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周六,我如约来到顾亦辰的公寓。与办公室的冷硬简约不同,这里的装修是低饱和度的灰调,线条干净利落,但沙发上随意搭着的羊绒薄毯,和角落里价值不费的音响正流淌出的舒缓爵士乐,又处处透露着主人私下的温度与品味。他穿着简单的白色棉质T恤和灰色运动长裤,头发柔软地垂在额前,少了几分总监的锐利,多了几分居家的松弛。
我们窝在宽敞的沙发里,他处理一些不急迫的邮件,我则抱着笔记本完善项目收尾报告。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斑,空气中只有键盘的轻微敲击声和彼此的呼吸声。偶尔抬头,视线交汇,他会很自然地伸手过来,将我一缕滑落的头发别到耳后,或者把我手边凉掉的咖啡换成温热的桂圆红枣茶。
“别老是喝咖啡,对胃不好。”他语气平淡,动作却无比自然。
这种静谧而默契的陪伴,让我几乎要沉溺在这岁月静好的假象里。
然而,周一清晨那封来自集团人事部的加密邮件,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这份平静。【关于启动“启明·未来领袖”海外研修计划的通知】。
整个战略部瞬间躁动起来。
“启明计划”,集团内部传说级别的顶级人才培养项目。与欧洲顶尖商学院合作,为期三个月,全封闭、高强度。更重要的是,它被誉为通往集团核心决策层的“金钥匙”。历届学员,如今无一不是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或总部核心高管。
申请条件苛刻到近乎变态:四十岁以下,五年内获得过“青年英才”或同等级别荣誉,流利商务英语,至少主导过一个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并需直属上级及分管副总裁双重推荐。
我逐字逐句地研读着平板电脑上的项目细则,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那些条件,像几把精准的钥匙,严丝合缝地对准了我履历上的每一个锁孔。
内部通讯软件上,那个专属的置顶头像跳动起来。
【G】:看到“启明计划”通知了?
【林知意】:嗯。条件……很符合。
我斟酌着用词。
【G】:你的研究生论文,是不是深入研究过欧洲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冲击下的转型路径与组织韧性建构?
我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一僵。他怎么会知道我那篇小众论文?
【林知意】:你怎么知道?
【G】:当初评估你是否适合调入总部时,我看过你所有的公开研究成果。那篇论文里的很多观点,特别是关于‘非对称竞争优势’和‘组织敏捷性’的论述,放在今天依然很有前瞻性。这次“启明计划”的导师团队里,有两位教授是这方面的国际权威。在申请材料里,可以着重突出这一点,尤其是你提出的那个‘动态能力构建模型’。
我看着屏幕上的字,又转头看向身旁的他。他正专注地看着自己的屏幕,侧脸在午后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种被深刻理解、并被无声托举的感觉,让人心安,也让人……莫名地有些心慌。仿佛我走的每一步,都在他铺就的轨道上,这种“量身定制”的完美,有时比未知的荆棘更让人不安。
午休时,一个略带讥诮的声音打破了天台的和风。
“恭喜啊知意。”
我回头,程雨薇端着咖啡站在不远处,嘴角噙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容。她今天穿了一套利落的西装套裙,妆容精致,却掩不住眼底那抹挥之不去的阴郁。自从上次匿名信风波后,她似乎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此刻,那种熟悉的、带着刺的审视感又回来了。
“刚拿下‘青年英才’,‘启明计划’就又送上门了。”她缓步走近,声音甜美,却像裹着糖衣的针,“有顾总监这样一位深谋远虑的男朋友为你铺路,真是让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我收起平板,平静地看向她,试图维持表面的风度:“这个机会对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开放。”
“是吗?”她轻笑一声,那笑声在空旷的天台上显得格外刺耳,“可是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里,只有你的男朋友,是本次计划评审委员会的五大核心成员之一呢。而且,我听说,这个计划的初步构想,就是顾总监几年前在董事会力排众议提出的。”
她满意地看着我的瞳孔因惊愕而微微收缩,像是终于找到了精准打击的落点,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语气带着毒蛇吐信般的冰冷:
“别忘了,李副总最厌恶的就是特权和不透明的操作。你说,如果他知道了这件事……知道了你林知意能如此‘精准’地满足所有条件,背后还有评审委员会核心成员的鼎力支持……他会怎么想?那些原本就对顾总监激进改革方案不满的元老们,又会怎么想?”
她没把话说完,留下一个饱含威胁的眼神,像只胜利的孔雀般,转身离去,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一声声,仿佛踩在我的心尖上。
我独自站在天台,方才还觉得和煦的春风,此刻却带着凛冽的寒意,穿透单薄的衣衫。程雨薇的话像一根淬了毒的针,精准地扎在了我最在意、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上——我所有的努力,我好不容易凭借实力赢得的认可,是否终究抵不过“顾亦辰女友”这个光环(或者说阴影)?我奋力想要证明的独立价值,在旁人眼中,是否永远会与他的“特殊关照”画上等号?
