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时光就在这潜心学习中悄然流逝。公元前257年的寒冬被暖春取代,院落里的树木抽了新芽,又渐渐染上深绿。
嬴政和苏苏很少离开院子,但外界的一切,都通过苏苏那架可以隐形、高速、全天候工作的微型无人机,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
嬴政看着嬴异人,他的生父,如何凭借着吕不韦精心策划的运作和华阳夫人对楚国故土的思念,成功地拜入华阳夫人膝下,被收为嗣子,并改名为嬴子楚。
嬴政听着吕不韦如何巧妙地在安国君面前为嬴子楚造势,如何用金钱和承诺编织人脉网络,如何将嬴子楚包装成一个仁孝、有才、且深受华阳夫人喜爱的完美继承人。
嬴政也通过苏苏的扫描和监听,将前世模糊的记忆与眼前的现实一一印证。
哪些人可用,哪些人需防,哪些矛盾可以挑动,哪些利益可以交换……一幅更加清晰、更加立体的秦国权力格局图,在他心中缓缓铺开。
这一日,春光正好。嬴政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面前摊着一卷《商君书》,目光却似乎没有焦点。
苏苏的光球在他手边闪烁,将无人机刚刚传回的信息汇总报告:“确认了,阿政。华阳夫人已正式向安国君提出,立嬴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已经同意了。吕不韦散尽家财举办的宴席刚刚结束,咸阳城内不少官员都去捧场了。你父亲,嗯,嬴子楚,现在风头正劲。”
嬴政闻言,脸上没有丝毫意外,仿佛早已料到这个结果。他伸出小手,轻轻拂过石桌上落下的一片花瓣。
“知道了。”嬴政淡淡应了一声。
蛰伏的潜龙,依旧安静地盘踞在自己的小院里,汲取着知识与力量,冷眼旁观着外界的风云变幻。
但他的目光,已经越过院墙,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
种子已经播下,土壤正在变得肥沃。
他在等。
等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时代,被他自己亲手开启。
——
春日的暖阳融化了最后一丝寒意,泥土的芬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耕作的时节到了。
这一日,嬴政主动去见了安国君嬴柱。
“大父,”嬴政规规矩矩地行过礼,仰起小脸,带着好奇与恳切,“孙儿近日读书,见书中多有提及农事乃国之根本。孙儿想要几块地,尝试种些东西。”
安国君正在处理政务,闻言有些讶异地放下竹简,看着这个总是安静得过分、却又屡屡带来惊喜的孙儿:“哦?政儿对耕种也有兴趣?”
他以为这孩子只对那些神异”和典籍感兴趣。
“是,”嬴政点头,语气认真,“书中道理,终需实践印证。孙儿想亲手试试,看能否为粟、麦寻些更好的种法,或寻些新的吃食。”
嬴政说得含糊,但“为粟、麦寻更好的种法”、“新的吃食”这几个字,戳中了安国君作为执政者的敏感神经。
粮食,永远是秦国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安国君看着嬴政那虽稚嫩却无比认真的眼神,想起他之前关于农具的奇思妙想,心中一动。
不过是几块田地,些许人手,若能由此引出些于国有利的新事物,自然是好事。
即便没有,让这聪慧的孙儿有些事做,打发时间也好。
安国君脸上露出慈和的笑容,大手一挥:“我孙有此心,大父自然支持。城外渭水边有一处农庄,连带百亩良田和二十户佃农,便赐予你,随你折腾去。”
“孙儿谢过大父。”嬴政躬身行礼,小脸上适当地露出欣喜。
拿到地契和令牌,嬴政没有耽搁,次日便带着几名安国君安排的可靠仆从,乘坐马车出了咸阳城。
马车行驶在春日原野上,苏苏的光球兴奋地在嬴政眼前跳跃:“阿政,安国君人真不错啊,这么大一个农庄说给就给了。”
嬴政透过车窗,看着窗外掠过的、正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人,心中淡然。
安国君的大方,固然有几分对孙辈的喜爱,但更多的,是一种上位者对奇货可居的投资,以及对他这个祥瑞可能带来好处的期待。
这些,他无需对政治小白苏苏解释。
嬴政转移了话题,在心中确认道:“苏苏,你给我看的那名为红薯、土豆之物,当真能亩产千斤以上?”
