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暴风的前夕2 ...
-
接到医院电话时,小周正在整理抢劫案的结案报告,钢笔尖在“受害者已收到赔偿”几个字上洇出墨团。护士的声音隔着听筒传来,像冰锥扎进耳朵:“周警官,你母亲抢救无效,已经过世了。”
她冲出派出所时,警服的第二颗纽扣崩掉了都没察觉。太平间的冷意钻进骨髓,小周看着白布下母亲消瘦的轮廓,忽然想起三天前通电话时,刘梅还说“你爸的案子结了,我也能睡个安稳觉了”,那时的语气里,藏着她从未听过的轻快。
守灵的那夜,雨下得很大。小周跪在灵前,看着母亲的遗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她想起小时候发烧,母亲背着她走三公里夜路去医院,后背的汗浸湿了她的衣角;想起父亲家暴时,母亲把她护在衣柜里,自己挡在外面;想起最后一次见母亲,对方塞给她一沓皱巴巴的钱,说“省着点花,别总吃泡面”……这些画面像碎玻璃,扎得她心口淌血。
李雨闻和单朱雁是第二天一早来的。单朱雁默默地帮着搭灵棚,李雨闻则蹲在小周身边,把一件带着体温的外套披在她肩上
出殡那天,小周捧着母亲的骨灰盒蹲着眼泪一滴一滴的躺过脸颊眼睛似乎没有了光。
单朱雁蹲下来,替她擦去脸上的泥痕,动作像在呵护易碎的瓷器:“以后我们就是你的家人,有我们在,你永远有家。”
搬进暖棚旁的小屋那天,小周打开行李箱,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物,还有母亲织了一半的毛衣。她坐在床沿,忽然看见床头柜上放着个熟悉的苹果——是她第一次来拜访时带的那种,被单朱雁做成了标本,旁边压着张纸条:“家里的苹果永远有你的份。”
夜里,她被噩梦惊醒,梦见母亲躺在太平间里,睁着眼睛看她。她跌跌撞撞跑出房间,看见暖棚的灯还亮着,李雨闻正坐在花架下,单朱雁替她揉着肩膀,两人低声说着话,像两株相互依偎的树。
“睡不着?”单朱雁先看见了她,招手让她过去。
李雨闻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位置,递过一杯热牛奶:“是不是想起你妈妈了?”
小周捧着牛奶杯,忽然想起小时候怕黑,母亲总会开着床头灯等她睡熟;想起第一次出警被醉汉骂哭,李雨闻递来的纸巾;想起父亲的案子告破后,单朱雁默默帮她整理的卷宗……这些画面在脑海里重叠,像拼图一样凑成“家”的形状。
“我妈总说,女孩子要学会自己撑伞,”小周的声音带着奶气,“可她不知道,有人替你撑伞的感觉,这么好。”
李雨闻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动作像母亲曾做过的那样:“以后我们替你撑。”
单朱雁把一条新织的围巾围在她脖子上,长度刚好绕两圈:“试试,我跟你雨闻姐学了好久。”
围巾上还带着毛线的温度,小周低头时,看见上面织着朵小小的月季,和暖棚里的“月光”一模一样。她忽然想起母亲最后一次织毛衣,也是这样笨拙的针脚,却藏着说不出的温柔。
夜里躺在床上,小周摸着脖子上的围巾,听着隔壁暖棚传来李雨闻和单朱雁的低语,嘴角慢慢扬起。窗外的月光落在床头柜的苹果标本上,泛着柔和的光,像母亲在天上看着她,眼里带着笑意。
原来家从来都不是一栋房子,是有人在暖棚等你,有人给你织围巾,是哭的时候有肩膀靠,累的时候有热饭吃。这些细碎的温暖,会像月季的根须,慢慢扎进心里,长出新的勇气。
入秋的清晨,暖棚里的月季沾着露水,小周蹲在花架旁,看着李雨闻和单朱雁给“月光”换盆。单朱雁扶着花盆,李雨闻往里面填新土,两人的动作默契得像跳一支无声的舞,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她们交叠的手上,泛着柔和的光。
