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新棋局 ...
-
结霜的清晨,仓库二楼的会议室里弥漫着彻夜未眠的疲惫。当法务总监将最后一份证据放在桌上时,真相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破了最后那层窗户纸。
"市场部副总监李明,"法务总监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在过去六个月里,向通天集团关联的咨询公司泄露了四份标书细节、十七份客户资料,还有......"他顿了顿,"北欧项目的技术方案。"
张猛猛地站起来,椅子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李明?那个每次加班都最后一个走的李明?"
颜旭的目光落在会议桌尽头那个空位上。就在上周,李明还在这里慷慨激昂地汇报北欧市场的拓展计划。此刻,那个位置只剩下一个喝了一半的咖啡杯。
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里,李明低着头,双手不停颤抖。
"我女儿的病......需要去美国治疗。"他的声音几乎听不见,"通天的人说,只要提供一些......不重要的信息......"
颜旭静静地看着这个曾经充满干劲的年轻人。记得三年前面试时,李明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出让世界尊重的中国产品。
"你可以来找我。"颜旭的声音很轻,"公司有困难员工救助基金,你为什么......"
"颜总,对不起......"李明突然痛哭失声,"我以为只是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当保安陪着李明收拾个人物品时,整个办公区安静得可怕。没有人说话,但每个人眼中都写着复杂的情绪——愤怒、失望,还有一丝兔死狐悲的悲凉。
颜旭独自在仓库顶楼站了很久。寒风吹过,他想起那个因被怀疑而负气离开的技术骨干王涛。当时所有的证据都指向王涛,只有颜旭坚持要深入调查。可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王涛还是选择了离开。他拿出手机,拨通了那个许久未联系的号码。
"王涛,我是颜旭。"他停顿了一下,"调查结果出来了,是李明。"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然后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颜总,我不怪你。"王涛的声音很平静,"当时的情况,换作是我也会怀疑。"
"回来吧,"颜旭说,"公司需要你。'琉璃芯'项目遇到了瓶颈......"
"我在德国很好。"王涛打断他,"西门子给了我很大的研发空间。颜总,有些裂痕,修补得再好也会留下痕迹。"
挂断电话后,颜旭在寒风中站了很久。这个胜利,带着太多的遗憾。
下午的全体会议上,气氛异常凝重。
颜旭站在那个熟悉的测试台前,身后是正在运行的"琉璃芯"测试设备。他没有庆功,没有表彰,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首先,我要向大家道歉。"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作为管理者,我忽视了团队成员的个人困境;作为领导者,我在危机面前没能给予足够的信任。"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王涛的离开,李明的背叛,责任都在我。"
李思远忍不住说:"颜总,这不是你的错......"
"不,这就是我的责任。"颜旭打断他,"一个真正健康的团队,不应该让成员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向外人求助。"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透明、信任、担当。
"从今天起,我们要重建这三样东西。"他的声音坚定,"所有员工的困难救助通道将直接对我开放;所有重大决策将向全员公开;所有失误,由管理层首先承担。"
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周教授带着一位白发老人走进来。老人穿着朴素的中山装,但眼神锐利如鹰。"这位是国家安全部门的陈处长。"周教授介绍,"他们一直在关注通天集团的商业间谍行为。"
陈处长向颜旭点点头:"颜总,你们提供的证据很关键。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了。"
他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我们怀疑,通天集团通过多家关联公司,系统性地窃取国内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颜旭突然明白,他们卷入的是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当晚,颜旭在实验室值班时,收到了王涛从德国发来的邮件。
邮件里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照片——王涛在西门子实验室里,身后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角落里画着一个小小的旭日标志。
颜旭微微一笑,回复了三个字:"保重,兄弟。"
他知道,有些缘分不会因为距离而断绝,有些信任不会因为误会而消失。
站在测试设备前,他看着示波器上稳定的波形。这个不完美的胜利,就像他们正在研发的"琉璃芯"——表面布满细微的划痕,但内核依然纯净坚定。
窗外,新月如钩。新的棋局已经摆开,而这一次,他们不仅要为自己而战,更要为整个行业的未来而战。胜利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在这个充满缺憾的世界里,他们要继续前行,带着伤疤,也带着希望。
北京的初春总是裹挟着挥之不去的雾霾,颜旭站在仓库新装修的顶层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桌上那封打印出来的邮件,像一片不祥的阴云,压在心头。
邮件没有署名,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加密地址,内容只有短短一行字:
"小心'国家资本'。与虎谋皮,虽得利器,亦伤自身。"
他认得这个文风——简洁、锋利,带着苏明远特有的克制与洞见。那个曾经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对手,如今在隐退后,却送来这样一份神秘的警告。
颜旭立即召集了最核心的三人闭门会议。
周教授戴上老花镜,反复端详着那封邮件:"这确实是苏明远的风格。但他为什么要提醒我们?"
