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目标渺茫 ...

  •   和苏晓的晚餐就像一场短暂而有效的精神疗愈。火锅蒸腾的雾气,辛辣扑鼻的香气,还有苏晓喋喋不休地抱怨客户如何挑剔、颜料又涨价了。

      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琐碎日常,温柔地冲刷着林珂神经上沾染的锈蚀与冰冷。

      她不需要多说什么,只需偶尔点头回应,在苏晓被辣得直吸气时适时递上冰饮,就能让自己重新锚定在这个鲜活真实的世界里。

      分别时,苏晓用力抱了抱她:“感觉你最近精神好多了,看来我的美食疗法果然有效!”

      林珂回抱住她,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将这份温暖的友情小心地收藏进心底,作为继续对抗阴影的能量储备。

      回到公寓,城市的霓虹透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变幻的光带。

      林珂没有开灯,在黑暗中静静坐着,再次取出那条红色手绳和皮质笔记本。

      陆止的建议在脑海中回响:“实物手绳可能存在生物信息残留。可尝试追溯来源。”

      这绝非易事。公会明面上不具备进行大规模基因或深度生物信息追溯的权限与设施,那是城市安全部门的管辖范围。

      私下进行这样的操作风险极高,但她别无选择。

      她启动了工作隔间里那台经过高度改装的多频谱扫描仪。

      这台仪器原本用于分析心象的精细能量结构,精度极高,理论上也能捕捉到极其微弱的生物分子残留信号——只要样本保存得当。

      将红色手绳小心放置在扫描台上,林珂调整参数,屏蔽环境干扰,开始了深度扫描。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屏幕上的数据流如瀑布般刷新。

      这些数据大部分是织物纤维和环境微生物的信息,被系统自动过滤。

      她耐心等待着,感知力高度集中,仿佛在嘈杂的噪音中搜寻着一丝独特的频率。

      突然,仪器发出一声轻微的提示音。屏幕锁定了一段异常稳定、与织物本身截然不同的有机分子序列特征。

      浓度低得几乎在探测极限边缘,但确实存在——或许是皮屑,或许是汗液,无法确定具体来源,但这微弱的生物信息,就像一个独一无二的指纹。

      有了这个,就有了追溯的可能。虽然无法直接匹配公民数据库,但她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情绪印记的隐性关联。

      每一个强烈的情绪事件,尤其是那些足以形成心象的事件,都会在当事人及相关者的生命场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这种印记如同背景辐射,虽然无法直接读取具体记忆,但可以通过高精度设备探测其存在与强度。

      林珂立即行动起来。

      她利用猎人的内部权限,以研究历史心象对当代环境影响为由,申请调阅了近十五年内所有记录在案的、与强烈负面情绪相关的心象事件档案,特别关注那些涉及分离、背叛、失去挚爱等主题的记录。

      她将重点放在这些事件中的女性当事人身上。

      这是一项浩如烟海的工作。成千上万的档案,每一份都承载着一段破碎的人生和极致的情感。

      林珂如同一个在情感废墟中小心挖掘的考古学家,寻找着能与红色手绳上微弱生物信息产生隐性共鸣的印记。

      整整三天,她不眠不休,双眼因长时间注视屏幕而布满血丝。

      大部分档案都毫无反应,那微弱的生物信息如同石沉大海。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准备尝试其他途径时,一份七年前的档案引起了扫描仪的细微波动。

      档案记录了一位名叫陈泽明的研究员,在一次实验室意外引发的高浓度情绪能量泄漏中,为保护同事而重伤,最终不治身亡。事件本身被定性为工伤事故。

      档案附有几位受影响同事的心理评估报告,其中一份简短报告提到,陈泽明的未婚妻安娜·李在事后表现出极度的悲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曾接受过短期心理干预,但后续情况未再跟踪。

      当这份关于安娜·李的简短记录被扫描时,仪器捕捉到的隐性情绪印记,与红色手绳上的生物信息产生了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共鸣!

      安娜·李!

      林珂的心跳骤然加速。她立刻调取安娜·李的公开信息。资料少得可怜:七年前记录显示她是一名自由插画师,与陈泽明订婚。在陈泽明去世后不久,她的信息就几乎从所有官方记录中消失了,没有新的工作记录,没有住址变更,仿佛人间蒸发。

      一个失去挚爱的插画师,她的未婚夫是研究员……时间点与废弃工厂的活跃期可能存在重叠。笔记本主人提到的“安娜”,极有可能就是她!

      林珂试图寻找安娜·李的影像资料,但一无所获。七年前的公民信息系统影像库存在一个不小的空白期,据说是因一次系统升级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线索似乎在这里中断了。但林珂没有放弃。

      她重新审视那份关于实验室意外的档案。事故地点标注为城南一家名为“前沿生物共振”的私人研究机构。这家机构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就申请了破产清算,彻底关闭。

      她调取了“前沿生物共振”的注册信息和有限的公开记录。法人代表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查不到更多信息。机构的投资方结构复杂,层层嵌套,难以追溯源头。

      然而,在机构注销前提交的最后一份设备处置清单的扫描件上,林珂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个模糊的痕迹,似乎是水印或盖章残留。

      她将图像放大,进行锐化和增强处理。一个模糊但依稀可辨的轮廓显现出来——荆棘缠绕的眼睛!

      一股寒意从林珂脚底直窜头顶。“前沿生物共振”,那个发生致命事故的实验室,竟然与“眼睛”符号有关。

      陈泽明在那里工作并死于事故,他的未婚妻安娜在事后消失。

      而那个在废弃工厂留下笔记本和红色手绳的人,很可能就是陈泽明在“前沿生物共振”的同事,甚至可能目睹了那场事故,并因此被“眼睛”组织吸纳或胁迫,继续从事那种非人道的情绪提取研究!

      陈泽明的死,可能根本不是意外。

      她将关于安娜·李、“前沿生物共振”以及那个模糊的眼睛符号的发现,再次打包发送给了陆止。

      这一次,她附加了自己的推测。

      回复来得比之前稍慢一些:“信息关联性概率提升至百分之六十八。安娜·李为关键节点,建议优先定位目标安娜。”

      “前沿生物共振破产清算流程存在十三处非常规操作,资金流向异常,正在深入追踪。另,档案员周望于今日凌晨秘密访问了公会核心数据库的‘已注销机构历史备份’分区,调阅了‘前沿生物共振’的原始注册文件。访问记录已被覆盖,但底层日志留有痕迹。”

      看着最后一条信息,林珂的瞳孔微微收缩。周望果然在密切关注着一切。他甚至在他们之前,就已经开始调查“前沿生物共振”了。他是在消灭痕迹,还是在寻找什么?

      安娜·李,这个消失的女人,成为了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找到她,或许就能知道“眼睛”组织的真正目的,知道“熔炉”在哪里,知道他们为何要如此残忍地掠夺和扭曲人类的情感。

      林珂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城市如此庞大,想要隐藏一个人轻而易举。

      但她必须找到安娜。无论她是受害者,是知情者,还是……别的什么。

      狩猎的目标,从未如此清晰,也从未如此渺茫。在这座容纳千万人的都市里,寻找一个刻意消失七年的女子,如同大海捞针。

      但林珂知道,这是目前唯一的突破口。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规划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在不动用官方资源的情况下,在这座城市的阴影中找到安娜·李的踪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