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锚点 ...
-
开学的日子,终究还是裹挟着初秋的凉意,扑面而来。
校园里依旧喧闹,梧桐树叶边缘泛起了更明显的黄意。分班名单贴在公告栏,前面挤满了惴惴不安的学生。闻悦和周砚并肩站在人群外围,没有急着往前挤。
“紧张吗?”周砚低头问她。
“有一点。”闻悦老实承认。
周砚沉默了一下,忽然伸出手,轻轻握了一下她的手腕,一触即分。
“无论在哪里,”他眼神笃定,“都在。”
分班结果毫无悬念:
文科六班:闻悦(高二1号楼)
理科一班:周砚(高二3号楼)
两栋教学楼隔着中央广场遥遥相望。这个距离,让“同校”两个字突然变得具体而微茫。
闻悦的新教室在一楼。周砚帮她把书包放到靠窗的座位,这个位置能看到窗外广玉兰的树冠,以及——广场对面那栋熟悉的理科楼。
“我记得,”闻悦指着对面三楼某个窗户,“那是我们去年的教室。”
周砚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目光在那个窗口停留片刻,然后往下移,定格在二楼一个不起眼的窗户。
“那里,”他说,“是我的新教室。窗口朝南,应该能看到你这栋楼。”
这个认知让闻悦心里微微一动。虽然看不清彼此,但知道对方就在视线可及的某扇窗户后,这种感觉很奇妙。
第一节课后,闻悦收到周砚的消息:
Zhou Y:[图片]
照片是从他教室窗口拍的,画面里是她所在的整栋文科楼,在秋日阳光下安静伫立。
Zhou Y:能看到你这栋楼。
Zhou Y:你在靠广玉兰树的那个窗口,对吧?
他记得她选座位的偏好。闻悦走到窗边,朝着对面二楼那个窗口挥了挥手。
闻悦:报告周砚同学,定位准确。
放学时,他们在两栋楼之间的广场汇合。初秋的风吹动衣角,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
“感觉怎么样?”周砚接过她手里装新书的袋子。
“新同学都挺好的。”闻悦说,“就是下课找你得跨越整个广场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用玩笑的语气谈起这个事实。
走到分别的路口,周砚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扁平的盒子。
“开学礼物。”
闻悦拆开包装,里面是个精致的木质相框。但相框里嵌着的不是照片,而是一张手绘的校园地图——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两栋教学楼、中央广场,和他们每天必经的那个分岔路口。在地图下方,用他熟悉的笔迹写着一行小字:
「所有坐标都通向同一个终点」—— 给闻悦的锚点
闻悦怔怔地看着这份礼物。他没有试图否认距离的存在,而是把整个校园——这个承载着他们共同记忆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里,每一条路都记录着他们的足迹,每一个地点都藏着他们的故事。
“谢谢。”她摩挲着相框边缘,“这比星空更实在。”
周砚的耳根微微发红。“嗯。”他顿了顿,“明天见。”
“明天见。”
闻悦抱着相框往回走,这次没有回头。她知道,重要的不是能否隔窗相望,而是在这个偌大的校园里,他们始终知道对方在哪条轨迹上运行。
就像他送的这个锚点——不是要拴住谁,而是为所有可能的远航,标记归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