"也许是因为,"李芸若有所思,"他见识过国家资本的威力。"
张猛不解:"国家资本?不就是国资背景的投资基金吗?我们不是一直在争取'大基金'的支持吗?"
颜旭缓缓摇头:"苏明远说的,恐怕不是这个层面的'国家资本'。"
他调出一份最近收到的投资意向书:"看这家'国创投融',表面上是市场化运作的国资基金,但它的LP名单里,有几家背景特殊的机构。"
"你是说......"周教授的脸色变得凝重。
"产业主权基金。"颜旭轻声道,"他们的投资逻辑,不只是财务回报。"
就在这时,前台通报有访客。来人身着深色中山装,气质沉稳,递上的名片简洁得只有名字和电话:"国创投融,李卫国。"
在会议室里,李卫国开门见山:"颜总,国家很看好你们在工业基础软件领域的突破。我们可以提供百亿级别的资金支持,帮助你们快速做大。"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条件是?"颜旭平静地问。
"我们需要一个董事席位,并且在涉及核心技术出口时,拥有一票否决权。"李卫国的微笑无懈可击,"这是为了国家安全考虑。"会谈结束后,张猛兴奋地说:"百亿啊!有了这笔钱,我们什么做不成?"
但周教授却忧心忡忡:"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我们未来可能失去自主决策的能力。"
深夜,颜旭独自研究国创投融的投资案例。
他发现,这家基金投资过的三家芯片公司,最后都被整合进了某家央企。而两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接受投资后,创始人陆续"因个人原因"离开。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注意到这些被投企业的技术路线,都逐渐向"国家战略"靠拢,放弃了原本的特色方向。
手机震动,是陈瑾瑜发来的消息:"听说国创投融找过你们?谨慎。"
颜旭回复:"明白。你了解他们吗?"
"水很深。"陈瑾瑜的回复很简短,"不只是钱的问题。"
第二天,颜旭约见了赵振业。
在后海那座熟悉的四合院里,老人正在给兰花浇水。听完颜旭的讲述,他放下水壶,长叹一声:"苏明远这是在还你一个人情啊。"
"人情?"
"当年他主导通天集团时,也曾得到过'国家资本'的大力支持。"赵老的目光变得深远,"但后来,他发现自己成了棋盘上的棋子,而不是棋手。"
颜旭想起苏明远离开通天时的突然和低调,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国家资本是一把双刃剑。"赵老缓缓道,"它能让你快速获得资源,但也会让你失去自主性。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回到公司,颜旭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李芸拿着财务测算:"如果接受投资,我们明年就能建自己的芯片生产线。"
张猛展示着技术规划:"有了这笔钱,'琉璃芯'项目可以提前两年完成。"
但周教授提醒:"别忘了苏明远的警告。与虎谋皮,虽得利器,亦伤自身。"
就在这时,李卫国再次来访,这次带来了更具体的方案:"颜总,我们可以帮助你们获得国家'十四五'重大专项的支持,但需要你们调整技术路线,优先满足国防需求。"
"调整技术路线?"颜旭敏锐地抓住了关键词。
"是的。"李卫国打开一份文件,"这是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你们应该集中精力攻克军用级别的通信芯片。"
颜旭突然明白了苏明远警告的真正含义——国家资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方向的绑架。
当晚,颜旭在仓库里通宵未眠。
他一遍遍审视着公司的技术路线图,那些他们坚持了多年的方向,那些在细分领域深耕的积累。如果为了获得国家资本而转向,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凌晨时分,他给苏明远的加密地址回了封邮件:
"谢谢。棋局才刚刚开始。"
发送成功后,他删除了所有记录。有些对话,注定只能存在于阴影中。
清晨的阳光透过雾霾,给仓库镀上一层灰金色的光晕。颜旭知道,他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快速做大的捷径,一边是孤独前行的漫漫长路。
而苏明远的警告,像一盏警灯,在迷雾中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这场棋局,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继续走下去——带着警惕,带着智慧,更带着不变的初心。
晚风带着初春的凉意,吹拂着天台栏杆上斑驳的锈迹。颜旭独自站在仓库屋顶,脚下的北京城在夜色中铺展开来,像一片流动的星河。远处,通天集团的总部大厦依然灯火通明,如同一柄刺入夜空的利剑。
他轻轻抚摸着栏杆上的一处刻痕——那是三年前公司最艰难时,团队在这里立下誓言时刻下的"旭日"二字。如今字迹已被风雨磨得模糊,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
"颜总,就知道你在这里。"
周教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罐温热的啤酒。
"记得三年前吗?"周教授望着远处的灯火,"我们在这里发誓,要做出让世界尊重的中国制造。"
颜旭接过啤酒,罐身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那时候以为最难的是技术。"
"现在呢?"
