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第二十四章老和尚的告诫
老和尚踩着藏经阁地板上的斑驳光影缓缓走近,灰色袈裟的下摆扫过积灰的书架底座,竟没扬起半粒尘埃。他的脚步轻得像落在银杏叶上的晨露,仿佛这具躯体里藏着的不是凡胎,而是千年时光沉淀下的禅意。燕承风与苏瑶连忙起身,双手合十躬身行礼,动作间带着对长者的敬重,也藏着对未知秘密的期许。
“二位施主不必多礼。” 老和尚的声音低沉醇厚,像寺外千年银杏的树芯,裹着岁月的温凉,“这藏经阁的古籍,自乾隆年间起便再未有人这般仔细翻阅过,今日得见二位对古蜀文明的赤诚,也算它们的造化。” 他目光落在苏瑶手中捧着的线装古籍上,书页边缘的磨损处泛着毛边,上面的祭祀图在昏暗光线下若隐若现,“只是这册子所载,并非寻常的历史记载,而是本寺传承千年的隐秘,本应与外界纷争隔绝,埋在时光里才是归宿。”
燕承风直起身,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引神佩 —— 玉佩上的符号似有感应,微微发烫。“大师,我们此番前来,绝非为了私利。” 他语气诚恳,眼神清亮,“三星堆的青铜人像、神秘符号,还有传说中的太阳神石,都藏着古蜀文明的根。我们只想解开这些谜团,让老祖宗的智慧不被埋没,更不让别有用心之人趁机作祟。”
老和尚闻言,缓缓转动手中的木质念珠,念珠上刻着的细小符号随着转动闪过微光 —— 那竟是与青铜人像底座同源的古蜀纹路。他叹了口气,苍老的脸上皱纹更深,像青幽谷里被流水冲刷的岩石:“贫僧并非怀疑二位的赤诚,只是古蜀文明太过精深,其中藏着的不只是历史,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力量。”
“力量?” 苏瑶心头一动,想起古籍中 “引神之路” 的注释,“大师是说,那些符号、太阳神石,还有青铜人像,都藏着特殊的力量?”
老和尚走到窗边,推开半扇朽坏的木窗。窗外的银杏叶正乘着晚风飘落,金黄的叶片在空中打着旋,像古蜀祭祀时洒下的祈福金箔。“千年前,古蜀巫祝能借青铜人像与太阳神石沟通天地,呼风唤雨护佑部落;可也正因这力量,引来周边方国的觊觎,最终导致文明衰落。” 他转头看向二人,眼神里藏着难以言说的沉重,“守陵人将太阳神石封印在青幽谷,把符号刻在青铜人像底座,不是为了让后人追寻力量,而是为了守住‘平衡’—— 一旦这力量被心怀不轨者掌控,轻则引火烧身,重则祸及一方。”
燕承风突然想起穆然刮走的铜锈、索要拓片时的急切,还有老和尚之前说的 “心思不纯”,后背瞬间泛起凉意:“大师是担心,穆然想利用这些秘密夺取太阳神石的力量?”
“不止穆然。” 老和尚摇了摇头,念珠转动的速度快了几分,“乱世之中,觊觎这力量的何止一人?有想靠它换取军火的军阀,有想将它卖给洋人的走私犯,还有些人,妄图借古蜀的‘神能’满足私欲。” 他目光扫过藏经阁里一排排蒙尘的古籍,“这些册子之所以被封存,就是怕其中的记载落入恶人之手。贫僧今日让二位翻看,已是破了祖训,只盼二位能守住初心,莫让这千年隐秘变成祸端。”
苏瑶将古籍轻轻放在书架旁的石桌上,指尖拂过书页上的 “青幽谷” 三字,语气坚定:“大师放心,我们是考古者,不是逐利之徒。对我们而言,古蜀文明的价值不在于‘力量’,而在于它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就算找到太阳神石,我们也只会将它好好保护,让它留在属于它的土地上,绝不让它成为纷争的导火索。”
老和尚看着苏瑶眼中的澄澈,又看向燕承风腰间的引神佩 —— 那玉佩似与燕承风的气息相融,符号的光泽柔和了许多。他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燕施主是守陵人后代,身上流着守护的血脉;苏施主心怀对文明的敬畏,这般组合,或许正是古蜀先民期待的‘传承者’。只是贫僧还有几句肺腑之言,二位务必记牢。”
燕承风与苏瑶齐声应道:“请大师赐教。”
“其一,青幽谷的祭祀遗址深处,除了太阳神石的水晶棺,还有三重古蜀机关。” 老和尚伸出三根手指,每说一句,指尖便划过一道无形的轨迹,“第一重是‘幻音阵’,会模仿亲人的声音诱捕闯入者;第二重是‘流沙坑’,踩错符号便会坠入深渊;第三重是‘血符门’,需引神佩与青铜符号相合才能开启,若是强行破解,只会触发自毁机关,将遗址与闯入者一同掩埋。”
苏瑶连忙掏出纸笔,想要记录,却被老和尚抬手制止:“这些机关的破解之法,不在纸上而在心上。记住‘顺符而行,应心而动’,比任何文字都管用。”
