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第七章:鄱阳决战
半个多月后,朱元璋领兵登船,从水路直奔鄱阳湖,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现在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江水量调节起关键作用。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扬澜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
一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
二为“宫亭湖”,原来专指星子县东南鄱阳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宫亭庙而得名,后来逐泛指鄱阳湖的全部;
三为“扬澜湖”,是由—一些亲身经历过鄱阳湖风涛险恶的人们而得名,李纲《彭蠡》诗:“世传扬澜并左蠡,无风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扬澜》诗:“彭蠡古来险,汤汤贯侯卫。源长云共浮,望极天无际。传闻五月交,兹时一阴至。飓风生海隅,馀力千里噎。万窍争怒号,惊涛得狂势。”朱元璋率领大队人马到了鄱阳湖,众人一看,这陈友谅在鄱阳湖经营多年,所率领的船只都很高大,难怪陈友谅想让我们来鄱阳湖决战,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双方调兵谴将摆开阵型,在鄱阳湖上展开厮杀,厮杀了几日,双方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陈友谅依仗船只高大,赢多输少,朱元璋因为船只矮小,落了下风,这日朱元璋又率领手下兵将,乘船在鄱阳湖和陈友谅展开厮杀,朱元璋在主船上,也不惧风险,亲自上阵督战。朱元璋的主船也比较小,上面也就带了五十名士兵和五十名五行卫,还有唐思源唐正阳侯成庆,贴身护卫淮河三鬼,正在双方兵马陷入鏖战之时,陈友谅的长子,大太子陈刚,人送外号神箭小后羿,陈刚曾经得到高人传授,一手连环箭号称天下第一,他的几名副将,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左先锋是鄱阳湖三蛟徐必先师兄弟三人,老大玉面蛟徐必先三十多岁,微黑面庞,老二铜头蛟董琦,老三铁尾蛟秦坤,都是三十岁左右,师兄弟三人,都是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徐必先的父亲,是鄱阳老怪徐道清,一手创立鄱阳帮,一对分水刺,打遍江西无敌手,徐必先师兄弟三人,原来是受徐寿辉三番五次邀请,才加入了徐寿辉的部队,后来陈友谅弑杀徐寿辉,徐必先师兄弟三人不齿其所为,也就准备离开,但陈友谅此时势力太大,整个江西都在陈友谅的势力范围以内,陈友谅威逼利诱,徐必先师兄弟三人怕殃及家人帮众,也不敢与他翻脸,只好带领鄱阳帮帮众,在陈友谅帐下效力。