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拉帮套的暧 ...

  •   拉帮套的暖(第五章)

      入夏的雨来得急,午后还响晴的天,转眼就滚过一阵雷声,豆大的雨点砸在房顶上,“噼里啪啦”响得像放鞭炮。

      李栓柱刚从地里赶回来,裤脚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泥,头发湿成一绺绺贴在额头上。他冲进院子时,看见秀莲正踮着脚往房檐下挪那几筐刚摘的豆角,雨点已经把筐沿打湿了一片。

      “嫂子,我来!”他几步跑过去,弯腰就把筐往屋里扛。筐沉,他闷着头往前走,后背的衣服瞬间被汗水和雨水浸得透湿。秀莲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块干布,想给他擦脸,又怕碰着他似的,只在旁边念叨:“慢点慢点,别摔着,屋里地方小。”

      两人来回跑了三趟,才把院里的豆角、黄瓜和刚晒的玉米干都挪进东屋。李栓柱直起腰,抹了把脸上的水,分不清是雨还是汗,刚要说话,就听见正屋传来王贵的咳嗽声,一声比一声急,像是要把肺咳出来。

      “他爹!”秀莲脸色一变,转身就往正屋跑。李栓柱也跟着进去,看见王贵躺在炕上,脸憋得通红,嘴唇发紫,手里紧紧攥着胸口的衣服。秀莲慌了神,伸手去拍他的背,声音都带了哭腔:“你咋了?是不是呛着了?”

      “没事……老毛病了……”王贵咳了好一会儿,才喘匀气,摆了摆手,“刚才雨大,风从窗缝钻进来,凉着了。”

      李栓柱看着炕边的窗户,纸早就被风吹破了好几处,刚才下雨时没来得及糊,冷风裹着雨星往屋里灌。他没说话,转身就往外走,秀莲喊他:“栓柱,你干啥去?”

      “找些纸和浆糊,把窗户糊上。”他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带着点闷。

      秀莲看着他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看王贵,轻轻叹了口气。王贵闭着眼,眉头皱着,却没再说话——他刚才咳得厉害,是真的凉着了,可心里更清楚,若不是李栓柱在,这风雨里的活,这突然犯的病,光靠秀莲一个人,不知道要慌成什么样。

      李栓柱找来了旧报纸和面糊,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窗下,仔细地把破洞糊上。他的手很巧,剪的纸边整整齐齐,糊得也严实,风再吹过来,窗户纸只轻轻晃了晃,没再漏风。秀莲端着碗热水过来,递给他:“喝点水暖暖身子,别也着凉了。”

      “哎。”李栓柱接过碗,喝了一口,热水滑进胃里,暖得他舒服地叹了口气。他抬头时,看见秀莲正看着他的手——那手上有几道新划的口子,是刚才搬筐时被树枝刮的,还沾着点泥。秀莲没说话,转身进了里屋,再出来时,手里拿着个小布包,里面是些草药和一卷粗布。

      “过来,我给你包上。”她蹲在李栓柱面前,示意他伸手。李栓柱愣了愣,有点不好意思,把手往后缩了缩:“不用了嫂子,小口子,过两天就好了。”

      “别犟,万一感染了咋整?”秀莲拉过他的手,轻轻把上面的泥擦掉,动作很轻,像怕碰疼他。她把草药嚼碎了,敷在伤口上,再用粗布仔细地缠好,打了个结。她的头发垂下来,扫过李栓柱的手腕,有点痒,李栓柱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别过头,看向窗外。

      雨小了些,天边透出点亮,院子里的泥土味混着豆角的清香飘进来,很新鲜。秀莲包完手,站起身,看见李栓柱的耳朵都红了,忍不住笑了笑——这小伙子,看着壮实,心思倒细,还容易脸红。

      “晚上给你煮点姜汤,祛祛寒。”她说完,就转身去灶房忙活了。

      李栓柱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自己手上的布包,心里暖暖的。他想起自己以前讨饭的时候,别说受伤有人包扎,就连口热汤都难喝上。现在,虽然日子过得拧巴,虽然有人说闲话,可秀莲的关心,孩子的笑脸,甚至王贵偶尔的一句叮嘱,都让他觉得,这“帮套”的日子,也不是全是苦。

      晚饭时,秀莲真的煮了姜汤,还在里面加了点红糖,甜丝丝的,暖得人浑身发燥。两个孩子抢着要喝,秀莲怕他们烫着,一勺一勺地喂。王贵也喝了小半碗,咳嗽轻了些,他看着李栓柱,忽然说:“栓柱,今天谢谢你了。”

      李栓柱愣了一下,赶紧摆手:“大哥,谢啥,都是我该做的。”

      王贵没再说什么,只是夹了块咸菜放在李栓柱碗里。饭桌上的气氛,比前几次都松快了些,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学校的事,秀莲偶尔笑着搭两句,李栓柱也跟着笑,连窗外的雨声,都显得没那么烦了。

      夜里,李栓柱躺在东屋的炕上,听着外面的雨渐渐停了,月光透过糊好的窗户纸,洒在地上,亮了一小块。他摸了摸手上的布包,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他想,也许日子就是这样,熬着熬着,苦里就会渗出点甜来,就像这姜汤,虽然辣,可咽下去,却是暖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