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错位的频率 ...

  •   意向表交上去后,心里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闻悦和周砚的关系似乎恢复了往常,他们又开始分享日常,讨论作业,偶尔约着一起去图书馆。但有些东西,在经历过暴雨之夜的坦诚与扶持后,变得不一样了。

      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默契,不再回避那些沉重的话题。周砚会跟闻悦说起“星环”遇到的瓶颈,那些闻悦完全听不懂的材料参数和推进效率问题;闻悦也会跟他吐槽历史论述题的刁钻,或者分享她读到的一句直击心灵的诗歌。

      他们都努力地想靠近对方的世界,倾听,并试图理解。

      然而,理解并不总是能同步。

      周末,他们约在市图书馆。周砚摊开一本厚厚的《航天推进原理》,上面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让闻悦眼花缭乱。他正兴奋地指着一段内容,压低声音对闻悦说:“看这里,这个新型离子推进器的构想,如果能把比冲再提升一点,对‘星环’的轨道维持意义重大……”

      他的眼睛闪着光,那是闻悦熟悉的、他沉浸在自己热爱领域时的神采。她努力跟着他的指尖,去看那些天书般的符号,大脑却一片空白,只能看到他嘴唇一张一合,听到那些陌生的术语在耳边嗡嗡作响。

      她点了点头,勉强扯出一个微笑:“嗯,听起来很厉害。”

      周砚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游离,话音戛然而止。他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些许,合上书,语气恢复了平常的温和:“抱歉,是不是很无聊?”

      “没有。”闻悦立刻否认,心里却泛起一丝无力的歉疚,“只是我……不太懂这些。”

      “没关系。”他笑了笑,将那本厚重的书推到一边,“你看你的书吧。”

      气氛有了一瞬间的凝滞。他们各自低下头,看着自己面前的书本,却都有些难以集中精神。

      过了一会儿,闻悦试图打破沉默,她翻开自己正在读的一本散文集,找到她做了标记的一段,递到他面前:“你看这句,‘月光像一声轻轻的叹息,落在沉睡的湖面上’,写得多美。”

      周砚依言看去,认真读了一遍,然后抬起头,眼神带着一丝纯粹的困惑:“嗯……是挺美的。”他的反应礼貌而诚恳,但闻悦能感觉到,那种文字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并没有真正传递到他心里。他像是在解一道题,分析了比喻的修辞,却无法共鸣那声“叹息”的重量。

      他们就像两台接收频率不同的收音机,偶尔能清晰地接收到彼此的讯号,大部分时间却充斥着无法消除的杂音。那些杂音,来自于他们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频道。

      这种微妙的“错位感”,在几天后的一次聊天中变得更加明显。

      闻悦读到一篇关于古典诗词中时间意识的分析文章,感触颇深,兴致勃勃地发给周砚看。她期待着能和他探讨那种古今相通的情感。

      周砚很快回复了,他绕开了文章本身的情感内核,而是精准地指出了文章里引用的一个历史年代可能存在考证偏差,并附上了一段严谨的史料依据。

      他的回复无懈可击,甚至帮闻悦纠正了一个知识性错误。可闻悦看着那条消息,心里却空落落的。她分享的是一种感受,一种情绪,而他回馈的,是冷静的考据和逻辑的推理。

      她盯着手机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久久不知道该如何回复。最终,只打出了两个字:
      闻悦:这样啊。

      她放下手机,走到窗边。夏日傍晚的风带着温热的气息,吹动了窗帘。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那个暴雨之夜拉近的距离,似乎正被这种日常的、琐碎的、无法同步的理解一点点拉开。

      他们能共享同一把伞下的方寸天地,能紧握彼此的手传递力量,却很难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真正走进对方精神世界的花园。

      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星辰与诗歌,本就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吟唱着不同的韵律。

      闻悦轻轻叹了口气。那份因共同面对风雨而滋生的勇气依旧在,但勇气之下,悄然滋生了一丝迷茫——当暴风雨过去,当天各一方成为必然,仅靠回忆中的那点温暖,真的足以支撑两条截然不同的轨道,长久地并肩运行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