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功成身退 ...
-
春去秋来,寒暑十易。
自罗马臣服,黑龙旗插上卡皮托林山顶,已然过去了十年。这十年,是大秦联邦真正消化这前所未有之疆域,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从理想变为现实的十年。
咸阳,这座世界的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华鼎盛。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物产在这里交汇:非洲的象牙与黄金、印度的香料与宝石、波罗的海的琥珀、北欧的毛皮、甚至从遥远新大陆经由太平洋航线运回的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种子,都在东西两市堆积如山。不同肤色、发色、瞳色的人们,穿着各具民族特色却又明显带有秦式风格的服饰,行走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他们口中交谈的,皆是经过标准化、略带各地口音却无碍交流的"雅言秦语"。
城中央,高达九层的"万象阁"已然竣工,飞檐斗拱,如大鹏垂天之云,俯瞰着整个帝都。这是帝国收藏、研究、展示全球文明精华的殿堂,也是尤虞这十年来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
此刻,她正站在万象阁的最高层,凭栏远眺。夕阳的余晖将她的白发染成金色,十年的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更深的痕迹,但她的目光却愈发深邃平和,如同饱经沧桑却依旧宁静的深海。她看着脚下这座她亲眼见证、并亲手参与缔造的奇迹之城,看着那如织的人流、往来的商队、以及学宫内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平静与满足。
她的使命,真的完成了。
这十年,她并未过多参与具体政务,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文明的融合与传承之中。她主持编撰了《寰宇博物志》,系统地记录、整理了已知世界的动植物、矿产、风土人情;她推动了"雅言秦语"的标准化与简化,使其更易于在不同语系的人群中推广;她指导工匠们改进了印刷术,使得知识的传播成本大大降低;她甚至在万象阁内设立了"格物院",引导学者们不再局限于经义辞章,开始观察自然、研究物理、探讨数学。
她知道,武力征服可以打下广阔的疆土,但唯有文明与知识的传播,才能让这些疆土真正融为一体,让"大秦"从一个帝国的名号,变成一个跨越种族与地域的文明共同体。
她也知道,自己离开的时候快到了。一种冥冥中的预感,以及身体日渐轻盈的感觉,都在提醒着她。
这一夜,月华如水,万籁俱寂。
尤虞独自坐在万象阁顶楼她常待的那间静室里,案几上摆放着由帝国最精湛工匠制成的、洁白如雪的纸张——这是她献给这个时代的第一个礼物,似乎也应是最后的告别。她研好墨,提起那支陪伴她多年的狼毫笔,凝神静气,用最端正、最沉静的秦篆,一字一句地写下:
"陛下:
天下一统,寰宇皆秦。文明交融,天下大同。
虞之使命已成,夙愿已偿。此身当归于来时之处。
十年耕耘,万象初新。格物之道,方兴未艾;仁恕之政,渐入人心。愿陛下承此基业,持守正道,使文明之火,永耀星海。
虞,去矣。
愿此世,永无战火,永享太平。愿华夏衣冠,万世永昌。
——师者,尤虞。绝笔。"
笔尖离开纸面的刹那,仿佛某种无形的纽带被悄然切断。她感到一种极致的轻盈感从灵魂深处泛起,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如同晨曦中逐渐消散的薄雾。她没有恐惧,没有遗憾,只有一种功德圆满的安然与释然。她最后望了一眼窗外那片被她亲手改变的、无比辽阔的星空,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个她即将归去的、也必将因此而被改变的故乡。
她的身影,就在这清冷的月光下,如同投入水中的水墨画,悄然晕开,淡化,最终消失无踪,未留下一丝痕迹,只余那封墨迹未干的信笺,静静地躺在案几之上。
翌日清晨,当内侍如同往常一样送来早膳时,发现了空无一人的静室和那封仿佛重逾千钧的信笺。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咸阳宫。
嬴政闻讯,手中的朱笔骤然停顿,一滴殷红的墨汁滴落在奏章上,缓缓晕开。他沉默了片刻,挥退了所有侍从,独自一人,步履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迫,来到了万象阁。
他拾级而上,走过收藏着全球奇珍的层层楼阁,最终停在了那间静室门口。他没有立刻进去,只是站在那里,目光复杂地扫过室内熟悉的陈设——那是尤虞按照她的习惯布置的,简洁,却处处透着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巧思。
良久,他才迈步走入,径直走到案几前,拿起了那封信。他看得极慢,每一个字都仿佛要刻进心里。当看到"虞,去矣"三个字时,他握着信纸的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微微发白。
这位横扫六合、鞭笞天下、连鬼神都不放在眼里的千古一帝,此刻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一双深邃的帝眸之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波澜——有失去臂膀的痛惜,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有对"来时之处"那神秘归宿的一丝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种了然的寂寥。他早已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当它真正来临时,依旧觉得……空落。
他在那间静室里,从日出坐到日落,屏退了所有前来劝慰的臣子。没有人知道这位帝王独自一人在想些什么。
三日后,嬴政颁布了一道特殊的诏书。他没有为尤虞修建宏伟的陵墓,也没有举行盛大的国葬。他下令,在万象阁前,那片尤虞最喜欢驻足眺望帝都全景的广场上,立下一块通体无瑕、高愈三丈的白玉巨碑。
碑身打磨得光滑如镜,映照着天光云影,却未刻一字。
有大臣斗胆询问碑文,嬴政立于碑前,玄衣冕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遥望着西方——那是尤虞曾经描述过的、她"来时之处"的方向,沉默良久,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地传入每一个随行臣子的耳中:
"她的功绩,天地为证,山河为铭,这万里疆土,这鼎盛文明,皆是她的碑文,何须再用文字赘述?后世子孙,当自行评说,自行铭记。"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最终落在那无瑕的碑面上,语气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与……近乎平等的尊重:
"然,于朕心中,她永远是——帝师。"
此后数千年,此碑被称为"无字碑",与始皇陵并立,成为大秦联邦最神圣的遗迹之一。每一位继任者登基,必先至此碑前静默缅怀;每一位求学的士子,都会来此感受那份超越时代的智慧与情怀。它无声地诉说着一位穿越时空的女子,如何以她的知识与信念,辅佐帝王,重塑文明,为整个华夏族群,开创了一个万世太平的崭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