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作征文别出心裁,写小诗以心相交 ...


  •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崇拜起鲁迅来,也许是被他那用锐利的文笔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当时黑暗社会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罢。我不自觉地向鲁迅先生学习了。清明节后,学校叫我们写一篇有奖作文《祭扫烈士墓》。我便写了一篇,把我的所观所感尽情地写了进去,标上飞龙的名字。这便是我写的第一篇批判现实的“反动”文章。其文尚存,抄录于下:
      祭扫烈士墓
      飞龙
      清明节又到了,学校按照当地的风俗,去本地西面的一座矮山上祭扫烈士墓。同学们带了祭扫工具,排着长龙似的队伍进发了。
      真是春光明媚,阳春三月刚刚过去,春色更浓了。树木成行地向我们点着头。似乎非常欢迎我们这一行动。微风吹拂着,欢送着我们,抚摸着我们,小鸟在青青的枝头上歌唱,列着队欢迎我们,仿佛对我们充满了爱心,充满了希望。
      浓浓的春色将我们陶醉了,不知不觉中到了烈士墓脚下,烈士墓就在眼前了。同学们似乎没有看到,仍旧沉浸在欢笑声中。
      风渐渐大了起来,校旗呼拉拉地抖着,声音里含着几分哀伤。
      学校领导的讲话,结束了这阵小小的混乱,把同学们高兴的脸色渐渐收敛起来。
      接着宣布向烈士默哀,脱帽,同学们都没戴帽子,有的却也顽皮地向头上抹了一下,作了个脱帽的动作。
      风大了,碑顶的红星铮铮作响,尘土飞扬起来。吹得我们睁不开眼睛。
      不一会儿,学生代表站在碑前讲话了,谈论声,说笑声,肆无忌惮地在队伍中响起,没有几个人在用心中讲话了。风在吼着,渐渐将话声压了下去。
      祭扫活动开始了,同学们兴奋异常,像摆脱了绳索的束缚一样。有的拿着工具,挖土,运土,也有的站在山顶,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远山近树,都在春色中溶化了。碧草刚刚从泥土中钻出,迸发着青春的活力。这山野的风景,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致,使他们隐藏的笑容显露了出来,玩耍,嘻戏,忘乎所以。
      祭扫烈士墓活动结束了。对同学们来说,这次活动就是一次小小的春游。
      回来的路上,风更大了。疯狂地怒吼着,从山上一直把我们吹下来,像驱逐客人一样,风声中满含着悲愤,伤心,失望。仿佛是烈士们的英魂在怒斥着我们,指责着我们。小鸟早飞走了,它们不想再看见我们了,狂风卷着沙土狠狠地击打着我们的脸,连天色都变得阴沉沉,黑云挡住了他的本色。
      天气的突变,是因为人在变。
      一九九二年四月八日于景台。
      我写的虽说有些进行了艺术夸张,但大多数还是属实的。我知道我所写的内容是历年来从没有人写过的,我也知道这类内容根本不能得奖,但我依然没有改动,我感到万分的骄傲,我抛开了多年来的套路,也是众人的套路。而写了真实的一幕。我也对学校产生了一丝缕的幻想:我因为风格独特,内容真实而走上奖台,让大家知道飞龙的名字。
      早自习上,梅儿借了我的作文看了,竟默默含笑。
      几日后,广播发表了征文的结果,看着一群群人走上奖台,心里坦然,也很悲凉,我深深地感到,这人社会骒不容人揭露他的本来面目的。我也看清了学校的本来面目,也是喜欢虚伪,喜欢浮夸的。
      自习课上,张老师走到我的身边,静静地站了一会儿,才把我叫出去。问我:“你知道你的作文为什么没有得奖吗?”我说:“知道。”张老师沉吟了一下,说:“你写的东西是不是有些太偏激了?”我回答:“我所写的都是真实的。难道黑暗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揭露吗?”张老师想了一下,十分严肃地慢慢地说:“有些时候,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受欢迎。我想,当今社会,黑暗也是有的,但毕竟是少数,为什么不能看到它的光明的一面呢?你揭露它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它们会因为你的揭露而消失吗?你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在社会上一定吃不消的……”放学的铃声响了,梅儿背着书包走了出来,我和她相对一笑,她便走了。张老师又说了很多,我口齿驽钝,辩不过他,只好唯唯答应。
      回家后,我越想越不服气,便给张老师写信,写了共六七页。第二天拿到班里,递给梅儿看。侯晶波看见了,走上前来,要看看是什么。我便借了她,她拿回去看了一下,原来是给张老师的,感到很是扫兴和无聊。很快就送回来了,还略略地赞扬两句。我便叫梅儿为我送上去。她也似为我勇气所鼓舞,毅然答应了,捧了长书交给张老师说:“张立东给你的。”便回来了,脸上带着自豪。
      张老师一页一页地认真看了,看完后,把信认真地放起来,便出去了。我很是忐忑不安,然而他没有再找我。
      这时我才发现,梅儿是爱写诗的。我对诗接触很少,也缺乏爱好,而且受了“文章第一”的影响,便讥讽梅儿写诗,说什么诗只能抒情,不能讽刺之类的谬论。梅儿给我看了一些她的作品,却看不懂她在说什么,便越发地诽谤诗。她一边扔过一张纸,一边愤愤地说:“这个你能看懂了吧?”我拿过来看了,上面写着“当虚伪走上奖台……”看了几遍,思絮万千。她问:“看懂了吗?”我反问:“这是什么时候写的?”她告诉我了,我叹息说:“如果是发奖后写的就好了。”她喜道:“你终于看懂了。”原来确实是发奖后写的。写的也正是对“祭扫烈士墓”征文领奖的感论。我从中看出了她对虚伪的憎恶,又蕴藏着深深的惋惜。我轻蔑地问道:“你为没有得奖而惋惜?”她立刻静静地回答道:“不,我为你而惋惜。”这回答使我很意外,不觉茫然了。
      梅儿的一句话深深地激动了我的心,还有人为我而惋惜!还有人存在着和我一样的思想!我不由得深深地佩服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普天之下,这样的圣洁之士又有几人呢?可叹天下男儿竟不如一娇弱女子。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她。从此,倍加珍惜和爱护她,把她当作我最好的朋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