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腊月初八,是顾府择定的吉日。天还没亮,苏州城的青石板路上就响起了马蹄声,顾府派来的红绸马车停在杜家村口,接了杜秀荷往回赶。到了顾府巷口,马车换成了四抬大红花轿,轿身裹着亮红绣金线的绸缎,四角垂着鎏金铜铃,走起来“叮咚”作响,在灰蒙蒙的晨雾里,像团烧得正旺的火苗。
小小的秀荷坐在花轿中,她不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她也知道自已将要去到另外一个“家”,她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那个新“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会对自已好不好,她没有哭也没有闹,因为她记得娘对她说过,只要她不大哭大闹,高高兴兴地新家人就会喜欢她,她抱着娘给做的布娃娃,仿佛娘就在她身边,所以她一点也不害怕。
顾府没办大宴,却也装点得喜气洋洋——大门两侧挂着红绸灯笼,门楣上贴了张大大的“喜”字,院里的老海棠树上绕着红绳,连下人们的青布褂子都换了干净的新衣裳。管家站在门口指挥,几个仆役正往正厅搬新蒸的年糕,厨房里飘出桂花糖粥的甜香,比往日热闹了不少。
花轿落在正厅台阶下,王媒人撩开轿帘,扶着杜秀荷下来。小姑娘穿着件簇新的水红棉袄,领口绣着浅粉桃花,头发梳成两个圆髻,插着两朵绒花,小脸被轿里的暖炉烘得红扑扑的。她攥着王媒人衣角,眼睛瞪得溜圆,看什么都新鲜——朱红的廊柱、雕花的窗棂、挂在檐下的鸟笼,连地上铺的青石板,都比杜家村的平整光滑。
“秀荷乖,跟着我,别乱跑,一会给你吃桂花偶糕。”王媒人紧牵着她的手往里走,路过的下人都笑着打招呼,有人递来块芝麻糖,有人塞了个苹果,杜秀荷攥着满手吃食,却没吃一口,只是怯生生地跟着走。到了正厅,顾老夫人坐在上首,穿着件绛红绣福字的锦缎袄子,见了老夫人王媒人立刻笑着说:“秀荷赶紧给老夫人请安。”说着又用手推了推秀荷。
秀荷往前迈了一步,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拘谨,大大方方向老夫人行了礼,声音清脆的说:“秀荷见过老夫人。”
老夫人看见秀荷清秀的模样,心里很是喜欢,她柔和的向秀荷招了招手:“来,过来让我瞧瞧。”
秀荷轻步走到老夫人面前,她仰着头,看见老夫人银白的鬓角和手里的菩提子,想起村里的老奶奶,感到很是亲切,小声喊了句“奶奶好,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听到这话老夫人乐的哈哈大笑,“看来我们是有点缘份,见了面就如此熟悉。”
看到老夫人开怀大笑,顾老爷顾夫人也是十分的开心,他们也打心底里喜欢秀荷。老夫人看到秀荷懂礼的样子,心里喜欢的不行,老夫人拉过她的手,掌心软乎乎的,还带着点凉意,心里顿时生出几分怜爱,摸了摸她的头:“是个稳当孩子,又懂礼数,以后我就是你亲奶奶了,好不好。”
杜秀荷乖乖点头,高兴的说道:“好。”顾夫人周氏走过来,给她戴了个银锁片,又塞了个装着碎银子的红包,笑着说:“往后就在府里住下,缺什么就跟我说,别拘着。”说着,就叫过一个穿青布裙的丫鬟:“这是春桃,往后就跟着你,伺候你起居。”
春桃赶紧给杜清意行礼,笑着说:“秀荷姑娘。”杜秀荷看着春桃和善的模样,点了点头,老夫人拿起桌上的芝麻糖给秀荷,秀荷接过后咬了一口,甜得她嘴角都翘了起来。
春桃带着秀荷走过走廊又走过花园到了她的房间,就去前厅忙了,杜秀荷一个人坐在屋里,看着外面的人来人往,忽然觉得没意思起来。她想起杜家村的小伙伴,想起娘在院里晒的红薯干,想起河边能捉小鱼的芦苇丛,心里有点发闷,便趁着没人注意,悄悄往后院跑。
顾府的院子比她想象的大多了,抄手游廊绕着假山,月亮门连着花园,她跑过栽着腊梅的花台,路过养着锦鲤的池塘,看什么都好奇,跑着跑着,就忘了来时的路。风卷着腊梅的香气飘过来,她顺着香味往前走,看见一间挂着“静思轩”匾额的屋子,门虚掩着,里面静悄悄的,像是没人。
“有人吗?”杜秀荷小声问了句,没听见回应,便推开门走了进去。屋里暖融融的,燃着淡淡的熏香,靠窗的床上躺着个人,盖着件锦被,正是顾明轩。
杜秀荷想起王媒人说过,顾家有个生病的哥哥,眼前的人,应该就是那个生病的少爷。她有点怕,又有点好奇,悄悄躲到床边的帷帘后面,隔着半透明的纱,偷偷看他——少爷的眉毛很细,睫毛长长的,睡着时也皱着眉,像有什么心事。
杜秀荷躲在帷帘后不敢动,生怕惊动了床上的哥哥,就在她准备离开时就见床上的人动了动,眼睛慢慢睁开,带着点刚睡醒的迷糊。她正犹豫着要不要出来,就听见顾明轩又轻唤了声:“水……我想喝水。”
杜秀荷这才反应过来,他是要喝水。她赶紧转身,看见桌角放着个茶壶,旁边有个白瓷杯,便踮着脚倒了杯温水,小心翼翼地端到床边,又学着娘平时喂弟弟的样子,手用力的托着顾明轩的后背,把杯子递到他嘴边。
“你是谁呀?”顾明轩喝了水,看到秀荷的穿着,又是个新面孔,不自主的问了起来。
“我叫杜秀荷。”她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听王媒人说,顾府有个生病的哥哥,你是不是就是那个生病的哥哥。”
顾明轩愣了愣,随即笑了,眉眼间的病气散了些:“想起来了,我娘也曾跟我说起你,你就是来我们家的妹妹。我叫顾明轩,你可以叫我明轩哥哥。”
“明轩哥哥。”杜清意乖乖地叫了声,眼睛盯着他盖的锦被,上面绣着好看的兰草,“你生病了吗?为什么总躺着?”
