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一章:无形的墙 ...

  •   区赛折戟的余波尚未平息,那本银灰色的二等奖证书被李悦塞进了抽屉最深处,连带着赛课结束时评委那句“缺乏课堂生成性互动”的点评,都成了不愿触碰的刺。她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了班级作业整改上,每天被补作业的学生、催反馈的家长缠得脚不沾地,直到某天中午抱着作业本回办公室,撞进一片骤然凝固的寂静里,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办公室里流动的空气,早已变得粘稠而异样。
      一种无形的隔阂,像初冬清晨窗玻璃上的薄霜,悄无声息地在她与部分同事之间凝结,模糊了原本熟悉的轮廓。
      第一节:突然的静默
      最先露出端倪的,是声音的骤停。
      以往,她抱着作业本推开办公室门时,总能听见此起彼伏的热闹——赵老师吐槽班上“刺头”学生的家长又来投诉,张老师拿着刚改完的试卷感叹“现在的孩子基础真差”,连最内向的陈老师,都会偶尔插一句食堂今天的红烧肉炖得入味。可最近这一周,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脚步声像一道无形的开关,总能精准地掐断办公室的喧嚣。
      周三上午,她抱着刚收齐的英语作业进门,正听见赵老师笑得爽朗:“你是没见着,上次我那公开课,校长从头拍到尾,还说要当范例呢!”话音未落,李悦的手刚搭在自己的办公椅上,那笑声就像被掐住喉咙的鸽子,戛然而止。赵老师猛地闭了嘴,张老师原本凑在她桌边看手机的脑袋,也瞬间转了回去,低头翻起了教案。办公室里只剩下打印机“咔嗒咔嗒”的声响,衬得那几秒的寂静格外尴尬。
      她试图打破这种怪异的氛围。周四下午,她听见赵老师和隔壁班的数学张老师正对着电脑屏幕叹气,凑近一看,原来是在说班上一个“关系户”学生上课捣乱,家长还护短。李悦心里一紧,这不正是她班赵阔的翻版吗?她赶紧凑过去,想分享自己刚总结的沟通技巧:“是啊,我们班那个赵阔妈妈也这样,上次我跟她聊作业的事,她还说副科不用太较真……”
      话没说完,赵老师就慢悠悠地合上了电脑,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我去接杯水。”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一件与她无关的事。张老师则抬起头,给了她一个公式化的微笑,那笑容只停留在嘴角,没抵达眼底:“小李啊,你刚抓作业太累了,歇会儿吧。”说完,便转身开始整理桌上的试卷,把背脊留给了她。
      李悦僵在原地,那句没说完的话像一根细小的鱼刺,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她看着两人忙碌的背影,突然觉得自己像个贸然闯入别人领地的陌生人,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第二节:被遗忘的聚餐
      周四下午快放学时,办公室里的氛围突然活络起来,却带着一种刻意避开她的隐秘。李悦正低头批改林晓雪补完的历史作业,笔尖刚圈出一个正确的知识点,就听见物理刘老师压低了声音,凑到赵老师耳边:“老地方川菜馆,六点半,张老师、陈老师都约好了,就等你了。”
      赵老师眼睛一亮,飞快地点点头,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李悦的方向,像掠过一块无关紧要的桌角,连半秒的停留都没有,随即又转回去和刘老师嘀咕:“上次那家的水煮鱼不错,这次得多点一份。”
      李悦握着红笔的手顿了顿。办公室聚餐是常事,以前不管是组内小聚还是全办公室活动,组长都会在群里发通知,有时赵老师还会特意走到她桌边,拍着她的肩膀喊:“小李,下班一起去搓一顿啊!”她放下笔,偷偷瞥了眼手机,办公群里安安静静,最新一条消息还是上周的教学通知。
      她安慰自己,可能是临时约的小范围聚餐,没来得及通知她。可当放学铃响,她看着赵老师、刘老师、张老师还有陈老师,几个人说说笑笑地拎着包往外走,赵老师还回头喊了句“老周,走啊”,把隔壁组的周老师也叫上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朝她的方向看一眼,更没人问一句“小李,一起去吗?”
      办公室瞬间空荡下来,只剩下她和角落里那位还有半年就退休的王老师。王老师戴着老花镜,慢悠悠地收拾着茶杯,见她愣着不动,叹了口气:“年轻人,别往心里去。”窗外的暮色像墨汁一样漫进来,一点点吞噬着办公桌上作业本的轮廓,也吞噬着李悦心里那点残存的、自以为属于这个集体的暖意。她拿起手机,翻遍了所有聊天记录,没有任何未读消息。
      她终于明白,这不是遗忘,是心照不宣的排除。就像她班上那些学生偷偷传纸条时,会刻意避开她的目光一样,她的同事们,也在用这种方式,把她挡在圈子之外。
      第三节:食堂的独行
      午饭时间,成了另一个让她难熬的时刻。
      以前,她总爱和赵老师、还有同年进校的两个年轻老师一起去食堂。三个人并排走着,吐槽几句学生的调皮,抱怨一下改作业的繁琐,再聊聊最近新出的电视剧,那段从办公室到食堂的短短两百米路,总能被笑声填满。食堂里,她们也总坐在靠窗的那桌,四个人挤在一起,互相夹菜,说说笑笑。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周一中午,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抬头看见赵老师和那两个年轻老师正站在门口换鞋。她赶紧抓起饭盒,快步走过去:“赵老师,一起去食堂啊?”
