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第十一章潜流暗涌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王同五悄无声息地翻窗回到自己狭小却温暖的小屋,闩好门,那颗激荡的心才稍稍平复。屋内,油灯早已熄灭,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窗纸,洒下一片朦胧的光晕。
      他却没有丝毫睡意,和衣躺在床榻上,伸手从床底摸出那根冰凉坚硬的墨玉竹,指尖一遍遍抚过那光滑如玉、隐现金丝的竹身。白日里发生的一切,如同皮影戏般在脑海中纷至沓来:庄老前辈那惊走毒叟、举重若轻的仙姿;梦蝶姐姐清丽脱俗的容颜和赠竹时的真诚;刘先生药浴时那难以言喻的痛苦与脱胎换骨后的轻盈;还有更早之前,胡三的嚣张、花捕头的隐忍、玉姐的关切……
      这一切,都让他这个栖霞镇上最常见的包子铺少年郎,显得如此不同寻常。为什么刘先生一个说书人,会懂得那般神奇的养气法门,还会耗费如此珍贵的药材为自己洗筋伐髓?为什么玉娘姐,客栈那个看似精明干练的老板娘,看向自己的眼神里,总带着一种超乎寻常的、近乎母亲般的慈爱和隐忧?自己不过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穷小子,何德何能,值得他们如此倾心对待?这背后,似乎藏着一个巨大的谜团,他隐约能感觉到,却怎么也摸不到头绪。想得深了,只觉得心头像是压了块石头,有些喘不过气。
      他用力甩了甩头,似乎想把那些纷乱的思绪甩开。 “想不通,便不想了。先生和玉娘姐总不会害我。” 他将思绪转向那幽深的绿竹谷,庄老前辈如仙人般的身影再次浮现,那份强大与从容,令他心驰神往;还有梦蝶姐姐……想到她,同五的心跳没来由地快了几分,脸上也有些发烫。“无论如何,我要变强!只有变得像庄老前辈那样厉害,才能不辜负先生的期望,才能……才能不再受人欺负,才能守护想守护的人!” 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燃起的火把,瞬间驱散了所有的迷茫与不安。
      虽然已是三更天,他却一丝困意也无,反而精神奕奕。他索性盘膝坐起,依照刘愈所授的“小念头”口诀,摒除杂念,意守丹田,缓缓引导体内那丝微弱却已变得精纯无比的真炁。一经运功,他立刻感受到了与往日的天壤之别!以往那如溪流般纤细、运行时偶有滞涩的真炁,此刻竟如同一条温顺却充满活力的水龙,在已然拓宽、坚韧的经脉中欢快地奔腾游走,周而复始,畅通无阻。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感弥漫全身,意识渐渐空明,仿佛脱离了躯壳的束缚,融入到了窗外那无边的月色与寂静之中。他不知不觉,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深定入微的玄妙境界。
      翌日,天刚蒙蒙亮,同五便神采奕奕地来到了县衙旁的空地——花盛平日指导他们练武的校场。经过一夜的深定调息,他非但毫无倦色,反而目光更加清亮,步伐也愈发沉稳轻盈。
      花盛依旧如往常般,面色严肃地教授着花郎棍法的套路。同五凝神练习,一举一动,一招一式,看似与往日无异,但落在花盛这等行家眼中,却是大异于往常!只见同五演练之时,身形舒展,姿态自然而然地透出一种难言的协调与韵律。尤其是他的呼吸,绵长而均匀,几乎微不可闻,与棍法动作完美契合,丝毫没有寻常少年练武时的急促和散乱。更让花盛心惊的是,同五的眼神,专注而平静,仿佛一泓深潭,与他这个年纪应有的跳脱浮躁格格不入。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静”与“稳”,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更不是单靠外家功夫能达到的境界!