“嗯,有一点。”顾明轩轻声地说道,“你是从乡下过来的吗?乡下好玩吗?有小鱼吗?”顾明轩好奇的问道。
杜清意一下子来了精神,坐在床边的脚踏上,叽叽喳喳地说起来:“好玩!我们村外有条河,夏天能捉小鱼,还能摘芦苇叶包粽子;秋天有野山楂,红红的,酸酸甜甜的;我还会喂鸡,我家的老母鸡会下蛋,娘用鸡蛋给我做蛋羹,可香了……”
她讲得眉飞色舞,手还比划着捉鱼的样子,顾明轩听得入了迷,眼睛也顿时亮晶晶的,时不时问一句“小鱼多大呀”“野山楂在哪里摘呀”。他从小在府里长大,读的是四书五经,玩的是笔墨纸砚,从没听过这样鲜活的乡下故事,也从没见过这样眼睛像星星一样亮的小姑娘。
听着杜秀荷讲的,顾明轩心里也亮了许多,两人兴奋的聊着,不知不觉,窗外的天就黑了,月光从窗棂照进来,洒在地上,像铺了层银霜。顾明轩咳嗽了几声,杜清意就学着娘的样子,轻轻拍他的背,拍完之后还会问:“你好点了吗?”顾明轩则是微笑着点头:“嗯,好多了。”两人聊着聊着,睏意袭来,两人都打起盹来,杜清意就趴在床边,头靠着顾明轩的胳膊,慢慢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像是梦见了村里的小河。
顾明轩看着她熟睡的模样,小脸红扑扑的,睫毛在月光下投出浅浅的影子,心里忽然觉得暖暖的,比喝了参汤还舒服。他轻轻把胳膊挪了挪,让她睡得更舒服些,自己也闭上眼睛,没一会儿就睡着了,这一夜,他没咳嗽,也没发烧,睡得格外安稳。
第二天一早,春桃第一个慌了神。她一早去杜秀荷的房间,推开门,床上的被褥整整齐齐,根本没人睡过。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到处找,前院后院、花园假山,都找遍了,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不好了!秀荷姑娘不见了!”春桃的喊声像颗炸雷,瞬间打破了顾府的平静。
顾老夫人刚喝完早茶,一听这话,手里的茶碗“哐当”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什么?不见了?什么叫不见了,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你们怎么当差的,连个小姑娘都看不住,赶紧找!如果找不到的话,怎么向人家父母交待。”
顾伯贤夫妇刚走到正厅,听见消息,周氏腿一软,差点摔倒,顾伯贤赶紧扶住她,声音都发颤:“怎么会不见?是不是跑回杜家村了?快派人去村口看看!”
管家立刻召集所有下人,分成几队,前院、后院、厨房、柴房,连库房都仔细找了一遍。
院子里的吵声将顾二爷吵醒了,他衣服还未穿整齐,就怒气冲冲从房间里走出来吆喝道:“什么事情大清早就吵吵闹闹的,还让不让睡觉了。”
一个小厮回道:“二爷,昨天接回来冲喜的小姑娘找不到了,老夫人正吩咐人在府里找呢。”
顾二爷哼了一声戏谑道:“我当是什么事呢,哼,整天折腾。”
一直找了几个时辰,才有个负责打扫静思轩的小丫鬟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老夫人!老爷!夫人!找到了!秀荷姑娘在……在少爷的房里!”
听见丫环的话,顾夫人忙扶着顾老夫人往静思轩走去,顾老夫人顾不上腿上的疼痛,倒是比平时快了许多。一行人来到静思轩,轻轻的推开门,就看见床上的景象——顾明轩靠在床头,精神头比往日好了不少,杜清意趴在他床边,还没醒,小脸蛋蹭着锦被,睡得正香。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两人浅浅的呼吸声,所有人都愣住了,周氏刚想上前叫醒杜清意,就被顾老夫人拉住了。老夫人看着床上的两个孩子,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暖意,轻轻摆了摆手:“别吵,让他们再睡会儿。”
顾伯贤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儿子的脸色,忽然觉得,这场冲喜,或许真的选对了。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杜秀荷的发顶,绒花上的金线闪着光。她好像梦见了什么,小嘴动了动,轻轻喊了声“明轩哥哥”,床上的顾明轩听见了,嘴角悄悄翘了起来,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易碎的珍宝。
静思轩外的腊梅开得正艳,香气顺着门缝飘进来,混着屋里的熏香,酿成了一段青梅竹马的开端,在江南的晨光里,悄悄发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