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回 蟠郎完婚定江南 ...
-
第九回蟠郎完婚定江南
且说薛家自京城返回扬州,转眼已是暮春时节。自回扬州,黛玉便回了林府居住。这日宝钗正与黛玉在院中整理从京城带回的货物清单,忽见薛蟠满面春风地进来,手里捧着大红请柬:"妹妹,王员外家送来了婚期,定在五月初六,说是请了姑苏最有名的算命先生择的吉日。"
宝钗接过请柬细看,唇角微扬:"哥哥的喜事自然要办得风风光光。我已经让'锦绣绸缎庄'备下了六十匹上等苏缎,给王小姐做嫁衣。"说着转向黛玉,"颦儿,你眼光最好,明日陪我去选些首饰可好?"
黛玉会意点头,轻声道:"我见'文墨斋'新到了一批徽墨,正好可以添在聘礼里。"
这时薛姨妈笑着进来:"两个丫头在商量什么?蟠儿的婚事还要你们多费心。"说着又对宝钗道,"方才林大人府上送来帖子,说巡盐御史衙门的公务已告一段落,正好能来参加蟠儿的婚礼。"
宝钗与黛玉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喜色。待薛姨妈离去,宝钗执起黛玉的手:"世伯能来正好,我有些话要当面与他说。"
五月初,林如海从巡盐御史衙门回到扬州府邸。宝钗特意在"香雪海茶楼"设宴接风。雅间内茶香袅袅,窗外可见瘦西湖粼粼波光。
林如海品着明前龙井,欣慰地看着女儿:"玉儿气色比之前时好多了。"
宝钗适时接话:"世伯有所不知,颦儿最近帮着打理铺子,倒是找到了不少乐趣。前日还在'文墨斋'办了品诗会,扬州城的文人墨客都夸她诗才不凡。"
黛玉轻声道:"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父亲在衙门公务繁忙,女儿总该找些事做。"
"这倒不是小事。"宝钗正色道,"如今'文墨斋'在扬州文人中已有名声,前日盐运使大人还特意来订了一批古籍。"她转向林如海,"世伯,晚辈有个不情之请。如今哥哥要成家,母亲也要常住扬州照料生意。颦儿独自住在官署后宅未免冷清,不如..."
林如海捻须沉吟:"你的意思是?"
"晚辈想着,"宝钗从容道,"我在保障湖边新置了一处宅院,景致极好,最宜颐养。若世伯允许,不如让颦儿时常过来小住,一来姊妹相伴,二来也能帮着打理些笔墨上的事务。横竖都在扬州城内,往来也便宜。"
黛玉适时轻咳两声:"女儿近来总觉得官署后宅太过肃静,不如这边热闹。"
林如海看着女儿略显苍白的面色,想起御史衙门后宅确实冷清,终是松口:"既然对您身子有益,为父自然应允。只是..."他看向宝钗,"未免太叨扰府上了。"
"世伯说哪里话。"宝钗微笑,"颦儿与我情同姐妹,何来叨扰之说。况且..."她取出一本账册,"颦儿在'文墨斋'的份子,足够她自在度日了。"
五月初六,薛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宝钗里外打点,事事周全。黛玉则陪着新娘子王小姐说话,见她谈吐不俗,心下暗喜。
婚宴上,林如海与扬州知府同席,得知府夸赞薛家生意经营有道,不由颔首微笑。酒过三巡,宝钗携黛玉前来敬酒,林如海见二人并肩而立,一个端庄稳重,一个清雅脱俗,恍若一双玉人,心下愈发欣慰。
待宾客散去,宝钗与黛玉回到保障湖畔的新宅"潇湘苑"。但见院中翠竹掩映,一池碧水蜿蜒而过,恰如那幅《双竹图》中的景致。
"总算都安顿好了。"宝钗替黛玉卸下钗环,"哥哥成了亲,世伯也允你常来小住,往后..."
"往后我们就能时常相伴了。"黛玉倚在她怀中,轻声接道。
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二人相握的手上。宝钗从妆奁中取出一串钥匙:"这是扬州三处铺子的钥匙,往后都交给你保管。"
黛玉接过钥匙,眼中泪光闪烁:"你为我...谋划得这样周全。"
"这还不够。"宝钗执起她的手,"等过些时日,咱们就在苏州也置办一处产业。我在虎丘山下看中了个园子,比这里更清幽。"
"可是..."黛玉犹豫,"父亲那边..."
