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许行的话语在田埂间落下,周遭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一瞬。
那些原本围着嬴政的庶民,听到农家二字,脸上顿时露出愈发敬畏的神色,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让出空间。
嬴政心中了然,面上却依旧是那副与年龄不符的平静。
他微微颔首,算是回礼:“原来是农家高人,政,久闻农家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之贤名。老先生既至,敢问有何指教?”
嬴政没有因为对方是闻名天下的学派代表而显得激动或谦卑,语气平和。
许行眼中闪过讶异,他行走列国,见过无数王公贵族,即便是各国君主,听闻他农家之名,也多是礼遇中带着几分利用的考量,鲜少有如眼前这稚童般,如此平静。
许行目光扫过那片已经扦插下奇怪秧苗、并且按照一种他未曾见过的方法精细打理过的田地,又看向嬴政正在搞的肥料,心中的好奇更甚。
“指教不敢当。”许行上前几步,蹲下身,毫不介意地也抓起一把那腐殖土,在指间捻了捻,又放到鼻尖轻嗅,眼中精光闪烁。
“小君子此法,将人畜污秽、草木败叶,经此堆沤,竟能化为如此温和肥沃之土,祛其害而存其利,近乎化毒为药之道,实在令老朽大开眼界。不知此理,源于何处?”
许行问得直接,目光灼灼,仿佛要穿透嬴政那双过于沉静的眼睛,看清其背后的真相。
苏苏在嬴政脑中小声提醒:“他在探你的底呢,阿政,农家最重实践和源流,你得小心回答。
嬴政心中早有计较,他不慌不忙,将手中的土撒回肥堆,语气淡然:“源流?天地万物,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污秽生于洁净,亦可归于洁净,此乃自然之理。政不过是观之、思之、试之,偶有所得罢了。若论源流,或许源于这天地本身,源于这草木枯荣、生死轮回。”
嬴政没有提苏苏,也没有提任何超越时代的知识,而是将一切都归结于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这番话,既空泛,又似乎蕴含着某种触及本质的道理,让人难以抓住把柄,却又无法轻易反驳。
许行闻言,怔了片刻,随即抚掌,眼中赞赏之意更浓:“好一个观之、思之、试之。好一个源于天地。小君子年纪虽幼,却已得我农家顺天之时,约地之利几分真味。比起那些只知空谈仁义、不辨菽麦的腐儒,强出何止百倍。”
许行情绪有些激动,看向嬴政的目光更加不同:“却不知,小君子对此番所种之新物,又有何高见?老朽观其栽种之法,与常粟迥异,其中必有深意。”
嬴政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较来了。他略一沉吟,决定透露部分实情,以取信于人,同时也借此观察农家的态度。
“此物,名为红薯。”嬴政指向田中的秧苗,“其性耐旱,不择地力,即便在贫瘠之地,亦能有所出产。且其果实生于地下,块茎硕大,若风调雨顺,照料得法,亩产或可达数石,乃至十石以上。”
“十石?”饶是许行见多识广,心性沉稳,听到这个数字,也忍不住失声惊呼,眼睛瞬间瞪大。
十石,那可是如今良田粟米产量的近十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许行身后的庶民们更是发出一片压抑的惊呼和抽气声,看向那片绿油油秧苗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火热。
“小君子,此言当真?”许行声音都有些发颤,他紧紧盯着嬴政,仿佛要确认他是否在开玩笑。
“秋收之时,自见分晓。”嬴政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政邀老先生,届时一同观之。若果真如此,还望农家诸位贤达,能不吝才学,助政将此物,以及这肥田之法,推广于秦,乃至天下。使民无饥馑之忧,方不负农家足衣食之本意。”
嬴政没有空谈理想,而是直接抛出了一个农家无法拒绝的愿景。
一种可能实现惊人产量的新作物,以及配套的增产技术。
这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是能将农家学说发扬光大的绝佳机会。
许行看着眼前这气度超凡的孩童,心中波澜起伏。他隐隐感觉到,这或许不仅仅是关乎一种新作物,更可能是一场变革的开端。
而眼前这位年幼的王孙,便是掀起这场变革的核心人物。
许行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对着嬴政,郑重地揖手一礼,这一次,比之前更加恭敬:
“若果真如王孙所言,此乃利泽万民之壮举,我农家,愿效绵薄之力。”
阳光洒在田埂上,一老一少,相视而立。
一个代表着古老的农耕智慧,一个携带着未来的种子,在这一刻,因为对粮食共同的追求,达成了初步的盟约。