右先锋是祁连山绿林道上瓢把子张氏五兄弟,这祁连山张氏五兄弟,号称祁连五鹰,是祁连山绿林道上鼎鼎有名的响马世家,祁连山张氏,乃祁连山一带第一大姓,家族势力在祁连山一带首屈一指,张氏五兄弟原来也是受到徐寿辉重金邀请,才加入了徐寿辉的部队,后来陈友谅弑杀徐寿辉,又被陈友谅重金礼聘,张氏五兄弟乃响马世家出身,对钱财比较看重,虽然也有些不齿陈友谅所为,考虑再三后,还是没能抵御住钱财的诱惑,所以转投了陈友谅,在陈友谅帐下效力,陈友谅让张氏五兄弟担任神箭小后羿陈刚的右先锋。老大白头鹰张道仓四十岁左右,老二金眼鹰张道友三十七八岁,老三银翅鹰张道余,老四铜羽鹰张道满,最小的老五铁爪鹰张道林,刚刚三十出头,兄弟五人都是豹头环眼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此时陈刚一眼看到朱元璋的主船,立刻命令士兵挥动令旗,自己主船和左船鄱阳湖三蛟,右船祁连山五鹰,三船齐发,直奔朱元璋的主船而来。此时徐达和常遇春正在朱元璋的左右船上,护卫朱元璋,眼看三只大船直扑朱元璋,左船常遇春,右船徐达急忙带兵上前拦截,左船常遇春与祁连山五鹰,开始血拼,右船徐达和鄱阳湖三蛟展开厮杀,徐达和徐必先是同宗兄弟,徐达年轻时遇险,幸亏鄱阳老怪徐道清念在徐达是同宗侄儿的份上,出手相救,所以鄱阳老怪徐道清是徐达的救命恩人,徐达和徐必先师兄弟三人也相识日久,没想到今日却在战场相遇,也只能各为其主,指挥手下厮杀,神箭小后羿陈刚这艘主船载了三百士兵,三层高的楼船上,士兵们箭如雨下,径直杀向朱元璋主船,朱元璋等人,所乘主船较小,只能缩在甲板上,举着盾牌,拼命抵挡,士兵们稍有疏忽,就会丧命,唐思源一看,心想这样下去,一船人都得死光啊,急忙对着身旁唐正阳和侯成庆道:“阳儿,庆儿,一会我设法上敌方主船,击杀主将,待我上船后,你们即刻跟进杀敌。”朱元璋此时就在唐思源身旁,举着盾牌躲着箭雨,听到唐思源之言,连忙劝阻道:“姐夫,这可不行,这太危险了。”唐思源道:“元璋,他们船又高又大,我们船又矮又小,他们居高临下,船上的士兵又是我们几倍,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朱元璋道:“姐夫,你别冒险了,我们躲在盾牌后,让士兵划船,赶紧撤离。”于是朱元璋下令士兵赶紧划船,准备撤离,但是士兵们顶着盾牌防着敌人箭雨,又要划船,情急慌乱之下,竟然将船划到了浅滩,船身一个摇晃,竟然搁浅了,众人大惊,朱元璋霎时大惊失色,心想:“这可坏了,看来今天我要命丧于此。”神箭小后羿陈刚见朱元璋船只搁浅,心中大喜,连忙指挥手下兵丁,全力以赴张弓搭箭,射向朱元璋这边,唐思源见敌人箭如雨下,不断有士兵中箭身亡,忍不住心中焦急,考虑片刻,对朱元璋道:“元璋,现在船只已经搁浅,我们想走也走不了了,敌众我寡,敌人又在高处射箭,我们总是躲避也不是办法,再这样下去,我们都活不了,我现在上敌方船上击杀他们的主将,只有这样才有一线生机。”朱元璋心想,这跑又跑不掉,敌人箭如雨下,总是躲避也确实不是办法,只好道:“姐夫,你千万要小心谨慎。”唐思源又大声嘱咐唐正阳,侯成庆和一众五行卫,然后弯着腰,举起盾牌护身,找到船上的船锚铁链,气沉丹田,用力一挥,几十斤重的船锚带着铁链直直飞向陈刚的主船,只听嘭的一声,船锚已经勾住了陈刚的主船,唐思源站起身形,一手持盾,一手挥舞手中钢刀,脚踩着船锚铁链,向陈刚的主船冲去,陈刚在主船上一看,眼疾手快,连射三箭,迅疾如风,唐思源眼疾手快,举刀击落,主船上的士兵见此情形,也纷纷拉开弓箭,对唐思源瞄准射箭,唐思源一手持着盾牌,一手持着钢刀,舞刀如风,抵御箭矢,此时陈刚又是连环三箭射来,唐思源奋力打落,不想那陈刚虽然对外所称是连环九箭,但是他真正厉害的是六箭齐发