即便以他帝王的心性,想到这个数字,依旧感到震撼。如今秦地良田,粟米亩产不过一石多(约一百多斤),若真有作物能产千斤……
“千真万确,”苏苏立刻保证,光球闪烁出肯定的光芒,“这还是保守估计,它们还好种,不挑地,耐旱,尤其是红薯,叶子还能当菜吃,就是,嗯,储存和吃法需要注意一下。”
得到再次确认,嬴政心中一定。他深知,任何能极大提升国力的东西,推广起来都必须谨慎,尤其是这种来历不明、超出认知的神物。
一下子拿出太多,解释不清来源,极易引来祸端。
“我知晓。此番,只试种红薯一样。”嬴政做出决定,“待其丰收,眼见为实,再徐徐图之。”
嬴政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用时间换空间,用实实在在的产量说话,比任何神异之名都更有说服力。
马车抵达渭水边的农庄。庄头早已得到消息,带着佃农们恭敬地等候。
嬴政下了马车,目光扫过那些面带敬畏与好奇的农人,又看向那片等待播种的土地。
嬴政没有多说废话,直接对庄头下令:“划出五十亩上田,按我说的新法整治。其余田地,照旧耕种。”
他转向苏苏:“苏苏,将红薯的育苗、栽种、施肥、护理之法,详细告知于我。”
又一场无声的战役,在这片看似普通的农田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这一次,嬴政要征服的,是土地,是粮食,是未来大秦万千子民的肚腹。
——
整个春天,渭水河畔的那处农庄成了嬴政最常去的地方。
小小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田埂上,身后跟着亦步亦趋的仆从,以及一群既敬畏又好奇的庶民。
嬴政并不亲自动手耕作,但他会站在田边,用清晰稚嫩的声音,转述着苏苏提供的、关于红薯种植的每一个步骤。
从如何选择健壮的薯块育苗,到何时剪取秧苗扦插,再到株距行距的精确控制,以及一种名为起垄的奇怪做法……每一步都细致得让老农们都感到惊讶。
“王孙,这秧苗插得这般稀疏,岂不是浪费了地力?”有经验丰富的老农忍不住提出疑问。
在他们看来,庄稼自然是种得越密越好。
嬴政面色平静,按照苏苏的解释回答:“此物喜光,枝叶繁茂。若种得过密,相互遮蔽,反而不利生长,结出的块茎也会小而少。如此间距,方能让每一株都得到足够的阳光和地力。”
庶民们听得似懂非懂,但见王孙年纪虽小,言谈举止却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的气度,加之这是上命,便都一丝不苟地照做了。
他们能感觉到,这位小王孙并非戏耍,而是真心想教会他们一种新的、或许更高产的作物。
他甚至允许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结绳或在木片上刻划的方式记录下这些步骤,言明日后推广,还需靠他们去教授他人。
这份信任与看重,让这些平日里不被士人看在眼里的庶民,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认真与干劲。
他们将每一个细节反复记忆、演练,不敢有丝毫马虎。
薯苗种下后,日常照料看似简单,只需注意浇水和除草。
然而,细心的嬴政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注意到庶民们在照料其他田里的粟麦时,会施用一些简单的粪肥,但方法粗糙,效果似乎也不稳定。
而红薯田这边,除了底肥,后续几乎不再追肥。
“苏苏,这红薯,无需肥力么?”他在心中询问。
“需要,当然需要。”苏苏立刻回应,“尤其是块茎膨大期,对钾肥需求很大,我看看……哎呀,这个时代的肥料技术太原始了,基本上就是人畜粪便直接施用,不仅肥效低,还可能携带病菌和虫卵。”
很快,一大堆关于肥料的知识涌入了嬴政的脑海,什么是氮磷钾,如何沤制绿肥,如何制作堆肥使其充分发酵,甚至还有关于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初步概念……五花八门,精细得令人咋舌。
嬴政再次被震撼了。他原以为农事不过是依循天时、勤力耕作便可,未曾想,单单一个肥字,竟也蕴含着一个如此庞大而精深的学问,几乎可自成一家。
嬴政没有藏私,立刻将这些经过他理解消化后的、更为简易可行的肥田之法,择要传授给了庄内的庶民。
如何收集杂草落叶与人畜粪便分层堆积覆土发酵,如何利用河塘淤泥,如何在特定时期为红薯补充草木灰……
这一日,嬴政正蹲在田边,亲自向几个围拢过来的农夫演示如何判断堆肥是否腐熟可用。
嬴政小手捏起一点深褐色、无异味的腐殖质,仔细讲解着。
忽然,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小君子此法精妙,化腐朽为神奇,老朽闻所未闻,不知师从何家?”
嬴政抬头,只见一位身着粗麻布衣,脚踩草鞋,面容清癯,眼神明亮的老者,不知何时已站在田埂上,正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以及他手中那捧腐熟的堆肥。
老者虽衣着简朴,甚至沾了些泥点,但气度沉静,绝非普通农人。
苏苏立刻在嬴政脑中预警:“扫描显示此人生命体征稳健,脑波活跃度极高,非寻常老者,衣着朴素但整洁,姿态从容,像是,有学问的人。”
嬴政心中了然,面上却不露分毫,他站起身,拍了拍小手,平静地看向老者:
“老先生有礼。此乃政自行摸索,偶有所得,谈不上师承。不知老先生是?”
那老者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周围因他的到来而有些拘谨的庶民,最后落回嬴政身上,揖手一礼,声音平和:
“老朽许行,乃农家野人。见小君子于此躬耕示范,所行所授,皆切合农本,暗合天地生养之理,心中感佩,特来请教。”
农家,诸子百家中,最为注重农耕实务的一派。
嬴政眸光微闪,心中瞬间转过数个念头。他知道,自己这番举动,终于引来了真正懂行,且可能带来意想不到助力的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新人初入晋江,可能文笔不好,写的有点严肃,不幽默,但是会每日坚持更新,完结此文。希望读者大大喜欢的能够支持一下小作者哦。谢谢。这文,是我对秦始皇的一个意难平的想法,想要好好给祖龙一个好的开头。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