"现在才知道,最难的永远是人心。"
天台的门再次被推开,团队成员陆续走了上来。
李芸拿着财务报表,张猛抱着测试样品,李思远甚至把笔记本电脑也搬了上来。没有人说话,大家自然地围坐在天台中央,就像过去无数个加班的夜晚。
"刚刚收到消息,"李芸轻声说,"通天集团又投资了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这次是专注AI加速的。"
张猛冷笑:"他们这是要把所有路都堵死啊。"
"不,"颜旭摇头,"他们是在告诉我们,这场战争没有尽头。"
他站起身,走到天台边缘,指着脚下的城市:"看这些灯火,每一盏后面都可能是一个战场。商业的,技术的,资本的,甚至......"他想起苏明远的警告,"超越商业的。"
夜风渐起,远处隐约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
李思远突然说:"颜总,我今天测试'琉璃芯'三代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年轻人打开电脑,调出测试数据:"在极端压力下,芯片的某个冗余模块会自动激活,性能反而提升了15%。"
"就像我们。"周教授若有所悟,"压力越大,越能激发出潜能。"
颜旭望着团队成员们被城市灯火映亮的脸庞。这些曾经青涩的工程师,如今眼中都多了一份历经磨砺的沉稳。背叛没有击垮他们,打压没有吓退他们,就连最阴险的资本游戏,也未能让他们迷失方向。
"知道我们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吗?"他突然问。
"技术?"李思远试探地回答。
"不。"颜旭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是经历过所有这些之后,依然相信的勇气。"
这时,天台的角落传来细微的响动。
众人转头,看见前台文员小雨正架着一台天文望远镜。
"今晚有仙女座流星雨,"女孩怯生生地说,"我想着颜总可能会在天台......"
大家会心一笑。在这个紧张的时刻,还有人记得仰望星空。
颜旭第一个走到望远镜前。当他调整焦距时,城市的灯光在镜片中化作模糊的光斑,而星空却渐渐清晰起来。
"看见了吗?"小雨在旁边讲解,"那些最亮的星星,其实很多都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看见的,是它们几百万年前发出的光。"
这句话让颜旭心中一动。他们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何尝不是在向着未来发出光芒?也许要很久以后,这些光才能被看见,被理解。
深夜,其他人都已离去,颜旭仍独自留在天台。
手机震动,是陈瑾瑜发来的消息:"国创投融的背景比想象中复杂,涉及多个部委的利益。谨慎。"
他回复:"明白。我们在走自己的路。"
放下手机,他再次仰望星空。城市的灯光让星辰显得稀疏,但仔细看,依然能辨认出北斗的轮廓,找到北极星的位置。
就像在这个混沌的商业世界里,总要找到自己的坐标。
他想起这些年的历程:从被资本抛弃到启动毒丸计划,从技术被窃到打开北欧市场,从内部猜忌到共渡难关。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每一步都让他们更加清晰自己要去的方向。
"颜总。"张猛去而复返,手里拿着那架紫檀木算盘。
"看你把这个忘在办公室了。"
颜旭接过算盘,算珠在星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轻轻拨动,清脆的声响在夜风中飘散。
"还记得我们为什么给芯片取名'琉璃'吗?"他问。
"因为琉璃要经过千度高温才能成型,"张猛回答,"既璀璨,又坚韧。"
"还要纯粹。"颜旭补充,"可以破碎,但不能浑浊。"
凌晨时分,颜旭终于走下天台。
在仓库二楼的办公室里,他打开台灯,开始起草新的战略规划。这一次,他没有计算短期收益,没有纠结市场份额,而是画出了一个更宏大的蓝图——"工业基础软件生态"。
他知道,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生存,必须联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力量。
窗外的天空开始泛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颜旭放下笔,轻轻抚摸着算盘。这个陪伴他多年的老伙计,见证过绝望,也见证过希望,如今又要见证一个新的开始。
无论未来的棋局如何变幻,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带着琉璃的纯粹,带着刀刃的锋芒,在算盘的精准与商业的混沌之间,继续走下去。
晨光初现,第一缕阳光照进办公室,正好落在那架紫檀木算盘上。算珠闪烁着金红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希望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