,此时的唐思源,正在抵挡敌人士兵箭矢,却被陈刚瞅准破绽,手中六箭齐发,虽然唐思源左遮右挡,奋力击落四支箭矢,但是却被另外两支箭射中腹部,但是血如泉涌,唐思源顾不上拔出身上的箭矢,强忍剧痛,一个鹰击长空,上了陈刚的主船,此时唐正阳侯成庆见状,也连忙领着一众五行卫,开始顺着铁链向上冲锋,陈刚看见自己两箭射中敌人,心中正在得意,没想到唐思源却视死如归,对身上中的两箭不管不顾,如同神龙出海一般高高跃起,手中的钢刀使出圣火教镇教绝技斩魔刀法,一招神魔劈山,奋力砍向陈刚,陈刚猝不及防,想拿兵器阻挡,已是不及,只能拿起手中弓箭抵挡,想要挡住唐思源,但唐思源已经抱着必死决心,雷霆一击之下,陈刚手中的弓箭被砍断,陈刚发出一声惨叫,被唐思源一刀劈成两半,船上的士兵一看陈刚惨死,不由得大乱,有的士兵大喊:“不好了,不好了,太子殿下被杀了。”在这慌乱之际,唐正阳侯成庆带领几十名五行卫顺着铁链已经爬上了陈刚的楼船,陈刚手下的士兵眼见陈刚惨死,一个个心慌意乱,无心应战,被五行卫砍瓜切菜一般杀得血流成河,有些士兵见势不妙,纷纷跳船逃生,唐正阳几个箭步来到唐思源身边,只见两支长箭已经将唐思源身体射穿,唐思源身上血流如注,已经奄奄一息,唐正阳抱着父亲的身体放声大哭,这时的朱元璋也随士兵顺着铁链,爬上了楼船,见此情形,也连忙上前,口中大喊道:“姐夫,姐夫,你要撑住啊。”唐思源勉强睁开双眼,对唐正阳道:“待你姨母这边情势稍缓,你就带领教中的兄弟们回去,免得兄弟们丢了性命。”说完,头一歪,已经气绝身亡,唐正阳心如刀绞,五脏俱焚,抱着父亲尸首,哭的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此时的鄱阳湖面,已经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徐达和常遇春等人拼死杀敌,终于将陈友谅的士兵杀退,众人来不及悲痛,连忙命令士兵划动船只,将陈刚主船上朱元璋,唐思源父子等人救回营地,此时,天色已晚,唐正阳强忍心中悲痛,将父亲的尸体从船上背了下来,亲自用清水净布擦尽父亲身上的血污,然后将父亲的尸首,置于柴堆之上,按圣火教的教规予以火化,侯成庆和一众五行卫心中也是悲痛欲绝,哭声震天,朱元璋亲自领着所有将领,前来拜祭,在众人的痛哭声中,唐思源尸首化为一团灰烬。再说陈友谅这边,得知自己的太子被杀,如同晴天霹雳,心中狂怒,命人将鄱阳湖三蛟和祁连山五鹰叫到大帐中,大声怒吼道:“尔等身为副将,我让尔等护卫太子,尔等为何保护不周,害得太子丢了性命?”鄱阳三杰和祁连五鹰连忙跪倒在地,口中道:“皇上,太子命我们协助他,三船齐发,想去诛杀朱元璋,我们被徐达常遇春拦截,展开厮杀,太子主船已将朱元璋主船逼到搁浅,不料,朱元璋手下大将拼死登船,杀了太子,我等与徐达常遇春厮杀,实在分身乏术,请主公恕罪。”陈友谅对大儿子陈刚视为接班人,早已立为太子,陈刚的神箭也是陈友谅最为依仗的取胜利器,也是陈友谅所有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如今却命丧战场,让陈友谅如何不肝肠寸断,悲痛欲绝。”陈友谅怒发冲冠道:“太子已死,尔等身为副将,却保护不力,我要尔等何用?”来人啊,将鄱阳三蛟,祁连五鹰推出去斩了。”