"世伯公务繁忙,时常要巡视两淮盐场。"宝钗轻声道,"你独居官署后宅难免寂寞,正好可以借口巡视产业,往来苏扬之间。"
次日,新妇王氏来奉茶,举止端庄得体。薛姨妈喜得合不拢嘴,连声对宝钗道:"你哥哥能娶到这样的媳妇,多亏了你。"
宝钗微笑:"是哥哥自己争气。如今铺子都上了正轨,哥哥也该独当一面了。"
趁着薛姨妈与王氏说话,宝钗携黛玉来到"文墨斋"。掌柜的忙迎上来:"姑娘来得正好,昨日收着一幅文徵明的真迹,林姑娘定会喜欢。"
黛玉展开画轴,果然是幅《江南春色图》。宝钗见她爱不释手,便道:"包起来送到潇湘苑去。"又对黛玉笑道,"我就知道你会喜欢。"
二人登上茶楼雅间,临窗可见运河上往来的商船。宝钗指着一条挂着薛家旗号的货船:"那是往京城送苏绣的船。等这批货到了,咱们就去京城查账,顺便看看宝玉。"
黛玉抿嘴一笑:"你总是有理。"
"自然要有理。"宝钗执壶斟茶,"我要让世伯觉得,我们往来各地都是为了正经营生。"
说着,她取出一本崭新的账册,封面题着"潇湘记"三字:"你看,这是我新立的账本。往后咱们所有的产业,都记在这里。"
黛玉翻看账册,见里面不仅记着收支,还夹着她们游历各地时写的诗词、画的草图,心下感动:"你连这个都想着..."
"自然要想着。"宝钗握住她的手,"这些都是我们的回忆,一件都不能少。"
这时,薛蟠兴冲冲找来:"妹妹,王员外说要带我去见两淮盐运使,这可是个好机会!"
宝钗从容嘱咐:"哥哥记住,多听少说,若问起生意,只推说都是母亲和我在打理。"
待薛蟠离去,黛玉轻声道:"你为何不让哥哥多接触这些?"
"现在还不到时候。"宝钗微笑,"等他在生意上更沉稳些再说。眼下...还是我们的事要紧。"
三月后,薛蟠的新妇有了身孕,薛姨妈整日喜气洋洋,再不过问宝钗的行踪。这日宝钗便向母亲提议,要带黛玉去苏州查看新到的绸缎样品。
薛姨妈满口答应:"去吧去吧,有你照顾林丫头,我放心得很。横竖林大人这些时日要去淮安巡查盐场,你们正好作伴。"
马车行在往苏州的官道上,黛玉倚着车窗,忽然轻笑:"记得去年此时,我们还在为别离伤心。"
宝钗执起她的手:"往后不会再有别离了。"说着从匣中取出一张地契,"你看,这是虎丘山下那处宅子的地契,写的是我们二人的名字。"
黛玉愕然:"这如何使得..."
"使得。"宝钗目光温柔,"世伯既然允你常来与我同住,咱们总要有个长久的安排。"
行至苏州,果然见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宝钗购置的宅院更是精致非常,后院种着成片的湘妃竹,一如她们当年的约定。
是夜,二人坐在竹林中赏月。宝钗轻声道:"等过些时日,咱们就在苏州也开间铺子。这里离扬州不远,往来方便,又比扬州清静。"
"可是父亲若问起..."
"就说你要在苏州整理古籍。"宝钗微笑,"世伯最重学问,定然不会反对。况且..."她执起黛玉腕上的玉环,"咱们的产业都在,世伯也不会多问。"
黛玉倚在她肩头,望着天边明月,只觉人生圆满,莫过于此。远处传来寒山寺的钟声,在夜风中悠悠回荡。
"等明年春天,"宝钗轻声道,"咱们就在这里办个诗社,只请相熟的几位才女。"
"就像在京城时一样?"黛玉抬头,眼中闪着期待的光。
"比那时更好。"宝钗将她揽得更紧,"只有我们,和这一院竹影、满楼清风。"
——正是:
姻缘成就双喜至,巧计得偿比翼心。
江南春深终如愿,明月清风伴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