      花盛心中疑云大起,面上却不露声色。待套路演练完毕,他沉声道:“同五,二魁,你二人过来,演练一下近身缠揉的功夫,体会如何听劲、化劲。”
      二魁早就憋着劲要扳回一城,闻言狞笑一声,揉身便上,双臂如铁钳般向同五绞来。他仗着身高力大,招式凶猛,恨不得立刻将同五摔个跟头。
      同五牢记刘愈“经脉初扩,切莫与人动手”的告诫,不敢动用体内那股新生的真炁,只得凭借洗筋伐髓后更为敏捷的身手和扎实的基础步法周旋。他处处避让,格挡时也只用巧劲,不敢硬接,场面上顿时显得左支右绌,落了下风。
      二魁见状,越发得意,攻势更猛。然而,花盛那双锐利的眼睛,却看出了更多门道: “奇怪!同五明明处处被动,看似狼狈,但步法却丝毫不乱,重心稳如磐石。二魁几次猛攻,力道足以掀翻壮汉,却只能让同五身形微晃便即稳住。而且,同五气息悠长,面对如此急攻,竟无半分气喘之象,这……这绝非他往日应有的体魄!” 花盛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疑虑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这孩子身上,一定发生了某种根本性的变化!
      对练草草结束,二魁虽占了上风,却因未能干脆利落地击败同五而有些悻悻。同五则恭敬地向花盛行礼后,转身离去。
      看着同五远去的背影,花盛目光深邃如潭。他先是将二魁叫到一旁,状似随意地询问了几句同五的家常,诸如“同五可还有叔伯兄弟?”“王掌柜老来得子,真是好福气”之类。二魁心性粗直,只当是师父闲谈,将自己所知一一道出,更坐实了王福六夫妇年近五旬方得此“独子”的说法。
      打发走二魁,花盛立即返回衙署书房,屏退左右,神色凝重地取出了栖霞镇黄册(明朝推行的户籍制度)。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开启一个关乎命运的秘匣,直接翻至“福六记”王福六的名下。指尖划过那行记载户籍的墨字:王福六,妻周氏,洪武元年得子,名同五。
      “至正二十五年……”花盛心中默念,目光骤然锐利如鹰隼!“不对!”一个冰冷的念头如同冷水浇头,瞬间将他惊醒。“王同五那孩子,观其身形骨相,分明已是十二岁年纪。从今年倒推,他的生年当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左右!”
      至正二十三年! 这个年份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花盛记忆的迷雾。那是鄱阳湖大战烽火连天的岁月,是汉王陈友谅与洪武皇帝决一死战、也是他父亲花云将军阵亡于张定边箭下的那一年!而洪武元年,天下已定,大明开国,四海初安。这中间,整整差了三年有余!(实际上王同五是1362年出生,彼时张定边在外征战,妻儿未在身边,到1363年鄱阳湖大战失败,张定边护送陈友谅尸体及陈理回都,王同五已经一岁,期间叛党策反暗害张定边家人,导致张定边与妻儿从此天各一方。)
      一股寒意自脊椎骨窜起。花盛强抑激动,指尖再次细细摩挲那黄册上的墨迹与纸页。“这墨色沉而不旧,纸缘磨损均匀却浅,与同期其他户帖的沧桑感迥异……这记录,太‘干净’了。” 他办案多年,对文书真伪自有敏锐直觉。此刻,他几乎可以断定:这份黄册记录,是后来精心伪造的!有人刻意将王同五的出生年份,从至正二十三年篡改到了洪武元年!
      真相如同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开。“王同五……张定边……难道是如此!我踏破铁鞋无觅处,苦苦追寻十年的仇人之子,竟日日在我眼前,唤我师父!” 刹那间,父亲花云中箭落马、血染征袍的惨状,张定边率领的贼军破城后,迫使母亲投水的悲影,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那股刻骨铭心的仇恨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几乎让他想要立刻拔刀!
      然而,他目光扫过校场——方才同五练功站立的地方,那少年阳光而略带腼腆的笑容,恭敬行礼的姿态,以及眼神中对自己的纯粹信任,清晰地浮现出来。“冤有头,债有主……祸不及妻儿,当年他尚在襁褓,于我花家惨剧有何干系?我花盛若对一懵懂少年下手,与当年那些滥杀无辜的乱兵贼子有何区别?我与那张定边,又成了何种人?” 根植于骨髓的正道观念,与他背负的血海深仇,展开了剧烈的撕扯。他的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最终,理性与内心深处坚守的“道”,艰难地压过了瞬间的复仇冲动。
      “我不能动他,至少现在不能。” 花盛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神重新变得冰冷而锐利,却不再是针对同五,而是转向了更深沉的谋划。“杀一个王同五,易如反掌,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彻底断了我追寻张定边的线索。我的目标是张定边!是那些十年来费尽心机为他伪造身份、暗中庇护他长大的人”他脑中立即浮出来刘愈,柳玉娘的身影,“还有可能就潜伏在暗处的张定边本人!”
