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现实的叩门声 ...
-
无论那层“真空”的包裹多么温暖紧密,现实的引力终究无法被长久地屏蔽。它开始以一种琐碎而持续的方式,如同细密不绝的雨点,敲打着他们精心构筑的、看似坚不可摧的泡泡。
最先出现裂痕的,是陆延那部被他刻意冷落许久的手机。
起初,它只是在深夜或清晨,不合时宜地发出一两声沉闷的震动,像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困兽,发出不甘的呜咽。陆延会皱着眉瞥一眼屏幕,看到是工作室合伙人或重要客户的号码,便直接挂断,或者干脆利落地调成静音,然后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面上,仿佛这样就能将那头的喧嚣彻底隔绝。
但很快,那震动变得频繁而固执。有时是在他们共享一顿安静的早餐时,有时是在代官山书店那片令人心安的寂静里。他能感觉到口袋里有节奏的嗡鸣,像一声声越来越急促的倒计时。他接听电话时,会下意识地走到阳台,或者拐进一条无人的小巷。隔着玻璃门或一段距离,林晚听不清具体的对话内容,只能看到他侧脸的线条逐渐绷紧,手指无意识地在身侧蜷缩又放开,偶尔传来的只言片语,也充满了“预算”、“工期”、“结构问题”这类冰冷而紧迫的词汇。
他讲电话的时间越来越长,语气从最初的敷衍,逐渐变得专注而凝重。挂断后,他回到她身边,会试图重新拾起之前的轻松,但那抹短暂的阴霾,如同水墨滴入清水,虽极力搅散,却终究留下了一丝无法完全化开的痕迹。他会下意识地揉捏眉心,那是他思考难题或承受压力时惯有的动作。
与此同时,林晚也感受到了来自她自身世界的牵引。
东京音乐学院的交流项目,如同一个预先设定好的沙漏,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尾声。研究室的日程表上,标注着项目总结和最终汇报的日期,像一个个逐渐逼近的坐标。她开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整理这近一年来的研究成果,撰写报告,准备告别事宜。
那些与陆延共同探索东京的、无所事事的下午变得越来越少。她常常需要独自留在研究室,对着电脑屏幕和堆积如山的资料,直到夜色深沉。偶尔抬头,看到窗外东京璀璨却陌生的灯火,一种关于“归期”的茫然,会悄然袭上心头。
他们依旧会牵手,会拥抱,会分享食物,但某些时刻,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默会突然降临。比如,当他挂掉一个冗长的越洋电话,疲惫地靠进沙发时;比如,当她对着电脑屏幕上“归国行程建议”的邮件怔怔出神时。
现实的叩门声,并不总是惊心动魄的巨响。更多时候,它是手机屏幕一次次不依不饶的亮起,是日历上一个个被红圈标注的日期,是深夜书房里持续的键盘敲击声,是彼此眼中偶尔闪过的、对不确定未来的那一丝忧虑。
这些细小的、日常的瞬间,像无数透明的裂纹,悄无声息地在那层“真空”的泡泡壁上蔓延开来。他们依旧身处其中,感受着彼此的体温和呼吸,却已经能够清晰地听到,泡泡之外,那个属于责任、选择和未知未来的世界,正发出越来越清晰的、无法忽视的召唤。
那精心维持的、短暂而珍贵的平衡,正在被一点点打破。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民宿的百叶窗,在榻榻米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带。空气里还残留着昨晚自制咖喱未能完全散去的、淡淡的辛香气味。他们刚结束一场漫无目的的散步回来,慵懒地靠在矮桌旁,分享着一盒从便利店买来的、甜得发腻的草莓大福。
陆延的手机就放在桌面上,屏幕忽然亮起,不是工作来电那种急促的闪烁,而是一种柔和的、持续的通知光晕。是苏眠发来的信息。没有文字,只有一个视频附件。
他的动作有瞬间的凝滞,捏着半块草莓大福的手指停在半空。林晚也看到了那个名字,她没有说话,只是慢慢地咀嚼着口中的糯米皮,甜味似乎变得有些粘稠,滞留在舌根。
他迟疑了一下,还是点开了视频。
画面晃动了一下,然后稳定下来。背景是一间布置得温馨明亮的儿童房,铺着柔软的地毯,散落着色彩鲜艳的玩具。镜头中心,是那个取名“陆曦”的小女孩。她穿着嫩黄色的连体衣,坐在学步车里,粉嘟嘟的脸颊像刚蒸好的水光馒头,眼睛又大又亮,是漂亮的杏仁形状。
她正对着镜头咿咿呀呀地叫着,挥舞着肉乎乎的小手,试图抓住镜头外可能逗弄她的某人。她发出“ba…ba…”的不清晰音节,嘴角淌下一丝亮晶晶的口水,那懵懂而充满生命力的模样,任谁看了都会心生柔软。
然而,林晚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凝固在了小女孩的眉眼之间。那双眼睛的形状,那微微上扬的眉梢弧度,甚至她专注时下意识微微抿起嘴唇的神态……竟然,与此刻正凝视着屏幕的陆延,有着几分惊人的、无法否认的神似。那是一种血缘悄然刻下的、无声的烙印,无关乎抚养,只关乎基因最原始的传递。
视频很短,不过十几秒。播放完毕,屏幕暗了下去。室内陷入一片沉寂。只有窗外远处传来的、模糊的城市交通声。
陆延没有动,依旧维持着低头看手机的姿势。他脸上的线条似乎比刚才僵硬了些许,唇线抿成一条平直的、克制的线。他盯着已经变黑的屏幕,眼神复杂得如同被打翻的调色盘——有一种身为父亲本能的爱怜与柔软,有一丝因缺席而产生的、细微的愧疚,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无法推卸的、名为“责任”的清醒认知。
那沉默持续了许久。久到林晚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和草莓大福甜腻香气在空气中凝固的声音。
他最终什么也没说。没有评论女儿有多可爱,没有感叹时光飞逝,甚至没有流露出任何明显的情绪波动。他只是缓缓地、几乎不易察觉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将手机屏幕朝下,轻轻扣在了桌面上,发出一声微弱的、却仿佛重若千钧的“叩”声。
那个简单的动作,像是一个无声的宣告。
宣告着无论他身处何地,无论他与谁在一起,无论他多么渴望沉浸在这场“真空”的甜蜜里,“父亲”这个身份,都是他生命坐标中一个永恒存在的、无法被抹去或替代的点。那是一份镌刻在血脉里的、超越爱情与个人意愿的、沉静而长久的责任。
他抬起眼,目光与林晚相遇。那里没有闪躲,也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有一种坦然的、承载着这份重量的平静。
草莓大福的甜味,似乎在喉咙里彻底化为了虚无。那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没有激起惊涛骇浪,却让湖面下所有潜藏的、关于现实的暗礁,清晰地显露了出来。父亲的身份,是他永远无法剥离,也从未想过要剥离的一部分。而这部分,注定将与他和林晚之间刚刚萌芽的、脆弱的未来,紧密地纠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