苏苏在嬴政心中雀跃:哇,阿政,你这就搞定了一个学派?太厉害了。
嬴政在心中淡然回应:互利互惠罢了。欲成大事,需聚众力。农家,乃是第一步。
——
与农家许行达成默契后,嬴政肩头的担子顿时轻了不少。
嬴政不再需要事无巨细地亲自盯着田间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再需要费力地向庶民们解释那些超越时代的农学概念。
他将从苏苏那里学来的、经过自己理解消化的农业知识,系统地、分门别类地传授给了许行。
在征得苏苏同意后,嬴政将关于红薯的完整资料,从选种育苗、精细栽种、水肥管理,到最后的收获储存、多种食用方法,毫无保留地交给了许行。
同时交付的,还有那一整套让许行惊为天人的肥田秘术。
不仅仅是堆肥,还包括了绿肥的种植与沤制、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如何根据土壤情况调整肥料配比、以及石灰改良土壤酸碱度的初步应用……林林总总,细致入微,几乎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农学体系。
苏苏在嬴政脑中振振有词:“阿政,这就叫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咱们提供理论支持和核心技术,他们负责实践优化和推广普及。反正以后都是大秦的子民,肥田法和红薯早点惠及天下,比什么都强。咱们也能腾出手来做更重要的事。”
嬴政深以为然。他深知自己的舞台不只在田间地头,农业是根基,但非全部。
将具体事务交给值得信赖且专业对口的农家,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许行拿到这些前所未闻的知识,激动得双手都有些颤抖。
他如饥似渴地研读、理解,遇到不明之处便虚心向嬴政求教。
他带来的那些农家弟子,更是将这些记载着神异农法的绢帛或刻痕木牍奉若至宝,日夜钻研,反复讨论。
一时间,这处渭水河畔的农庄,竟成了秦国乃至天下农学研究的中心。
许行不仅自己学,更带着弟子们亲自下田实践。他们将嬴政传授的知识与自身经验相结合,记录不同肥料配比下作物的长势,观察红薯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反应,尝试优化堆肥的发酵流程……
“王孙,按您所言,这草木灰乃钾肥,于薯块膨大有益。老夫观之,施了草木灰的田垄,薯秧确实更为健壮,叶色墨绿。”
“王孙,您看这沤制的绿肥,若加入少量石灰,是否真能加速腐熟,并减少虫害?”
“王孙,关于您说的轮作之法,以豆类养地,再种耗地之粟麦,此理精妙啊。”
许行和农家弟子们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变成了充满热情的探索者和优化者。
他们被这套系统而精深的农学知识彻底折服,也对毫无保留分享这一切的嬴政,充满了知遇之恩般的感激与忠诚。
嬴政看着在田间地头忙碌、眼中闪烁着求知光芒的许行和他的弟子们,心中颇为满意。
知识的力量已经播撒下去,专业的团队已经开始运转。
他只需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引,静待秋日的丰收,便能为大秦,也为他自己,收获第一份扎实厚重的根基。
而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
时光荏苒,夏去秋来。
渭水河畔的农庄里,那片曾被精心照料的红薯田,藤蔓依旧青翠,但底下却即将长成。
在正式收获前,嬴政便与许行等人,小心地选了几个点,轻轻刨开土层,查看地下块茎的生长情况。
当那一个个饱满、硕大、皮色鲜亮的红薯在泥土中显露真容时,饶是早有心理准备的许行,也激动得胡须微颤,连声道:“天佑大秦,天佑大秦啊。”
嬴政心中亦是一块大石落地。
苏苏所言非虚,此物确实适应了秦地的水土。
时机已至。
这一日,嬴政再次求见安国君嬴柱。
“大父,”嬴政行礼后,仰头说道,“孙儿此前于农庄试种之物,明日便可收获。想请大父与父亲,亲往一观。”
安国君与侍立在一旁的嬴子楚闻言,这才恍然想起大半年前,这孩子的确要了块地去折腾。
政务繁忙,他们几乎已将此事淡忘。
“哦?已然要收获了?”安国君颇有兴趣地点点头,“也好,为父明日便与你父亲同去,看看我孙儿这大半年,弄出了什么名堂。”
安国君语气带着长辈的慈和与不甚在意的好奇。
嬴子楚也连忙点头附和。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新人初入晋江,可能文笔不好,写的有点严肃,不幽默,但是会每日坚持更新,完结此文。希望读者大大喜欢的能够支持一下小作者哦。谢谢。这文,是我对秦始皇的一个意难平的想法,想要好好给祖龙一个好的开头。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