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逻辑的断层与情绪的噪音 ...

  •   回家的路,异常沉默。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前一后,投射在古旧的青石板路上。林辰走在前面,脚步有些虚浮,仿佛还未从刚才那极具冲击力的一幕中回过神来。他的相机包沉甸甸地压在肩上,但此刻,他连举起相机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满脑子都是纪墨从二楼纵身跃下的画面——那反物理的动作,那精准到毫厘的计算,那面对危机时超越人类本能的绝对冷静。

      这一切,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开了他二十一年来建立的对世界的认知,露出了底下他完全陌生的、冰冷而坚硬的内核。

      他一直以为,纪墨只是个行为举止有些怪异的“未来人”,或许掌握着一些超越时代的技术。但今天,他才真正意识到,“未来”这两个字所代表的重量。那不仅仅是技术的代差,更是生命形态上可能存在的鸿沟。

      他身后的纪墨,依旧保持着三步的距离,脚步轻盈,呼吸均匀,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对她而言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演算。

      “你的心率持续偏高,已超过静息状态的百分之六十。”纪墨平静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打破了沉默。“肾上腺素水平也未回落至正常范围。根据我的数据库分析,你正处于‘震惊’或‘恐惧’的情绪状态中。需要我为你提供神经系统舒缓方案吗?例如,播放一段特定频率的白噪音。”

      林辰猛地停下脚步,转过身,死死地盯着她。

      “你到底……是什么?”他终于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里许久的问题。声音因为情绪的激荡,带着一丝不易察牙的颤抖。

      纪墨也停了下来,银灰色的紧身衣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一层不真实的柔光。她微微歪了歪头,似乎在理解林辰这个问题背后的复杂含义。

      “我在生理结构上,依然属于‘智人’的范畴。只不过,是经过了深度基因优化和机械化改造的‘智人3.0’版本。”她用一种介绍产品的口吻解释道,“我的骨骼中植入了纳米碳纤维材料,以增强结构强度和韧性。肌肉纤维由高分子生物材料替代,可以爆发出普通人类五倍以上的力量。神经系统则与光量子处理器相连,让我可以进行超高速的运算和环境分析。”

      她抬起自己的手,五指纤长白皙,看上去与普通女孩无异。

      “比如,我的这只手,可以精准地发力到0.01牛顿,也可以在瞬间击碎一块花岗岩。”

      林辰看着那只手,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他毫不怀疑她话语的真实性。

      “所以……你救那个孩子,不是出于本能,而是一场……计算?”他艰难地措辞。

      “是的。”纪墨坦然承认,“在发现危险情况的0.02秒内,我的处理器已经完成了对整个事件的评估。计算内容包括:目标的生理状况、坠落的可能轨迹、可用攀爬点的结构强度、风速、重力加速度,以及我的介入所能达到的最优救援路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由我执行救援的成功率为99.8%,而等待你们的社会救援力量,目标生存率将下降至67.3%。基于‘保护未成年碳基生命体’的基础协议,我选择了前者。”

      她的解释,清晰、冷静,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逻辑。每一个词,都像一颗冰冷的子弹,击碎了林辰心中最后一丝残存的幻想。

      没有冲动,没有同情,没有肾上腺素飙升下的英勇。只有冰冷的数据,和基于数据得出的最优解。

      “那你呢?”林辰追问,“你在计算的时候,你自己呢?那可是二楼,万一你失手了……”

      “我的个人安危也在计算模型之内。”纪墨回答,“根据计算,我受伤的概率为1.2%,其中重伤概率为0.1%。这个风险数值,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可接受范围……”林辰喃喃地重复着这几个字,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瞬间传遍全身。

      在他看来,那是赌上性命的义举。而在她看来,那只是一次风险可控的常规操作。

      他们之间,仿佛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银河。

      “所以,你没有感情,是吗?”林辰的声音很轻,却像是在质问,“喜、怒、哀、乐……这些对你来说,是不是都只是……可以被分析的数据?”

      纪墨的目光,第一次出现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她那双 ?????平靜如水的眼眸里,仿佛有一串数据流正在飞速闪过,像是在检索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

      过了许久,她才缓缓开口:“‘情感’,在我的知识库里,被定义为一种古老的、源于生物本能的神经反应机制。它在人类早期进化中,起到了促进群体协作、规避危险的作用。但在高度理性的文明阶段,它往往被视为一种……‘噪音’。”

      “噪音?”林-辰-被-这-个-词-刺-痛-了-。

      “是的。它不稳定、不可预测,常常会导致个体做出不符合最优逻辑的判断。”纪墨继续说,“在你拍摄那位修复木偶的老人时,你的心率、呼吸和皮肤电反应都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数据显示,你当时正处于一种被称为‘感动’的情绪中。但这种情绪,对于‘记录’这一行为本身,并无增益,反而可能因为手部的微小颤抖而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林辰想起了自己按下快门时的那种满足和悸动。那种创作者与被拍摄对象之间产生的、无形的共鸣,是他摄影最大的乐趣和动力源泉。

      而现在,在他面前的这个人,将这一切,都归结为无意义的“噪音”。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和疲惫。

      他一直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纪墨,去接纳这个闯入自己生活的“异类”。他甚至在今天早晨,看着她在厨房洗碗的背影时,产生了一丝居家的错觉。