此时的陈友谅已经是目眦欲裂,两只眼睛都红了,手下的谋士将领,也没有一个敢上前求情,兵丁们上前用铁索将鄱阳三蛟,祁连五鹰捆得严严实实,推到营门外,准备斩首示众,此时营地外,鄱阳帮的帮众足有数百人,祁连五鹰的手下亲兵也有数百人,一看首领被绑,马上就要被斩首,不由得群情汹涌,冲上去将八人团团护住,陈友谅在大帐中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中军将士把鄱阳帮的帮众和祁连五鹰手下团团围住,统统处死,徐必先见此情形,摇头长叹一声,气沉丹田,内力贯注双手,用力挣脱铁索,又将两个师弟手上的铁索用力扯断,祁连山五鹰老大白头鹰张道仓,连忙喊道:“徐贤弟,拜托救救我们兄弟。”徐必先上前将祁连五鹰手上的铁索全部用力扯断,五鹰齐声称谢,徐必先道:“张家兄弟,既然陈友谅要将我们赶尽杀绝,我们也只能反出阵营,你们意下如何?”老大白头鹰张道仓道:“陈友谅如此昏庸无道,不管我们兄弟死活,全凭徐兄做主,我们一起反了。”于是鄱阳湖三蛟和祁连五鹰带头,领着帮众和手下,手持利刃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陈友谅的兵营,陈友谅得知消息怒不可遏,命令中军将士穷追不舍,务要将反叛众人赶尽杀绝。鄱阳三蛟和祁连五鹰率领手下边杀边跑,奈何陈友谅派来追杀的中军将士足足有上万人,鄱阳三蛟和祁连五鹰等人寡不敌众,手下部众不断有人倒下,正在众人绝望之时,忽听一声炮响,只见对面杀出了一队人马,为首之人正是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徐达听闻兵丁来报,说陈友谅营地中,厮杀声震天,以为陈友谅要突围,所以率军前来截击,万万没想到是鄱阳三蛟和祁连五鹰率众和陈友谅的中军正在厮杀,徐达与徐必先本是同族兄弟,年轻时,徐达在鄱阳湖闯荡,遇到了危险,幸亏徐必先的父亲,鄱阳老怪徐道清念在同族之情,出手相救,救了徐达一命,因此徐必先看到徐达领兵前来,喜出望外,连忙大喊道:“徐兄救命,徐兄救命。”徐达一见,连忙率兵上前厮杀,功夫不大,便将陈友谅的中军杀退,徐必先率领众人感谢徐达救命之恩。徐达道:“老弟啊,你怎么和陈友谅的人马厮杀起来了?”徐必先道:“徐兄,今日陈友谅的太子陈刚战死,迁怒我等救护不力,要将我们杀头,我们为了自保只能反出陈营,陈友谅派他的中军追杀我们,幸好徐兄及时救助,不然我等都要命丧黄泉。”徐达道:“老弟啊,你我本是同族兄弟,当年我受你父救命之恩,今日回报也是应该,现在你们打算怎么办?”徐必先道:“我想解甲归田,从此不问世事,请徐兄成全,放我们一条生路。”徐达考虑片刻,长叹一口气道:“老弟啊,如今中南一带尽在我主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手,你想解甲归田,怕是没那么容易,我劝你弃暗投明,我家主公朱元璋胸襟宽广,定会给你一个好前程。”徐必先叹口气道:“想当年,我被徐寿辉礼聘,在徐寿辉帐下效力,不想陈友谅弑杀徐寿辉,转头又以鄱阳帮众和我族人要挟于我,对我威逼利诱,我是实在没办法,只好为他效力,两军交战之时,我也杀了不少朱元璋的手下,如果我再投靠朱元璋,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如同吕布一般,为三姓家奴,请徐兄体谅,我不能再为朱元璋效力了。”徐达叹口气道:“我家主公常道:不是朋友,便是敌人,你们鄱阳帮在鄱阳湖一带势力庞大,周边渔民百姓都以鄱阳帮马首是瞻,既然你不愿为我家主公效力,只怕我家主公也容不下你。”