“这块根须得理顺了,不然会烂。”单朱雁的声音带着点晨起的沙哑,指尖轻轻拨开缠绕的根须。
李雨闻“嗯”了一声,往土里掺了把缓释肥:“上次买的肥效果不错,你看这新叶发得多旺。”
小周看着她们,手里的洒水壶晃了晃,水洒在鞋面上都没察觉。这两个月,她总在心里排练那个称呼,对着镜子练,对着橘猫“月月”练,可话到嘴边,总像被什么堵住,喉咙发紧。
早饭时,李雨闻给她碗里夹了个煎蛋,蛋白煎得金黄,边缘微焦——是她无意中提过的喜欢的口感。单朱雁则把热牛奶推到她面前,杯壁上的水珠顺着杯身滑下来,在桌布上洇出个小圈。
小周握着牛奶杯,忽然想起母亲以前也这样,总把她不爱吃的蛋黄挑出来,自己默默吃掉。眼眶一热,那些排练了无数次的音节在舌尖打转,她深吸一口气,抬头时,正好撞见两人看过来的目光,带着惯常的温柔。
“姐姐……”这次的姐是小周对李雨闻和单朱雁内心真正的接纳把她们当做真正家人是如此亲昵。
声音很轻,像羽毛落在地上,却让整个屋子瞬间安静下来。
李雨闻手里的筷子“当啷”掉在碗里,豆浆溅到了桌布上,她瞪大眼睛看着小周,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眼里慢慢蒙上了一层水汽。单朱雁握着勺子的手僵在半空,指节泛白,喉结滚动了一下,忽然放下勺子,起身时带倒了身后的椅子,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你……你刚才说什么?”单朱雁的声音发颤,一向沉稳的眼神里,此刻翻涌着震惊和不敢置信。
小周的脸瞬间红透了,手指紧紧攥着桌布,心脏在胸腔里跳得像要炸开。她低下头,声音细若蚊吟:“我……我刚才……”
“再叫一声。”李雨闻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清晰。
小周抬起头,看见李雨闻眼里的泪光,看见单朱雁紧抿的嘴唇和泛红的眼角,那些积攒了两个月的勇气忽然涌了上来。她深吸一口气,看着两人,一字一句地说:“姐,朱雁姐。”
这一次,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李雨闻再也忍不住,捂住脸哭了起来,肩膀抖得像风中的落叶。单朱雁走过去,一把将小周和李雨闻都搂在怀里,下巴抵在小周的发顶,声音沙哑得厉害:“哎……哎……”
暖棚里的月季仿佛也被惊动了,一片叶子轻轻飘落,落在三人交握的手上。小周靠在单朱雁怀里,闻着她身上淡淡的肥皂香,忽然想起第一次在楼道里见到她们时,李雨闻沉稳的眼神,单朱雁温暖的笑容——原来从那时起,这两个字就已经在心里生了根。
“傻孩子,”李雨闻擦干眼泪,捏了捏她的脸颊,指尖带着点颤抖的温度,“早该这么叫了。”
单朱雁从厨房拿出三个碗,盛上刚熬好的小米粥,放在桌上时,碗底与桌面碰撞的声音都带着笑意:“快吃吧,粥要凉了。”
小周喝着粥,看着对面相视而笑的两人,忽然觉得眼眶发热。阳光透过暖棚的玻璃照进来,落在粥碗里,泛着细碎的金光,像撒了一把星星。她想起母亲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要找个能让你踏实的地方”,原来这里就是。
橘猫“月月”不知何时跳上了餐桌,蹭了蹭小周的胳膊,喉咙里发出“呼噜”的声音。小周放下碗,轻轻摸了摸它的头,嘴角扬起从未有过的轻松弧度。
有些称呼,一旦说出口,就成了心底最坚实的依靠。就像这暖棚里的月季,只要根扎得深,再冷的冬天,也能开出温柔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