      一个清晰而冷酷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型。“同五,你现在是我手中最重要的鱼饵。只有通过你,才能钓出我真正的仇人。我必须隐忍,必须比任何人都更耐心地‘保护’好你,绝不能让你被毛骧那帮鹰犬先一步毁掉!” 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局面:既要暗中调查仇敌,又要防范朝廷势力打草惊蛇,甚至要在必要时,为“仇人之子”提供某种程度的掩护。
      他轻轻合上黄册,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仿佛什么也未发生。但在他心底,一段更加危险、更加孤独的征程,已然开始。他望向窗外栖霞镇看似平静的街道,目光深邃。“刘先生,柳老板娘……你们,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 未来的路,仿佛在悬崖边缘行走,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同五自是浑然不知花盛心中已掀起惊涛骇浪。他离开校场,走在回家的青石板路上,却敏锐地察觉到镇上的气氛与往日有些不同。街上似乎多了些陌生的面孔,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闲逛的汉子,他们的眼神不像寻常百姓,总带着几分审视和游离。
      当他路过栖霞客栈时,目光不经意扫过街角,看到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乞丐,蜷缩在墙角,浑身散发着酸臭之气。同五心中一动,“如今皇上立了规矩,乞丐大多有了安置,这老伯怎的如此落魄,流落到我们这小镇上来?瞧他样子,真是可怜。” 他少年心性,怜悯之心顿起,便转身跑回家中,悄悄拿了几个还温热的肉包子。
      当他将包子递给那老乞丐时,却发现这乞丐有些奇怪。他接过包子,含糊地道了声谢,声音沙哑难辨,但那双隐藏在乱发后的眼睛,却似乎总有意无意地、直勾勾地望向栖霞客栈的门口,尤其是当老板娘柳玉娘那抹靓丽的身影偶尔出现时,那目光更是复杂难明,似有痛苦,又有难以言说的渴望。
      同五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客栈,又看看老乞丐, “这老伯,定是饿得狠了,想去客栈讨些吃食,又见那里气派,不敢上前吧。” 他自以为想明白了缘由,心中更是同情,便将包子塞到老乞丐手里,安慰道:“老伯,您慢慢吃,不够我明天再给您带。” 说完,便转身往刘愈先生居住的别院走去,他心中还有许多关于昨夜修炼的疑问,想向先生请教。
      他却不知,在他转身之后,那老乞丐握着包子的手,微微颤抖起来,浑浊的眼中,竟有点点泪光闪烁,目光依旧死死地追随着客栈中那个让他魂牵梦绕了十年的身影……
      与此同时,数十里外的官道上,一匹快马正溅起烟尘,驰向府城方向。马上的骑士身着公门服饰,怀中揣着一封密信,正是花盛写给上级的呈报,其中详细提及了对王同五身世的疑点,并请求密查洪武元年前后,栖霞镇的人口流动记录。而这封信,注定不会直接到达其预定者手中,而是会先被靖安司的暗桩截获,呈到毛骧的案头。
      毛骧把玩着信纸,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他望向窗外,喃喃自语:“栖霞镇……王同五……真是越来越有趣了。看来,那张网,该收一收了。” 他转向阴影中侍立的手下,“告诉赵承勇,鱼儿已惊,让他动作快一点。‘梅花’的案子,该结了。”他并不在乎王同五是谁,得到线索杀,没有得到线索也杀,他脸上的笑容仿佛是判官手中的笔,让人不寒而栗。
      栖霞镇的天空,依旧晴朗,但一张无形的巨网,已开始缓缓收紧。
      (第十一章完)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