“其二,穆然若真去了青幽谷,绝不会单打独斗。” 老和尚继续说道,语气凝重了几分,“他三个月前来寺里时,曾提过‘海外的朋友’,贫僧怀疑他早已与境外的文物走私集团勾结。你们此去,面对的不只是穆然一人,还有可能是带着火器的亡命之徒,务必小心。”
燕承风握紧了腰间的匕首,眼神变得锐利:“多谢大师提醒,我们会做好准备,绝不让他们夺走太阳神石。”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老和尚的目光落在二人身上,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郑重,“太阳神石的力量虽强,却也有反噬。若心怀贪念触碰,轻则心智错乱,重则被力量吞噬。二位切记,见到水晶棺时,只可观,不可碰,更不可妄图利用 —— 守护它的存在,比解开它的秘密更重要。”
他说完,从袈裟口袋里取出一个小小的布包,递到燕承风手中。布包入手温热,里面似乎裹着硬物。“这是本寺祖传的‘清心散’,若遇到幻音阵的干扰,取少许溶于水中喝下,可保心智清明。” 老和尚补充道,“还有,若真遇到无法应对的危机,便将引神佩对着太阳举起,它会发出古蜀巫祝的‘醒神音’,可暂时震慑敌人,为你们争取脱身时间。”
燕承风接过布包,紧紧攥在手心,布包里的药粉仿佛带着老和尚的禅力,让他原本紧绷的心绪安定了不少。“多谢大师馈赠,此恩我们永世不忘。”
老和尚摆了摆手,转身朝着藏经阁门口走去:“贫僧能做的,唯有这些。剩下的路,需二位自己走。记住,古蜀文明的传承,不是靠某一件器物,某一种力量,而是靠像二位这样心怀敬畏、坚守初心的人。” 他走到门口,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那本摊开的古籍,“若日后平安归来,可将古籍送回云隐寺,让它继续守护这份隐秘;若…… 若未能如愿,便将它焚去,莫让秘密再流散世间。”
这句话说得轻淡,却让燕承风与苏瑶心头一沉 —— 他们知道,老和尚这话里藏着对乱世的无奈,也藏着对他们安危的担忧。
“大师放心,我们定会平安归来,将古籍完璧归赵。” 苏瑶语气坚定,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
老和尚不再多言,只是双手合十,低声念了一句 “阿弥陀佛”,便踩着银杏叶的影子缓缓离去。他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庭院深处,只留下藏经阁里的微光、空气中的霉味,还有燕承风与苏瑶手中的引神佩、清心散,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燕承风走到窗边,看着老和尚的身影消失在古银杏的树影里,转身对苏瑶说道:“大师的话我们都记牢了,青幽谷的路比我们想象的更凶险,我们得赶紧回三星堆准备 —— 通知队员加强警戒,还要带上足够的工具和药品,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苏瑶点了点头,将古籍小心翼翼地用蓝布包好,抱在怀里:“还有穆然背后的走私集团,我们得提醒警方留意边境的动静,防止他们把太阳神石偷偷运出境外。”
两人不再耽搁,收拾好东西便快步走出藏经阁。此时夕阳已完全沉入山巅,暮色像墨汁般在山谷里蔓延,云隐寺的红墙在夜色中渐渐模糊,只有庭院里的古银杏还立在那里,金黄的叶子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是在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燕承风背着行囊,苏瑶抱着古籍,两人并肩走在下山的小路上。山风穿过树林,带来远处溪流的潺潺声,也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危机感 —— 他们知道,前方等待着的不仅是青幽谷的机关陷阱,还有穆然与走私集团的阴谋。但只要想到老和尚的告诫、燕昭明的期待,还有守护古蜀文明的初心,两人的脚步便愈发坚定。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延伸向未来的路。一条通往青幽谷的未知危机,一条通往古蜀文明的传承希望。而他们,正沿着这两条路,一步步走向那场关乎文明命运的终极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