      赵老师脚步顿了顿,侧过身,避开了她的目光:“哦,我们跟张老师约好了,他去取快递,等他呢。”话音刚落,那两个年轻老师就互相递了个眼神,低头刷起了手机。李悦站在原地,看着她们刻意拉开的距离,只好尴尬地笑了笑:“那我先去了。”
      从办公室到食堂的路,突然变得格外漫长。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在地上投出斑驳的光影,她却觉得浑身发冷。食堂里人声鼎沸,打菜窗口排起了长队,她一眼就看见了赵老师那一桌——赵老师、张老师、还有那两个年轻老师,四个人坐在一起,赵老师正拿着手机给大家看什么,引得另外三个人哈哈大笑。没有人朝她这边看,仿佛她是个透明的幽灵。
      她默默走到打菜窗口,点了一份番茄炒蛋和米饭,找了个最靠墙的角落坐下。桌上的瓷砖冰凉,饭菜冒着热气,可她吃在嘴里,却觉得味同嚼蜡。旁边一桌的老师在聊公开课的事,她听见有人说:“这次区赛,咱们学校要是让赵老师去,肯定能拿一等奖。”另一个人附和:“就是啊,有些人看着学历高,实际上课还不如老教师有经验。”
      李悦握着筷子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她低下头,把脸埋在饭菜的热气里,假装没听见。可那些话像针一样,扎进她的心里,密密麻麻地疼。
      第四节:走廊的漠视
      比沉默和孤立更让人心寒的,是迎面相遇时的漠然。
      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在楼梯口,在教务处门口,她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办公室的同事。以前,不管是谁,都会笑着点个头,说句“去上课啊”“改作业呢”,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也带着同事间的熟稔。可现在,那些熟悉的笑容和问候,都消失了。
      周二下午,她抱着教案去三楼上课,刚走到楼梯口,就看见赵老师从楼上下来。她习惯性地扬起嘴角,抬手想打招呼,可赵老师的目光直直地越过她的肩膀,落在她身后的墙壁上,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就那么与她擦肩而过。那股带着茶香的气息从她身边飘过,却像一道冰冷的墙,隔绝了所有温度。
      周三早上,她在教务处交材料,碰见了张老师。张老师手里拿着一摞试卷,看见她,眼神闪了一下,随即迅速移开,低头跟教务处的老师寒暄,仿佛她只是空气。她交完材料,走出教务处,正好和张老师撞了个正着,她张了张嘴,想说“张老师好”,可张老师只是“嗯”了一声,侧身绕开她,径直走了。
      一次,两次,三次……次数多了,李悦那已经举到一半、准备打招呼的手,最终只能无力地垂下。她开始在走廊上刻意放慢脚步,或者提前躲进旁边的教室,避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在赛课失利后,情绪不好迁怒了别人?是不是抓作业太严格,让其他老师觉得她在“出风头”?
      那些没有答案的疑问,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让她连在办公室待着都觉得窒息。
      第五节:深夜的自省与倔强
      深夜十一点,书房里只剩下台灯的光晕。李悦对着电脑屏幕,屏幕反射出她疲惫的脸——眼底的红血丝还没消退,嘴角因为长时间沉默而显得有些僵硬。她关掉正在整理的作业统计表,点开了办公群的聊天记录,从头翻到尾,没有一条提到她的消息。
      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一遍遍复盘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
      是因为赛课失利,拿了二等奖,让学校在区里丢了脸,所以被同事看不起吗?可赛课那天,赵老师还拍着她的肩膀说“加油,肯定能拿一等奖”。是因为她最近抓作业、管纪律,每天留在学校加班,显得太“事儿”,打破了办公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默契吗?上次陈老师劝她“差不多就行,别太累了”,她还笑着说“孩子们基础差,得抓紧点”。还是因为她这个名校研究生的身份,从一开始就让一些老教师觉得不舒服,赛课失利正好给了他们排挤她的理由?
      她找不到确切的答案。这种无形的排挤,没有争吵,没有指责,却比当面的批评更伤人。它像一双看不见的手,把她从集体里推出来,让她独自站在冰冷的风里。面对班上四十多个调皮的学生,她能想出分层作业、进步榜这些办法;可面对办公室里这堵无形的墙,她却束手无策。
      委屈像潮水般涌上眼眶,她用力眨了眨,逼退了那点湿意。她想起自己当初放弃高薪的企业offer,选择当一名老师,不是为了办公室的人情往来,而是为了教室里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她想起王磊补完作业后,挠着头说“老师,历史原来这么有意思”;想起林晓雪在进步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想起那些家长虽然质疑,但最终还是回复“配合老师工作”。
      那些瞬间,比办公室的热闹更温暖,比同事的认可更有力量。
      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背脊,关掉电脑,拿起明天要讲的历史教案。教案上,她用红笔圈出了重点,还写着“给晓雪留一道简单的材料题”。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教案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
      好吧。既然无法融入,那就不必强融。教育的战场从来不在办公室的茶话会里,而在三尺讲台,在一本本作业本里,在孩子们的成长里。她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留在办公室加班,这没什么大不了。
      这堵无形的墙,很冷,很硬,也很沉。但她不能,也绝不会被它冻僵,被它压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