“这是必然之事,最近粮价是因为战争爆发才涨起来的,现如今官府要出面进行干预,自然是会跌的。”

      “也是。”张掌柜若有所思。

      念到第四版时天色彻底暗沉下去,有些家里还有小儿已经困了,大家都收拾准备走人。赵守成嗓子也干哑起来,拱手道:“第四版不过是些妇人之事,明日再念吧。”

      几个婶子已经要走到门口却停住脚步,互相犹豫着对望一眼,显然是想听却有点不好意思。几个老头子嘴里念叨着“是极是极”便向外走去。

      赵秀才的妻子却不管三十二十一,一掌拍到他背上:“你什么意思,偏偏轮到我们女子之事就停下来了,继续念。”

      赵守成被打得原地一踉跄,苦笑道:“非也,娘子,只是这些大嫂大婶们还要回家照顾儿子、孙子呢。”

      几个站在门口等待着的,听见这话更不好意思待下去,惭愧地向外走去。

      “这有什么?”她一瞪眼,把旁边一个正眯着眼睛打哈欠的孩子从陈嫂子的怀里拿出来,放进陈掌柜的怀抱里:“他爹不也在么,自己带回去便是了。”

      正要溜走的陈掌柜被点名,怀里突然塞进个打哈欠的奶娃娃。他手忙脚乱托着儿子,像是抱了个炸弹似的手足无措,僵成个一动不动的木桩。

      陈嫂子也扑哧笑出声:“那也好,当家的你便自己先回去吧。”

      陈掌柜也不多言,抱起孩子便先回家去了。

      赵守成急忙继续念第四版。

      “这篇文章是写,公主殿下需要人协助管理宫务,所以新设女官之职,不论出身门第凡通过考核者皆可入宫任职,有品级的。”

      巷子里突然静下来,王婆手里的鞋底掉在地上,杜婶张着嘴忘了合拢。

      “......不考《女诫》《列女传》《孝经》,专试识字断文、算盘记账、农桑常识。”赵守诚一鼓作气念到此处,声音有些发颤,“年纪在十五到四十五之间皆可报名,条件很宽泛了,俸禄也不低,我算算看……抵得上县衙主簿了。”

      这话一说,满院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皆不知道该说什么。

      赵守成慌忙展报续读:“女官分掌文书、仓储、教化等职,表现优异者可以随侍公主殿下身边。而且上面还写了,还特招一些习过武的女孩子。”

      “谁会让女儿识字习武,真是荒诞。”有人啐道,却被这群女子们怒目而视。

      对于男子们来说,宫中女官选拔之事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家底,儿子读书都供应不起,何谈女儿?自然不敢奢望这般机缘。

      对于女子们却不一样了,虽然她们自己不通文墨,可是有的女儿还小,如果这种政策能持续时间久一点,也许女儿就能入宫为女官,纵使不为官途,将来也能以此为筹码嫁个好人家。

      毕竟报纸上写了,这个女官并不是只做伺候人的活计,更可涉足文书仓储等等诸事,如果有了经验,想必日后执掌中馈会更加得心应手。

      卖豆腐的胡氏突然哭道:“我女儿识字,她小时候偷了她父亲的三字经来读,但是不知道这种程度能不能被选上,早知道我便买书给她了。”

      “我女儿虽然没习过武,可是我家都是天生神力,我能一次扛起四桶水呢,我女儿虽然还小,但是轻轻松松扛起两桶不在话下,说不定能被选上。”做朝食买卖的钱婶子说道。

      “那你应该也去选,说不定母女二人都能被选上,到时候入宫团聚。”有人起哄笑道。

      “去你的,”钱婶子是个泼辣性子,毫不胆怯说道:“我要是去了,我家生意谁做?你不是最爱吃我家的面饼了么,看你以后吃什么!”

      那人便陪笑道:“是我失言,不过入宫做女官可比做生意有前途多了。”

      钱婶子不再理他,问道:“赵秀才,那女官选拔是什么时候,该怎么报名呢?”

      “我看看,”赵守成说道:“这月月底前报名便是,只需要把写上姓名、籍贯的纸条投进官府设立的信箱中即可。诸位街坊邻居如果有想要报名的,可以找我帮忙代写。”

      他给自己打广告,旁人却并不买账:“要求识字的才能报名,如果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参加了也是白搭而已!”

      钱婶子一拍桌子,豪气地从指缝里漏出来两个铜板:“给我和我女儿都报上名,我陪她去参加一次这所谓的考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