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欧洲考察确定 ...
-
梁尘阐述完关于融入古典欧洲元素以增加艺术厚重感的构想后,语气转而带上了一丝严谨的审慎:
"不过,冯总,我必须坦诚一点。"她微微蹙眉,指向屏幕上的参考图,"这些理念,目前更多是基于文献、图像和我的理论推演。我在国内的学习和研究基础扎实,但确实缺乏亲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欧洲建筑与艺术的那种尺度、光影、材质在真实环境中的互动,以及那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氛围,是任何高清图片和文字都难以完全传递的。"
她抬起头,目光恳切而坚定:"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认知上的短板。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构想,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我认为有必要在下个月项目间隙,亲自去欧洲实地考察学习一段时间。这一点,我和姜Sir沟通过,他也非常支持。"
她没有回避自己的不足,反而将其作为推动项目走向更高层次的必要步骤提了出来。
冯祁勋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手中的钢笔。他欣赏她的坦诚和自我认知的清醒。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要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并勇于去突破它。
"嗯。"他沉吟片刻,肯定了梁尘的想法,"闭门造车确实不行。尤其是这种涉及文化底蕴融合的项目,实地感受至关重要。你这个考虑是必要的,也是专业的。"
他放下钢笔,目光落在梁尘身上,带着决策者的利落:"可以。你尽快整理一个详细的考察计划,包括目的地、预期目标、大致行程和需要的人员。把名单提上来,"
他顿了顿,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勋达会负责安排。"
这不是商量,而是直接的承诺和支持。这意味着,所有的行程、签证、费用,勋达都将作为项目必要投入来承担。
梁尘心中一动。她原本只是提出需求和想法,没想到冯祁勋如此干脆地给予了最高效的支持。这不仅解决了她的实际困难,更是一种对她专业判断和追求的无言信任。
"谢谢冯总的支持。"她由衷地说道,"我会尽快准备好考察计划,确保这次出行价值最大化。"
冯祁勋微微颔首,算是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好的,我们来呈现项目组内部关于欧洲考察的讨论与决策过程。
回到公司,梁尘立刻召集项目组开会,详细传达了冯祁勋对于方案的最新意见,以及他明确支持融入古典欧洲元素并安排欧洲实地考察的决定。
“所以,”梁尘总结道,目光扫过团队成员,“下个月的欧洲考察势在必行。我的初步想法是,我和端木一起去,这样在设计理念和细节把控上能更好地协同。”
她看向端木蓁,却见端木蓁微微蹙着眉,似乎有些犹豫。
“尘姐,”端木蓁开口,语气带着她一贯的直接和务实,“关于新材料和结构的那部分构想,我觉得有点太超前了。我这边有几个关键的技术参数和材料可行性问题,光靠查资料和远程沟通恐怕不够精准。我考虑回苏大一趟,找几位材料学和结构工程的教授当面请教一下,他们在这个领域有很深的研究。”
她顿了顿,补充道:“如果我们俩都去了欧洲,国内这边万一有紧急调整或者新的想法,姜Sir一个人可能会忙不过来。不如我们分头行动,你和适合做宏观理念吸收和空间感受的小杨去欧洲,我留在苏州攻坚技术难题,同时和姜Sir一起稳住大本营。这样两头推进,效率更高。”
梁尘听了,觉得端木蓁的考虑确实很有道理。项目的推进不能只盯着设计理念,技术落地同样是关键,而且国内也确实需要人坐镇。
一直安静听着的姜Sir此时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端木的想法很周到。技术和艺术需要并行。梁尘你对欧洲的艺术氛围和空间感受更敏感,负责理念深化;端木擅长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负责确保想法能落地。小杨心思细,做事稳妥,跟着梁尘去也能帮上忙。我留在苏州协调全局。这样的分工很合理。”
梁尘见姜Sir也同意了,便不再坚持,从善如流地说:“好,那就这么定。端木,苏大那边就辛苦你多跑几趟了。小杨,你尽快开始准备欧洲考察的初步行程和资料。”
“没问题,尘姐!”小杨立刻应下,显得有些兴奋。
端木蓁也松了口气,笑道:“保证完成任务!你们就放心去采风吧,家里的技术堡垒交给我!”
考察的人员就这样确定下来:梁尘带领助理小杨前往欧洲,端木蓁与姜Sir留守苏州,双线并进,为项目的下一次飞跃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