那种熟悉的、即将被流言吞噬的无力感,再次如潮水般涌上。
周六,原本是约好去看一个展览的。但当我按响他公寓门铃时,开门看到的他,虽然依旧清爽,但眉宇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展览下次补上,好吗?”他接过我的包,语气温和但带着一丝不容商量,“今天我们需要谈谈。”
在他家那个隔音极好、视野开阔的书房里,我把程雨薇那些诛心之论,和盘托出。
他沉默地听着,然后,绕过书桌,靠坐在桌沿,俯身握住我放在膝盖上、微微发凉的手。“林知意,看着我。”
我抬起头,撞进他深邃如海的眼眸。
“我为你铺路,不是因为你是我的女朋友。”他的目光锁住我,一字一句,清晰得如同宣誓,“而是因为,你的能力、你的视野、你骨子里对商业本质的洞察,让你成为唯一能在那条路上走得更远,并能将这条路开拓得更宽的人。”
他拿过我的电脑,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几下,调出一份带着高级加密水印的文件。“啪”的一声轻响,他抓着我的手腕,将我的指纹按在了识别区。
文件应声解锁。
“这是三年前,我向董事会提交的关于启动‘启明计划’的原始战略提案草案。”他指着屏幕上标注的日期和他那清晰的电子签名,“当时,为了论证国际化视野与前沿理论结合的必要性,我引用了五篇具有前瞻性的亚洲学者研究论文,其中一篇,就是你的。”
我的目光凝固在屏幕上。那份提案的附录参考文献列表中,我的那篇论文标题赫然在列,旁边还有他手写的批注:【该研究对中小企业转型痛点的微观洞察,极具参考价值,可弥补宏观战略的落地缝隙。】
“推动这个项目,是我回国时就定下的、关乎集团未来人才根基的战略之一。而你,”他的指尖轻轻点在那篇论文的标题上,目光灼灼地看向我,“你的出现,你在‘青年英才’竞聘和之前项目中的表现,都一次次地证明,我当年的判断是正确的。你不是幸运,你是必然。是这个位置,等待了许久,终于到来的、最合适的人选。”
那一刻,所有的犹疑、不安和委屈,都在他这番坦诚而有力的陈述中,烟消云散。原来我们一直在各自的轨道上奔跑,朝着相似的方向,直到在命运预设的交汇点,光芒万丈地相遇。他不是我的造梦者,他是我的同行者,是比我自己更早看清我潜力的伯乐。
眼眶有些发热,我用力眨了眨眼,将那股湿意逼了回去。
“所以,”他合上电脑,语气恢复了平日的冷静,甚至带上了一丝不容反驳的强势,“收起那些不必要的自我怀疑。这个名额,你必须去争,而且,必须给我拿下。”
他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霸道的锋芒。
“用你最漂亮的成绩,让所有等着看笑话的人,彻底闭嘴。”
心头的阴霾被彻底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我重重点头:“好。”
随后的日子,我几乎是以一种燃烧般的状态投入到申请准备中。顾亦辰没有再过多干涉,只是在某些关键节点,会发来一些“行业前沿动态参考”,内容总是精准地切中我思考的盲区。他像一位最高明的教练,只提供最精锐的装备和地图,真正的冲锋陷阵,必须由我自己完成。
经过层层筛选和激烈的线上答辩,我成功拿到了那个珍贵的“启明计划”名额。
周六,我带着笔电和一堆资料在他家书房奋战最后的确认流程,收到正式录取邮件的那一刻,我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第一时间把屏幕转向旁边正在审阅文件的他。
【林知意】:报告顾教练,任务完成!【附件:录取通知书.jpg】
他看向屏幕,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露出一个极其好看、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的笑容。
“恭喜。”他伸手揉了揉我的头发,“就知道姐姐可以。”
喜悦的氛围持续了不到半小时。他的手机和他为我设置的集团特殊提示音,同时尖锐地响起。
他划开手机,只扫了一眼,脸色瞬间凝重。他将平板电脑递到我面前。
屏幕上,是一封匿名邮件,发送到一个由集团几位位高权重、且素来与顾亦辰改革思路不合的元老组成的非公开联络组。邮件内容极其阴险——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经过巧妙裁剪和模糊处理的照片。
照片背景,是之前项目组与海外团队一次非正式的社交酒会。画面中,我和项目组的德国队友马克正站在角落,低头讨论着什么。马克的手似乎无意间搭在我的小臂上,而我的侧脸,在昏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像是在微笑。拍摄角度刁钻,营造出一种超越正常社交距离的亲密与暧昧。
照片下方,只有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恶毒无比的配文:
【L姓员工凭借“特殊外交手段”在国际合作中如鱼得水,深得外方团队“赏识”,不知此举是否也属于顾总监“启明计划”人才评估中,重要的“战略眼光”之一?】
四肢百骸都透出寒意。这比之前任何一次流言都更恶毒。它不再局限于工作能力或私人关系,而是直接质疑我的职业操守、个人品行,并将最肮脏的污水,泼向了即将代表集团出征海外、形象至关重要的我。更可怕的是,它将这把阴火,引向了顾亦辰,暗示他用人唯私,甚至默许、纵容这种“特殊手段”。
顾亦辰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声音却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冰:
“看来,有人不想让你走得这么顺利,不想让‘启明计划’顺利推行,更不想看到我身边,有你这样一把锋利的刀。”
“这次,不只是在公司内部搬弄是非了。邮件直接抄送给了几位一直对改革持保留意见的元老。时机选在你即将出发前,就是要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在你起飞前,不惜用最肮脏的手段,试图彻底折断你的翅膀,并借此攻击我的决策威信。”
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带着一种狩猎般的专注与冷静,紧紧锁定我:
“林知意,有人怕了。”
“他们怕你真正成长起来,怕你带着国际视野和无可指摘的成绩回来,成为我身边最无可替代的臂膀和最坚固的堡垒。”
“所以,”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磐石,敲击在我的心上,
“现在,你告诉我——”
“你是选择退缩,放弃这个机会以‘自证清白’,让他们称心如意?”
“还是,选择迎战,用更绝对的实力和更漂亮的成绩,让这些卑劣的噪音,彻底沦为你可有可无的背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