      但现在他明白了,那只是错觉。

      他和一个没有情感的“未来兵器”讨论摄影的“氛围感”,和一个将生命都数据化的“程序”探讨救人的“本能”,这本身就是一件何其荒谬的事情。

      他摆了摆手,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回家吧。”他转过身,声音里充满了疲惫。

      沉默再次降临。

      但这一次,沉默的性质变了。不再是单纯的尴尬和陌生,而是多了一层沉重的、令人窒息的隔阂。

      回到那个小小的阁楼,林辰把自己关进了暗房。

      这是他的避难所。当现实世界变得无法理解时,他就会躲进这个只有红色安全灯和化学药水气味的黑暗空间里。在这里,他才能找回对世界的掌控感。

      他熟练地将今天拍摄的胶卷从相机里取出,装进显影罐。然后,在黑暗中,凭着肌肉记忆,开始配置显影液和定影液。

      冰冷的液体滑过指尖,刺鼻的化学气味钻入鼻腔。这些熟悉的感觉,让林-辰-焦-躁-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他开始冲洗胶卷。摇晃、静置、倒掉废液、注入新的液体……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这是一个需要绝对耐心和专注的过程,不容许任何差错。

      时间在黑暗中缓缓流逝。

      当他最终将冲洗好的底片挂起来晾干时,他借着微弱的红光,看到了那个被定格的画面——那位老爷爷抬起头,冲着镜头微笑的瞬间。

      老人的眼神温和而通透,仿佛看穿了镜头,看到了镜头后面那个年轻人的内心。脸上的皱纹里,写满了岁月的故事。那个笑容,质朴,温暖,充满了“不合逻辑”的善意。

      林辰看着这张底片,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这就是他所追求的“美”,这就是他认为摄影的意义所在。它不是冰冷的数据,不是高效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他忽然很想把这张照片拿给纪墨看。他想告诉她,这就是你所说的“噪音”,但对我来说,它比整个世界都重要。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抑制。

      他拿着还在滴水的底片,走出了暗房。

      客厅里,纪墨正盘腿坐在那个角落的“床铺”上,闭着眼睛,像是在冥想。她已经换回了林辰那件宽大的白T恤,少了几分攻击性,多了几分柔和。

      听到开门声,她睁开了眼睛。

      “有事吗?”她的声音依旧平淡。

      林-辰-走-过-去-,将-手-中-的-底-片-递-到-她-面-前-。因为-底-片-还-是-湿-的-,他-小-心-地-捏-着-边-缘-。

      “看。”他说。

      纪墨的目光落在那张小小的、呈反转色相的底片上。她的眼眸里,似乎有微光闪过,像是在进行高精度的扫描和图像还原。

      “那位修复木偶的老人。”她很快就识别出了内容,“成像清晰,曝光准确。从技术角度看,这是一张合格的影像记录。”

      “不止是技术。”林辰的声音有些沙哑,“你看他的眼睛,看他的微笑。你……感受不到什么吗?”

      纪墨沉默了。

      她盯着那张底片,看了很久很久。久到林-辰-都-以-为-她-不-会-再-回-答-了-。

      就在他准备收回手的时候,纪墨忽然开口了。

      “林辰,”她说,“你知道‘逻辑断层’是什么意思吗?”

      林辰愣了一下,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纪墨没有等他回答,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和数据之上。每一个决策,都有最优解。每一个行为,都有可预期的结果。世界像一个巨大的、精密的程序,稳定、高效地运行着。”

      “但是……”她的话锋锋一转,目光从底片上移开,第一次,真正地看向了林辰的眼睛。

      “今天,在那个阳台上,当我完成救援路径计算后,我的处理器,罕见地出现了一个‘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

      “是的。那个方案的成功率只有98.2%,比最优解低了1.6个百分点。它的路径更复杂,耗时要多出0.8秒。从任何角度看,它都是一个应该被舍弃的‘次优选项’。”

      “那……那个方案是什么?”林辰被她的话吸引了。

      纪墨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连她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可以称之为“困惑”的情绪。

      “那个方案里,在跳下阳台之前,我应该先对那个小女孩……笑一下。”

      林辰彻底怔住了。

      “笑……?”

      “是的。一个毫无意义的、无法增加救援成功率的、纯粹的……冗余动作。”纪-墨-说-, “系统将这个动作标记为‘高风险情感噪音’,并建议立即清除。但我……没有。”

      她看着林辰,漆黑的瞳孔里,映着他错愕的脸。

      “虽然我最终还是执行了成功率99.8%的最优方案,但我无法理解,那个‘次优方案’为什么会出现。这在我的逻辑系统里,形成了一个无法闭合的‘断层’。”

      她顿了顿,再次将目光投向林辰手中的底片,投向那个老人的微笑。

      “就像这张照片。我的处理器告诉我,它只是一堆有序排列的银盐颗粒。但我的底层协议却在发出警报,提示我正接收到一种……无法解析的高纬度信息。”

      “林辰,”她抬起头,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探究的语气问他,“你所说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它是不是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破译的、隐藏在宇宙基本规律之下的……另一种逻辑?”

      这一刻,在这个被昏黄灯光笼罩的小小阁楼里。

      一个来自理性和秩序的未来。
      一个活在感性和混沌的当下。

      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一张照片,一个微笑,第一次,在彼此的认知边界上,看到了对方世界的风景。

      林辰的心,在这一瞬间,被一种无法言喻的情绪充满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和纪墨之间的那条鸿沟,似乎,也出现了一道小小的、可以窥见光亮的“断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