鄱阳三蛟和祁连五鹰,面面相觑,心中也没了主意,想不到刚脱虎口,又要掉入狼窝,徐必先思考片刻,道:“徐兄,我现在立刻回去,带领家眷族人投奔海外,从此不再踏入中原,请徐兄成全。”徐达闻言,心中也是犹豫不决,但是转念一想:“当年自己年轻时遇险,若不是鄱阳老怪出手相救,自己早已身死,今日又如何忍心将救命恩人的儿子擒拿,我徐达自命英雄,怎么能做此不仁不义之事?”想到这,徐达叹口气,道:“老弟啊,我今日拼的军功和前程不要,也不能将你们擒拿,依你所言,你回去后,离开鄱阳湖,到海外求生去吧。”徐必先拱手致谢道:“徐兄大恩,小弟永生铭记。”回头又对着祁连五鹰道:“张氏兄弟,你们是留还是走?”祁连五鹰老大白头鹰道:“徐兄,我们兄弟和你们兄弟情况相似,也不愿意做三姓家奴,让天下人耻笑,我们也回到西域,从此不再踏入中原。”徐必先道:“好,那你们随我走吧。”众人又再次拜谢徐达后,转身离去,徐达虽然心中忐忑不安,只能硬着头皮回去向朱元璋禀报。鄱阳三蛟和祁连五鹰同行一段路程,到了下一个路口,互道珍重后离别。此时的朱元璋,正在大帐之中,听了徐达的禀告后,脸色阴晴不定,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思索良久,对刘伯温道:“军师,徐达私放敌方将领,你看如何处置?”刘伯温何等聪明,在一旁察言观色,心中已经明白朱元璋的想法,于是上前两步,道:“主公,我认为徐将军做得对,鄱阳三蛟,有四不可杀。”朱元璋道:“哦,你说来听听。”刘伯温道:“第一,与私,徐将军年轻时被鄱阳老怪所救,如果我们杀了他的儿子和徒弟,岂不让天下人骂徐将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有损主公清誉,第二,陈友谅与鄱阳三蛟祁连五鹰内讧,如果我们杀了他们,岂不是便宜了陈友谅,得偿陈友谅所愿,第三,我军中有不少从陈友谅处投降过来的将领,主公连鄱阳三蛟祁连五鹰都可以放过,那么这些投降过来的将领,只会感觉主公心胸宽广,度量非凡,对我们继续招降陈友谅的兵将大有好处,第四,鄱阳三蛟的父亲和师父鄱阳老怪,创立的鄱阳帮,在鄱阳湖一带威望极高,整个鄱阳湖一带的渔民百姓都以徐必先师兄弟三人,马首是瞻,既然徐必先师兄弟已经承诺远去海外,主公也不必担心他们为他人所用,如果我们对徐必先师兄弟赶尽杀绝,只会失去鄱阳湖一带的民心,所以我认为徐将军做得对,鄱阳三蛟和祁连五鹰只能放,不可杀。”朱元璋听完刘伯温的分析,微微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徐达你做得对。”徐达本来心中惴惴不安,听闻此言,感激涕零,连连叩首道:“主上高风亮节,仁义天下,我徐达能追随主上,真是三生有幸。”朱元璋对刘伯温道:“军师,你将陈友谅内讧,要杀手下大将,而徐将军义释鄱阳三蛟祁连五鹰的事,派人广为宣传,收拢民心。”刘伯温领命,安排人手在民间广为宣传。此后一个月,陈友谅所部不断有人前来投诚,朱元璋也是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陈友谅率领残兵败将,被朱元璋打得节节败退,于公元1363年8月两军交战时,被流箭射中,当场身亡,陈友谅死后,手下军队群龙无首,很快溃散,大将张定边自乱军中抢出陈友谅尸首,并保护陈友谅次子陈理,回到武昌。公元1364年2月,在朱元璋亲自督战下,武昌城被拿下,陈理投降,历时四年的陈汉政权,被朱元璋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